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又见三毛
  本报记者 刘琼
  怀旧是一曲永恒的情歌。日前,当我在中国美术馆“张乐平画展”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三毛流浪记》、《三毛翻身记》真迹及一百六十一幅包括漫画、剪纸、速写、素描、年画、国画在内的原作和八十多种版本的画册时,沉睡的记忆猛地一下子被激活了。
  1936年春夏之交,一个大脑袋、蒜头鼻子、头顶三根毛的中国小男孩在漫画家张乐平的笔下诞生。六十多个春秋过去了,这个天真善良、热情机智、大号“三毛”的男孩始终活在我、我的父辈、我的祖辈几代人的记忆里。
  穿过光阴的隧道,站在我面前的三毛依旧“丰神秀骨”,不减当年。不著一言,四小幅画面,尽现市民阶层的悲欢离合。我虽不通漫画理论,但要言不繁的效果线、清秀的笔姿和动人的情趣,足以让我再一次体味到“伟大的单纯”的旨意。
  时间是试金石。“三毛之父”虽于1992年撒手人寰,小小三毛却“永垂不朽”。《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境内境外出版界的“宠物”不说,就连以三毛为原型、后人新作的《三毛大世界》,经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出版后,不到半年,50万册书已售罄。三毛的故事甚至被中国唱片总公司制成音像产品加以传扬。画展赏心悦目,厚重而不掺水分。川流不息的观众就是充分的佐证。只可惜,观者皆为成人。少年儿童本该是三毛最忠实的朋友,是谁,把他们忽视在画展之外?
(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陶行知夫人致信本报
  恢复徽州地名是明智之举
  自本刊发表《可惜从此失徽州》一文后,陆续收到各方来信。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吴树琴,年过八旬,仍热情关心本报和家乡徽州,特意从南京致信本报,现刊载如下。
  人民日报文艺部:
  近日读了贵报“大地周刊”的文章《可惜从此无徽州》深有所感,写得很好,表达了我们徽州人的心愿。
  当我得知徽州改名为黄山市区时,颇觉惋惜,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徽州,一座闻名中外的自然风光胜地黄山,为什么要互相取代而不交相辉映呢?徽州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具有地域代表性,改名黄山,显然抹杀了徽州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这是海内外一切徽州的有识之士所不理解的。发展旅游经济完全可以打出徽州的历史文化名牌,不必要改为黄山的牌子而丢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另外,徽州是范围较大一块地域,改名为黄山,造成各个区县都打着黄山的牌子出现“处处是黄山”的情况。旅游黄山的人,到了黄山站看不见黄山面,为了寻找真黄山,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影响了游客的利益,地名不规范,必然引起游客不满,对发展旅游事业是不利的。根据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我建议:(一)恢复徽州,将现在设在屯溪的大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二)旅游地区的黄山市行政区域不宜过大,应以一九八三年国务院确定的科学范围为宜,并可考虑由省里直接管辖。便于保护管理黄山,也使黄山市名符其实。
  我是徽州人,关心徽州事,在此致信,向你们表示谢意,感谢你们为恢复历史名城徽州、恢复真正的黄山市撰文呼吁。
  陶行知夫人 吴树琴
  一九九八年五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石膏像写生课 韦启美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少儿美育亟待走出误区
  本报记者 罗雪村
  孩子的天性被压抑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5月30日,周六,上午九时,记者随二年级小学生郭虹一同走进北京西城区一所校外美术辅导班。这个班有近三十个学生,年龄最小的六岁,最大的十岁。
  “今天上人物素描课。”一位看似已届退休年龄的美术教师问道,“谁知道什么叫素描?”只见坐在最前面的郭虹张着小嘴儿呆呆地看着老师,其他孩子也是一脸茫然。老师显然知道这些幼小的学生不懂素描是什么,便接着讲:“你们将来想成为画家就必须学会画素描。”这位老师随即叫上一个学生作模特并告诫其他学生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画儿童画了。他指着几幅专业画家的素描范画讲,要准确画出对象的形体、动态,不仅画出衣褶,还要画出里面的结构……从孩子开始东张西望和做起各种小动作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听不懂。这时,来“陪读”的郭虹的爸爸轻声自语道:“现在教孩子画素描是不是早了点儿?”这位家长转而对记者说,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她的爱好,并没想让她将来就一定成画家,可这种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临下课,老师举起一幅学生的“素描”批评道:“这幅画的缺点是将衣服上的花朵画得太突出,太夸张了。”其实老师说的未必正确,因为儿童作画的特点主要是凭直觉,而直觉中有一个很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这“错觉”里恰恰蕴含了超越客观尺度的艺术真实。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为什么在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中要扼杀它呢?
  记者采访了近百个正在各类美术班学画的小学生,他们都上过或正在上石膏头像写生、人物素描、速写和国画写生。“你们喜欢上这些课吗?”“不喜欢”,“没意思”。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去过美术馆,也从未上过艺术欣赏课。老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琦先生对此颇多感慨:“我到过许多国家,在参观美术博物馆时,几乎都能看到由老师引领的一队队中小学生。美育就是要通过教孩子欣赏好的艺术作品而懂得什么是美。”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美术统编教材,内容单一,与学生的兴趣脱节。另一位多年从事校外少儿美术辅导的老师也坦言,喜欢画画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可现在少儿美术教学的确存在“重技轻美”现象,使学生感到枯燥,明知这样教法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无奈。
  硬向少年儿童灌注所谓专业知识,违背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强迫接受所谓的艺术技能,急于让他们成为“人才”,不但美术方面如此,在音乐、舞蹈、表演之类的教育中这也是通病。看看舞台上表演的孩子,举止常常拿腔拿调,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大概就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家长抱有太多的功名心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记者谈起一件事。大连一位家长带着还未上学的孩子慕名找到他,求其为小孩拟出版的画集作序。王老婉拒,并坦诚地对他们讲,现在学画画的孩子很多,但将来能成为画家的仅是极少数。学画不是目的,是美育的过程。而对孩子过早胡吹乱捧会使其片面发展并助长功利之心。记者曾听几位家长聊起,“现在孩子们课业负担都很重,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学画画?”“因为我那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想在这方面好好培养他,望子成龙啊!”“我看现在装饰装修很热门儿,这一行需要懂点美术,想让孩子将来也从事这类工作。”“现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招收‘特长生’,让小孩学画是为以后升学做准备。”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这正是艺术教育之于孩子最大的效用,可是如今由于升学率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少儿美育一接触到实际便出现偏颇。
  在一所重点中学校门前,记者看到刚刚张榜公布的初中录取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后的入选名单,不时有家长匆匆赶来在榜上搜寻自己孩子的名字。据该校教导处一位老师介绍,今年虽仅录取四十五名特长生,却有近千人来应试。“您的孩子如果在哪次全国性少儿绘画比赛中得奖,在招考艺术特长生时还可优先考虑。”“六一”前后,记者在一些小学校、文化馆和少年宫看到又有不少有关少儿绘画比赛的通知。在各处报名点,许多家长纷纷打听参赛事宜,而最令他们关心的是参赛费和奖项。据闻,不少学生为尽快成名和其它目的而成了“参赛专业户”。
  施教者不该唯利是图
  据西南某省教育部门最近统计,十所小学的一千名小学生中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另据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市现有近两万名小学生在校外美术班(不含少年宫、文化馆)学画。少儿艺术教育的火爆,使家长投入资金不菲,无疑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四年级小学生王娟现在一家区属文化馆美术辅导班学素描,共十六课次,每课次一个半小时,学费一百六十元,外加纸张画具费近五十元;她还学萨克斯管,十二课次共五百元。记者在某少年宫1998年下半年招生简章上看到,在儿童画、绘画、国画、书法等课目后面,学费自二百八十八元至五百七十六元不等,每项还须交杂费十元。家长们对此收费数额普遍认为“涨得够狠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教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教师若每月在一处教十六个课次,月收入就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向学生推销画具纸张的进项,而且一人还可能兼课多处。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这不薄的收入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包括部分大学的美术老师甚至还有非教师职业的美术工作者跻身此业。据介绍,过去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还组织在各校外美术辅导班任课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观摹和研讨,但近些年因缺少经费,管理有所放松。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同志对此也不无忧虑,因为教委只对少年宫负责,所以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各类美术辅导班便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使教师优劣难辨,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近日也请记者在媒体上帮助呼吁,少弄些少儿类书画大赛。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借繁荣少儿美术之名,搞有偿竞赛以牟利。不久前的所谓“全国少儿艺术大奖赛”的骗局被揭穿就是一例。他还说,比赛搞多了,势必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会干扰正常的艺术教学活动,还会诱使一些教师为争名次获奖项而对学生一味拔苗助长。
  少儿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当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自己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技能束缚、挤压他们。如今的有些教育说是艺术教育,弄到最后,很可能培养出一群呆呆板板、功名心切、老气横秋、乏味单调的所谓“人才”。
(附图片)
画夹是不是太沉重?
  家长的负担是不是太沉重?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冰上表演《天鹅湖》
  6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舞台的人造冰面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将演出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
  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诞生于1967年,由原基洛夫芭蕾舞团的表演家康斯坦丁·伯亚尔斯基创建。三十多年来,他们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许多国家公演,好评如潮。用冰上芭蕾这种艺术形式表现玉洁冰清的童话题材《天鹅湖》、《睡美人》,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来看,可谓自然天成。那些脚踩冰刀、成群结队地滑行于冰面上的舞者们,动作畅若流水,与脚尖碎步上的舞者们相比,更加接近大自然中那雍容华贵的天鹅滑行于水面上的动感。现任团长康斯坦丁·拉萨金就是冰上版本《天鹅湖》和《睡美人》的创作者。该团先后聘请了许多基洛夫芭蕾舞团的资深表演家、俄罗斯功勋演员担任舞团的专职教员,队伍中还包括了柳德米拉·别拉乌索娃、奥列戈·普罗多波波夫、阿列克谢·乌萨诺夫、柳德米拉·斯米尔诺娃等著名的体育健将。
  这次演出的主办单位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北京索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是大地文化娱乐公司。主办单位特意从美国购置了一台制冰机。(欧建平)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六百多位选手云集首都
  舞蹈“荷花奖”角逐激烈
  正在北京中国剧院进行的中国舞蹈“荷花奖”已处于决赛状态。由于高手云集,力作荟萃,使赛事格外激烈,吸引了海内外闻讯赶来的观摩者,一时间,入场券成为剧院门外争取的对象。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天创经济文化发展总公司承办的这一评奖活动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二百三十五个作品参加,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几种形式。经评委会评选和投票,有五十二个作品及其表演者入围半决赛。从6月2日始,半决赛和决赛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6月7日揭晓并举行颁奖大会。评选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新舞蹈、现代舞几大类,设金、银、铜奖和男女最佳表演奖及作曲、舞美、服装奖。
  现代舞经初赛、复赛后,被评委会宣布不再进行,成为这次比赛的空缺项目。所谓新舞蹈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类别。据组委会解释,这种提法在舞蹈界早已有之,此次不过是正式纳入比赛,名称未必十分准确,将来还可能修改。这主要指那些不拘泥于四大舞种、博采众家、自备一格的作品。
  “荷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舞蹈和舞剧分别进行,这次舞蹈评选有各地的三十二个表演团体的六百多位选手参加北京的最后角逐。无论演员还是作品,都表现出极强的个性,技术水平也很高,蕴涵十分丰富,显示出我国舞蹈界今日的风貌。让人遗憾的是,以《醉鼓》闻名的上海演员黄豆豆,因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中主演舞剧《苏武》而负伤,不得不退出比赛。
  (文同)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江苏天华实业发展公司藏有各类文化珍品千余件,尤其是瓷器,从古至今,品种多样,琳琅满目,有些堪称精品、孤品。六月七日,天华珍藏专场一九九八年首次拍卖会将在南京状元楼酒店举行,南京艺术品拍卖公司受托推出拍品四百八十件,包括瓷、翠、玉、书画及杂项。图为此次拍卖的珍品。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龙的声音”已奏响
  经过多年精心策划、选择、编排、制作,一批民族音乐精品已被录制成音像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这些被称为“旷世绝响篇”的民乐专辑收录有“刘明源纪念专集”、“管平湖古琴曲集”、“卫仲乐演奏曲集”、“刘天华纪念专集”等,装饰精美,版本齐全,内容珍贵。
  “龙的声音”是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和北京京文音像公司联手推出的一项民乐跨世纪音像工程,将编辑、出版一系列老中青诸流派民族音乐家创作演奏的古今民乐。“旷世绝响篇”之后还有“一代风华篇”、“中华儿女篇”。(秦杰)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西上天山的女人》播出
  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西上天山的女人》是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家丰收的长篇纪实文学《西上天山的女人》改编的六集电视纪录片,由《古道天涯》、《母亲的绿荫》、《蓝月亮》、《长长白桦林》、《青山在水长流》、《母亲的儿女》等集组成,展示一九四九年以后陆续进入新疆的女性开拓者的人生轨迹。电视片由中央电视台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制。(木子)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电视片《中华泰山》受好评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历史文化的凝聚地,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旅游胜地。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电视台、泰安电视台等单位历经三年摄制的十五集电视系列片《中华泰山》,在山东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博得了专家的称赞,认为构思精心,形式亲切,风貌真实。
  (李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赠塑像 献爱心
  雕塑家曾竹韶教授去年七月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七十周年而塑造的贝多芬头像,已由音乐周报推出。由于制作的高成本,使不少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望而却步。正在此时,中外合资的陕西文海制药有限公司出资购买塑像,分别赠送给一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捐赠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一九九六年文海公司就在咸阳市设立文艺创作“五个一工程”奖励基金,对文化事业一直格外关心。(剑武)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新加坡华侨中学华乐团明日来京
  新加坡华侨中学华乐团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之邀,6月6日至12日将来北京演出交流,6月7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一场演奏会。
  华侨中学在新加坡历史悠久,是重点中学之一,校园优美、设备齐全。校华乐团在新加坡相当活跃,每年都举办华乐演奏会。在北京的这次演奏会上,他们将演出大合奏《红旗渠》、《瑶族舞曲》,吹打乐《龙腾虎跃》,弹拨乐《狮城小调》等。我国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同台共奏《嘎达梅林随想曲》。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小红星艺术团演出充满童趣
  总政小红星艺术团为庆祝儿童节,日前在北京中国剧院上演了一台“好娃娃”节目。舞蹈、诗朗诵、儿歌、京剧、钢琴、二胡、表演唱充满童趣,编导的艺术水平很高,受到称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