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几比战火蔓延到内地
  西共体建议对几比军事干预
  本报阿比让7月4日电 记者杨贵兰报道:几内亚比绍政府军及其盟军已于2日攻克比绍市东北60公里处的交通枢纽重镇曼索阿,政府军还试图包围仍被叛军牢牢控制着的比绍机场。目前,战火已蔓延到几内亚比绍内地,政府军试图控制内地的主要城市。
  据新华社阿比让7月4日电(记者杨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就几内亚比绍局势举行的联席会议4日在此间结束。会议通过最后公报,建议对几比采取包括军事干预在内的各种措施,以终止该国已持续一个月的旨在推翻民选总统埃维拉的军事叛乱。
  公报说,西非各国部长在这次为期两天的“防务会议”上建议就几比的军事冲突采取三种措施,即“对话和谈判、制裁和封锁、军事干预”。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德国移民和少数民族问题
  波议会谴责德声明
  德外长反驳波决议
  本报华沙7月4日电 记者朱富贤报道:据今天此间报刊消息,波兰议会3日通过决议,对德国联邦议院5月29日通过的一项关于德国移民、少数民族问题的声明表示不安。
  德议会声明认为,二战以后把德国人驱赶出“前德国东部领土”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声明还号召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承认德国人有在这些地区“定居”的权利。
  波兰议会通过的决议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令波兰人十分“不安”。
  波兰议员认为,在这项德国联邦议院的声明中,有些措辞“模棱两可”。对此,波兰不能“等闲视之”。
  据新华社波恩7月4日电(记者吕鸿)德国外长金克尔7月4日向此间新闻界发表书面讲话,反驳波兰议会指责德国议会声明的决议。金克尔说,他对波兰议会没有正确理解德国联邦议院声明的含义而作出的反应表示遗憾。他强调指出,被驱逐的德国人、被迫迁移的德国人以及德国的少数民族是德国人及其邻国的桥梁。德国保证,绝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给波兰致力于加入欧盟的进程添加负担。
  二战后,波兰将许多原来生活在波兰的德国少数民族遣返回德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强睦邻友好 促进和平发展
  ——江泽民主席阿拉木图之行圆满成功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3日至4日在阿拉木图出席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五国会晤,并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工作访问。江主席此访在加强中国与上述四国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哈、吉、俄、塔五国会晤,3日在阿拉木图举行。
  ?4日,江泽民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阿拉木图共同签署中哈国界第二补充协定,从而全面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两国边界问题。
  ?3日,江泽民主席出席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中、哈、吉、俄、塔五国会晤。
  ?3日晚,江泽民主席在阿拉木图出席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的音乐会,并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等即兴合唱了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玫瑰花》。
  ?3日晚,江主席夫妇出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举行的小型音乐会。当音乐会接近尾声时,江主席即兴弹奏钢琴,并与在场的其他中国客人合唱名曲《黄水谣》。
  ▲3日,江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陪同下,在阿拉木图为中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故居揭牌。江主席并为冼星海故居题词:“忆星海,黄河涛声萦回于耳;访邻邦,友谊之花绚丽夺目。”
  (本栏照片由新华社记者樊如钧、马占成摄)(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官方高度评价江主席访问
  据新华社阿拉木图7月4日电(记者贾志平、周晓华)哈萨克斯坦官方人士高度评价江泽民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成果,一致认为江主席的访问进一步促进了中哈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国领导人签署的国界补充协定使两国间的边界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中哈边界从此成为两国永久友好的纽带。
  总统新闻秘书萨雷巴耶夫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泽民主席的成功访问给哈中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哈中在各个领域内的合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两国领导人之间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将为哈中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能源、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布利亚佐夫对本社记者说,江泽民主席的访问取得了积极成果,两国领导人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必将促进哈中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卡帕罗夫认为,江泽民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会谈时就两国经贸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两国领导人都表示愿意加强在能源,尤其是石油领域内的合作,这将对落实去年两国签署的石油领域合作协定起到推动作用。目前两国在石油领域内的合作进展顺利,今后将为两国的合作带来积极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结束访华回国后表示
  期望美中首脑定期会晤
  新华社华盛顿7月4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结束对中国历时9天的访问后,于4日凌晨乘专机返回华盛顿。他表示,希望美中定期举行首脑会晤。
  据报道,克林顿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说,此次中国之行令人“流连忘返”,希望美中两国今后定期举行首脑会晤。
  作为近10年来访华的第一位在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访问了西安、北京、上海、桂林和香港。他在北京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中美双方还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
  克林顿的访华成果在美国国内得到广泛的承认。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在报道克林顿飞返华盛顿时说,他的中国之行为美国人了解中国开辟了一个“窗口”,连一些在许多问题上同总统持异议的共和党人也“异乎寻常”地高度评价了克林顿的此次中国之行。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肯普在评论克林顿访华时说:“我认为,访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众议院议长金里奇1日在参加一次募捐活动时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警阻止巴负责人进入加沙
  巴以险些动武 埃美紧急调停
  阿拉法特表示坚决保卫巴土地
  本报开罗7月4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来自耶路撒冷方面的信息,昨天凌晨,埃及和美国经过紧急外交斡旋,说服巴以双方解除在加沙过境通道附近的武装对峙局面,使一场因过境争执引发的严重危机得以缓解。
  7月2日,持有入境许可证的巴自治政府和巴全国委员会成员一行25人,在加沙的贝尔哈农边境通道被以色列军警扣留。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和以色列军警分别抢占有利地形,并迅速挖堑设障,封锁道路,流血冲突一触即发。当时,有一辆以色列军车企图闯入巴自治区加沙南部的汉尤尼斯,因遭巴警阻截而被迫撤退。随后,以色列军警要求装甲部队紧急增援。双方对峙局面持续了几个小时。
  为避免危机局势失控,埃及驻以大使伯苏尼和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在巴以领导人之间展开紧急斡旋,终于促使双方于昨天凌晨达成临时协议,允许25名巴负责人经贝尔哈农进入加沙,但这一沿海边境通道仍对其他巴勒斯坦人关闭。与此同时,以色列方面撤回增援部队,拆除路障,巴勒斯坦方面则填平堑壕,并取消了对通往一些犹太人定居点道路的封锁。巴方事后强调,以色列必须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阿拉法特最近关于重新发动武装起义的立场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加沙过境通道事件是巴勒斯坦警方蓄意挑衅所致。另据外电报道,连日来,尽管巴以双方因埃美介入而未爆发武装冲突,但加沙地带的局势依然紧张。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4日电(记者谭新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4日抨击以色列挑起2日在加沙地带发生的巴警察与以士兵的紧张对峙,表示巴勒斯坦人将与“侵犯”其土地的任何图谋进行坚决斗争。
  巴民族权力机构当天就加沙对峙发表一份声明,阿拉法特在声明中作出上述表示。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美安全问题研讨会在美举行
  新华社华盛顿7月4日电 由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联合举办的中美安全问题研讨会7月1日至3日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市举行。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汪道涵、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李耀文、中国前驻美大使李道豫、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等30多名中美人士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在克林顿总统访华,两国国家元首正式会晤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召开的。中美与会人士对两国首脑会谈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它对构筑中美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会者就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中美关系以及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达成了诸多共识。
  中方人士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个大国都肩负着稳定大局、促进地区安全与合作、确保世界继续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的重大责任。因此,两国应加强对话和沟通,加深理解和相互信任,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
  美方人士认为,美中之间在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看法,美国愿意看到中国的稳定和进步,也希望中国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次美中安全问题“第二轨道”对话的开通,说明双方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已被美中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方向朝移交潜艇人员尸体
  新华社平壤7月4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方面3日在板门店接受了美国方面移交的潜艇人员的尸体。
  据韩国方面报道,朝鲜一艘小型潜艇于6月22日在韩国江原道束草市东部海域被韩国渔民的渔网缠住,潜艇内发现了9具尸体。
  朝中社报道说,移交工作是根据6月30日朝鲜人民军方面同联合国军方面在板门店举行的将军级会谈中达成的协议进行的。报道说,朝方在会谈中结合具体资料,说明了6月22日在朝鲜江原道高城附近海上执行训练任务的朝鲜潜艇因机械故障漂流并遇难的经过,要求韩国方面将潜艇和艇上人员尸体尽快送还朝方。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强调发展核遏制力量
  俄对战略核力量结构作出规划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3日电(记者张金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3日强调,核遏制力量是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叶利钦在当天举行的俄安全会议例行会议上表示,俄准备根据本国安全的需要和相应的财力继续发展自己的核遏制力量。他同时强调,目前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完全能够可靠地保障国家的安全。
  亚斯特任布斯基说,叶利钦在会上强调,俄罗斯认为俄美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批准这一条约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叶利钦表示,俄罗斯主张采取措施,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的扩散,并准备继续致力于在平等的基础上削减战略武器和其他核武器。
  俄美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由叶利钦与美国前总统布什于1993年签署。条约规定大规模削减两国拥有的核弹头。美国参议院已于1996年批准该条约,但俄国家杜马在此问题上尚无进展。
  新华社莫斯科7月3日电 俄罗斯安全会议3日在叶利钦总统主持下举行会议,对今后俄战略核力量的结构作出了具体规划。
  俄安全会议新闻处3日透露,会议决定,今后俄战略核力量仍将由陆、海、空三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要维持到2010年之后。
  根据俄安全会议决定,陆上战略核力量将由目前装备的6种导弹过渡到单一的“白杨—M”固定式和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白杨—M”导弹体系至少要服役到2020年。
  安全会议决定,今后要加强海上战略核力量。近期将主要致力于保持德尔塔—4型核潜艇以及其他装备的战斗状态。与会者还讨论了2010年前后海上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和完善问题。
  会议还决定,今后将继续保持空中核力量。改进图—95和图—160型轰炸机以及装备这些轰炸机的远程巡航导弹。这些轰炸机将至少服役到2015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驱逐一名韩外交官
  新华社莫斯科7月4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4日以韩国驻俄大使馆参赞曹成佑在俄从事与其外交身份不符的活动为由要求他3日之内离境。
  据俄外交部新闻局在一份通报中透露,4日凌晨,俄安全局行动分队在曹成佑与俄外交部一名工作人员进行秘密接头时将他们抓获。通报说,此前,俄反间谍机构已查明,现已被拘留的那名俄外交部工作人员一直根据曹成佑的要求向其提供秘密情报,给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害。俄安全局已对该俄公民提起刑事诉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