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科技)
专栏:电脑·通信·网络

  上网信息不足 运营成本过高
  中国因特网通向何方
  陈庆修
  网民们大概都感觉到了,自1998年6月10日世界杯开赛以来,互联网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6月10日那天,世界杯官方站点www.france98.com接待了来自170多个国家的57万访问者,点击率高达5000万次,堪称盛况空前的“网上球迷大聚会”。
  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相比,网络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突出的是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传统媒体的单方向发布拓展为双向交流,在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建立起即时的沟通渠道。
  因特网作为全球信息高速路的雏形,由学术交流工具演变为商业工具,进而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通信工具和媒体。短短几年,1996年用户发展到6000万,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个网络,有1600万台微机进入网络,并继续以每月15%的速度迅速扩张。它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它跨越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障碍,成为没有国界、没有地域差别的一体化空间。“虚拟市场”被认为在未来五年中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效率最高的和最安全的市场”。据预计,到2000年,互联网用户将达到5亿人,通过互联网完成的交易额将超过10000亿美元。
  有关专家估计,在7个工业化国家中,1995年仅靠信息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比1985年提高了20%以上,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提高60%。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从现在抓起,到2010年,信息网络技术至少可以使我国资源利用率提高30%,其意义将是非常重大的。
  目前,我国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观念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及管理问题等,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网信息不足 面对我国上网信息不足公共信息总量15%的现状,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因特网国内应用的最大障碍不是网络而是资源。能否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信息,是因特网能否拥有用户的关键。没有信息资源就没有信息服务,也就更谈不上效益了。
  运营成本高 由于计算机尚未普及、上网人数有限、用户对互联网认识不深、国家相关政策等客观因素,我国因特网市场尚未成熟。1997年前后,全国100多家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无一盈利。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与美国同行相比,我国的ISP用于租买线路的费用占全部经营成本的80%之多,美国同行仅为5.6%。成本过高造成这样一种奇怪现象:ISP一小时的运营成本90元以上,到上网用户那里却只能卖几十元。上网费用过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民队伍的扩大。美国人上网费用按月计20美元左右。国内上网北京电信1997年底收费标准为:计时制15—17元/小时,月租限时制40小时以内300元,6小时以内100元,包月制300元/75小时,超过30元/小时。
  虽然原邮电部1998年1月1日出台中继线租借降价收费政策,但据ISP商家反映:降价降的是线路租借费,一条中继线ISP可以从中节约几千元钱,但流量费每条每月几十万元一分不降。
  网络普及程度低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爱情、虚拟时空、域名之争或种种基于网络而演绎出来的玄妙话题充斥于媒体之间,黑客的跨国攻击以及医生的跨国营救等种种或大或小的话题的爆炒,制造了一幅表面繁荣的网络时代假象。尽管中国的因特网市场每年递增甚快,但是上网的绝对人数还很少。截止到1998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管理中心公布的国内上网人数为117万。但相对而言,自费上网比例及人均消费量都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在单位上网的人员比例为46.7%,在家的为25.3%,单位和家均可上网的为28%。用户每周上网时间有10.3%在1小时以内,43.3%在1—5小时之间,26.3%在5—10小时之间,10小时以上为20.1%。
  如今的我国互联网产业实际上是极少数人的热闹与大多数人的寂寞,是新闻媒体的狂热与产业的困苦尴尬,是用户的高昂代价与少量的信息收获。上网速度太慢、电子结算无法实现与中文信息匮乏,全世界因特网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中我国目前仅占0.01%和0.05%。占我国总人数不到1‰的网民,多数在网上也仅仅是娱乐娱乐而已。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网络还只是一个专业名词。
  要想从因特网中获得益处,就要掌握它,出路在于民族化。因特网民族化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因特网上构造一个规范化的、为我国大众能接受的“中文信息平台”;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有效地抵御因特网上西方文化的糟粕;三是组织我国信息资源入网;四是扶持我国民族网络产业,如计算机从硬件到软件,从通信到网络等。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制定和实施我们自己的高速路计划,成为21世纪信息经济时代的网上主人。


第7版(科技)
专栏:热点寻踪

  南极出现严重暖冬现象
  中国南极长城站消息:在世界范围造成水灾、干旱、饥荒及森林大火的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来势更加凶猛。由于太平洋流上空暖流的形成,使素称“白色沙漠”、“暴风雪之乡”的南极,今年隆冬却出现冰雪融化、小雨纷纷,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历年平均气温的怪现象。俄罗斯别林斯高津南极科学考察站3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今年是南极半岛有科学考察以来冬季最暖的一次。
  今年入冬以来,南极半岛气温一直保持在高于历年平均值之上。1998年6月份中国南极长城站测得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比去年同期分别高3.4摄氏度和3.2摄氏度,比同期历年平均值高4.3摄氏度。
  以往,每年6、7月份是南极的隆冬季节,也是曙暮光保持时间最短的“极夜”季节,此时南极已是大雪封山,寸步难行的“白色世界”。到处是高高的雪坝,在长城站的站区最深的积雪雪坝有3—4米深,最浅处也有1.5—2米深。这时,由于暴风雪和极夜,就连美国的大力神运输机都无法降落。各国考察站都禁止外出考察。
  而今年6、7月气温偏高,降雨多,使南极半岛没有形成大的积雪,就连原有的积雪都开始融化。只有在夏季(1、2、3月份)才能看到的融雪小溪现在竟出现了。站区露出了以往在冬季根本不可能看到被人们称作“南极绿洲”的裸地,这是南极考察史上绝无仅有的。
  今年由于气温偏高,岛上4月份就北迁的候鸟贼鸥至今在站区内还可以看到。柯林斯和纳尔逊冰盖也因气温偏高而频繁出现冰崩和冰塌现象。长城站区的西湖每年6、7月份是结冰枯水期,可今年由于气温偏高积雪融化,使西湖冰融水溢。
  南极的气候正在悄悄地变暖,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又在西南极乔治王岛上首次测得酸雨。地球气候的恶化与人类的活动是不无关系的,人们早就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了。
  (王国贵)
  压题照片为南极长城站冰雪融化的状况。(附图片)


第7版(科技)
专栏:百科博览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大千世界一纸中
  光栅立体成像技术引人入胜
  本报记者 陈兴贵
  走进大厅,迎面是一丛艳丽的月季。花瓣上的露珠鲜亮欲滴,转过一个角度,藏在花瓣后的花蒂显露出来,露珠随观察者角度的变换折射出不同的光亮。在一台照相机前,我们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那长长的镜头。突然,电源切断,留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块薄薄的有机玻璃板。
  这是近日记者在北京新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看到的奇妙一幕。这家公司开发的立体摄影和成像技术以其亮丽的色彩、逼真的造型、多层次的画面和景深,使每位亲见者都觉得耳目一新。
  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宁告诉记者,立体摄影及成像技术是继彩色照相代替黑白照相之后,摄像领域又一次革命性飞跃。从本世纪初起,世界各国的许多科研人员就开始涉足这门综合性极强的新技术,希望能将三维图像真实记录于平面上。立体电影、激光全息照相,以及各种光栅透镜图像便是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
  从应用上讲,观看立体电影需要配戴专用的眼镜,而激光全息照相色彩单调、造价较高且尺寸受限制,所以目前较具商业价值、能投入工业生产的,只有光栅透镜图像。这种成像技术先用照相机对同一景物做有位差的图像曝光,而光栅透视屏将多张位差底片合成的位差图像进行光学分离,使每只眼睛都只能看到景物的一部分要素,最后经大脑比较两眼视差,从而建立起一幅三维图像。这相当于将眼镜做在了画面上。
  以公司总经理徐芳文为首的科研人员从1995年投入这一技术开发工作,研制出的大型狭缝光栅合成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台集光、机、电于一体的立体合成放大设备。这标志着我国光栅立体成像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前不久,在日本举行的技术展示会上,三洋等老牌机电公司对这一设备表示了极大兴趣,称新明公司取得了柯达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想达到的效果。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际市场对这一技术需求量很大,一些企业、商家已开始采用。主要用于各种灯箱广告、室内装潢和人像摄影。调查表明,与平面灯箱广告相比,立体灯箱广告无论是在公众注意率、公众记忆率还是在广告效果反馈率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据悉,新明公司正在开发立体报纸印刷的新技术。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科技出版“冷”“热”谈
  ——由清华版《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想到的
  斯壮
  随着出版手段的电子化,科技图书出版的速度是大大提高了。加上商业化操作技能的日渐成熟,今天“人机大战”刚刚揭幕,明天就有介绍“深蓝”的新书面世,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要谈这类图书的质量,却往往让人不敢恭维。不仅印校错误百出,有时竟连科学道理也多有错讹,令人心寒不已。是为“外热内冷”。
  也有热心的出版者鼎力资助精品图书的。看看图书,铜版书芯,硬皮烫金,极尽精心包装之能事,但印数少得可怜,价格高得惊人。图书评奖时固然轰轰烈烈,可书呢,有钱人不想买,想买者没有钱。鸿篇巨制只好尘封高阁,大多数时候是在充当出版者促进学术繁荣的门面。妄作如此评价,兴许作者、出版商都有意见,然而现实的确如此。是为“内热外冷”。
  就在科技出版界“冷热病”流行之际,清华大学新近出版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却让人眼睛一亮。
  从书的内容讲,本可谓博大精深,但50位院士、教授融科普于学术研究之中,想方设法让文字通俗易懂,使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都能读懂所有内容。通俗化的问题解决之后,印数立刻提高一个数量级,几乎可以和畅销书媲美。
  然而要以通俗的文字阐释艰深的内容,实非易事。仅是一篇总论,主编、副主编就五易其稿。这还不够,年逾古稀的夏培肃老先生又对照条目一字一句逐条修改,另请一位资深计算机专家最后审读,直到“添一字多余,删一字不足”的程度。据说夏先生是打着点滴改完此书的。
  至于装潢,在保持一定品位的基础上精打细算,使这本300万字的图书定价不到180元,更有光盘版同时问世,价格更为便宜。可见出版者实在是为读者想到了家。
  一部深奥的科技著述变成了发行上万的热销书,为了它,几十位作者、编者坐了5年冷板凳。同样是冷热交织,但“热”得底气实足,“冷”得让人起敬。科技图书出版难,不仅中国如此,也是世界难题。但只要真正去做,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若作者、编者们都能像这本书的编著者一样,善于在冷门中找出热点,又能在商业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机会很多很多。最近听说有的出版社还在酝酿实施科技图书“捆绑”计划:出版学术图书的同时,鼓励作者写一部相关的科普畅销书,以书养书。若这种计划真能顺利实现,那科技出版的冷热病就真的可以根治了。


第7版(科技)
专栏:

  在今年防汛抗洪气象服务中,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全方位获取全球卫星云图,为预报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图为天气会商室正在收看新接收到的云图。 曲声浦摄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海传真

  中国人怎样拿诺贝尔奖
  ——一个科学家和一个企业家的对话
  秦汶
  8月底,刘永龄奖学金在中国科学院颁发。香港亿利达集团董事长刘永龄和物理学家丁肇中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发言。现将现场录音整理如下。
  刘永龄: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命运的阴错阳差,我没有当成科学家,却成了一个资本家。不过做生意和科学研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要收集材料,然后分析、加工、处理,最后得出结论。有时候,你需要灵感,由于这些灵感,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有人说搞科研、做生意都需要运气。看起来这话不错。你去看世界杯赛,谁输谁赢,好像也是有很多运气的因素。可是你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么多届世界杯赛以来,拿过冠军的只有7支球队,拿过前三名的只有13支球队。那么你是不是还说这是靠运气呢?像罗纳尔多那样出色的球员,如果他不是生在巴西,而是生在中国,他可能也有不错的素质,但他恐怕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想这主要还是实力和环境的原因在起作用。
  最近有人谈到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到现在,生活在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还没有谁能像丁先生那样,取得这个无上的荣誉。这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这100年,前80年没有消停过。真正有机会静下心来做学问,只是近20年来的事。
  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未来三五十年内,我们一定会有人成为丁先生这样的顶尖高手。如果曾经得过我今天设立的这个小小奖项的人将来拿诺贝尔奖的话,我会感到非常的荣幸。
  丁肇中:1687年,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过了300多年以后,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牛顿力学到了速度很高的时候需要改进。到了这个世纪的20年代以后,海森堡、狄拉克等人又发现当物体很小的时候,相对论也需要改进。科学研究的对象是随着时间来变的。只有把旧的观念打破,才能有新的东西。这就是说,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在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是一个。
  下一点呢,你不能因为有很多人反对你的观点,你就放弃。因为你要把绝大多数人的观念打破,别人一定要反对。只有坚信自己经过客观检验的结论,你才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几条经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7版(科技)
专栏:

  美国专家谈中国遗传学研究
  李红
  国外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不久前,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在京举行期间,笔者采访了人类基因组中心五位高级顾问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玛丽·克拉尔·金。
  她认为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中国有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在海外已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科学家绝对是一流的人才。现在其中一些科学家打算或者已经回国建立中心。
  她说,中国的人类遗传研究是世界人类遗传研究的一部分,有她独特、丰富的遗传研究资源。如鼻咽癌、食道癌等在中国较常见,在西方就较少。通过国际性合作,我们可以了解整个人类的基因组,进而更好地探讨基因和各种疾病的关系。基因组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进化及其所带来的民族之间的多态性。
  虽然中国的人类遗传学起步较晚,但有很多经验可以利用,也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参与。不过,科学的效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也许要二三十年。所以,它需要政府和人民长期、一贯的支持。
  金博士说,中国的基因组研究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国际上已经做过的工作。应当利用外国已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点,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完成的基因组研究工作只是整个研究课题的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还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共同努力来完成。中国的科学家也有责任为世界遗传学研究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第7版(科技)
专栏:

  造一个
  数字地球
  陈幼松
  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部分两院院士的讲话中,提到“数字地球”这一新概念。
  “数字地球”最先由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他认为,现在我们一方面存放着大量非常有用的信息,一方面又让它闲置起来,慢慢地过时而变得无用。就像一边众多人群在挨饿,另一边堆积如山的粮食却在霉烂一样。建立“数字地球”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数字地球指的是地球信息模型。在这里,“数字”是“信息”的同义语。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上每一角落的信息都收集起来,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起来的完整信息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的情况。
  所以不把这些信息像普通数据那样放在数据库里,而是按地理坐标存放,建立数字地球,是因为它既能体现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又便于检索利用。
  数字地球把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所有信息都组织起来。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山川河流、动植物分布等等,还有人文方面的,如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交通状况、经济、文教、人口等等。利用数字地球,有助于在教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使用规划以及解决危机(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许多方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数字地球还使得能够对人为或自然的灾害,及时作出反应,并使全球能够联合起来,面对长期的环境挑战。
  数字地球还有许多具体用途。例如通过它掌握各地的治安状况,有助于恰当部署警力打击犯罪;利用它的数据,模拟环境变化对濒危动植物的影响,有助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生态的多样化;森林递减率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利用数字地球中卫星对某地区监测的数据,可以推算出森林递减率,因而可以作出气候变化的监测;通过数字地球的卫星图像可以掌握作物病虫害及其生长状况,便于进行科学施肥、施药、灌溉,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1998年初,美国政府已批准图像分辨率达1米的商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通过它获得的许多数据可作为商用图像或通过有偿服务出售。这将为许多公司开拓一个巨大的数字化市场。预计利用数字地球信息,每年可获得几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数字地球上一部分信息是公共信息,公众可免费使用。学者们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数据作各种研究,包括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在数字地球上任何地方作虚拟旅行。
  尽管数字地球非常有用,但要建立它需要许多高深的技术。例如大地资源卫星拍摄的照片分辨率要能看清地面上方圆20厘米大小的东西。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要达到每秒几千亿次以上。存储的信息量要达到拍(1000万亿)字节级。网络的传输速度要达到每秒10亿比特以上等等。
  建立数字地球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成千上万单位的协同工作,要由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一造福人类的伟大任务。同时,数字地球也一定会给这些单位以丰厚的回报。但要实现这一计划,需要解决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制定有关利益分配等各种政策。另外,还要解决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隐私权等问题。


第7版(科技)
专栏:新闻频道

  新闻频道
  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开幕
  中国信息领域总体水平为何落后?解决这一问题,官产学研应各负何责?如果给你一千万元,你将发展哪项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如何获取资金?近日开幕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以《中国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应走向何方》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自由讨论。(杜子德)
  日本成功实现柴油改性
  日本科学家最近成功实现了柴油加水改性的工业化。柴油和水混合后,经低频声波处理,水被柴油包裹,形成均匀乳液,其中水含量达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五。这一技术在降低柴油燃点的同时,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典闻)
  中文手写输入发生重大变革
  世界首例非完全笔画汉字输入法日前由新思公司科研人员开发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汉字最初三四个笔画或粗略轮廓,即可识别要书写的汉字。这一被称作“三能手写识别系统”的产品最近已实现向Win98的免费升级。(刘佳)
  内窥镜技术开始用于手术临床
  不久前,应用先进的内窥镜技术,湘雅医院与美国华盛顿医学中心的专家联合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直肠癌切除术,该类手术的开展在国内尚属首次。精巧的内镜及手术器械经肛门入直肠,免除了患者开腹手术的痛苦。(伍西明)
  清华同方广造智能大厦
  今年一至八月,清华同方在圆满完成中央电视台一期空调改造工程的基础上,顺利承接了中央电视台阳光厅综合改造工程、青岛广电中心、厦门广电中心等四项楼宇自动化工程,促其实现通信、办公、消防、保安自动化。(周燕)
  北大方正进军广电行业
  北大方正数字媒体技术分公司不久前在京成立,意欲凭借其对数字视频技术的深入了解,为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计算机整体解决方案。据悉,方正开发的“点睛”二维动画制作系统和电视台新闻生产管理系统已为多家用户所采用。(张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