1998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无限的崇敬 无尽的思念
  ——深切缅怀彭德怀同志
  中共湘潭市委书记 卞翠屏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 蒋建国
  今年10月24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彭德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作为彭德怀同志故乡人,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回忆他对家乡建设事业的关心与对家乡人民的亲切关怀,以及他在建国后两次回乡调查时的动人情景,更加激起我们无限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彭德怀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同家乡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57年6月,《湘潭报》报社的同志将改刊后的几期报纸寄给彭德怀,请他给予指示。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将所寄报纸一一看过,并很快写来热情洋溢的信,鼓励报社将报纸办好,并希望多宣传一些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典型,给了家乡人民很大鼓舞,也给县委根据农民特点办好县报指出了方向。
  他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极表关心,倾注了心血。50年代初,他就向进京的同志询问家乡的学校办得怎样。他说:“现在解放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必须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欣然同意为乌石小学题写了“乌石学校”的校名,并赠送图书100册。后来两次回乡调查他都挤出时间去看望学校老师,了解办学情况。
  为了使家乡农村基层干部提高政策水平,彭德怀除了在繁忙的公务中热情接待来自家乡的干部、群众,向他们详细解释党的路线、政策外,还常从北京寄来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并多次写信给家乡干部,勉励大家带领群众搞好生产,增加收入,多为群众办实事。他反复嘱咐大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他说:“长远计划也好,年度工作安排也好,如果不认真发动群众,反复讨论,取得多数群众的认识一致,计划和安排即便是正确的,也难以完成各项任务。”
  彭家围子过去缺水,周围百姓饮用水要到很远的塘里去挑。几十年来,彭德怀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1957年,全国许多地方兴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给家乡干部写信,建议在他小时候砍过柴、放过牛的乌石峰下楠木冲修座水库。1958年,水库动工兴建。这年冬天,彭德怀回乡视察,听了公社、大队干部的汇报,非常高兴,他马上捐了500元钱表示支持。1961年回乡时,他特地去楠木冲察看水库,建议大队组织劳力将坝基加高加宽,并在库内养鱼。又拿出300元钱给大队买鱼苗。从此,乌石为民生产队的财务账上便为彭德怀立了一个户头,记着彭德怀交来的各笔款项。他还说要回来当一名农民,每年要为生产队出工100天。后来,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愿望不能实现,他就提出以钱代劳,每年投资100元。1962年到1964年,他每年如数寄来100元。后因1965年去了“三线”建设指挥部,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身陷囹圄,无法按时交款。1979年彭德怀同志平反昭雪,浦安修同志按照他的遗愿,补交了他去世前10年的投资款1000元。如今,彭德怀的几笔投资款一一记在“社员往来”账上,饱含着他浓浓的乡情,拳拳赤子之心。
  尤其使家乡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彭德怀同志两次回乡调查的动人情景和他身上所展现的那种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与优良作风。1958年12月16日,彭德怀同志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进行调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他召开了干部、社员座谈会,详细了解了粮食的真实产量,走访了学校、幼儿园和敬老院,参观了炼铁厂。他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每到一处,总是问寒问暖,亲手摸摸老人和小孩们铺的盖的,亲口尝尝他们吃的、喝的。当他看到小学生集体住宿影响健康和学习,就向陪同的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建议取消这种搞法;看到敬老院和幼儿园条件简陋,就要干部设法改善生活条件,增加“五保户”的口粮,并以个人名义捐款添置被毯和衣物,帮助解决老人、小孩过冬御寒问题。那次回乡调查,正值“大跃进”高潮,全民大炼钢铁,他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浮夸风和脱离实际的大炼钢铁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临行前他殷切叮嘱干部,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今后再不准搞瞎指挥、浮夸、说假话,再不准强迫命令、打人骂人、罚口粮、拆毁社员房屋、乱伐山林。彭德怀离开我们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家乡的干部、群众对他当年规定的“八不准”,仍记忆犹新。
  1958年回乡时,大队干部背着彭德怀把家乡的一点土产交给他的警卫参谋。回京后,他得知乡亲们给他送了东西,马上给生产队寄钱,并写了一封信,说:“回到北京住地,数星期后,才发现你们送我一瓷坛蜂蜜。这是乌石生产大队全体人民的劳动果实。我对中国人民和邻友们无多贡献,吾心为之不安,深感惭愧。拟将原物奉还,又不便投寄,约折款30元,请予查收,交大队投入副业生产。”
  1961年冬,彭德怀同志再次回到家乡,作了50天的农村调查,在家接待了2000多位来访干部群众,并先后到湘潭县的3个区7个公社10多个大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写下了《乌石公社乌石大队的调查材料》、《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大队今年全面增产》、《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新坪、乌石三个大队的手艺工人情况》、《湘潭县花石区黄荆坪集市贸易的情况》、《一个减产队的调查材料》等5个调查材料,还起草了一个向粮食部、财政部反映农村征购任务过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报告。
  彭德怀这次回故乡调查,每到一处,都要求同大家一样吃普通饭菜。在响塘区陈蒲大队调查时,大队干部煮了一锅饭、一锅红薯,除蔬菜外打了一碗鸡蛋汤。彭德怀只吃红薯,不肯吃米饭,也不喝汤。他还埋怨大队干部:“我讲了不要搞菜,你们怎么又煮了蛋汤?你们大队减产这么严重,要想想老百姓啊!”
  回乡调查时,中央给他派了秘书和司机,地方上给他配了小车,可他外出调查大部分时间坚持步行,有时走上10多公里山路去访问干部群众。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在这次回乡调查期间,正碰上其弟彭荣华烈士的儿子彭康志结婚,弟媳想热闹一下,请伯父派小车接亲。他没有同意,说:“小车是公家的,怎么能动用它干私事呢?不能占公家点滴便宜。再有,这么搞,很不必要,会脱离群众。”弟媳听了劝告,从简办了儿子的婚事。
  彭德怀同志一直关心家乡生产的发展,惦记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可以告慰他的是,我市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实现双季稻亩产成建制过吨粮,成为湖南省第二个过吨粮市;在他百年诞辰之时,全市所辖各县市区通过省、市、县三级验收,先后达到湖南省规定的小康标准,已全部进入小康。
  在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前夕,经中央批准塑建的彭德怀铜像和彭德怀纪念馆将在彭德怀故乡乌石建成对外开放。人们将在这里追念他的赫赫功绩,景仰他的崇高品德。他的伟大风范将长留于天地间,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胜利前进!
(附图片)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悼念薛葆鼎同志
  王耕今 张宣三 徐鸣
  葆鼎同志199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我们震惊、沉痛!葆鼎同志是和我们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也是在生活上相互帮助、学习上相互切磋的挚友。缅怀过去,思念至深。
  (一)
  葆鼎同志1938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奠定了追求革命理想的一生。
  葆鼎参加党以后,一贯工作积极主动,学习勤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基础,他出身世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素承家教,对社会各阶层人士情况也有较多的了解和交往。抗日战争中、后期,葆鼎在科技界中很活跃,曾同蓝毓钟参加周建南、孙友余等同志创建的青年科技协会,积极推进科技界的工作。
  当时党中央很重视留美学者的工作。1945年董必武同志借参加联合国大会成立之机,留驻纽约,广泛会见了各方人士,并整顿了在美党的组织。1947年解放战争不断发展,中央考虑解放后国家建设的需要,指示加强留美科技人员的工作。当时葆鼎正在匹茨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徐鸣推荐葆鼎参加领导小组,分管在美科技人员的工作。
  葆鼎到纽约后,国内解放战争迅猛发展,在美国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特别是科技界中,工作发展很快,要求进步的呼声很高。葆鼎倡议并同其他人员一起创建了对外不公开的留美科技界人士的核心组织“建社”。皖南事变后,国内已有科技人员组织的“建社”,在上海、南京、天津、无锡等大中城市均有分支机构。葆鼎仿照国内“建社”的形式,在美科技人员集中的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明尼苏达、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也建立了“建社”和类似的组织,并进一步成立了全美性质的科技团体,同国内组织联系,为解决在美科技人员回国工作作准备。此后又建立了在美科技人员经过欧洲、苏联直接转入东北解放区的交通线。1948年陈冠荣、杨克勤等学者就是经过这个交通线回国工作的。在1947—1948年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葆鼎同志全心全意地在留美科技人员中组织和推动工作。为此曾奔波于费城、匹茨堡、芝加哥和明城等地与侯祥麟、涂光炽、计苏华、李恒德等同志交换意见,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葆鼎同志在美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全国解放前后很多在美科技人员顺利回国参加建设工作,是同葆鼎同志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后,葆鼎作为南下干部很快到了上海,开始时在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轻工业处工作。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以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轻工处副处长,大区撤销后不久调北京工作。在上海工作这段时间,葆鼎忙于接管和恢复生产,工作非常繁忙,积极热情。
  调来北京之初,正当156项重点工程建设时期。葆鼎当时在国家计委重工业局工作,虽然他的专业是化工,但他知识广博,对重工及其他行业的冶金、建材等方面也很熟悉,因此能对重工业各个行业的计划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都能认真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为有关方面所重视。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到1966年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和五小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出现“严重失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遭到重大损失。在这个时期,葆鼎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眼看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不止一次地向上级领导提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大炼钢铁,反对五小建设,因此蒙受不公正的处分,被调动工作。但是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仍然积极热情,毫不气馁,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为许多朋友所敬佩。
  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别人不愿提或不敢提的意见他却不顾影响,不顾得失,率直地提出来。在“大跃进”时,他反对大炼钢铁的运动。他认为大炼钢铁是大浪费。他的意见是实事求是的、正确的,但却被认为是“右倾”,受到批判。当时领导提出在农村开展小土群的五小工业,计委领导也向各局布置这项任务。葆鼎同志很不以为然,认为小化肥、土法炼焦都是不科学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本来这项工作是应该加以研究的,但却受到了指责。葆鼎为人坦率直爽,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文化大革命”开始,有部分同志对他有所冲击,给他加了些莫须有的罪名。不久由卫戍区监护住在一间屋子里,没有人同他谈话,没有人追问他的问题。他一个人蹲在一间小屋里,有话没处说,有理没处诉,他就在这寂寞郁闷被监护的七年中抓紧时间学习马列主义,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读得很仔细,而且都作了笔记,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并新建了工业经济研究所。葆鼎入工经所。当时十年动乱已经结束,全国正在进行一场思想转变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经济领域里也在开展讨论生产的目的性。工经所必须根据这种新形势制定研究方向。在这关键时刻,葆鼎同志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他对思想转变的理解,积极帮助马洪同志从事规划,开展工作,作出更大成绩,使工经所的研究成果得到当时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的重视,不但在国家计委召开编制五年计划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指示工经所派研究人员参加,而且指示工经所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计委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工作开展得如此之快,而且在很短时间做出成绩,是有葆鼎同志的一份汗水的。
  葆鼎同志曾和我们在一个单位共同工作,离休后我们又是他座上的常客。从学习到工作,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生活,无所不谈,相互启发。我们是相知甚深的挚友,我们在道义上得到他的帮助很多,他具有诚恳热情、助人为乐的性格。他学习勤奋,知识面宽,造诣很深。他愿与人交谈、切磋琢磨、取长补短。他在学术上交往的朋友很多,他能集思广益,充实自己;朋友们也从他的交谈中得到帮助,解决工作或学习中的问题,都很满意。
  葆鼎同志与世长辞了,但他勤奋学习、积极工作、诚恳待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记取它,学习它。
  安息吧,葆鼎同志!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建言献策 重建家园
  ——访黑龙江省政协主席周文华
  本报记者 陈晓钟
  目前,黑龙江省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但灾区面临着安置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等更为迫切的问题。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为解决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建言献策的过程中,使政协的工作更加活跃起来”,“为受灾地区的建设和大江大河的治理建言献策”。据此,各地政协开展了多项活动,近日记者采访了刚刚从灾区调研回来的黑龙江省政协主席周文华。
  记者:在重建家园的工作中,首要的问题是什么?
  周文华:首要的问题是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思想。必须首先使灾区干部群众都深刻认识到生产自救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注意克服单纯依赖国家的等靠要思想;克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消极畏难情绪;克服不敢于不善于领导,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的无政府的状态;克服不顾实际与可能的急躁情绪,在各方面务必多做细致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给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记者:安置灾民工作,哪一项最为紧迫,有没有具体措施?
  周文华:当前重点应解决住房、吃饭、医疗、穿衣等关系灾民生命的问题,使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其中,最为紧迫的又是住房越冬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凡是房屋倒塌损坏的几乎都是贫困户,多数没有自建房屋能力。从时间上算,到上冻也只有40多天,建房的任务刻不容缓。齐齐哈尔市推行“五个一批”的做法很好。对洪水没有毁坏的砖房和有维修价值的房屋抓紧修复一批;对房屋已经倒塌有能力再建房屋的农户,帮助他们搞好规划,再新建一批;对无条件建房,又不能异地安置的推广泰来县挖地窨子的办法,建一批简易越冬房,就地安置一批;采取投亲靠友和党员、富户带头帮等办法接收一批;利用机关、企业等闲置的房屋安排一批。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做到灾民有房住,保证不冻死一个人。
  记者:如何开展生产自救?
  周文华:千方百计地广开生产门路,尽最大努力增加灾民收入。一是教育灾区干部群众,本着能收一粒是一粒,能收一棵是一棵的精神,把一切可吃可喂可烧的东西都收回来,坚决克服弃管、弃收的思想。一些灾区今冬明春吃菜的问题比吃粮还要难,应当组织支持灾民就地搞些简单的棚菜生产。二是广开生产门路,增加收入来源。许多地方纷纷组织外出打工,搞捕捞、编织、采集、运输,发展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以工代赈等,这是一条出路。三是从政策上扶持。市、县普遍制定出台了扶持灾区搞好生产救灾的政策,调动灾民搞好生产救灾的积极性,建议省有关部门也抓紧这样做。
  记者:救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周文华:根据以往经验,一年受灾三年恢复就不错了,明年是恢复的关键年。从灾区的实际看,明年生产准备的任务相当艰巨,困难也相当大。要突出抓好几件事:一是抓紧排除农田积水,力争多搞一些秋整地、秋翻地,把土壤搞松散;二是一些灾区无种可选,要以县、乡为单位,及早帮助灾区搞好种子的串换、调剂,保证生产用种,及时种上地;三是利用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季的时间,搞好水毁工程的修复,保证明年春播对水源的需要;四是灾区牲畜普遍缺草缺料,膘头下降,有的地方已出现牲畜死亡的现象,要抓紧修复畜舍,备足饲草、饲料,多搞一些青贮,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抓紧农机检修,保护和壮大生产力;五是搞好道路的维修,保证灾区各项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坚守岗位 做好防疫
  ——访江西省政协常委王鱼门
  王洛 虞德辉
  八月十九日,我们好不容易与江西省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厅副厅长、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常委王鱼门联系上了。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打电话,对上饶灾区防病防疫的一起突发情况提出一条条果断的处理意见。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向他汇报情况,请他签署意见,气氛十分紧张。
  王鱼门告诉我们,今年六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江西省卫生部门同样也遭受了惨重损失。全省五千九百一十五个卫生机构受灾严重,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农村乡镇卫生院;倒塌房屋二千六百零一间,水淹房屋三千三百二十五间,损失药品一千一百七十六万元,损失医疗设备二千二百五十六万元,全省卫生部门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七千七百六十七万元,至今仍有四百多个乡镇卫生院因洪水和房屋倒塌而无法开展工作。他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当前第六次洪峰的严峻考验,而且今后一个时期将面临灾后防大疫的严酷现实。“党组书记周标同志现在坐镇九江指导救灾防病工作,我在厅里就要主动负起更多的责任了。”他神色严峻地说。
  王鱼门同志说,由于洪水一直居高不下,灾区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高温酷暑,灾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已极端恶劣,抗洪军民已极端疲劳。许多疾病已在灾民和抗洪将士中发生、蔓延,必须及时治疗。在王鱼门等卫生厅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已派出医疗队二千多个、卫生防疫小分队一千七百多个,累计为灾民治病八十一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一万三千人次,发放饮水消毒药一百多吨,卫生消毒药六十多吨,向灾区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分发血吸虫病预防药十二万人份。
  “但是”,王鱼门同志心情沉重地说:“灾区卫生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几乎全被洪水冲走或损坏不能用,我们掌握的经费也极为有限,但省政府面临的是比我们更多的困难,我们怎么也不好向省里张口要钱哪!”是的,全省灾情这么严重,方方面面都要钱,一切只能立足于自己解决。肩负着全省筹集防病防疫资金和药品接收、调拨、分发领导责任的王鱼门同志当然意识到自己身上担子之重。经过他和卫生厅同志奔走、联系,加上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到目前为止通过社会各界捐赠和筹集的防病防疫资金、药品价值已增至八百万元。来自浙江、深圳、珠海、承德、昆明、江苏、重庆、成都、广西等省市免费支援的救灾药品正源源不断地运抵江西灾区,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深厚同胞血肉之情。对接受来的每一批救灾药品和款项他都要求逐一进行登记、签收造册。每次分发他都要亲临现场,核实数量、品种、种类,亲眼看着装车发运。他说只有这样做我才心里踏实,灾区人民日夜盼望着早日送去药品,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他们。
  他最后说,从现在起到十月底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要继续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和疫情日报制;继续有计划地派遣卫生防疫队和医疗队,深入灾区群众积极开展防病防疫,严密监测疫情动态,及时有效地扑灭疫情。他强调,我们一定要竭尽最大努力,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决不让“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历史悲剧重演,让人民放心,让党中央和江主席放心。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全国工商联执委、哈尔滨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黑天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滨顺被抗洪解放军的精神所感动,为了让战士们在奋战之余能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睡一个没有蚊虫叮咬的好觉,他前后共安排三批800人入住自己经营的黑天鹅度假村。他说,我也当过兵,部队就是我的“娘家”。我是踏着改革开放鼓点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家,理应为国家做点贡献。据了解,该集团公司在抗洪募捐活动中捐资101万元。图为曹滨顺和抗洪将士在一起交流抗洪结下的军民鱼水情。本报记者 陈晓钟 摄影报道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郑州市政协委员麻明芳派子赴抗洪前线
  “回民饭店”转战洪湖大堤
  李文霞
  自从今夏我国发生大面积特大水灾以来,刚刚做完肿瘤切除手术的河南郑州市政协委员麻明芳就一直从电视收看水情。她几次找到市政协、市工商联领导,要求参加支前队伍,并备齐了5000箱方便面,100袋精面粉。麻明芳想到有许多北方籍战士吃不惯南方大米,遂拨通正在延安洽谈项目的儿子杨志鹏的手机,母子反复通话四五次,决定关闭自家位于郑州市顺河路的杨记清芳牛肉拉面馆连锁分店,装备一支随时可以开张的流动饭店车队,奔赴长江抗洪前线,让战士们吃上热腾腾的拉面。
  8月20日清晨,一支满载锅碗瓢盆、桌椅、调料、发电机等家当的流动支前车队从郑州出发了。长途奔波后,杨志鹏和员工们在正对乌林大堤险要的腰口附近扎下了前线饭店,扯起了赈灾慰问大旗,距离大堤不到500米。这是个体户在长江大堤开设的第一家前线饭店,第一顿慰问饭就做出了800碗拉面。杨记师傅们穿过泥泞将面抬送到英雄连队“铁军”面前。泥人般的战士们流着眼泪吞咽着可口的拉面。饭后他们排成几里的长队欢送“杨师傅”。“向河南人民致敬!”“感谢郑州人民!”“誓死保卫大堤!”震天的口号声响彻大堤内外。
  几天下来,员工们浑身满是痱子、蚊虫叮咬的疙瘩,并开始烂脚、烂裆。还有的人手肿、脚肿。
  每次看到战士们一眨眼工夫就“消灭”掉几百份拉面,杨志鹏和员工们就直掉眼泪,后悔没有多带些面。整整7天时间,这支特殊的“回民支队”转战洪湖,沿大堤行程80余公里,用100多袋面粉,为十几个连队的军人和受灾群众免费供应了1万多碗拉面,和抗洪军民并肩度过了长江第七次洪峰通过的日日夜夜,杨记清芳拉面声名远扬洪湖内外。


第12版(纪念与回忆·统一战线)
专栏:

  情系灾区 踊跃捐赠
  福建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捐款千万元
  本报讯 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牵动着福建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心。连日来,他们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省政协12位正副主席踊跃捐赠5800元,全机关捐赠3.82万元,衣裤2294件,棉被71条。福州市政协8月21日上午举行“情系灾区”捐款仪式,共收到委员、机关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当场捐款19.3万元。厦门市政协向全体委员发出支援灾区的倡议书,委员们积极响应。
  省、市政协委员、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通过厦门红十字会捐款200万元,95岁高龄的汪德耀常委捐款2000元,宁静委员因病住院,闻讯后带病赶到市政协机关捐出1000元。泉州市政协的赈灾捐赠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泉州丰泽区政协副主席、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捐款30万元,漳州市政协9位领导共捐款1.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九市(地)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共向灾区捐款1127.5万元,另有数以万计的救灾衣物。(闽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