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繁荣和发展中国军事科学
  刘精松 张工
  今年3月,在纪念军事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世界军事发展和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军事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提出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新要求。这一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和落实,进一步树立科学态度,强化创新精神,努力把中国军事科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防与军队建设要发展,军事科学研究一定要先行。新世纪即将到来,世界战略格局继续演变,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未来战争和未来军队建设理论酝酿着重大突破,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正在逐渐发生。把握世界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向,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筹划国防与军队建设,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发展目标,已成为当今我国军事科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和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的国情、军情,提出了国防与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着重强调要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这是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和统一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军事科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重视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要求把发展军事理论作为我军迎接世界军事发展挑战的首要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地位和作用也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全军的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把军事科学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才能不断提高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军事科学院作为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关,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构,军委、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助手,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运用系统的思想,振奋精神,迎接挑战,开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军事领域,江泽民同志还着重强调: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国防与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军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科学指南。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对国防与军队建设包括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对这一科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我们应当把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同学习领会和坚决贯彻江泽民同志重要的军事论述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我国军事科学的根本特色。
  军事理论源于军事实践,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神实质,将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新形势下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之中,以科学的态度和革命的创造精神,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认识新事物,揭示新规律,丰富和发展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
  把握军事实践需求,突出军事科学研究重点
  面对世纪之交军事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必须着眼于努力解决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实践最紧迫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军事科学研究中的理论重点。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立足于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一个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治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此,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要深刻揭示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国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军事理论研究必须紧紧抓住国防与军队建设和作战这两个基本问题,切实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揭示其规律。在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研究方面,要在深刻分析高新技术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防与军队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对国防与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的目标、重点、途径和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在作战理论研究方面,则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着力解决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这一重大现实课题。因此,在深入研究把握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精神实质、揭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树立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坚定信心。同时,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联合作战为重点,力求在局部战争战略指导、基本战法和联合作战指挥、保障等重大问题上,取得较为系统的突破性理论成果,创立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理论。当前,军事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要以我军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和新形势下治军特点和规律研究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搞出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此,我们一定要把科研的主要力量投入到现实问题研究的“主战场”,同时,以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促进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化,充分依靠全军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建军和作战理论体系,更好地为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服务。
  坚持“三个面向”,实行开放型研究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必须贯彻的重要思想,也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必须遵循的方针。只有坚持“三个面向”,我国军事科学的发展才有鲜明的特征,才能站在军队建设和战争理论发展的前沿,肩负起跨世纪的研究任务。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在军事科研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强化改革的观念,加大改革的力度,密切关注世界高新技术的进步,关注世界军事理论的发展;着眼于抢占现代军事科学的“制高点”,广泛获取世界军事发展信息,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军的有益经验,在吸纳中加以改造和创新。同时,要瞄准二十一世纪的军事发展,筹划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正确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站在时代的前沿,立足于我国国情军情,总结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与把握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军事科学研究人才
  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之本,也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关键所在。军事科学研究人才的素质,决定着军事科学研究的质量。军事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千秋万代的事业。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要继续把人才培养作为科研工作的战略任务来抓。这一重要论述是现代军事科学发展本质、规律的集中体现。
  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研究解决军事领域的一切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综合利用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军事科研人员乃至整个科研队伍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强。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观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同时具有献身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二是业务精。具有军事科研必需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在本研究领域内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乃至突出的理论建树。三是作风好。要有忠诚党的军事科研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淡泊名利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要坚决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刻苦学习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了解高科技的发展对军事领域产生的影响,不断改善和更新知识结构;还要学习现代科研方法,在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努力掌握军事运筹、军事数理分析等现代研究方法。对于军事科研队伍,则要进一步优化其年龄、专业、知识结构,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疏通人才交流渠道,以利于大批年轻优秀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作为军事科研工作的领导者,不仅要在学习上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军事科研人员,为他们不断攀登军事科学高峰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对军事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决按照江泽民同志对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指示,充分调动广大军事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第5版(理论)
专栏:

  发展社区服务业 推进再就业工程
  田凤山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富余人员下岗增加,再就业压力非常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关系长远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前进。为了实现今年全省下岗职工总体上再就业率达到55%以上的目标,黑龙江省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由于社区服务业具有就业容量大、社会需求广、用工灵活、就业便捷的独特优势,吸纳劳动力的潜力非常大,很多下岗职工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很快实现再就业。社区服务既是一项具有福利属性的社会事业和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一些社区服务搞得好的地方,已经安置了大批下岗职工。发展社区服务业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
  积极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一是广泛挖掘社区资源,增加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应开阔思路,发现需求,扩大社区服务项目,把下岗职工的特长和社区成员的需要结合起来。同时,多开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扩大再就业范围。二是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围绕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将社区服务单位办成具有法人资格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对实体实行承包制和股份制等不同形式,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选择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实体,增强其辐射能力,细化分工,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引进先进技术和手段,努力装备有一定档次和水平的设施,逐步实现社区服务业的现代化,确保实体稳定发展,使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够相对稳定、长久。三是与社区内企业通力合作,动员区内单位将内部福利、后勤保障设施实行有偿转让或合作经营,向社会开放,使这些机构在服务内容、项目的设置上,既为原单位人员提供福利服务,又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既依托网点设施开展固定、集中服务,又积极参与社区小型、分散的互助互济服务;既招用本企业下岗职工,又更多地吸纳其他单位的下岗职工,增加安置下岗职工的容量。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搞好再就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组织依托,在推进再就业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中心城市可以在区街两级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应搞好软件、硬件建设,充分利用贴近居民生活的便利条件,全面掌握社区内下岗职工的情况,详细了解他们的下岗原因、技能特长、求职愿望等方面的情况,与企业、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联网,建立社区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准确掌握辖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用工需求情况,牵线搭桥,积极推荐下岗职工再就业。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与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面向下岗职工开展专项职业介绍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培训功能,使其成为劳动部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补充,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适应能力。要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社区服务培训的首要内容,引导广大下岗职工走出只有端上“铁饭碗”才是就业的择业观念误区,正确认识自身价值,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有利时机,找到自己的位置,解决目前存在的“有事没有人干,有人没事干”的问题。
  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帮助下岗职工排忧解难。目前,一部分下岗职工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形成一个新的特殊困难群体。社区服务工作应把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纳入互助互济工作的主要对象,动员全社区各方面力量共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继续开展面向特困下岗职工的“送温暖”活动,不仅是逢年过节要做,平时也要做,把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怀送到特困下岗职工身边。把解困与再就业结合起来,开辟社区服务项目,应当优先安置特困下岗职工及其家庭成员,使他们能够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依靠自身努力摆脱困境,使“再就业”成为“再创业”的过程。应针对特困下岗职工在自谋职业、子女求学、医疗、维持基本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逐步自食其力;也可搞一些公益型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区服务工作。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是城区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社区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重要工作日程,是各级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必然选择。应在资金、用地、设施等方面做出安排,优先发展,狠抓落实。服务设施比较少或尚未开展社区服务的城区,要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优先发展那些与居民生活联系最密切、要求最迫切的小型、分散、适用项目,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发展。社区服务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应该建立政府引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管理服务体系,动员、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业,使其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得到提高。随着社区服务向广度、深度发展,还应根据需要适时研究制定和完善必要的配套政策。比如,发展社区服务业安置下岗职工的政策,理顺价格体系、合理解决事业性收费政策,对便民服务网点的统一税收征管政策,等等。在发展社区服务业中,会遇到一些现行政策涵盖不到的问题,但只要有利于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变通地去搞,先发展,后规范,推动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实施再就业工程创造更加广阔的天地。


第5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部分党员和干部把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从而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了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腐败问题得以藏身和蔓延的温床。如果任其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会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跨世纪的伟大事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纲领就会成为泡影。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一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艰苦奋斗作为巨大的精神动力,自强不息,创业不止。
  ——吕传赞(河北)
  *“对人家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不仅教育别人腰杆不硬、底气不足,甚至引起群众反感。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们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在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有一个明显的进步。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大大加强。
  ——时鉴(山东)
  *失街亭马谡被斩,诸葛亮也要求自贬三等。古代尚且如此,在强调法治建设的今天,如果对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考察不实不严,在用人问题上失察,只讲成绩,不讲过失;只赏功,不罚过,这就不是正确的干部政策。
  ——王继德(青海)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到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共产党员。在利益调整中,共产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作为共产党人,就决定了一旦需要个人利益受损失时,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夏有生钟川(江西)
  *每个党员都要自觉接受监督,在监督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监督包括许多方面,其中自我监督十分重要,自我监督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自我监督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了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金钱、权力、色情、名位、人情的考验,自强不息。
  ——胡海良(浙江)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党的各级干部肩上,光荣而又艰巨,神圣而又重大。“打铁先要自身硬”。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好,完全取决于我们党能否教育和管理好党的各级干部,完全取决于党的各级干部能否做到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勤政廉政。可以说,没有党的各级干部素质的提高,也就没有全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袁国美(湖南)


第5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怎样认识国家经济安全
  赵长茂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此后,江泽民同志又在多种场合强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呢?一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具体体现为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经济发展的进程能够经受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等。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冷战时期,危及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军事对抗。冷战结束后,在国际竞争中,军事因素的分量相对下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日趋上升。在资本国际化和跨国经营加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上来。但由于各国国情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同,对经济安全考虑的侧重点也明显不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是,如何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维护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经济安全问题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怎样认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呢?
  经济安全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不倍加重视的战略性问题。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安全。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在制定本国发展战略时,都把经济安全作为整个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在实践中则不惜采用外交、军事、技术等种种手段来维护本国经济安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广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也相应增多,某些发达国家常常依仗自己的实力对我国进行“遏制”或施压,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防范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加大了难度。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改革也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日渐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全民的经济安全意识,建立防范各种风险的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更加显得必要。
  当然,国家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并不是对立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不应该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如果我们不继续扩大开放,不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不可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对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产生应有的主动影响,国家利益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维护。近二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恰恰是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拒绝对外开放和不顾国家经济安全的盲目开放都是不足取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有人担心我国引进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总体上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结构是合理的,整体效益是好的。尽管近年来外资在某些行业占据一定优势,但这样的行业并不很多,而且并非关键行业,其总体效果是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利大于弊。当然,着眼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安全,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是增强本国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对于我国来说,保持一个以效益为中心的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十分重要,这是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在不断扩大开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较少受到国际经济波动或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某些经济风险因素得到及时化解直接相关的。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党章和党的建设读本》评介
  宋海庆
  重视党章和党的建设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央党校万福义教授主编的《党章和党的建设读本》,反映了近年来党章和党的建设学习和研究的新成果,因而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正如宋平同志为这本书所写的序中所说:它“写出了新的特点和水平”,“为党章的教育和党建理论的学习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读物”。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是把党章和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论述。作者认为,党章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集中体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保证,完备的党章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成熟的表现。作者从党章与党的建设的内在联系上构建了本书的逻辑体系。
  二是对党章作了颇有新意的论述。作者认为,党章是党的旗帜,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调整党内关系、加强党员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书中特别论述了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载入党章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十五大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制定了一个完善的章程,这在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作了新的阐述。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紧紧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系。不断解决改革开放中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是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章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章教育和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章和党的建设的思想,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体现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深化。相信这本书能在全党深入学习党章、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