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吹尽狂沙始见金
  曾任“董存瑞班”首任班长的于金山今年70岁了。我见到他的时候,注意到他左胸前挂着4枚纪念章,分别是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在家乡种了半辈子庄稼的于金山愿意让人们称他“于大爷”而不是“老英雄”。老人头部负过伤,左眼几乎失明,但听觉还好,思路清晰,说起与董存瑞生活战斗的情形如在昨日。
  “董存瑞是河北怀来南山堡人。我1947年底入伍,分在八班,董存瑞是副班长。那天,董存瑞烧了一盆热水要给我烫脚。咱放牲口的哪让别人侍候过。我说,班长,咱老百姓不习惯这个。他说,往后就不是老百姓了,是兵了!来,解解乏!这事儿很让我感动。‘中央军’小兵挨欺负,共产党班长给咱烫脚,就是不一样!第二天早上,董存瑞问我当兵前干啥?我说放猪、放牛,啥都干。家穷,20岁以前没盖过被子。他说,咱们一样,苦出身。以后跟着共产党走,斗地主,分田地,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他又叮嘱我别怕苦、怕死,要豁出命去。”
  朴素的革命道理,手足般的同志情,激励着于金山。当兵第三个月,所属的冀热察独立二师打曹官营,于金山英勇无畏,独得两支枪和一挺水压重机枪架子,立了功。当时已是代理班长的董存瑞问他愿意入党不?他当时还不知入党是什么意思。董存瑞又给他讲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组织,入了党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于金山说:那我入!1948年初,在董存瑞和六班长刘起介绍下,于金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跟党走成了他毕生的信念。
  解放隆化是于金山终生难忘的。就在那次战斗中,班长董存瑞壮烈牺牲。当时于金山距董存瑞仅20米远,目睹了炸碉堡全过程的于金山回忆说:
  “那天战斗打响后,我和董存瑞、贾焕亭三人组成爆破组,一气拿下6个炮楼子,滚得跟泥猴似的。后半晌,部队在隆化中学外受阻,旱河上有敌人碉堡,旱河又宽又深,好下不好上。一个多小时部队也没挪窝,前面爆破班的同志死了好几个。董存瑞急了,抱起炸药包冲我喊:‘于金山,你把敌人打下去!’我扔了两颗手榴弹,他一下子出溜下去。我看见他右腿挂花了,在桥下这够够,那试试,个儿矮,炸药包放哪儿都不合适。敌人又蹿出来,我赶紧又扔了颗手榴弹。手头只剩下一颗了,我有些急,冲他直喊。这时,我看见董存瑞突然用左手把炸药包摁在碉堡壁上,另一手拉开导火索,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啊!’碉堡就炸了!”
  那次战斗后不久,20岁的于金山被任命为“董存瑞班”班长。1950年赴朝鲜作战,在东线战场他头部和左眼负伤。1954年转业到大连,旋即回乡,先干乡武装部长,再去林场,最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山村——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苇子沟村,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会计、保管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四十三载,于金山拖着残病之躯,和普通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房三间,一家人靠他每月40元补助生活。于金山在村子里掌过权、理过财,脑子稍稍活络一点,生活就可以过得富裕些。可他牢记老班长董存瑞的话,从不向组织伸手,不占集体一点儿便宜。他连续4年被评为土城镇优秀党员,古稀之年仍担任着村党支部委员、第二党小组组长。
  于金山的事迹披露后,各地群众纷纷为老英雄捐款捐物,老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捐款中拿出3000元为村办小学学生每人买了一张结实的木凳。
  采访中,于金山老人一再强调自己不是英雄,要实事求是地写。因为有的新闻媒介在报道时出现炒作现象,如把他“立过四次小功,受过一次物质奖励”说成“赫赫战功”,把“与占公家便宜的林场干部发生冲突”升格为“与贪官斗争”等等。但去掉这些美丽的光环,于金山仍不失可爱可敬。老人朴素、真诚,对生活乐观豁达,对事业忠贞不贰,对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党叫干啥就干啥,这个信念贯穿在于金山整个生活历程中。却顾来时径,苍苍横翠微。古稀老人于金山无怨无悔!
  河北唐山市 李焱


第11版(读者之友)
专栏:外来务工青年园地

  务工青年协会好
  江西信丰县是个有62万人口的大县,粮食生产历来是主导产业,由于人多地少,有近10万富余劳力。沿海特区大门敞开后,那些胆大敢闯的年轻人便捷足先登。一些处事谨慎的青年见外出务工收入高,也蜂拥而去,由于没有技术,没有人牵线引路,处处碰壁,落得个赔了盘缠流落街头的结局。
  为了让农村青年外出有所作为,让那些在外务工的青年将赚来的资金、学来的技术、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为家乡建设服务,经过一番酝酿,1996年春,由团县委牵头组织的务工青年协会成立了。
  信丰县务工青年协会的具体工作主要是两项,即一召一送。一召,就是热情召唤外出打工的青年返乡兴业,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协会会员、现年29岁的郭旭光高中毕业后便南下广东闯世界,由于勤奋好学,很快练就了一手制作高、中、低档各式皮具的绝活,由一般技术工人提升为厂里的技术科长、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信丰县务工青年协会给他写去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使他萌发了回乡办厂振兴家乡的念头。他谢绝了广东老板的盛情挽留,回到家乡创办了赣南首家个体私营皮具厂。务工青年协会帮他选厂址,解决资金周转,购置安装机器设备,还负责为他从县里招收了150多名青年工人。如今,郭旭光的皮具厂已发展为年产皮具20万件、产值1000多万元的乡镇骨干企业。信丰县务工青年协会成立以来,引导帮助务工青年返乡办厂180多家,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年创产值9000多万元。一送,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送青年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让这些青年迅速成材。协会成立两年来,已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40多期(次),聘请技术能手和省内外优秀乡镇企业家为务工青年授课,培训人员达8000多人次,输送务工青年6000人。大阿镇芫峰村青年仲礼雨经协会培训和介绍,进了深圳一家制衣厂,很快便能胜任裁剪各式高档服装的工作。不久,他在深圳办起了裁剪培训班,专门为家乡来的务工青年传授制衣技术,培训了120多名青年,并帮他们找到了工作。
  江西信丰县 王彬权
  本版从1月14日起开辟“外来务工青年园地”专栏,至今共刊出23期,发表文章40篇,内容涉及“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外来务工青年服务与管理、农民工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打工者的奋斗与成功、打工者权益保护、打工者子女教育、打工者违法犯罪、打工者回乡与农村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显示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及党、团组织对打工青年这一群体的关心。这个栏目还表达了打工青年的心声,受到了欢迎。“外来务工青年园地”专栏结束后,我们在报道中仍将继续关注打工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继续反映他们的建议与要求。
——编者


第11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家有球迷
  李易璇
  一提起球迷,我就想起一对夫妻。女的是我的大学同学阿奔。阿奔长得很漂亮,温文尔雅。阿奔喜欢看足球,同班一位平时并不怎么起眼的男士马多出色的球技吸引了阿奔。阿奔爱上了马多,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两人开始了一段如火如荼的恋爱,最终喜结连理。
  然而,婚后的阿奔却经常因为足球和丈夫起些纷争,有好几次跑到我这里来诉苦,说真没想到马多对足球的痴爱超过了一切,令她难以忍受。原先只道足球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罪罚。电视台每周四晚上的“足球之夜”是马多雷打不动必看的节目,所有的现场直播更无一遗漏。逢他喜欢的球队赢了球,必要阿奔做一桌好菜,喝几杯酒以示庆贺,颐指气使像个大爷;偏爱的球队输了球,则骂骂咧咧,看哪儿哪儿不顺眼,活脱一个惹不起的鬼阎罗。“就连结婚时买的茶具都摔碎了,这不整个一神经病吗?”阿奔悲苦难言。
  事情还不止于此。马多在一次踢球时摔坏了右腿,经多方求治仍然落了顽疾,每遇阴天下雨便疼痛难行。为给马多治病,阿奔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别人4000元钱。而此后诸如换煤气罐、搬运重物等活计便再不敢让他沾边。一个威风八面的男子汉,现在却成了一棵病秧子,沦落到要靠老婆来“养活”了。“你说气不气人,早知如此……都是这该死的足球害的!”
  我深深地理解阿奔。我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球迷丈夫也时常把我激得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试想你正在坚持看一个电视连续剧,为了这你推掉了许多应酬和娱乐,而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说要照顾你一辈子、宠爱你一世、要天上的月亮都给摘的男人偏偏霸道地抢过遥控器锁定在喧嚣得令你头皮发胀的球场,而你的柔情、赌气和伤心都不再使他心动。当你一边做饭、一边哄孩子、一边转动洗衣机,忙得头晕脑涨时,你的丈夫却局外人一般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当他为了买一张紧俏的球票慷慨地把已划入孩子教育预算的资金挥霍掉……你还觉得你的丈夫可爱,还能轻松地与他谈论足球?
  可是,对于阿奔,我却不能火上浇油,一番劝慰之后打趣道:“足球给你们牵了红线,你又怎能怨恨大媒人呢?这些就算是你们为足球付出的代价吧。”


第11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下岗职工好去处
  天津市何庄子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全国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目前日平均蔬菜上市量110万公斤,高峰季节达150万公斤,日客流量2.5万至3万人次,是保证天津市群众吃菜的第一大“菜篮子”。何庄子市场货源来自四面八方,主要是津郊、河北、山东,市场管理部门还和2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产销关系,冬春季还大量从广东、云南、海南调菜。近年来,市场不但为天津市群众提供了品种齐全的蔬菜,还为天津一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天津钢厂、天津造纸厂等企业不少下岗职工也来这里批量购菜,再上街去卖。眼下时鲜蔬菜大量上市,虽然菜价下降,一个人大早来市场进菜,辛苦一天,也能赚个三五十元。
  图①早晨5点钟,市场里已人车拥挤,不少下岗职工蹬着三轮车来进菜。图②鲜嫩的茄子、豆角随意挑。图③选好菜还要砍价。图5满载而去。本报记者 李渡 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