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落榜以后
  河南省潢川县白店乡肖围孜村青年彭长富,高考落榜后参加了葡萄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讲座,掌握了一套葡萄种植技术。从1990年至今,他已育葡萄种苗8000多棵。在他的引导和支持下,他所在的鲁小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彭长富也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星火带头人”。图为彭长富(中)在向村民传授葡萄后期管理技术。陈柏松 摄影报道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钢铁战士
  ——记“海军十大杰出青年”卢铁建
  陈盛 卢永华
  8月16日,被誉为“钢铁战士”的卢铁建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病逝,年仅27岁。在生命最后一息,卢铁建要求把自己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转交给遭受洪水侵害的灾区人民,以感谢党组织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和关怀。
  卢铁建生前是驻海南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导弹技术队中尉分队长。入伍9年,他先后被评为“海军十大杰出青年”、海军学雷锋标兵、海军青年精武建功成才标兵,荣立两次二等功和两次三等功。
  1996年1月18日,卢铁建被查出患了直肠癌。2月8日,卢铁建在战友的陪伴下乘飞机来到广州海军四二一医院进行治疗。这一天,医院的8名肿瘤科专家为他进行了复查,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与他进行了手术前的谈话。
  卢铁建平静地对医生说:“只要能够延续我为部队工作的时间,怎么手术都行,我能够挺得住……”
  卢铁建的肚脐下侧和腹部左侧分别划开了3个大口子,20多厘米长的直肠被切除了,肛门改到了腰部,手术进行了长达6个多小时,最长的刀口缝合了21针,最短的刀口也缝合了7针。
  昏迷了3天3夜,卢铁建才睁开了眼睛。他对周围的医生说:“我还能回部队工作吗?”这是卢铁建手术苏醒后的第一句话。
  卢铁建心里非常清楚,一个被癌魔宣判“死刑”的人,尽管动了手术,但是,为党和部队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何况身上的癌细胞还有扩散的可能。
  卢铁建在病床上躺了几天后,再也躺不住了。他想运动一下,刚刚挪动着步子离开床边,还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疼得他两眼直冒金花,虚汗渗透了他的病号服。但是,他不肯罢休,咬着牙硬是慢慢地走下了床铺,一米、五米、十米、几十米、几百米……运动量一天比一天大。就这样,手术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卢铁建竟奇迹般地像正常人一样,出入病房,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其他病号端屎倒尿,协助医护人员清扫卫生,还时常主动协助医务人员做其他伤病员的思想工作。
  手术一个月后,组织上为了便于照料卢铁建,将他从广州转到海南省三亚市继续治疗。这一天,大队领导和战友们到医院去看望他。他得知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准备参加基地举行的导弹技术专业大比武。他清楚,这个专业的老技术骨干就他一个人。现在班里3名新战士学习专业时间较短,技术技巧还不是很熟练,如果自己不回去组织训练,参加比武的计划就有可能“泡汤”。卢铁建决定提前出院。
  经过再三“求情”,医生终于同意让卢铁建先回连队调养,给他开了全休一年的病假条,并嘱咐他定期来医院化疗。
  基地大比武的日子近了。卢铁建找到领导,坚决要求挂帅出征。他对班里的战士说:“要想扛着红旗回来,就得拼命练!”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他带着战士们一练就是大半天,无数次大声重复口令,口干舌燥。特别是装填助推器火药时,毒气熏人,洞库内不允许喝水,一个科目做下来,卢铁建嗓子沙哑,嘴唇干裂,头晕目眩。而最使卢铁建难以忍受的是腰中挂着的橡皮粪袋,每天要换洗七八次,给他增加了许多痛苦。
  卢铁建每周必须到医院化疗。驻地离医院40多公里,没有公共汽车,他就利用星期天,把所有训练课目安排好了,才搭三轮车去。做完化疗又匆匆返回。卢铁建带领全班战友经过30多天的刻苦训练,助推器吊装从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5分钟,装填战斗部越来越熟练,从几次成功到一次性成功,达到了比武规定的助推器吊挂不能超过7分钟,装填战斗部一次性成功的要求,又为连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1996年5月25日,卢建铁和火工班3名战士,参加基地导弹技术专业比武。随着一声口令“开始!”卢铁建和战友们精神抖擞,动作准确、利落,整个助推器前后只用了4分30秒,比训练大纲要求的时间大大缩短;装填战斗部平稳迅速,一次性成功。火工班获得了导弹专业比武第一名。
  卢铁建钢铁般的意志,并不是身患癌症之后才显现出来的。自从踏进军营那天起,卢铁建就立志做一名政治思想强、军事技术精、作风纪律严、完成任务好的优秀战士。
  卢铁建学习的导弹火工专业,关系到导弹发射和摧毁目标的成败。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利用节假日跋涉40多公里路,到三亚市请教已经转业的老技师。他“啃”完了《导弹概述》、《助推器教程》、《战斗部教程》等20多本专业书籍。
  为了把书本知识转化成真正的技能,卢铁建又整天泡在洞库里对照琢磨,看图纸,查线路,在空间狭小、光线暗淡、气味熏人的洞库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练习助推器装填火药操作技术时,闷热的洞库里气味呛人,头昏目眩,心慌耳鸣,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装配的火药重达几百公斤,每个药柱几十公斤,稍不小心就会相互碰撞,砸伤手臂,甚至会酿成重大事故。为了攻破这个难题,卢铁建反复练了几个月,手臂碰得伤痕累累。凭着这股韧劲和钻劲,他终于熟练掌握了导弹火工系统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和维修技能,成为技术过硬的骨干。
  他先后4次参加海军、基地组织的导弹专业技术比武和达标考核,次次都取得第一名,20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海上导弹发射训练的技术保障任务。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我们村的年轻人
  ——福建沙县第一个“亿元村”涌溪村见闻
  茅露姬
  在人们的想象中,村里的年轻人大抵是:农忙时节上山下田,农闲时候打牌聊天。福建省沙县第一个“亿元村”——涌溪村的年轻人却不一样,山里田头不见人影,街边巷尾更无踪迹。涌溪村的年轻人在忙些什么呢?
  走在通往村外的煤渣路上,村团支部书记乐绍华给我们介绍了13年来涌溪村的变迁:1985年,涌溪村被定为沙溪口库区拆迁点。大量耕地被库水淹没,全村3800多人口,人均占地只剩二分。已经体验过饥饿威胁的父辈们,迫不及待地为自家后代办了“农转非”。从此,大部分青年成了既没田又无业的待业青年。
  国家无招工,在家没田种。个别有经济头脑的青年开始找路子,有的办养殖场,想利用沙溪河在涌溪村形成的库湾,开发库湾淡水网箱养鱼。这在当时还是门新技术,吸引了不少青年。不久,当地人的饭桌上多了道“罗非鱼”。涌溪村当年靠网箱养鱼收入就增加了20多万元。
  青年中的部分“旱鸭子”则看中了村里独有的两家效益颇佳的竹凉席厂:涌溪村位于国道、铁路沿线,供应销售便利;竹凉席可边产边销,投资少、见效快。分析了诸多资源优势后,1993年,青年乐明亮、张步清分别办起了宏达竹器厂、夏思凉竹凉席厂。当时一床竹凉席价格180元,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元。到1996年底,涌溪村已拥有竹制品加工厂40多家,其中80%的创业者是青年人。
  说起涌溪村竹制品企业盛而不衰的奥秘,乐绍华先说了自己办厂的经历。1996年初,他办起了华顺竹器厂。刚上马,困难就来了。由于厂址偏僻,又是新办厂,产品几乎无人问津。小厂本身资金不足,哪经得起这一积压?正欲打退堂鼓,走上销售旺季的鸿盛竹制品厂送来了1000床销售业务,真有天上掉下块馅饼的感觉。原来鸿盛刚签订了6000床的业务,获悉华顺厂竹凉席质量不错,却打不开销路时,决心扶一扶这些新厂,并垫付了十几万资金,让华顺的机器轮子先转起来。
  老厂带新厂,大厂帮小厂,涌溪村的竹制品企业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兴旺起来。但好汉也需三个帮,大厂也会有困难的时候。今年4月份,作为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竹制品行业龙头的鸿盛竹制品有限公司,因资金未及时到位而暂时陷入困境。华闽竹器厂厂长张樟华是个热心人,马上援助2万元,帮助鸿盛顶过了几天的空当。同行业中互帮互助的事,在涌溪村是常事。
  涌溪村全村有121名青年办起私营或股份制企业。其中由团员青年创办的有38家。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他们自发形成合力,原材料供应相互协调,生产经营相互促进,销售信息互相交流。1995年,他们推举了敢于探索、有号召力的乐绍华为兴业领头人,成立了竹制品行业团支部。从此,涌溪村经济整体实力更强了。
  今天,涌溪村的竹制品已走出国门,进军海外,涌溪村的小伙子手中的通讯工具也由“模拟机”换成了“全球通”、“掌中宝”。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河南省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15名民警长期捐资救助3名贫困生上学,其中一名已考上浙江大学——
  警察和贫困生
  李立柱 刘如江 邵梦华
  这是一间只能称得上“准民房”的民房,光线昏暗的房间里,一个男孩正在一张靠背椅上精力投入地做着作业,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惊动他。男孩叫吴振东,就读于新县箭厂河乡列宁学校,一岁丧父,母亲改嫁,现被叔父领养。新县交警大队民警每年除给他交付全部学习费用外,还为他买一些日常用品及鞋子、衣物。
  1996年7月,领养他的叔父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致残,残疾的他连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钱都没有,根本无力让吴振东再继续上学。于是,振东只好放下书包,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当他们孤苦无望的时候,交警大队的民警叔叔们来了,他们请来医生,为叔父治病,并积极与振东原来的学校联系。就这样,振东又重返校园了。在以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或过生日,叔叔们都会来振东家,与他们一块过节。
  开学前,当我们随交警大队民警带着另一位特困生刘道钊下学期的学费及生活用品赶到他家时,得知刘道钊的父亲刘光祥因癌变于前一天夜里去世。临终前,刘光祥嘱咐小道钊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交警叔叔的希望。
  刘道钊所在的学校离沙窝交警中队很近,中队民警就让他在队里食堂吃饭,中队长施德库还定期到学校走访老师,督促刘道钊的学习。
  原本,我们的故事里有一名被资助的贫困生张林屹,因他在浙江大学就读,相依为命的父亲又出门了,采访计划就这样搁浅。回来路上,一个问题自然地涌上心头:交警大队民警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新县交警大队。
  在大队门口,我们堵住了正要出门的大队长彭宏才。
  “干警的生活不仅不富裕,有的还很困难。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大队长彭宏才快人快语。
  在队办公室,我们翻阅了近几年这个队民警捐款情况:1995年至今,该队民警先后为贫困生捐款7000余元。老民警朱定富,家里仅靠他一人拿工资过日子,一个孩子上高中三年级,另一个孩子上自费大学,这样的经济境况,队里不让他捐款,为此事,老朱与队长彭宏才还闹过一次别扭。还有民警老黄、民警小刘……他们的日子比别人也好不了多少,为此,有人称他们是“死心眼”、“傻子”,可他们都愿当这个“傻子”。
  女干警韩启荣,丈夫下了岗,孩子两岁时脖子严重烫伤,需尽快做植皮修复手术,因费用高一直拖着没治。然而,当大队领导考虑她的实际承受能力而不让其捐助时,这位平日坚强的女干警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坚持每次捐100元钱。
  这就是15名民警与3名贫困生的充满温馨的故事,故事现在还在延续。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唐山人的情怀
  苏金鑫 严为民
  近日来,在唐山市各级团组织的组织发动下,广大团员青年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8月12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了《关于开展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缴纳特别团费捐助活动的紧急通知》。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团市委机关和市青少年宫的72名同志就捐款4970元。8月19日,这笔凝聚着团市委全体干部职工爱心的捐款寄往灾情较为严重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团市委还拨款5万元,为灾区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市百货大楼团委自团市委发出号召后,不到半天时间内,143名团员就交纳特别团费1296元;市法院法警大队政委、优秀青年志愿者高贵洲捐出了自己荣立二等功的500元奖金后,又和家人商量,从积蓄中拿出2000元捐给灾区。他说:“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是个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人,我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心。”
  唐山市公安局治安处29岁的民警郑文江,将父母留给他的3万元遗产亲自送到国家民政部救灾委员会。他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遭灾时全国支援我们,南方遭水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截至目前,全市团员青年捐款已达150万元,衣物10余万件。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中心小学熊满秀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三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不久前,在上饶地区举行的“万人大赛”中,她所带的学生获得一、二等奖。熊老师被评为矿劳动模范。瞧,学生们得知这一喜讯后高兴地簇拥在老师身旁。 郑志宁 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春絮语

  水退情不退
  章雯
  尽管洪水尚未完全退落,9月1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灾区的大堤上、帐篷中、舟船里,依然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因受洪灾一度想放弃学业的大中专院校的新生们,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也大都如期跨入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
  姚维兵是湖北省监利县三洲镇一位普通农民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40分的好成绩被吉林工业大学录取。谁知,一夜之间洪水冲毁了他的家园,也几乎冲掉了他的大学梦。姚维兵学费难以筹措的消息被北京青年报报道后,许许多多热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市民干脆将捐款送到了报社。吉林工业大学也做出积极反应,决定免去姚维兵入学的一切费用,每月定期发给他生活补助,并帮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此外,学校还给他寄去1500元钱作为生活费和路费。
  继姚维兵之后,北京青年报又陆续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灾区考生的情况,在京城掀起了新一轮捐款热,报社的电话更是热得烫手。许多人在电话中恳求,“一定要给我留一个考生”。水退情不退。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这浓浓的爱心所感动。
  俗话说:“庄稼误误一季,教育误误一代。”在今年夏季一浪高过一浪的赈灾热潮中,人们对灾区的教育、对灾区的学生表现出特别的关注。许多捐款捐物直接送到了希望工程办公室,一些捐赠者指明善款用于恢复学校建设。灾区政府也把救灾复校作为“第一急”的工作来抓。面对洪灾,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得以大力弘扬,也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科教兴国,关心孩子,支持教育事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只有把教育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灾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国家也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团中央援建帐篷希望小学
  同时筹集二千万元物资支援抗洪前线青年突击队
  本报讯 记者唐维红日前从团中央获悉,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已调拨2600万元,用于在灾区首批修建或重建130所希望小学。
  自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灾区许多中小学校舍被冲毁或浸毁。据初步统计,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灾区有上万所小学被洪水毁坏,上百万小学生面临秋季复校开学的困难。仅洪水溃口的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一个镇就有十几所小学校舍被冲毁,数千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面临困难。受灾地区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引起共青团各级组织的高度关注。团中央要求灾区的各级团组织积极协助当地教育部门,把抗洪复校保开学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未受灾地区的团组织要积极发动共青团员开展交纳特别团费的活动,紧急筹集资金帮助受灾地区的小学生确保秋季正常开学。为确保受灾学童能在校舍修复前按时开学,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首批启动500万元订制1000顶希望小学帐篷,8月27日已开始发往受灾严重地区。同时,首批救助2万名生活特别困难学童的200万元也已开始拨付灾区。
  记者还了解到,在抗洪前线活跃着数万支青年突击队,上百万青年突击队员与当地军民一起,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查险、保堤第一线,特别是在汛情紧急关头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已筹集了包括医疗防疫消毒药品、饮用水、净水器、御寒衣物等价值2200余万元的物资支援抗洪前线青年突击队。现在,这批物资已陆续运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七省区受灾最严重地区。同时,以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青联委员为骨干的10支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防疫服务队,携带近百万元药品奔赴灾区,为前线解放军战士、青年突击队员和群众提供医疗防疫服务。
  团中央书记处各位书记在前一段带着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防疫服务队和救灾物品分赴受灾严重的地区,同抗洪前线的各省(区)团委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如何进一步支援青年突击队、缓解受灾群众的困难,尤其是帮助受灾小学生如期开学的具体措施。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广州团市委开通青少年防毒戒毒爱心咨询热线
  本报讯 为了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广州团市委与兰州威信制药厂广州办事处等单位近日联合开通了广州市第一条“青少年防毒、戒毒爱心咨询”热线——81366982、81366767。热线的主要职能有:宣传国家有关禁毒、戒毒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进行毒品危害性的宣传,使广大青少年远离毒品;了解青少年吸毒、戒毒的社会动态及其毒品的来源,为政府打击毒品犯罪行为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接受来信、来访、来电,指导科学戒毒和治疗,进行心理咨询,使青少年彻底戒毒;对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为吸毒青少年推荐信誉好、效果好的治疗康复机构;组织吸毒青少年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活动。热线的开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晓萱)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风口浪尖旗更红
  许先进
  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艘测轮箭一般地向江心驶去,船头上一面写有“青年突击队”的红旗迎风招展,鲜艳夺目。这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料勘测局螺山水文站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在执行勘测任务。
  螺山站地处洞庭湖出口与长江荆江汇合后下游35公里处,是长江干流重要控制站,是保卫江汉平原和重镇武汉市的前哨。螺山站青年突击队有13名队员,平均年龄32岁,他们都经受过“96·7”特大洪水的考验,曾多次受到湖北省团委和长江水利委的表彰。从6月11日长江水位起涨,该站外业测验小分队每天与滔滔洪水搏斗,冒着生命危险测流取沙,表现神勇,堪称防汛的尖兵。
  7月中旬,当水位超过危险水位后,江面已封航。在水位高、流速快、风浪大、漂浮物多的特殊环境中,站长林天才、副站长游庆宏、青年突击队队长朱喜华带领着测流小分队每天出测。1994年长江水校毕业的朱喜华,已挑起了主测的重担,现场记录、计算、校测,内业资料整理、分析,仪器设备的清洗、检修,他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负责轮机的刘斌,参加工作18年来,看过水位,从事过驾驶,足迹踏遍汉江、长江和湖区6个水文站、队,现已是水文测验的多面手。他和同伴对测船保养、主机维护精益求精,入汛以来,测船没出现任何故障,保证了高洪测验的顺利进行,实现了水文人“顶得住、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的铮铮誓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