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水墨纵横写素心
  ——记刘华云和她的画与印
  钱君匋
  “水墨纵横写素心,追踪秦汉见功深,才华天于云鬟富,留得芳名在艺林”,这是我为书画篆刻家刘华云女士写的一首小诗。事隔二十余年,华云艺事日进,声名远播,作品和传记多次收入国内、国际的重要典籍,昔日我“留名艺林”的祝愿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实在令人欣慰。
  我认识刘华云是六十年代稍晚的事。她幼承家学,于文学书画孜孜以求,五十年代曾随著名水彩画家冉熙先生学习西画,其后又转习国画,但那时与我谈得最多的却是书法篆刻。华云当时二十多岁,兴趣广泛,才华初露,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她的家境颇艰,但她能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由画及书,由书及印,越难越进,她今日的成功完全是得力于往日的坚毅。
  华云为人质朴率真,寓刚于柔,绝弃矫饰,于艺事则能立足传统,苦下基本功。她又虚心好学,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却不因自己的略有所得而沾沾自喜。在绘画上华云于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能,设色清新明丽,布局大胆,工写兼顾,技法纯熟,能博采众长又不为一家一派所囿。她认为绘画艺术上的创新首先要努力追求韵味,作品须神、情、意、趣兼得,要有意境,而不是纯技法的表现。我看她的绘画即使题材不同,这种追求却是时时展露,可见这是她执著的探求目标。近年所作,更是笔简意丰,个性日见明显。在书法方面,华云真、行、隶、草兼擅,早年由二王入手,近年则力追汉魏风范,寓秀媚于劲健,清灵脱俗,迥异时辈。刻印也是卓然成家,为海上印坛所瞩目。
  华云于书画印研习有年。由于她具备了较深的艺术素养,更在于不屑以操刀刻石点缀其多才多艺,而能努力把握其艺术特质,于篆刻的分朱布白、刚柔浓纤之中进一步拓展其美术素养,由金石情韵转之于柔豪彩墨,则自有一番新的境界。因此我以为华云对篆刻研习的收获,除了其刻印能不让须眉外,当在于书画上的进境,尤其是她绘画上沉着的笔力和新奇的章法显然受到秦汉玺印的诱导。
  华云于创作之余,又重视书画篆刻理论的研究,有多种论著问世,得到著名艺术理论家伍蠡甫教授的指教与嘉许。作为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华云在书画篆刻教学以及国际艺术交流方面也是成就卓然的,艺术创作、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齐头并进,可以预期她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桑榆画展》举行
  为庆祝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八十周年,中央美术学院老教师作品展———《桑榆画展》近日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央美院八十多位老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大部分作品为老教师们近年来的新作。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他们一方面薪火相传,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美术新人,桃李遍天下;另一方面,他们始终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坚持从一切中外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创作出了一大批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美三)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延安油画展在京举行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政府和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延安油画展七月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共汇集了延安市三十余位中青年画家创作的一百余幅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艺术视角描绘了这片有着光辉历史的革命圣地的风貌。(文迪)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中国古今书画真赝作品展举行
  日前,中国古今书画真赝作品展在炎黄艺术馆与观众见面,这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展览,得到美术界、文物界、收藏界关注。展览以摹、临、仿与原作对照的形式展出,使人耳目一新。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廊坊师专美术创作成绩喜人
  廊坊师专是河北省属普通高校,其艺术系教师在注重基础课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艺术创作,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赛与展览,教学与创作双获丰收,为京津冀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美术教师。最近,该校艺术系主任杨乐中三十幅作品由辽宁美术出版社结集出版。山东美术出版社也为廊坊师专艺术系教师出版了画册,二十五幅各具特色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廊坊师专美术系教师的深厚功底与创作才能。(贾永生)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杨艺画展举行
  青年画家杨艺画展近日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开幕。这是她自一九八六年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以来举办的首次个人画展。展出工笔画作四十余幅。杨艺的作品虽然沿用了传统的工笔画技法,但并没有把自己限定在传统的视觉图式之中。她从表达自身经验出发,从传统的格局中走出了一条表达自我心境的通道。从花鸟、静物到人物造型,她不只是客观地再现了“对象”,而是更强调“我”的参与,从而创立出一种新的样式。她的艺术可贵之处在于能在机巧中见出自我,在平淡中见出真情。(辛夕)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任小林油画九八展举行
  青年油画家任小林油画新作展日前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行。他的作品中常常呈现着多样的色调、点状的笔触和偏重情感的艺术表现。它所呈现人物的状态却分明是当代现实某一生活层面的场景。这与他一直关注现代文明与人性的关系这一主题是相关的。(辛夕)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在京举行
  今年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同时也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思想舆论准备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二十周年。为此,光明日报社与TCL集团、新奥特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共同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了《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关山月、沈鹏、彦涵、袁晓岑等百余位书画家以及任继愈、张中行、冯其庸等多位学者或赋诗作词直抒胸臆,或点染丹青寄情山水,以此表达他们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祖国巨变的感怀。此展在京展出后,还将赴上海、广州续展。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柯琦的情韵
  鸣松
  与柯琦相识,还是五年前一次工作上的联系,从此很投缘。他的人品、才华和书画,我都很赏识。
  他曾就读于天津艺术学院学习西画素描及绘画色彩。尔后,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中国画。他爱好广泛,对书法、历史、哲学、古典文学及诗词等均有涉猎,研习精勤,修养日深。他的绘画作品数十次参加海内外展览,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及美、英、日等几十个国家的宾朋、专家学者收藏。近十几年来,柯琦又倾心于历史人物画的探索和创作。作品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强调线条组合节奏的韵律美,形成了典雅神逸、深沉隽永、风采照人的画风。
  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骨法用笔,以线造型。柯琦充分调动自己长于行草书法的潜能,发挥笔法和墨线在绘形造境中的主导作用及激情的抒发,以速多于缓的笔法,在笔与笔、线与线经意或不经意的联结与生发中,表现总体势态,造成一种蕴蓄势能的节奏韵律,使画中形成似静而实动的独特的表现风格。如在他的《秦松养浩然》、《心似明水云自在》等作品中,人物闭目端坐,纹丝不动,但其挥毫如风驰雨骤、奔放不羁的笔墨气势却充分表达了人物“心同野鹤与尘远”的浩瀚胸涛、慧心千虑的灵动神采。他的《八仙灵泉高致图》更能代表他的风格。画中八仙神游四方,灵泉小憩,对弈自娱,或坐或立,风采高古,意态潇洒,神情飘逸。
  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柯琦的作品,不仅仅是画中人物景象构成所显现的情趣,还有他刻意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内涵幽远的氛围。无论是《长城颂》、《孔子周游列国》等几十个人物组成的宏构巨制,还是《梅园怡梦》、《山静松声远》等单个人物的咫尺小品,都有一种神逸灵动,风采超尘,清新幽雅,深邃隽永的氛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意境。
  柯琦又是一位不安于现状的画家,他不愿把自己的艺术创作过早地固定在一个模式中,时常变换着多种风格和表现技法,作多方面的探索和多角度的尝试。他的工笔、写意、大写意都各具机杼。有时如《入冬》、《群英毕集》“尽精微”地精雕细刻;有时如《心同野鹤》、《不觉春光上亭台》简括变形,精简到一人一石的大幅空白。落墨赋彩,有时重墨而略色,有时重墨也重彩,有时既略墨也略色,但无论采取何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总是“浓妆淡抹总相宜”,或幽深,或澹远,或雄浑,或明丽,或典雅,每幅都有不同的情调和品位。
  学无止境。我相信,作为一位正年富力强的画家,既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又有如此明澈的感悟,他的艺术将不断有新的创造和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绿荫(中国画)柯琦
  ?听松图(中国画)柯琦
  周少武,现为深圳特区中日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华书协会会员。他幼年深受家庭熏陶,日日临池不辍。其行书章法布局合理,字里行间大小错落有序,走笔如行云流水。结体浑厚坚实,刚劲有力,字如苍松古藤,笔墨之间余味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法 周少武
  孙大志,60年代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先后师从于李瑞年、卫天霖、吴冠中、高冠华、罗尔纯等先生。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力求以油画色彩表现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厚底蕴。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及海内外画展,并被收藏。现任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惊鹜(油画) 孙大志
  ?皖中三月(中国画) 刘华云(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宁静清丽
  平易近人
  ——读爱新觉罗·连经的中国画
  倪震
  残秋、野渡和密林深涧,构成了爱新觉罗·连经中国画的主要题材。虽然,他也有《桂林山水》、《古寺逢春》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类天高云阔、极目千里的旷远之作,但是,在他笔端反复描绘、一步三叹并构成他风格特色的,主要是丛莽层叠、清泉涌流、水气淋漓的秋林幽谷。在这里,寄寓着画家一片宁静而恒久的淡泊明志之情。
  “野渡无人舟自横”,诚然是古人常用的题意,但在爱新觉罗·连经的笔下,深涧和野渡之谷,散发出人迹和现世的情愫,缘由是笔墨之间注入了现代人的气息。连经的山水画毫无艳丽媚俗之态,淡墨为主,用色谨慎是他的画作明显的特点。所谓现代气息,是在层叠的墨色中透出晶莹的山泉亮色,在淡雅之中铿锵有声,晕染之间棱角分明所散发出的一种跌宕有致、平易近人的生机。他虽然反复描绘秋林深谷,但萧萧而不颓唐,旷远而透灵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回荡着画家积极的生命意识和拥抱自然、吐纳与共的诚意。这既是一种美学的追求,也是一种性格的自然流露。
  爱新觉罗·连经自幼生长在望族之家,饱受传统文化熏陶。习字绘画,虽然在以后的人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童年时代,其实只是作为一种家庭教育而贯彻的。他的最终走向国画之途,也许完全是命运使然。1956年连经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受过严格的西洋绘画的素描和水彩训练。四年之后升入中央美术学院本部,先是攻读雕塑,后来转入版画系。在前辈画家黄永玉和李桦先生的指导下研习木刻艺术,兼攻水彩画。由于大量的黑白构图训练,使他养成了布局严谨,节奏响亮的黑白观念,练就了一种营造单纯完整的造型形象的能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他的国画中,白的清泉和树干跟黑的山岩和丛林如此铿锵有力地对比的缘由。他虽然很少用焦墨和浓墨,却在巧妙的留白和空隙之中,营造出醒目的亮色和有效的节奏,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生气和表现力。山林图中的枝桠万千和涓流不息的用笔技巧,可以说是连经国画的一大特色。(爱新觉罗·连经画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掇英

  江宏伟:
  物我交融真性灵
  江宏伟,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作品《荷花栖鸟》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优秀奖;作品《秋趣》获“江苏百家中国画展”大奖。曾参加“批评家提名展”、新加坡“中国画名家精品联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1991年在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1993年在台湾举办“江宏伟画展”;1995年在台湾中山纪念堂举办“方骏、江宏伟水墨联展”。出版有《江宏伟画展集》、《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江宏伟》、《当代名家手稿系列——江宏伟》等。
  江宏伟的花鸟画有宋人意趣,他秉承了宋代诗画家的敏感与细腻。他的作品中少有现在流行的工笔花鸟画的艳丽与热闹,而更多的呈现出画家对自然的观照和对生命的体悟。江宏伟的花鸟作品略带些许惆怅,还有一丝哀婉。那如锦的繁花,转瞬即变为落英,转瞬又会化为泥土;生命的完整与生命的短暂,自然的丰富与无情的变迁,都投射到江宏伟的花鸟画作上,使他的花鸟笼罩上淡淡的时间似的薄雾,使永驻的美景变得略略模糊,也使这朦胧中的美景显得更加珍贵。江宏伟重视写生,他喜欢面对自然,任草木的柔美撞击自己的心灵;在创作中江宏伟又把这心灵的感受回馈到草木之间,营造出一个发自内心祈求的理想世界,这大概就是江宏伟所说的物我交融吧。
  (北京华观艺术品有限公司供稿)(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