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印巴立即停止核武计划
  我代表呼吁两国切实履行决议
  安南秘书长对该决议表示欢迎
  本报联合国6月6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在经过数轮磋商后于今天下午一致通过1172号决议,对印度、巴基斯坦两国最近的核试验予以谴责,要求两国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决议认为,印巴核试验对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对全球不扩散核武器制度构成了挑战,要求两国不再进行核试验、立即停止其核武器发展计划、不研制核武器或部署核武器、停止发展可以运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停止进一步生产核武器裂变材料。
  决议促请印巴两国作出最大限度的克制,并防止威胁性的军事调动和其他挑衅行动。决议还要求印巴两国恢复对话,鼓励两国针对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寻求彼此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决议敦请联合国秘书长尽快就印巴两国执行本决议所采取的步骤向安理会递交报告。
  决议草案是由瑞典、斯洛文尼亚、日本和哥斯达黎加共同提出的。安理会还认可了常任理事国五国外长于4日发表的关于印巴核试验的联合公报。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在会议上发言指出,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抗议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使南亚局势骤然紧张。随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核试验。这一严重事态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今天的决议是安理会对印巴先后试验核武器和南亚紧张局势的反应。决议充分肯定了联合国两个禁核条约的重要性及国际社会维护两条约的决心,并对印巴提出了相应的明确要求,这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他希望通过安理会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防止南亚地区军备竞赛,加强国际防止核扩散机制,推动有关国家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消除紧张局势的根源。
  秦华孙希望,印巴两国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切实履行这一决议,国际社会也应继续关注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推动印巴双方朝着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向前进。当前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双方应尊重和遵守各自实际控制线,不以任何理由越过控制线,不谋求单方面改变这一地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两国应根据联合国决议和西姆拉协议所确定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秦华孙说,鉴于南亚问题的性质,中国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发挥关键和主要的作用。在处理和解决南亚问题上,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采取公正的立场,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6日电(记者谢美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6日在此间表示,他欢迎安理会于当天一致通过的谴责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试验的决议。
  安南是在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就印巴核试验问题进行磋商并通过有关谴责的决议后在安理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安南说,印巴两国的核试验不仅严重影响了南亚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业已开始的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进程,影响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
  安南还强调,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安理会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义务;安理会通过的上述决议表明,在涉及到国际安全与和平的重大问题时,安理会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并立即采取有关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巴国内连续两起爆炸案
  巴指责印策划恐怖事件
  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7日电(记者杨士龙)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情报部门“调查和分析局”策划了今天上午在巴南部信德省发生的一起火车爆炸事件,并呼吁国际社会谴责印度的这一恐怖主义行径。
  据报道,当地时间今天凌晨4时10分,一列由南部城市卡拉奇开往北部城市白沙瓦的客运列车在行进到信德省主要城市苏库尔附近时发生炸弹爆炸事件,造成23人死亡、30余人受伤。
  巴外交部今天下午发表声明说,这起火车爆炸事件“显然是印度调查和分析局一手策划的恐怖主义事件”,巴政府对印度这一“可憎行径”表示严厉谴责。
  声明说,印度情报部门继续在巴境内策划恐怖主义暴力事件、伤害无辜百姓的行为将严重破坏巴印两国为改善双边关系、缓和本地区紧张局势而“进行建设性接触的气氛”。
  巴基斯坦新闻部长穆沙希德·侯赛因今天也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印度通过其情报部门公然在巴大肆进行国家恐怖主义活动。侯赛因在声明中说,巴政府有充分证据证明印度情报部门参与了今天上午的火车爆炸事件和5日发生在巴东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的电影院爆炸事件。
  侯赛因指出,印度在巴策划恐怖主义行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实现其霸权野心而向巴政府施加压力;二是转移印度国民的视线,转嫁核试验后印度国内出现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拯救我们的海洋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符福渊 周德武
  “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联合国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海洋对人类如此重要,不仅因为我们地球表面积的70.8%是海洋,更因为近年来的海洋污染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质量。正因为如此,联合国还把今年定为“国际海洋年”,以唤起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危机意识。
  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陷入了误区,把海洋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又是藏污纳垢的无底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前发表文告指出,现在人类约35亿人生活在沿海地区,直接依赖于沿海与海洋环境,20年后将有70亿人生活在这些地区。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大大破坏了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再生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纪念今年“世界环境日”而出版的特刊中指出,威胁海洋环境的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捕捞、海洋运输、废弃物倾倒、无节制海洋矿业开采、沿海地区开发等。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最近撰文指出,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本世纪以来,海平面已升高了10至25厘米,而且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不加控制,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10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95厘米。据科学家测算,海平面每上升100厘米,就意味着人类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损失:由于低洼的沿海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有关国家将遭受巨大的冲击。如在中国,这将危及沿海地区7000万人口的生存;在埃及,1/10的人口将被迫迁移;孟加拉国受灾人口将高达60%;荷兰60%的人口受到影响;日本15%的人口和50%的工业将受到威胁;美国将有3.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淹没;而马尔代夫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将面临灭顶之灾。
  海洋过度捕捞是造成海洋环境恶化的又一诱因。由于78%鱼类来自海洋,1993年时,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已不能满足捕捞的要求。再加上科技的发展,海上作业能力的提高,捕鱼向深海推进,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进一步枯竭。随着航海业的发展,油轮触礁、海滩污染等事故频繁,导致海洋生物受害,海滩被污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废弃物毫无节制地排入大海。据统计,海洋污染物的77.7%来自陆地,通过空气传播的铅污染占海洋总污染量的98%。另外,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包括有毒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以及大规模的海上开采,给海洋造成额外负担。
  海洋污染无国界,使得整治海洋污染成为跨国工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年来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强化人们的海洋环境意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挑选一个城市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由于东欧地区成为近年来变化最激烈的地区,极大地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莫斯科作为今年开展纪念活动的主要城市。
  无可争议的是,海洋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仍然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拯救海洋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改善海洋环境,说到底需要高技术支持,离不开环境无害化技术的应用及必要的资金。然而,从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来,发达国家未能履行自己的承诺,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的既定目标降至0.36%的水平,在转移环境无害化技术方面也没拿出得力措施,使得可持续发展目标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在今年纪念“世界环境日”时特别强调:“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提高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采取更大胆的行动,创造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本报纽约6月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
解除对塞拉利昂武器禁运 警告要对安盟实施新制裁
  新华社联合国6月5日电(记者谢美华)联合国安理会5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解除对塞拉利昂的武器禁运。
  安理会要求所有出口到塞拉利昂的武器必须通过塞政府控制的边境口岸进入该国,同时要求塞政府对进口的武器进行严格登记,并定期向安理会汇报,以防进口的武器落入前军政府武装人员及其他反政府武装手中。
  安理会同时还决定对塞前军政府领导人实施禁止其出国旅行的制裁。安理会表示,在塞政府对全国实行有效控制及反政府力量解除武装后,安理会将考虑取消所有制裁。
  塞拉利昂部分军人于1997年5月25日发动军事政变。同年10月,安理会决定对塞军政府实施包括石油和武器禁运在内的制裁措施。今年早些时候,在西非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塞拉利昂民选总统卡巴重新执政。
  新华社联合国6月5日电(记者谢美华)联合国安理会5日警告说,如果安哥拉反对党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继续阻挠安哥拉和平进程,安理会将考虑对其采取新的制裁措施。
  安理会是在当天听取了联合国驻安哥拉特别代表比耶关于安哥拉和平进程的最新情况汇报后向安盟发出上述警告的。比耶向安理会报告说,安哥拉和平进程由于安盟拒绝履行有关义务而受挫。
  安理会要求安哥拉有关方面特别是安盟采取实际行动,立即无条件地履行安哥拉和平协议中的各项义务。
  1993年,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安盟实施了石油和武器禁运等制裁措施。去年8月,安理会决定对不履行和平协议的安盟实施进一步的制裁措施,包括要求所有国家拒绝接待安盟领导人及其成年直系亲属,立即关闭所有安盟办事处,禁止同安盟的任何航空联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6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谴责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试验的决议,要求印巴停止核试验,无条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和禁核试条约。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藏医专家代表团访问墨西哥
  本报墨西哥城6月6日电 记者张仓吉报道:以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丹增为团长的中国西藏藏医专家代表团,本月2月至6日应邀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和蒙特雷市举行了6场藏医学讲学,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6月2日上午,中国西藏藏医专家代表团在出席了中国西藏文化周开幕式后,在墨国立自治大学举办了访墨第一场藏医学讲座。在以后几天时间里,藏医专家代表团在墨西哥学院和蒙特雷市先后又举办了5场藏医学大型讲座。措如才朗、占堆、洛桑益尼等著名藏医专家深入浅出地介绍藏医学理论、藏医治疗手段和特点以及它与西方医学的同异,引起了广大听众特别是医学系师生对中国传统藏医学的浓厚兴趣。他们踊跃提问,使得每一次讲座都比原计划时间大大延长。
  中国西藏藏医专家代表团是第一次访问拉美。除墨西哥外,代表团还将到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举办藏医学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厄冲突
也门等国呼吁和平解决 西方国家从厄撤离人员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综合本社驻萨那和突尼斯记者报道,也门总统萨利赫和突尼斯总统本·阿里6日分别发表讲话,呼吁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间的边界冲突。
  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会见厄立特里亚总统特使、厄工贸部长阿卜杜拉时说,为了埃厄两国邻国人民实现安全与稳定、确保该地区国际航道免受战火威胁,埃厄两国应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召见突尼斯外长穆斯塔法时说,遵循和平解决各国冲突和和解原则,埃厄两个兄弟国家在解决它们的争端中应选择对话和和平谈判。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综合本社驻美欧记者的报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近日发生武装冲突后,一些西方国家撤离了它们在厄立特里亚的人员并对冲突作出反应。
  据报道,6日,一架美国租用的“空中客车”A300飞机运载着190名美国人、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离开了厄首都阿斯马拉,抵达德国的法兰克福;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架C130运输机已将40名英国人和60名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南非人从阿斯马拉撤离,飞机正飞往沙特阿拉伯;德国的一架“空中客车”A310飞机从阿斯马拉撤离了210人,其中包括70至80名德国人;意大利也用一架C130军用飞机将大约90名意大利人从阿斯马拉撤离。
  最近几天,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因为边界纠纷发生武装冲突,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厄立特里亚的飞机5日对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莱进行了袭击;埃塞俄比亚空军的战斗机5日和6日连续两天轰炸了厄空军基地。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斯拉夫关闭南阿边界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6日电 据南斯拉夫军方公布的消息,南边防军队已经完全关闭了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的边界。
  南军方称,关闭边界是为了切断南阿边界地区非法越境的通道,阻止武器走私和“科索沃解放军”成员从阿尔巴尼亚进入科索沃。
  另据南《新闻晚报》报道说,6日凌晨3时30分在南部的南马边界地区,一大批阿族武装分子由马其顿进入科索沃,并向南边防军开火。南边防军进行了还击,打死两名阿族武装分子,其余的阿族武装分子撤回到马其顿境内。《新闻晚报》还报道说,科索沃中部格洛戈瓦茨附近的阿族武装分子的几个据点6日已基本上被拔掉。
  此间观察家认为,目前的冲突使科索沃局势再次复杂化。5月15日南联盟政府同科索沃阿族代表同意就科索沃问题举行谈判。但5月下旬起,科索沃又接连不断地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冲突。阿族以“塞尔维亚族进行种族清洗”为由已于6月5日中断了同南联盟的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受厄尔尼诺影响,墨西哥今年气候异常干旱,到5月底全国发生森林火灾3100多起,大火至少吞噬3.8万公顷森林。塞迪略总统5日在纪念世界环境日活动上宣布了1998年全国植树造林计划,计划在今年内植树2.7亿株,造林3万公顷。各地苗圃为植树造林培育了充足树苗,其中以墨西哥松为多。图为墨西哥城郊潘塔诺苗圃林工冈萨雷斯在精心间苗。本报记者 张仓吉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世纪高大”饮誉几内亚
  本报特派记者 杨贵兰
  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以北130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大型农场——科巴农场,它是由中国和几内亚两国一家合作公司开发经营的,公司名叫“世纪高大”。在几内亚,提起“世纪高大”,几乎妇孺皆知,这是因为它的诞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几内亚地处热带,降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是西非三大河流——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的发源地,因而有“西非水塔”之称。几内亚很适宜发展农业。但其农业很不发达,每年短缺粮食约30万吨。1996年6月孔戴总统访华期间,中几两国达成了农业合作开发协议。中几农业合作开发公司——“世纪高大”的目标就是在几内亚起示范作用,带动几内亚的农业发展,以使其在5至10年内增产粮食30万吨,从而实现粮食自给有余。
  “世纪高大”是中国实行援外方式改革后的新型合作项目,它的基本思路是“政府扶持,企业经营;积极慎重,由小到大;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以粮为主,多种经营”。中几两国政府都对它予以大力支持:中国的政府、企业和银行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设备、物资;几内亚政府则提供土地资源,对从中国进口的物资、设备给予免税优惠等。
  自去年1月6日第一批中方50多位专家和员工抵达几内亚以来,“世纪高大”已复垦出土地约1800多公顷,种植水稻500多公顷,产稻谷800多吨。记者在稻田参观时看见,在长十多公里、宽五六公里、一望无际的土地上,阡陌纵横,水渠成网,拖拉机在平耙土地。刚完成收割任务、未来得及撤出的联合收割机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已实现耕、种、收机械化,并做到了“秸秆还田”。公司总经理孙小平告诉记者,稻田有的是直播,有的是抛秧;水稻生长季节使用了化肥和除草剂,以便提高单产和降低劳动强度。
  “世纪高大”公司还经营着种鸡场、编织袋厂、碾米厂、鸡饲料厂和养猪场等。现在,种鸡场饲养着3000套蛋种鸡和2000套肉种鸡,它们分别来自荷兰和我国。目前,种鸡场生产的种鸡已被订购到了今年7月份,真可谓供不应求,因此,公司计划年产蛋种鸡60万只,以满足几内亚市场和养鸡户的需求。编织袋厂早已开工生产,它用从我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原料,按照用户要求生产大小不等的编织塑料袋,其生产能力是年产200万平方米,产品十分抢手,公司准备拓展其生产规模,以达到年产400万平方米的能力。记者参观时看到,编织袋厂厂房整洁,各种机器运转正常,几内亚姑娘们或守候在机器旁监视其运转,或坐在缝纫机旁剪裁、缝制印有“世纪高大”等字样的刚生产出的塑料编织袋。公司的碾米厂日加工稻谷30吨,产大米20吨,其年加工稻谷的能力是5000至7000吨,它现在加工出的大米已全部销售一空。公司的鸡饲料厂的生产能力是年产5000吨,养猪场现有生猪97头,将来要发展到500头。
  “世纪高大”的战略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因此,公司将来还准备开办商贸公司,以销售农机、大米和编织袋等;还要开办报关代理公司,以进行报关服务。另外,公司还要开展肉鸡加工示范业务,以促进几内亚的肉鸡生产。
  对于“世纪高大”,几内亚总统孔戴十分关怀。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他曾5次亲临农场参观,要求当地农民和所有几内亚人都要支持这个项目。
  不久的将来,“世纪高大”还要向几内亚的其他地区发展,其经营范围将更加宽广。到那时,科巴农场将更兴旺,“世纪高大”的形象将更高大。(本报科纳克里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外长谈外交政策
  据新华社阿拉木图6月6日电 哈萨克斯坦外长托卡耶夫5日在议会听证会上说,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是哈坚定不移的政策,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也是哈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
  据《哈萨克斯坦真理报》6日报道,托卡耶夫说,哈、俄、中三国领导人近几年来每年都举行会晤,哈与俄中两国的关系正在稳步发展。哈中两国间的贸易正在发展,目前年贸易额已达5.6亿美元。
  托卡耶夫指出,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哈的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哈今后仍将坚持平衡外交,因为这种政策已带来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总统启程访华前表示
  继续发展意中友好
  本报罗马6月7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今天启程访华前对中国记者说,“我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终于实现了。我相信此行将取得圆满成功”。
  斯卡尔法罗总统说,“意中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史,目前两国关系很好,特别是近几年这种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高层互访频繁。我的这次访问将会进一步推动意中关系继续发展”。
  前往机场送行的意大利参议院议长曼奇诺也对中国记者说,“斯卡尔法罗总统此次访华很重要,这表明意大利对进一步发展对华友好合作关系抱有巨大兴趣,相信中国方面也同我们一样”。
  陪同斯卡尔法罗总统访华的意大利副外长托娅女士表示,此访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意中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将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和印巴核试验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
  托娅副外长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货币保持稳定,不贬值,赢得了信誉。斯卡尔法罗总统此次访问中国正是表明意大利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大中赴美寻求经援
  据新华社汉城6月6日电(记者朱克川)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乘专机离开汉城,前往美国进行他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将要求美国向韩国提供经济援助。
  据悉,金大中在访美期间将广泛地接触美国朝野各界人士,并向他们说明韩国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金大中还将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世界银行总裁沃尔芬森以及美国财经和金融界的主要人士,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服他们增加对韩国的投资和金融方面的支援,以帮助韩国尽快摆脱目前的经济危机。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宣布不再接受人道援助
  新华社巴格达6月7日电(记者刘加文)伊拉克政府6日宣布,伊拉克从即日起不再接受任何人道主义名义下的援助。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当天夜里主持召开内阁会议。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声明说,伊拉克政府对曾向伊提供过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机构及个人表示感谢。但声明强调,伊拉克政府接受这些援助,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引起国际社会对伊拉克问题的关注。伊拉克人民不是因为懒惰而需要别人帮助的。从即日起,伊拉克政府将不再接受任何人道主义名义下的援助。声明指出,伊拉克政府希望同情伊拉克的国家和团体继续通过大力呼吁解除对伊经济制裁的方式来支持伊拉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