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舆论积极评价克林顿访华
  中美首脑会谈增进两国关系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综合本社驻外记者报道:近日,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和评论,认为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这次举世瞩目的会谈,将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的关系,促进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美国多家大报28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美两国国家元首27日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及共同会见记者的情况,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一篇新闻分析认为,美中国家元首在建立两国伙伴关系上有着广泛的一致。这篇新闻分析说,中国电视台现场直播联合记者招待会实况,说明江泽民主席对国内经济改革政策和发展对美关系充满信心。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从北京发回的报道说,美中北京首脑会晤增强了美国官员对发展两国关系的信念。报道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预测说,美中关系将掀开新的一页,两国在不扩散核武器等领域的合作可能会有突破。
  日本新闻媒介28日高度评价中美首脑会谈,认为会谈是“中美两国构筑新的关系的出发点”。《朝日新闻》的社论说,中美首脑会谈表明中美之间的“协调时代”开始了,太平洋两岸中美这两个大国建立协调关系对亚洲的稳定与和平是有益的。《读卖新闻》的社论认为,中美两国首脑会谈是为实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对话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韩国《东亚日报》28日的社论说,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的会谈,正式拉开了两国合作时代的序幕,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不是对抗,而是合作和友好竞争。社论说,中美两国首脑宣布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并就防止核扩散和裁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达成了协议,这将在寻求和平的国际政治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巴基斯坦最大的英文报纸《新闻报》26日发表社论说,克林顿访华本身就说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无法被忽视和遏制的”。
  新加坡英文报纸《商业时报》的社论指出,中美首脑会晤的成功,不仅会加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和加强中美的经济与外交合作,而且会对东亚的金融危机和南亚的核军备竞赛分别起缓解和降温的作用。
  菲律宾《世界日报》25日发表评论指出,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去年访美时双方确定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美两国在经贸、能源、环境、科技、文化、军事和法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克林顿此次访华实现了两国元首的互访,使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26日发表社论认为,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改善将有助于增强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稳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报》25日发表评论指出,在过去的10年里,中美关系在各个层次上都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这些发展对两国国内情况尤其是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苏丹新闻媒体认为,中美两国首脑历史性的会晤将对世界和平产生积极的影响。《舆论报》的文章高度评价江泽民主席为实现世界和平所进行的积极努力。
  法国《欧洲时报》26日发表社论指出,中美确立长期稳定、健康的关系,既是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社论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不同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制度,不同的价值观,不应该影响彼此的交往与合作。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必将造福整个人类。
  意大利全国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美首脑北京会晤时,赞扬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认为中国不仅是亚洲而且也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导力量。
  南斯拉夫《政治报》26日发表文章说,中美关系经过持续8年的冷却后,去年10月在华盛顿的最高级会晤标志着两国关系新阶段的开始。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理解·信心·潜力
  人民日报代表团
  “在未来10年,我对奥中友谊的发展充满信心,两国关系发展潜力很大,需要加强了解,增进理解。在加深和扩大奥地利同中国合作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对于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能发挥很大作用。”奥地利国民议会议长费舍尔在会见人民日报代表团一行时意味深长地说。
  6月6日中午,人民日报代表团抵达被阿尔卑斯山余脉森林环绕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时,温度高达33摄氏度,据当地的《新闻报》载,这是奥地利1950年以来的最高温。在随后3天的访问中,代表团所见所闻,处处感到奥地利政府和各界人士希望了解中国、促进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似乎一浪高过一浪。
  位于欧洲十字路口的奥地利,在二战结束前的千年欧洲命运中曾扮演重要角色。1995年,中止了中立国状态的奥地利加入欧盟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争取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值奥地利今年7月开始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前夕,克莱斯蒂尔总统在紧张繁忙的准备工作期间会见了代表团。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稳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高度评价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统表示,目前中国是奥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后应当争取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奥地利轮值欧盟主席国期间,他将致力于推动欧盟同中国关系的发展。
  正如克莱斯蒂尔总统所说,从面积上讲奥地利是个小国,但在文化上却是个大国。维也纳的一批享誉世界的公共文化建筑和设施,是奥地利丰富文化遗产的化身,也是其作为文化大国的象征。90年代以来,维也纳的这些艺术圣殿越来越多地同中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今年1月,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曾迎来了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的丝竹弦乐。去年10月,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次访华并演出莫扎特的古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刘昌业在代表团到来前后的10天里先后为中国的3个文化展览剪彩,其中包括徐州出土文物小兵马俑展和中国旅日摄影家汪芜生在艺术史博物馆举办的黄山摄影作品展。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奥地利最大的艺术史博物馆,收藏着提香、鲁本斯、拉斐尔、普桑等世界经典画家的名作1200余幅,据悉它从没举办过在世艺术家个人展,中国的艺术家举办展览就更属首次。馆长赛伯先生邀请代表团团长为博物馆题字,当翻译刚刚译出“熔古铸今”4个大字的含义时,他连连点头称赞这4个字正好道出了博物馆信奉的宗旨所在。
  维也纳大学这座欧洲日耳曼语世界最古老的高等教育学府,拥有600多年的历史,荟萃了一大批人文、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始祖弗洛伊德。刚刚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回来不久的校长阿尔弗雷德·埃本鲍尔先生,称赞中国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北大学生的良好素质。他介绍道,近25年来,维也纳大学设立的汉学系和西藏佛教艺术研究所共培养出70多位从事汉学研究的硕士和博士生。令校长自豪的是,目前维也纳大学已经同北京大学建立了密切关系,同上海一些高等院校的合作事宜也正在进行中。除传统的汉学外,学者互访和合作交流的领域延伸到经济、国际关系、自然科学、中国传统医学等诸多学科。
  邀请人民日报代表团访奥并作出周密安排的奥联邦教育文化部部长格勒尔女士,是一位奥中文化交流的热心倡导和积极推动者。今年3月格勒尔女士参加奥地利当代著名画家马克斯·魏勒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期间,曾造访过人民日报社。这次重逢,她高兴地介绍奥中在职业教育等方面交流的最新进展。格勒尔部长重视人才培养,提倡多做实事,从小事做起,交流内容包括中国眼保健操的学习、两国职业培训学校班与班之间的友好联系等。她特意请助手用数控照相机将她同代表团谈话的镜头拍摄下来输入奥地利学校教育的电子网络中,迅捷地传播到全国各地。
  代表团在同奥地利新闻界的广泛接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同中国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的愿望和要求。奥报纸协会秘书长瓦尔特·沙佛尔霍夫、奥记者俱乐部新闻学院院长格雷特施莱格、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皇冠报》的发行人汉斯·迪尚德先生、曾经到过中国并在人民日报的因特网上调阅到《新闻报》的该报文艺部主任海德尔等在介绍各自的经营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同时,同代表团就交流合作的具体方式和途径等进行了磋商。奥地利广播电视台为代表团安排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见和参观,盛情感人。电视台总编马沙契克还着重介绍了该台同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合作项目,即在1999年10月,他们将有着17年历史、在欧洲颇负盛名的电视文艺晚会——音乐家舞台文艺晚会搬到北京举办。
  蓝色的多瑙河欢快地流淌。彼岸,宛如小曼哈顿般的新联合国城勾勒出一道风格迥异的风景线,提醒着维也纳的客人,这座充满雅风逸韵的古老文化名都并非只有往昔的辉煌,它正以勃勃生机,搭乘着时代列车驶向新的未来。代表团深信,奥中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掀开新的一页。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馆长取出珍藏的中文资料请人民日报代表团成员阅览。本报记者 杜英姿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秘书长强调
  尊重人权先要尊重发展权
  新华社维也纳6月27日电(记者刘云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7日指出,尊重人权首先要尊重发展权,没有发展权其他权利都谈不上。
  安南在维也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纪念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5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回顾过去,“人权常常意味着生与死之间的差别”。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维也纳办事处主任阿拉基在会上强调了同犯罪和毒品作斗争对维护人权的贡献。他说:“我们在为一个无犯罪和无毒品的世界而奋斗。”阿拉基还是联合国禁毒署和预防犯罪组织负责人。
  南非大主教图图、美国前总统卡特等也在会上发了言。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驻安代表座机坠毁
  新华社罗安达6月27日电(记者殷永建)联合国驻安哥拉观察团和安和平进程三个观察国葡萄牙、俄罗斯和美国27日在这里发表公报说,联合国驻安哥拉特别代表贝耶乘坐的专机26日晚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机场准备降落时坠毁。
  公报说,贝耶乘坐的飞机的残骸已在阿比让以北数公里处找到,但没有透露机上是否有生还者。据安哥拉通讯社援引联合国人士提供的消息说,贝耶及其随行人员已丧生。据了解,贝耶于26日离开罗安达,前往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哥、科特迪瓦、加蓬和布基纳法索等西非5国访问,以寻求这些国家领导人对安哥拉和平的支持和帮助。贝耶曾任马里外长,1993年6月出任联合国驻安哥拉特别代表。在任期间,他促成安交战双方签署了卢萨卡和平协议,并使该协议得到了实施。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北爱地方自治的良好开端
  本报驻英国记者 蒋千红
  6月25日举行的北爱地方议会选举结果于27日傍晚揭晓。结果表明,北爱最大的新教教派政党北爱统一党成为北爱地方议会中最大的议会党团,在108个席位中获得28席,以下依次为:社会民主工党(北爱最大的天主教派政党)24席,民主北爱党20席,新芬党18席,其他6个政党共计18席。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莫勒姆在计票即将结束时发表谈话认为,选举结果表明,支持和平协议的政党的候选人赢得了75%以上的席位。“这是北爱走向真正和平与政治稳定的又一重要步骤,它预示着北爱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是自1972年英国中央政府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第一次举行地方议会的选举。根据北爱和平协议的规定,北爱地方议会将由从北爱18个选区中选出的108名议员组成,即每个选区选出6名议员。选举按照比例代表制的方式进行。来自北爱地区16个政党的约300名候选人参加了竞选。
  此次北爱地方议会选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选民们首次打破了教派的界限,把票投给那些支持和平协议的政党的候选人。支持和平协议的中坚力量———北爱统一党和社会民主工党成为获得议席最多的政党,这一事实本身反映了民心所向。北爱地方议会的建立将使北爱历史上首次出现新教教派与天主教派分享权力的政治局面,同时这也是新芬党和其他一些准军事组织从使用暴力手段到通过政治对话以民主方式解决北爱冲突的历史性转折点。
  北爱地方议会选举的另一个特点是,天主教派的政党,无论是社会民主工党还是新芬党,对和平协议表示了一致支持的态度,因此,新教教派内支持和平协议派是否能够获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北爱地方议会能否顺利运作。由于新教教派有一部分人在解除准军事组织武装和释放在押恐怖分子这两个北爱和平进程中关键性步骤的实施问题上仍深存疑虑,一个时期以来,新教教派内部的分裂呈加深趋势。对和平协议持反对态度的民主北爱党是北爱新教教派的第二大政党,该党领袖佩斯利在竞选中明确表示,他和其他持强硬立场的候选人之所以要进入北爱地方议会,就是为了在诸如释放恐怖分子、新芬党进入议会以及“南北部长会议”等问题上阻挠重要决定的通过。根据北爱地方议会的运行程序,如果新教教派中反对和平协议派的议席达到30席,便将使北爱地方议会难以正常运作;如果他们的议席占联合派议席总数的40%,就足以使北爱地方议会丧失履行其职权的能力,因为地方议会对任何重要问题所作出的决议,都需要得到新教教派阵线和天主教派阵线内大多数议员的同意。有关专家认为,尽管目前尚不存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但并不排除今后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民主北爱党内部发生进一步的分化以及联合派出现重新组合,以至对北爱地方议会的正常运转形成障碍。
  北爱地方议会的选举巩固了全民公决的成果,为今后北爱地方政府的组阁及其正常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这次北爱地方议会的选举中,新教教派政党中持强硬立场的候选人还获得了相当多的议席。另一方面,由于新芬党至今在解除武装的问题上仍然采取回避和搪塞的态度,而在新芬党的当选议员中,据说有些人就曾是“恐怖主义分子”,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北爱地方议会中的潜在分歧。北爱和平进程今后的道路上依然会有风雨相随,人们对此应当有足够的估计。
  (本报伦敦6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澳华人华侨举行歌舞晚会
  隆重庆祝香港回归周年
  新华社堪培拉6月28日电(记者江国成)伴随阵阵喧天的锣鼓声,三只巨狮在一番劲舞后缓缓直立,站在前面的狮子徐徐张口,吐出一条写有“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的红色条幅,观众席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暨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歌舞晚会开始时的一幕。能够容纳2000多人的墨尔本市政府大楼今晚座无虚席,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代表和当地政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庆香港回归中国一周年。
  墨尔本市长戴维森和华人华侨代表分别致词,表达他们对“一国两制”在香港顺利实施的衷心祝贺以及他们对香港的良好祝愿。晚会组织者蒋天麟在致词中说,香港顺利回归中国是海外华人华侨的荣耀。中国强大了,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够挺直腰杆,扬眉吐气。
  晚会节目丰富多彩,主要有中国的丝竹音乐、舞蹈和戏剧片段及武术,如孔雀舞、京剧《沙家浜》、合唱《歌唱祖国》等。表演者中既有青少年,也有中年人,不少人身着红色上衣,为晚会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160多位华人华侨代表今晚也举行聚会,纪念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此外,昆士兰州中国人协会和昆士兰香港协会27日还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举办座谈会,30余名专家学者畅谈了他们对香港回归一周年来的感想。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呼吁尽快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
  埃西敦促巴以实施已签协议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6月27日电(记者潘立文)多哈消息:正在卡塔尔访问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7日呼吁尽快召开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阿拉法特指出,以色列关于建立大耶路撒冷的计划是一个大阴谋,其目的是在巴以最后阶段谈判讨论耶城问题之前改变其状况。他说,联合国安理会将讨论这一问题。
  阿拉法特强调,巴勒斯坦人民将为实现其公正的民族权利继续进行斗争。他重申将于1999年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
  本报开罗6月28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昨天在这里与来访的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举行会谈,讨论中东和平进程和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两国首脑一致认为,中东和谈僵局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双方呼吁国际社会应共同敦促巴以实施业已达成的和平协议,以便中东和平进程尽早摆脱半停顿状态。
  穆巴拉克在会谈后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埃及反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提出的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中东和平会议的立场。他强调说,1991年召开的马德里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已经确定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重开马德里会议的用意是要“另起炉灶”。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耳其地震伤亡七百余人
  据新华社安卡拉6月27日电(记者孙永明)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杰伊汉及附近地区27日下午发生里氏6.3级地震。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01人死亡,650多人受伤。据土耳其地震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5时56分(格林尼治时间13时56分),震中位于阿达纳。


第6版(国际)
专栏:

  6月27日,英国北爱尔兰地区议会选举结果揭晓。支持北爱和平协议的候选人在新议会中获得80个席位,反对和平协议的候选人所获席位加起来只有28个,这一结果为北爱各党派今后推动和平协议的发展确立了良好基础。图为选举结果公布后社会民主工党领袖约翰·休姆(左二)和党员们一起庆祝该党成为北爱新议会第二大党。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和谈僵局透视
  本报记者 安国章
  近日,以色列内阁批准耶路撒冷扩建计划,使本已步履维艰的中东和平进程雪上加霜。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政府违背奥斯陆协议原则精神的举措反应强烈。中东和平进程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东和平进程的核心是巴以和谈。巴以和谈陷入僵局已逾一年。美国、英国、欧盟、联合国以及有关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多方斡旋,但均未果。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歧依旧,上月初的伦敦会议不欢而散,后来美国建议的华盛顿会议又因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拒绝与会而胎死腹中。阿以和谈停滞不前的直接导火线是去年2月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动工兴建哈尔霍马犹太人定居点,目前的症结是以色列如何实施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
  根据巴方与以色列前工党政府在“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以军应分三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于1995年12月和1996年3月底完成,在此期间,以军撤出约旦河西岸40%的土地。第三阶段于1997年9月结束。三个阶段的撤军工作完成后,巴方将控制约旦河西岸85%的土地。但第一阶段撤军结束后,1996年初发生了针对以色列人的袭击事件,以政府以此为由推迟了第二阶段的撤军工作。尽管后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巴以于1997年1月15日草签了希伯伦撤军协议,但因双方在撤军范围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协议成了难以兑现的空文。
  为打破僵局,巴方提出将撤军范围由原定的40%降至30%,但以政府坚持撤军范围不能超过9%。几经周折,美国提出折衷方案,建议以政府在第二阶段撤军中向巴方归还13.1%的西岸领土,同时要求巴方加强对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打击。阿拉法特再次作出让步,表示接受美国的方案,但以色列仍坚持固有立场,未表现出任何松动。巴以和谈深陷泥潭难以启动。
  巴以和谈僵局的症结是撤军比率问题,分歧的差距仅4个百分点。几个百分点的障碍为何迟迟难以逾越,甚至将巴以和谈几乎推进了死胡同?
  据报道,比率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的问题是巴以双方对和谈各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是以色列政府对和谈立场发生了质的变化。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上任后公开表示,本届政府不同于上届政府,并提出“三不”政策,即不准巴勒斯坦建国,不归还戈兰高地,耶路撒冷问题不容谈判,摈弃了巴以和谈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主张以“安全换和平”,并以安全为借口拒绝执行巴以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
  内塔尼亚胡的立场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选择,而是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背景。内塔尼亚胡背后既有全国宗教党、祖国党等势力的坚决支持,许多民众也认为和平进程进行得太快了,这也是在上次大选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以微弱多数战胜工党的原因。
  巴勒斯坦方面也有自己的考虑。阿拉法特的战略事务顾问哈桑指出,尽管巴勒斯坦希望打破和谈僵局,但对以现政府并不抱任何希望,即使能达成协议,也只能是一个妥协的协议,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哈桑强调,巴勒斯坦需要时间,等待和促进以色列国内和世界形势继续发生变化。巴方目前对和谈工作的重点是竭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期望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为最终地位的谈判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做准备。
  作为中东和平进程主要主持国的美国,最近为打破巴以和谈僵局做了一些调停努力,但收效甚微。
  欧盟近年来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主要是因为自和平进程启动以来,欧盟对中东所承担的财政援助高于美国,可又被不公正地排除在和平进程之外,欧盟不甘心充当“只当钱袋不掌权”的角色,对美国独揽中东事务的做法不满。欧盟领导人多次出访中东,意在显示欧盟的独立性,向阿拉伯方面倾斜,以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和威望,力图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今后同阿拉伯世界更多的经济合作打下基础。欧盟的做法得到阿拉伯方面的欢迎,但因以色列在阿以争端问题上与欧盟一直有芥蒂,反对提高欧盟在和谈中的地位,致使欧盟调解难以奏效。
  联合国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唯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但考虑到中东问题的具体情况,联合国一直无意直接介入,因而作用有限。秘书长安南访问中东时就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在和谈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不作为中东问题的“调解人”,仅仅是要“努力说服有关国家领导人加强合作”。
  巴以和谈困难重重,前景不容乐观。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由于以色列态度强硬,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突破,但和平是大势所趋,巴以和谈车轮将沿着曲折的道路时转时停地运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