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究竟怎么了
  木人
  今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时候。并强调当前搞好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是坚决执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政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粮食系统的一部分干部职工,对此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模糊认识。
  毫无疑问,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不仅在过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就是当前在稳定市场粮食供求方面,也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在机制方面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回顾近几年来我国在粮食歉收和丰收两种不同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更能说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93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实际上实行了粮食购销“放开收购,放开价格,放开市场”的“三放开”政策。这一政策,很快在当年粮食歉收、粮源紧缺的情况下,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大批私商蜂拥农村,抢购粮食,哄抬粮价,有的甚至站在田头圈地买青苗;而我们不少国有粮食企业,放弃了粮食流通主渠道的职责,非但没有积极入市抛售粮食,以增加市场供给,相反却逆向操作,一方面跟着私商抬价收购,另一方面又趁机提价销售;结果造成粮价暴涨,并带动与粮食相关商品的价格大涨,城镇居民怨声载道。为此,国家在三令五申严禁私商直接到农村收购粮食的同时,动用国家储备粮达200亿公斤敞开平价销售,才平抑了粮价,稳定了市场。
  然而,自1995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罕见的连续三年丰收,粮源丰裕充足,粮食购销出现了新的情况。粮食多,这原本是天大的好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本应积极入市收购,以增加市场需求,抑制粮价下跌,但不少国有粮食企业又重犯逆向操作的错误,不仅未能贯彻好按保护价(农民得以保本微利)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而且还低价亏本销售粮食,加上大量私商乘虚而入,违反政策直接到农村大量压价收购粮食,导致去年以来粮价大跌。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稻谷的价格,1997年6月的市场价比1996年下跌幅度在30%左右,农民每公斤粮食少收0.4—0.6元,增产却不能相应地增收,部分粮价下跌幅度更大的地区,增产还可能减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最近,一些从事粮食体制改革工作的同志,到一些省区就粮食的购销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他们与大量粮站粮库的干部职工、农户以及个体粮食加工厂老板、私人粮商进行了交谈,所调查的情况翔实有据,令人震惊,足以为“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作注解。
  在引述调查情况之前,有必要让读者先了解几个宏观数据,以助于认识所反映问题的可信性和危害的严重性:
  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当年新增亏损挂账:1996年为197亿元,1997年为480亿元,1998年一季度为270亿元。
  如果要问,亏损金额何以如此之巨?下面所述调查的事实或许是有说服力的。
  一、粮食部门拒收限收,私人粮商大量收购
  某省两个地区五家私营米厂老板一致谈到,今年4月份之前,邻省大量运来去年产的中晚籼稻,到厂价(即收购价加上运费等杂费)每50公斤只有58—60元,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每50公斤66元左右的保护价。经对提及的“邻省”初步核实,有些县粮食部门基本未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私人粮商横行乡里,大批大批的粮食经私商转手运往各地。另在某县农村,当调查人员向几位农民问及有无私商收购他们的粮食时,他们都说:“多的是,没有人管这事。”在同一县,当“假粮商”(调查人员)询问真粮商能提供多少原粮时,他们拍着胸膛说,只要有资金,有人要,我每天弄个几十吨没问题。显而易见,如若当地粮食部门确实是在敞开收购了,农民怎么可能以大大低于保护价的价格把粮食卖给私商呢?私商又怎么可能掌握如此充足的粮源呢?
  敞开收购干扰多,农民卖粮怨声大。在与农民交谈中,不少农民反映,有些粮食部门,说起来是敞开收购,但是,环节多,手续繁,脸难看,话难听,而且排队时间长,虽然保护价比私商出的价高一些,但由于有的农民等着用钱,不如卖给私商方便省事。如:粮食收购部门违反规定代扣或乡村干部在粮站坐收“统筹提留款”;水分略高一些,就叫农民自己拉回去晾晒;自然杂质多一些,也简单以不收了事,而不是提供必要的方便农民、有利收购的服务措施。有的地区收粮发预约收购卡,但一部分卡并没发给农民,而是控制在一些乡村干部和粮站职工手里,这些人借机四处收购低价粮,然后凭卡按保护价卖给粮站,价差落入个人腰包。有的县甚至出现倒卖预约卡的现象。
  个别粮食收购企业唯利是图,执行政策阳奉阴违。如某县粮食部门,让自己所办的劳动服务公司,同私商一样直接到农村低价收购粮食,然后以保护价卖给粮站,差价作为劳动服务公司收入。还有的粮站以下岗职工分流名义,给职工提供资金(5000—10000元不等),让他们以个体私商身份到农村收购粮食,差价由粮站和个人分享。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是稳定市场,稳定粮价,保证粮食企业能够顺利销售、扭亏为盈的基础,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必须采取的措施,也是我国当前粮食购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有些国有粮食企业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唯一己小利是图,自行其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二、国有粮食部门逆向操作,亏本销售
  虽然个体私商直接到农村收购粮食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相当突出,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由于私商毕竟受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限制,国有粮食企业的优势是他们难以企及的,市场主要粮源总还是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手中。如若国有粮站、粮库、加工厂能坚持顺价销售(收购价加上合理费用),私商收购的粮食数量毕竟有限,私商绝不可能操纵得了市场粮价,粮价也绝不会如此之低,而且是低得实在不合理。可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不少国有粮食企业的做法简直可以说是监守自盗,亏本销售拿回扣,便利私商赚大钱。
  在某一地级市,据该市粮食局有关人员介绍,今年1—4月份全市共销售2.55亿公斤粮食,其中3/4是原粮,累计亏损达5700万元,平均每公斤亏0.2元还多。某县以在沿海地区租借仓库储存粮食的名义,实际上把粮食大都低价销售。仅以该县租借一地为例,去年以来所储的600万公斤粮食,至今已按每公斤1.16—1.26元全部销售出去,每公斤亏0.30—0.40元。类似名为借仓储粮,实际低价销售的情况,据反映相当普遍。如此亏本销售的亏损额及收储费、运杂费、租金等,全部列入亏损在农业发展银行挂账,结果造成大量粮食收购贷款逾期不还,国家粮食收购贷款规模的扩大远远高于粮食生产增长的比例。
  那么,亏本售粮主要是卖给谁呢?答案是:私商。调查组所到县镇,私人粮食加工厂星罗棋布,到处都是,某县一个镇上就有20多家。调查人员与该镇3个个体加工厂老板交谈,其中有两个老板承认都是从国有粮站购买低价小麦和稻谷。另一地区一个私人米厂去年加工了3000多吨粮食,这个厂的老板在和乔扮粮商的调查人员谈交易时透露:农民散户卖粮零打碎敲,数量有限,解决不了大问题,我大都是低价从粮站买来的。试问:粮站有关人员如果不拿回扣,怎么可能低价卖给私商呢?由此,现在出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现象:私营加工厂人少费用低,出厂米价本来就比国有企业加工的低得多,可是竟然还有国有粮食企业亏本供给他们低价原粮,国有企业加工出厂的米价自然更无法与私商竞争,粮食当然卖不出去,但有些国有粮食企业,特别是一些负责人却还过得挺好。其原因就是:亏损挂在银行,回扣占为己有。
  以上这种国有粮站、粮库低价销售的情况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妄作结论,也难以作准确的量的统计。但是,前面所述去年加上今年一季度,新增亏损挂账共计750亿元的惊人数据,不难想象这种情况严重到了何等程度。虽然粮食企业亏损挂账还有其它原因,但是,这一原因无疑是最主要的。而之所以低价销售的亏损额能得以在农业发展银行挂账,粮食系统在收购资金与其他财务收支的“大锅饭”机制,则是根本症结所在。
  应当指出的是,在调查过程中,所接触的大多数对象都一致反映,自今年5月初以来,市场上的粮源比过去紧多了,原粮和成品粮的价格都有明显回升,个体粮食加工厂想从国有粮站买低价粮也感到困难了。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正说明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政策开始见效了。
  除以上情况之外,调查人员还听到不少其他方面违法违纪的反映,如关于政府部门、粮食企业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盖大楼、上项目、挥霍浪费,以及有些县政府在国有粮食企业年年亏损、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仍然强令国有粮食企业每年上交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给财政的做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根据在基层实地调查的部分情况,从粮食购销环节的一个侧面,说明现行粮食体制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以及对这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非是对粮食体制整体作全面评价,更没有任何否定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功绩、现实作用以及广大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作出积极贡献的意思。想来,也不至于引起此种误解吧!


第2版(经济)
专栏:

  城市社区服务
就业机会良多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张锦胜)国家统计局所属信息公司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等7城市,对居民进行了社区服务需求的调查。调查表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家庭对社区服务需求很大,蕴藏大量的就业机会,90%以上的居民希望本地人提供社区服务。据调查,在7城市中,需要各项社区服务的家庭数量占全部家庭的70%以上,即有707万个以上的家庭可以提供社区服务就业机会。在各种社区服务工作机会中,一个家庭需要多种社区服务项目,累计可以为社会提供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而目前空缺的临时就业机会超过1100万个。


第2版(经济)
专栏:

  贵阳永安电机厂的下岗女工林灵(右三)和本厂的下岗工人创办“巧媳妇”服务行,开设了护理病人、订送净菜等服务项目。服务行聘用的下岗工人由八人增加到四十七人。新华社记者 杨楹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伊利集团积极吸纳下岗职工
  本报讯 内蒙古伊利集团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吸纳下岗职工。截至目前已安排社会上的待业人员和下岗人员3000多人。
  近年来,伊利集团公司在促进公司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的前提下,兼并、租赁、托管了一些处于困境的企业,解决了这些企业中已经下岗或濒于下岗的职工就业问题。伊利集团公司还主动接纳社会上的下岗职工1500名。(华讯)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保财险为航天再作贡献
  本报讯 5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中卫—1号”卫星,是由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主承保商,联合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其他成员共同承保的。保险金额为2.3亿美元。保险责任包括发射及之后为期1年的卫星在轨测控风险保障。按照国际惯例,中保财产保险公司选择国际经纪人公司祥恒威达信保险顾问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进行了再保险。这是1990年以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中国航天事业所作的第十六次保险。(束蔚冬)


第2版(经济)
专栏:

泉州自来水公司为民办实事
  本报讯 福建省泉州市自来水公司完善社会服务,扎实为民办实事,受到用户的好评。前不久,该公司营业所被省建委定为“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示范单位。该公司严把水质关,确保管网内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还成立管道抢修队,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并聘请保定金迪漏水调查有限公司对市区供水管进行测漏。(晓照)


第2版(经济)
专栏:

  紧急腾仓记
  新华社记者 宋振远 张晓晶
  麦收在即,可急坏了山东省济南市长清镇粮所的范所长,眼看就要开秤收粮,全镇的仓容缺口竟有160多万公斤。
  6月5日下午,接到仓容告急信息的县粮食局副局长刘安刚,匆匆赶到长清镇粮所,商量紧急对策。范所长急急火火地介绍说:“由于仓库爆满,目前,粮所仅露天存粮就有75万公斤。”听完汇报的刘副局长当即拍板:近日加班加点赶建县粮食储备库,尽快组织仓容紧张的乡镇粮所转存粮食,让各乡镇腾出粮仓按期敞开收粮。说罢,刘副局长又急匆匆赶往县粮食储备库,安排调度。
  孙局长一踏进县储备库,迎面碰上了储备库副主任吴刚。吴副主任介绍说:“目前,这个储备库已存粮320多万公斤。”孙局长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说:“去年全县光露天储存的粮食就有近700万公斤,加上今年收购的新粮,仓容缺口高达近2000万公斤。你们这个储备库必须加紧建设,今年下半年要转存粮食3000万公斤。能做到吗?”吴主任扳着手指头想了想,算了算,回答说:“如果资金有保证,行!”孙局长紧绷的脸笑了。(本报有删节)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章丘市明水镇粮食管理所积极准备,腾出了可容纳374万公斤粮食的仓容。新华社记者 张鲁成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贷款圆我住房梦
  ——北京市首次个人住房贷款咨询日掠影
  本报记者 田俊荣
  “房”、“房”、“房”——红彤彤的、印有橙黄色“房”字的菱形纸片喜洋洋悬坠。“铿铿铿……”激越的鼓点在建行北京方庄城建支行门前排云而上,奏响了首都首次个人住房贷款咨询日的序曲。
  9时41分,十几张桌子列成一字长蛇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福林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凝神以待。面对10余个黑油油的摄像机镜头,尚福林微笑着宣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余额已达2643亿元,今年希望再增1000亿元,推广个人住房贷款的关键在于让居民了解这项业务,同时银行要积累经验。”
  须臾间,尚福林桌上摞起的一尺多高资料被一分而净。一位穿蓝竖条衬衣的中年男子抓起资料,边被拥挤的人流推着,边“哗哗”翻看。化工三厂的郑师傅一言道出众人心声:“福利分房快终结了,眼瞅着买房要指望银行贷款撑腰。住房贷款咱只是模模糊糊知道个大概,连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都分不清,今天可得条条缕缕问个明白!”
  人们的眼神里还流露着对银行的殷殷期望。家住幸福三村的王小姐焦灼地问咨询人员:“听说贷款买房要填15份表格,能不能手续利索一点,像卖汽车那样‘一条龙’操作呢?”北京齿轮厂一位姓景的退休女工则捏着贷款利率表,对记者掐算:“单位买房得7万元,我琢磨着贷款5万元,分5年还清。可是你看你看,委托贷款和自营贷款利率差别太大。咱退休工人不设公积金,享受不了低利率的委托贷款,每月得多还100多元呢。咱那退休工资才400元,咋办?”
  记者注意到,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拉开架势,大张旗鼓地宣传住房贷款。建行北京分行朝阳支行意味深长地奉送每位来咨询的人一串精巧的钥匙环,祝愿人们早日拿到新房钥匙。工行北京分行朝阳支行则请出光华路二小的鼓乐队,敲击银亮的钢鼓,留住行人视线,并给每位询问者一份贷款申请表格样本。
  5月15日,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第一次将办理住房贷款的银行范围从国有商业银行扩展到所有商业银行。在朝外大街东大桥至朝阳门段,记者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厉兵秣马,参与咨询活动。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扯起条幅,支出黑板报,咨询人员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人马不多,但都精神抖擞站到中午。光大银行北京朝阳支行行长助理刘大伟笑呵呵地说:“支行20位员工,抽了5名搞咨询,一上午发了100多份资料。股份制银行虽然财小力薄,但办理住房贷款不仅方便群众,还能塑造我们的形象,何乐而不为?”


第2版(经济)
专栏:

  四川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本报讯 为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四川省农机局在平原、丘陵、山区建立了水稻机械化示范县。
  水稻是四川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1%,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9%。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制约了水稻的适时收获和种植,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力也因抢栽水稻而回流,往往造成乡镇企业农忙时关门停产。最近四川农机局在农业“双抢”期间,专门组织召开水稻机械化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抛秧、机械埋草秸秆还田和机械收获推广现场会,受到农民热烈欢迎。
  (陈继伦)


第2版(经济)
专栏:

  甘肃消化粮食财务挂账有措施
  本报讯 记者陈伟光报道:为把消化新老粮食财务挂账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前清后欠,连日来甘肃省建立省、地、县政府和粮食企业共同筹措资金消化挂账连动责任制,并制定奖惩措施。
  截至今年4月底,甘肃省粮食挂账达到了17.4亿元。为了在中央规定的限期内消化这些挂账,省政府和各地政府与财政、粮食部门分别签订分年消化挂账责任书,将其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人。在消化期限内,经财政部门与农业发展银行审核后,没有完成消化挂账任务的地区,省财政从地税返还款和财政补贴款中相应扣回,用于归还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今后如再发现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的,农发行要立即停止贷款。由此发生给农民“打白条”或者不按政策收购农民粮食的问题,由当地政府及粮食主管部门承担责任,并限期收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


第2版(经济)
专栏:

抚州粮食系统多种经营无闲人
  本报讯 记者傅丁根报道:江西省抚州地区粮食系统转变观念,把发展多种经营作为粮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各县市粮食局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带动基层所、站、库,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在山上、山下、水面再造粮食经济增长点。
  在临川、崇仁、宜黄三县市的交界处有一个中黄粮库,初建时这里只有几座库房,周围到处是荒山和红土地,全库职工通过劈山整地,开垦荒地,如今已建成高标准果园3000多亩,并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养猪300多头,养鱼2万尾,养鸡6000羽,形成了立体开发的模式。
  东乡县红亮果业基地完全靠自己动手,开发果园600亩,开挖池塘12亩,全部种上了果树,养了鱼,养了猪,由职工自己管理,仅在果林中套种花生,每个职工得利8000多元。
  据统计,近3年来,抚州地区粮食系统实行库区开发与连片开发相结合,集体种养与个体种养相结合,开发林果面积1万多亩,全区11个县市县县都有1—2个各具规模和特色的龙头基地。全区粮食系统已没有闲人,8000多富余人员在多种经营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立足粮食求生存,围绕粮食做文章,抚州地区食品业迅速发展,新上项目起点高,有特色。南城、临川、宜黄、金溪等县市,充分利用当地大米资源,兴建了年产1万吨、6000吨、4000吨的精制米粉厂,形成了具有抚州特色的米粉生产基地。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切为了对生命负责
  华瑞制药扩大生产规模
  本报讯 记者李建兴报道:中国与瑞典合资的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本着一切为了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扩大肠外全营养液在中国的生产规模。日前,该公司在无锡的二期工程已竣工,整个工程填补了中国制药企业的多项空白。
  据该公司董事长金同珍介绍,肠外全营养液是瑞典方开发的三项获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的高科技成果。上海一名“无肠女”靠静脉输入华瑞公司生产的全营养液生存并顺利孕育产下一健康女婴,创造了奇迹。为保证肠外全营养液的供应和质量,华瑞公司在二期工程建设中,不但满足我国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而且同时还满足了世界卫生组织的GMP和欧共体的GMP要求。
  为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不被污染,华瑞公司在厂房兴建、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控制上都坚持了高标准,不惜重金进口国际上最先进的材料和设备。正是如此,严要求带来好回报,华瑞的这一产品在我国已做到安全输注430多万例、13000万次。瑞典方已决定,今后东南亚市场由华瑞公司来供应。


第2版(经济)
专栏:

  深圳防止一笔预提所得税流失
  四千多万元税款已进国库
  本报讯 深圳市地税局的税务干部根据一则刊登在《证券时报》上的普通信息,成功地防止了一笔预提所得税款的流失。日前,该项税款4467万元已经全部进入国库。
  去年12月26日,深圳市地税局南山征收分局副局长李耀忠在当天的《证券时报》上一块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发现了一则“香港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深圳康佳集团非流通B股法人股一亿多股”的信息,凭着职业的敏感,他马上意识到“这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应该纳税”。
  于是,他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派员深入到有关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其转让的金额、时间、方式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转让公司迅速报送有关资料办理纳税申报。该公司经催报后,报送了有关资料,并同意按计算出的转让收益上缴预提所得税4467万元。(纪超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