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稳定承包权 放活经营权
  安徽数十万农户“转业”
  非农业户已达六十五点八万户,共流转土地十七点三万公顷
  本报讯 安徽省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深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部分农民从长期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转业”,其中非农业户已达65.8万户,兼业户达367.7万户,分别占农村住户总数的5.6%和31.6%,全省已有17.3万公顷土地通过流转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了进一步优化,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2.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5.6个百分点。
  安徽省农民人均耕地仅1.2亩,大批农村剩余劳力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人均收入得不到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993年底,从阜阳市试点起,该省各地相继展开了期限为30年以上的土地二轮承包,强化所有权、明确发包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并逐步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把农村剩余劳力转向二、三产业。巢湖市槐林镇大汪村348个农户,95%转以织、售渔网为业,将土地转给种田能手经营,全村农户一般年收入万元以上,有的突破10万元,半数以上农户已盖起楼房。界首市光武镇流转土地133.3公顷,几百个农户进镇经商,使该镇成为全国最大的小百货批发市场之一。土地流转较早的临泉县,已流转土地1万公顷,其中单桥乡反租倒包的1333公顷土地,1997年亩均创产值5000元,是该县平均水平的5倍;租出承包地的农民,有的就地打农工,有的转入国际畅销的脱水菜加工业,全县迅速建起脱水菜加工厂400多家,冷冻厂80多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3。
  (汝鸣)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驶入“快车道”
  ——烟台发展现代农业纪实(下)
  □姜文强 张启宝 管斌
  烟台市抓住投入、科技、开放和龙头企业四个关键环节大做文章,使精准农业驶入了优质高效的“快车道”。
  投入,精准农业的“底肥”
  农业呼唤投入,投入从何而来?烟台市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的思路,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为精准农业施足“底肥”。
  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实行各级财政掏腰包,市里拿一点、县里出一点、农民个人掏一点,全市每年安排用于农业的投入达2.3亿元。从199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440万元,实施精准种子工程,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甘薯、蔬菜、苹果等10大专题良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进行集中攻关,收到显著成效。
  乡镇企业反哺农业。乡镇企业是烟台经济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市完成增加值29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2%,提供了60%的县级财政收入。几年来,全市乡镇企业反哺农业的投入占其税后利润的3%—5%。
  引入股份合作新机制。这种方式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农业投入问题。入股时,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劳出劳,有物出物,有技术出技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各种各样的投入都可折为现金股。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以荒山和土地作为集体股,农民的劳务和闲散资金作为个人股,在荒山上开发出1000亩无毒果苗繁育基地,优质果苗畅销全国各地。目前,全市农业开发领域股份合作项目有1000多个,股本总额10多亿元,为精准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成为科技的主人
  没有科技就没有精准农业。烟台人用高新技术的妙笔,描绘出了低耗、高效、环保农业的精美图画。
  果农们第一次见识到“高接换头”技术,眼见得正处于盛果期的果树被“砍头”,心疼得流下了眼泪,而目睹了果树嫁接后的硕果,便对高新技术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日本著名果树专家菅井功多次来烟台巡回指导果树修剪技术,每到一地,便会被数百名乃至上千名果农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当地政府不得不派出公安干警维持秩序。当他转往另一处指导时,乡间公路上常常出现奇特的景观:菅井功先生坐着汽车在前面跑,上百名听得不过瘾的果农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追。就是靠着这种矢志不渝的热烈追求,如今烟台有10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每年80多万人次的农民接受实用技术普及教育,全市60%的村庄成为科普村,各类研究会达2028个,先后取得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其中22项国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
  民营科技成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的一支劲旅。民营科技的崛起,得益于“李登海模式”在全市的推广普及。莱州农民李登海创办玉米研究所,先后育出19个玉米新品种,5次创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1次创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种植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国内的1/4。“李登海模式”的核心是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用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科研、引进、生产、推广、经营“五位一体”,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定课题——引进开发出成果———生产推广促转化——经营创收养科技的良性循环路子。目前,全市民营科技机构1100多家,资产总值78亿元,从业人员7万多人,现已研制开发科技成果450多项,年创收入96亿元。
  开放,精准农业的捷径
  烟台苹果久负盛名,但由于品种老化等原因,80年代末即在国内外市场受到冷落。在国外超级市场,日本红富士论个卖,一个苹果的价钱超过一筐烟台国光。烟台人“知耻而后勇”,及时引进100多个优良品种,优质红富士发展到130多万亩,产量40万吨,占全国2/5。同时,引进推广了覆膜压草、疏花转果、药物套袋等国外10大先进技术,使烟台苹果质量跃上新台阶,昂首挺进国外市场。
  循着这条思路,烟台市规划建立了“四个百万亩”农业开放开发区,划出农田、果园、林业山滩、浅海滩涂各100万亩,并制定政策,确定基地引外商,招来外商建基地。目前,全市农业开发引进外资4亿多美元,建成农业“三资”企业400多家。以基地为依托,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180多个。传统名牌莱阳梨由于外观差、不耐贮藏,长期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莱阳市照旺庄镇叶家泊村将600亩梨园对外租赁,台商投资650万元,从日本引进“王子21世纪”优良品种与莱阳梨嫁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使莱阳梨既好吃又好看,单体均匀耐贮藏,全部销往海外市场。大量国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大大缩短了烟台农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敞开收粮农民乐
  7月2日,5次售粮1.2万多公斤的湖河种粮大户张永群(右)哥俩,乐呵呵地说:“粮管所敞开收粮,给我们带来了实惠!”据了解,6月中旬以来,湖北枣阳市太平镇粮食部门坚决执行国家今年出台的粮食购销政策,不限收、不拒收、不停收、不压级压价、不拖欠粮款、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已收购农民手中余粮300多万公斤。尚保林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三级跳”断想
  高云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村家庭工业迅速发展,其间三次飞跃。这三次飞跃被人形象地称为农民的“三级跳”。
  第一次是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跳出来,搞家庭工业,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前店后厂,因此产生了一批诸如海宁皮革城、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等小商品市场。第二次是农民经营者面向全国“打市场”,终于使“浙江货”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名气。如今,浙江农民又开始了第三次飞跃,就是走出国门,在国际小商品市场开拓空间。海宁中国皮革城管委会主任任有法告诉我,海宁的狐毛价格是国际交易的晴雨表,稍有变动,立即影响北欧市场。中国农村的小商品市场在国际上地位如此重要,是中国农民自己想都没想到的。
  应该说,中国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创造是伟大的。“三级跳”本身就是农村和农民进步的标志。
  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农民的“三级跳”呢?
  首先,农民“三级跳”的范围是在非农经营层次上,要完成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仅有这个层次上的“三级跳”还不够。因为,广大农村还有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问题。只有在改变传统农业的层次上也实现“三级跳”,才能把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向一个更新的天地。
  其次,一些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意识,这种意识会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农民有一个如何消费通过艰苦的“三级跳”创造出来的财富问题。我在温州的一些山地上看到,一些墓地修得十分豪华,除了占用土地之外,还浪费着宝贵的资本、资源。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实。
  其三,农民的“三级跳”本身是建立在中国经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由于长期的短缺经济使社会产品供应长期匮乏,在这种状况下,农民从事多种经营,生产了大量社会供不应求的产品,卖方市场为中国农民的富裕提供足够的空间。随着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农村的多种经营立即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在产品质量档次上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农民“三级跳”的意义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但我们必须看到它的时代局限,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农民的“三级跳”目前主要限于东部和沿海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农民还处在“一级跳”甚至还没有跳的阶段,需要东部地区农民的资金和经验支持。待到中国农村经济全面完成三级跳时,那才是真正的“山花烂漫时”。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老陈种棉
  □李新春
  在湖北省汉川市西北边远湖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堰镇,这里的农民因为科技植棉盖起了楼房,看上了彩电。在新堰镇提起这茬儿,人们就会提起种棉能手陈振炎。提起陈振炎,故事可就多喽。
  自从1985年担任中支村党支部书记兼吕巷管理区农技员那时起,陈振炎就迷上了科技植棉。
  当初,他在自家责任田里做了一亩地的营养钵,由于技术没跟上,没尝到甜头。第二年,他吸取失败的教训,到县城购回《棉花的一生》、《双膜棉种植技术》、《棉花害虫及其天敌图册》等20多种书籍,白天忙完农活,夜晚躺在床上仔细地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交了天门市马湾镇南闸村种棉能手郑作舟,老陈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摆上家宴拜师学技。老伴端上桌子的菜热了一遍又一遍,老陈只是瞪着眼睛,竖着耳朵,听郑作舟的讲解。
  从此,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比种植,双膜棉比直播棉产量有明显的差别,前者亩产皮棉100公斤,后者亩产皮棉75公斤,除去增加的薄膜开支以外,科技种棉比常规种棉亩产增收200元。
  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如今中支村,群众科技种棉已成习惯,全村700亩旱地都种上了双膜棉,仅老陈一家就种了14亩地。通过他的传授,村民几乎人人都懂得了早棉“早发、多桃、优质、高产”的好处。
  1985年开始,陈振炎在村民倪大治的山墙上办起科技兴农黑板报,到现在已持续了13年。黑板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被村民称为“贴心报”。每期板报出来,邻近的应城市农民走几里路来学习。
  新堰镇《农业科技简报》1991年开办以来,老陈作为特约撰稿人,几年来被采用的文章达50多篇近两万字。1997年10月,陈振炎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农业部和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举办的全国模范新闻人物颁奖活动,老陈一家还被评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呢!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互联网”售枇杷果农高兴
  福建省著名的“枇杷之乡”莆田常太镇近日利用电脑网络,将名优枇杷“解放钟”注册商标品牌条目输入国际互联网,8000多吨被订购一空,每公斤售价比去年高出4元。图为果农们根据客户订购的要求,将枇杷包装装筐,准备空运到客户手中。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古镇展新姿
  ——京郊小汤山纪事
  本报记者 郑剑
  温泉古镇小汤山是久负盛名的京郊胜地。近些年来,它的名气似乎越来越大:航空博物馆、龙脉温泉、九华山庄……一个一个地成为京城人心向往的好去处;1995年6月,小汤山镇被原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成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初夏时节,记者终于有机会前去一探究竟。
  北去亚运村17公里,就是小汤山。一路凉风轻拂,两旁麦田翻波,楼群林立、别墅连踵的小区此去彼来,令人心生惬意。那一天小汤山镇正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和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古朴典雅的九华山庄宾客盈门。读了手中的材料,看了播放的光盘,听了镇里的介绍,到会的200来人纷纷点头称许。不料,应邀讲话的昌平县县长李士祥语出惊人:从刚才镇里领导同志介绍的情况看,要上的项目都不太理想,与规划的小汤山镇的功能不甚相符……这倒更引起记者了解小汤山的兴趣。
  小汤山历史悠久,建镇已有15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成为帝王将相的宸游禁地,乾隆御笔“九华兮秀”遗址至今犹存。民国初期辟为达官贵人的别墅山庄。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为劳动人民的疗养胜地。小汤山地处京畿,位置优越,但最得天独厚的还是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小汤山镇为中心,方圆20公里处处有温泉,深者可达百米,大部分温度在40—50摄氏度,既可沐浴健身,又利于发展农业。
  然而,小汤山历史虽然悠久,却鲜有辉煌。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个破烂镇,没有几间像样的民居,没有一条体面的马路。随处可见的温泉也没有给小汤山人带来富裕,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小汤山焕发了新姿。
  小汤山的发展是从利用地热水资源开始的。80年代引用于种养业,末期用于宾馆服务业,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和房地产。正可谓一发而不可收,目前这个3万多人的小镇已吸引投资7.6亿元人民币,引进项目48个。小汤山龙脉温泉疗养院、龙脉温泉游泳馆、九华山庄国际医疗保健俱乐部、北京富来宫温泉健身中心等一大批旅游、度假、康复疗养、观光项目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为全镇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以地热水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农业蓬勃兴起。以绿色食品著称、占地400余亩的地热蔬菜基地里,种有80多个品种,除常见的普通蔬菜外,还引进了美国的玻璃生菜、西芹,新西兰的绿菜花,日本的樱桃萝卜、伊丽莎白甜瓜等,年产蔬菜100多万公斤。北京人的菜篮子里、首都机场飞出的航班上、十来家大宾馆、饭店中,都有小汤山产的特色蔬菜。而面积达1502亩的水产养殖场,罗非鱼放养水面1217亩,总产达100多万公斤,连同稀有的鲶鱼、白鲳,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有鸵鸟繁育中心、少儿农庄、鲜花种植基地、中日友好示范农场、昌平县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园,等等,竞相发展,各展特色。洗温泉浴、吃地热菜、钓罗非鱼、看京郊景,已经或正在成为小汤山镇的特色和优势。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秸秆,如何利用?

  粉碎秸秆肥地力
  本报讯 “秸秆还田三年半,顶上十吨老二铵”。秸秆还田大大提高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
  据专家测算,牡丹江市坚持秸秆还田十年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提高了0.2%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
  目前,该市农技站大力倡导一种方便、快捷的秸秆还田农具:将秸秆粉碎机安装到五铧犁上,就在翻地、耙地的时候,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还田。现在,已有近百个行政村使用这种新式机具。据统计,牡丹江市秸秆还田的农户已达65%。
  (郑重)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秸秆,如何利用?

  还田方法有四种
  秸秆浑身是宝,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是有机肥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介绍秸秆还田的几种方法:
  一、小麦高留茬。小麦收割时留茬高度15—25厘米,待夏播作物出苗后,灭茬铺撒地表,经高温多雨季节腐烂肥田,这种方法若和小麦机割结合起来更易推广。
  二、秸秆盖田(即追铺还田)。可在玉米定苗后、棉花现蕾期后、果园则从4月份开始,用麦秸、麦糠、树叶或杂草等追盖于作物行间、果树树盘内,每亩追铺150—200公斤;果树按树冠大小,覆盖20厘米厚,每株盖30—50公斤。可有效减轻杂草、盐碱危害及病虫害的发生,还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将玉米秸秆切碎铺施后翻压田间,每亩追鲜秸秆800—1000公斤,直接还田后一定要深耕埋严,并适当增施速效氮肥。
  四、秸秆过腹还田。要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实现粮多、饲草多、畜多、肥多的良性循环。
  山东陵县农业局
  李海超 口述
  秦国华 整理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黎城:开源节流促增收
  本报讯 近一年来,山西省黎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608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3.4%,农民人均存款由1075元增加到1211元,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000元,增幅为24.38%。这一切受益于当地的休养生息政策。
  一段时期以来,该县下决心认真解决税赋偏重的问题,相继出台了减轻农民负担等12条政策规定,一年多时间,共减免税赋5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轻35.8%。与此同时,该县注重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今年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大的核桃基地县,产量可望达到300万公斤,比历年平均水平增长20%,并正孕育集产、销、加及服务于一体的相关产业化龙头企业。据核算,仅此一项即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陈鹏)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迁西:新法养殖创“三高”
  本报讯 “羊进厂,猪睡炕,鱼儿网里长得壮”,这句顺口溜是对河北省迁西县农民讲究科学养殖的生动概括。
  迁西县畜牧水产局侧重进行新式养殖技术攻关和技术引进推广。在引进小尾寒羊新品种后,县农委协调畜牧水产局等单位在全县17个乡镇进行工厂化养殖试点,取得成功后向全县大面积推广,使全县养羊业迅速走出低谷,今年全县羊只总量达到35万只,比3年前增长近1倍。据统计,该县养殖业年创收达4亿多元,农民人均超千元,成为农民翻番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李永斌 杨宝富)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洪泽:村务公开减支出
  本报讯 1997年6月,江苏省洪泽县在全县206个行政村实行村务公开,各村建起了村务公开栏。一年来,该县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尤其是吃喝招待费支出已大幅度下降。1997年下半年,全县村级招待费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2.5万元,下降32.3%;今年上半年,村级招待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减少43.7万元,下降45.7%,一年节省招待费用106.2万元。
  (洋奎 雷峰)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业银行沈阳市苏家屯支行与八一镇后烧锅村结成了扶贫对子,现已拿出2.5万元贷款支持6户贫困户养猪212头。
  图为村民张庭良用银行贷款养了62头猪,可增加收入8000元。郭化启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新郑:狠抓土地复垦
  本报讯 河南省新郑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全社会共建、多渠道筹资、硬指标考核”的运行机制,强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工作,近三年来,集中规模开发土地三万亩。
  新郑市成立了以土地矿产局为主,包括农业、财政、计划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将土地开发复垦纳入各级政府土地管理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明确“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为使复垦工作有规划、适度开发、循序渐进,市土地管理部门还组织人员,历时五个月,实地丈量,登记分类,摸清了“六荒”资源的底子,绘制了后备资源分布图,建立了详尽的土地开发复垦台账。目前,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复垦活动,已成为新郑各乡镇的自觉行动。(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