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民增收减负形势不容乐观
  ——湖南河南四川三省调查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调查组
  由于农产品价低难卖,乡镇企业增速放慢,外部环境偏紧,农民增收减负形势严峻。
  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因素增多
  1.粮食定购数量和定购价格“双减”,使农民减收。今年与去年相比,由于粮食定购数量和定购价格“双减”,将使湖南省农民人均减收31元。河南省因夏粮减产、粮食保护价和定购价下调,全省农民约人均减收62.5元。
  2.生猪价格下跌,农民养猪收入剧减。湖南省生猪价格从去年12月以来直线回落,到5月中下旬已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点。今年湖南省农民养猪纯收入将比去年减少54亿—60亿元,人均减收100元以上。河南省猪粮比价也降到了1∶4.6,且尚未降到谷底。如果下半年猪肉价格没有强有力的反弹,河南农民来自养猪的收入下降已成定局。四川省今年6月份,仔猪价格下降26.04%,生猪价格下降31.1%,猪肉价格下降23.46%。
  3.外出打工人员减少,务工收入下降。据湖南省醴陵市调查,全市45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常年外出打工的约4万多人。1997年外出打工人员寄回现金1.6亿元,按全市89万农村人口计算,人均17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29元的15.8%。今年通过劳动部门下属的劳务输出总公司组织外出的民工仅为75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96人,下降10.7%,自发外出的也比去年下降10%左右。同时,劳务工资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
  4.来自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的收入减少。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农民家庭经营的非农产业现金收入出现全面下降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10.7%;农民从各类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仅增长0.5%。湖南株洲县渌口镇两位从事长途运输的专业户讲,往年这个时候,他们至少能挣4万—5万元,而今年却不及往年的1/3。
  尽管合同内的负担总额得到控制,但农民实际承受的负担仍然较重
  从统计上看,三省各市县农民人均负担占上年纯收入的比重一直控制在5%以内,并且在逐年降低。但农民实际承受的负担仍然很重,5%以外的负担名目繁多。屠宰税、农业特产税按人按田亩摊派、强行摊派共同生产费、两工以资代劳款以及各种集资款项仍未得到纠正和有效遏制,农民意见较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普遍认为三费(教育费、水利费、电费)太重,反映强烈。一是为实现教育双基达标(基本扫除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集资数额过大。湖南省湘潭县近三年来为完成教育双基达标验收,共投入经费1.75亿元。为此全县农民连续三年每年交了5000万元,人均每年要交50元左右,目前还有2600万资金缺口。二是水利集资负担重,有的地方甚至重复多次征收。三是电费太贵。湖南湘潭县河口镇板桥村调查,每度电价为0.82元,不少农户除了孩子晚上做作业时用电外,其他时间都不开灯。
  农民经营土地不赚钱,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弃耕撂荒现象
  据湖南省调查,由于土地经营不赚钱,主要产粮区益阳、常德、岳阳三市,今年一季度有10.49万农户弃耕,占农户总数的3.34%;水田弃耕面积23.37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33%。
  造成弃耕的原因:一是农民负担重。由于税费是按田亩计征,农民弃耕撂荒是避免按田亩分摊的税费负担。如湖南华容县团州乡团福村1998年亩均负担高达289元。二是种粮比较收益低。湘潭县石潭镇的农民算了一笔账,今年种水稻平均亩产为750公斤,价格按每公斤1.04元计算,产值为780元,在活劳动不计入成本的情况下,扣除391元的物质生产成本和123元的上交款,种一亩水稻收益在260元左右,若把活劳动计入成本农民就所剩无几甚至是亏本种田。三是弃耕的地区往往自然灾害频繁,农田基本设施差。四是越来越越多的农民弃耕外出,转向二、三产业。
  各项任务过重,乡村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太大
  湖南省提出今年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市(地)县各级都相应地提出了增收300元的目标,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此外,各级财政增收任务太重。株洲县仙井乡今年的财政任务为320万元,实际上最多只能完成183万元,缺口达137万元,而且多年已累计欠债60万元。从今年3月份开始乡里只发基本工资,长途电话关了,小车也停开了。该乡的党委书记说“干了多年农村工作,没有现在这样难干。”
  要创造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良好外部环境
  1.切实保证中央粮食购销“三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粮价水平。各省区对粮食价格调整要十分慎重,要体现国家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关部门应对今年粮食购销“三项政策”,特别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进行督促检查,务必落实。
  2.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地在制定政策时,要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
  3.有针对性地切实加大农业投入。一是痛下决心,切实加大对湖南等南方省区的水利投入,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水利基础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通过开发、引进、推广品质优良且产量较高的新品种,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
  4.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加大银行中期信贷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税源,切实改变小城镇政府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上捉襟见肘的局面。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昔日站在场外看今朝入场当裁判
  双城农民管村务
  本报讯 村里有什么大事,干部先找村民通通气;村里有哪些支出收入,干部就把表格一张张亮堂堂地贴在墙上;上头来了啥新精神,干部就一五一十地向村民交待个透亮。如今在黑龙江双城市农村,说话算数的不再仅仅是少数几名村干部,农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亮亮观点,提提意见。
  从村务圈外的茫然看客,变为圈内“指手画脚”的裁判,双城农民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自去年秋季双城市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来,双城农民的这种感觉愈发真切。
  从去年9月开始,双城市选派三级干部962人深入到村屯,就村级财务收支、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农民负担、自然资源等6个方面30项内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少数村因集体经济管理不公开、不民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控手段,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各种矛盾加剧等问题,令双城的领导者意识到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初,市里在联兴乡、杏山镇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试点,改村财村管为村财乡管、预算审批;改一支笔审批为集体审批、六章生效、民主理财;改管理费无度支出为费用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改封闭式管理为村务公开、强化监督;改责、权、利不清为目标管理,严格考核。
  试点效果很好,双城市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好经验。于是,各村都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及民主理财组织,建立了民主监督、资产管理制度。各乡镇对村级财务普遍进行了审计,村级财务印签由乡镇统管。各村通过公开张榜、会议发布、印发通知单、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公布村务。各村对影响全局的大事,事前事后双公开。对日常财务收支等常规事项按季公开。对非常规的事项随时公开。跨年度事项结束时一次性公开,年末向农户发放往来对账清单。
  村民参与村务的经营与管理,有效地堵塞集体经济流失的“黑洞”。依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双城市清出贪污、挪用公款、招待费超支、差款少款、以收抵支、白条子入账等违法违纪资金886.6万元,依法查处6名村干部,有15名村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12名因工作严重失职被免职。
  (张建武)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还农民自主权
  周旸
  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农民对村务、村政管理,原来是“站在场外看”,现在是“入场当裁判”;农村事务农民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亮亮观点,提提意见”。这样做的结果是紧张的干群关系变得融洽了,萎缩的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了。
  双城农村的这一转变过程,深刻地说明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还农民自主、自决权的重要性。农村工作很多、很琐碎,情况也比较复杂。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公开、不民主,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控手段,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各种矛盾加剧甚至激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农民有了自主权,大事小事心里清清楚楚,很多矛盾、问题通过民主协商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农村中不少问题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确实存在着侵吞滥占集体利益的现象,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决策群众并不了解,引起了很多误会,从而引发了不少矛盾。如果像双城市那样能把问题摆在明处,相信肯定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绿色的希望
  ——山东冠县林业由生态型迈向经济型
  司印居 杨庆春
  山东省冠县坐落在黄河故道上,地势高亢,西沙东碱,沙化土地占80%以上。该县经过25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化了家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筑起绿色屏障
  25年来,冠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县干部群众冬春大干,农忙抽空干,年年造林不间断。目前,全县已修建林网道路5000余公里,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1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8%,营造以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林和防护林1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人均近2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2.7%以上,比全国平原地区的标准高17.7个百分点,全县形成了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林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黄河故道的生态环境。气候改善,特别明显的是全县基本免除了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4.78亿公斤,油料总产0.8亿公斤,粮油单产、总产、人均占有量和对国家贡献都比造林前翻了一番多,出现了林茂粮丰的新景象。
  建起绿色银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在搞好生态林管护和更新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鸭梨为主的经济林基地。自1993年春开始,新发展鸭梨基地23万亩,使鸭梨面积达到3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45万亩,人均0.6亩多,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果园,户户有果树,去年果品总产达1.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发展优质名牌水果,他们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协作搞鸭梨科技攻关,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鲁西优质良种果苗脱毒繁育中心,建了国内比较先进的组培室和人工气候室;从国外引进了美国油桃、红巴梨、欧洲李子、意大利杏、冬蜜桃等65个名、特、优果树新品种,建立起资源圃和试验示范园。工厂化脱毒快繁育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不仅为全县发展鸭梨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苗木,每年还向社会提供优质苗200多万株。目前,全县果树优良品种率达到95%以上,有7个品种成为国家和省的名牌。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每年冬春他们坚持举办林果技术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讲课,培训农民技术员1.6万人,村村有了明白人,这支庞大的技术队伍在科技兴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拉长林业产业链
  冠县人立足于当地用材林丰富的优势,着力培植以木材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县里投资2000万元,兴建起大型桐木拼板、杨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3条现代化生产线,产品畅销日本和韩国,去年创产值2200万元,利税700多万元。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全县发展到500多家,年收入1亿多元。
  林多叶多,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县委、县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以食草为主的畜牧业,全县很快呈现出“家家户户饲养忙,沟渠堤岸见牛羊”的新景象。目前,牛羊饲养量均比5年前增长50%以上,特别是羊的饲养量达到110万只,成为全省养羊大县。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肉食、皮革加工业,加工业又带动了运输、饮食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林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全县林果业和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其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65%以上,60%的农民依靠林果脱贫致富。兰沃乡韩路村有梨园8000亩,去年仅水果一项收入人均3700元。难怪人们说:“走进冠县路,一步长着百元树,进了果树园,一亩几千元。”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中人·村中事

  鸡场送给贫困村
  □饶全喜 张保泉
  栉风沐雨14年,河南省辉县市峪河镇小屯村农民张全喜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鸡王国”——一个蛋鸡饲养量10万只,年产鲜蛋1300吨,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的现代化中型养鸡场。早在1991年,小屯养鸡场就被确定为新乡市菜篮子工程基地,1995年,辉县市以小屯养鸡场为依托,组建成立了辉县市养鸡研究会。
  在成功的日子里,张全喜总忘不了1984年鸡场建设起步时的艰难和无奈,那时候因为资金匮乏,鸡饲料不能保证供应,他到处奔波求助,最不济的时候,曾经忍痛把10多亩责任田里未成熟的玉米棒子掰来充鸡食。
  困苦缔造了一颗善良的心:富了,不能忘记国家、集体和父老乡亲的关爱和呵护。几年来,张全喜先后为该市第四高级中学建校及他所在的小屯村村办学校捐款7000元;投资2万元修筑田间道路2公里;为辉县市光彩事业捐资3000元。
  与此同时,张全喜还以10多年来摸爬滚打办鸡场的知识积累积极投身技术扶贫,不仅对前来登门求教的同行进行现场指导,而且按照求教者需求选派技术人员义务上门服务。几年来周围10多个村庄有30个农户都在张全喜的帮助下成了养鸡专业户。前不久,张全喜将投资近5万元买来的30组阶梯式蛋鸡笼和5000只育成鸡送往100余公里外的贫困村———南寨镇大院村,为该村办起了养鸡场。目前,大院村养鸡场日产蛋150公斤,附近6个山区乡镇来此购买鸡蛋的络绎不绝。大院养鸡业的发展正在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瓜农心里比瓜甜
  □陈其文
  八月三日上午,满载万余斤西瓜的二十多辆机动三轮车“嘟嘟”地开进了安徽亳州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有位瓜农兄弟喊:“我们给政府送瓜来了!”闻讯赶来的市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走到瓜农中间说:“老乡们的心意我们领了,这瓜一个不能收。”经过一番婉言谢绝,瓜农们才把瓜车开出机关大门。
  送瓜的五十多位农民分别来自该市赵桥乡刘店、王寨、大西庄等五个村。瓜农李运宏告诉笔者:今年他们种植的五万亩西瓜又大又甜,成为瓜商的抢手货,大伙卖瓜钱袋子鼓起来了。
  今年,亳州市把发展西瓜生产作为以秋补夏的重头戏来抓,在稳定早瓜生产的同时,扩大种植麦茬西瓜,全市西瓜面积达三十万亩,形成了早、中、晚生产格局。市里组织调进了合肥丰乐种业的系列优质西瓜良种,普遍推广塑膜覆盖、间作套种和广施农家肥和重茬剂,在西瓜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也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总产近一百万吨。面对丰收的喜悦,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促销动员大会,建立高速绿色通道,确定七八九三个月为助销月,号令全市万余名干部为瓜农卖瓜牵线搭桥,提供方便。市里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联络站,在各地瓜市和主要媒体发布销售信息和优惠政策,瓜农心里比瓜还甜。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井陉大力发展旅游业
  本报讯 河北省井陉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井陉县是冀晋通衢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井陉旅游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大力度的开发,已形成了“特色+产业+名景”的新格局,并成为“兴井富民”的支柱产业。近几年,井陉县旅游局层层加强管理,使旅游景区在文物保护、建设、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井陉旅游景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她以“楼绝、檀奇、山雄、谷幽、林秀”而名扬天下;有被誉为“华北小泰山”的挂云山景区及九龙洞、温泉;有保存完好的秦皇古驿道和韩信背水设阵的东天门景区;有中国最大的红叶景区仙台山,以及宋代古城风景区等。今年上半年,井陉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0万人次,总收入达600万元。(宋贵平康建新)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万荣农民用上“满意电”
  本报讯 山西省万荣县电业局在电价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严密、科学的新路子,使全县的8万多农户用上了“明白电、合理电、满意电”,每年直接减轻农民用电负担120余万元。
  他们从1993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类综合电价以来,把改造农村电网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来抓。仅1997年就投资了520余万元,整改高、低压线路525公里,更换高能耗配变65台,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15.5%降低到11.3%。
  今年,他们又邀请县有关部门参加,对全县农村分类综合电价进行大检查。对以电谋私和对用户吃、拿、卡、要的电管员、村电工给予严肃处理。某村电工采取加价、加度、加损、串表等手段,四个月多收群众电费4000余元。核实后,他们撤换了该村电工,并一家一户上门退还了多收的电费。目前,全县的农民生活照明用电控制在0.44元/千瓦时,万荣县电业局荣获“全国电力系统纠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杨雷)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优质大米富邹岗
  本报讯 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的湖北省孝昌县邹岗镇,依托本地资源,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优质大米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企业盈利。据统计,全镇去年种植太子米创产值1.2亿元,每亩比常规稻多增利400元,高出常规稻近一倍的效益。
  邹岗镇的土质结构中,含有多种特殊元素成分,所产稻米质优、色美。今年初,邹岗镇在原太子米开发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太子米集团公司,联合全镇25家精米加工厂,仅深加工一项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
  (王述勇)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民育金瓜 国际获金奖
  江苏省睢宁县农民科学家朱思浩历经6年培育成功的金丝瓜新品种“生砸无蔓1号”,最近在澳门举办的“’98第二届国际‘一村一品’名优、土特、新产品(技术)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上获“国际金奖”。
  该品种早熟、无蔓、四季可栽培、丰产、抗逆强、耐贮运,鲜瓜无需用开水烫即可生搅成晶莹透亮的细丝,而且生熟可食。图为“生砸无蔓1号”金丝瓜结出果实。
  朱鼎 明霞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紧依赣江的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有被荒弃的近万亩沙滩。近年来,该镇为农民贷款购进55万棵加拿大黑杨树苗绿化荒滩。如今,已长成2米的杨树不仅防洪固沙,还改善了当地的小环境。昔日沙滩,今日已是绿洲一片。 朱建安 周杰锋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桐柏县新集乡特贫农民王广山潜心研究葡萄种植技术,使葡萄成熟每年可达5—7茬,亩产量提高3倍,年收入5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王。 丁严冰 阎亚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