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团中央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
  周强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共青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产生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记者唐维红、董宏君报道:共青团十四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领导机构。全会选举周强为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巴音朝鲁(蒙古族)、孙金龙、胡春华、黄丹华(女)、崔波、赵勇为书记处书记。
  经差额选举,巴音朝鲁(蒙古族)、吉林、乔保平、孙寿山、孙金龙、李群、李学谦、肖开提·依明(维吾尔族)、张骏、金东、周强、赵勇、胡春华、段春华、柴绍良、黄丹华(女)、曹卫洲、曹东新(满族)、崔波、楼阳生、褚平、薛潮、戴克维等23人当选为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记者董宏君、唐维红报道:今天上午,团十四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新一届团中央委员会由177名委员、118名候补委员组成(名单另发)。其中,女委员75名,占委员总数的25.7%;少数民族委员47名,占委员总数的15.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委员260名,占委员总数的88.1%;平均年龄33.2岁,比十三届委员会下降了0.4岁,25岁以下的委员49名,占委员总数的16.6%,比十三届委员会上升了3%。年龄最小的委员14岁。
  在此之前,各代表团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对中委、候补中委候选人建议名单进行差额预选,产生了候选人名单。
  上午的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姜大明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将承办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
  李瑞环说这次盛会将促进我建筑界走向世界
  本报北京六月二十三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三年一次的世界建筑师大会明年六月二十三日将在北京召开,这是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也是首次在中国及亚洲地区举办。今天,由我国十六个部委组成的大会组委会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任组委会名誉主席,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出任主席。
  李瑞环在大会组委会今天召开的首次会议上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是全球建筑界的一次国际盛会。大会以“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为主题,深入探讨建筑学跨世纪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对于深刻认识未来社会发展与建筑的关系,推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助于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扩大我国政治影响;有助于加深全社会对建筑业的认识,提高建筑业的地位;有助于了解国际建筑界的水平,促进我国建筑界走向世界。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成立于一九四八年的国际建筑师协会是全球唯一的建筑师国际性组织,有一百多个会员国、一百多万建筑师会员。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题为“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下设“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文化”、“建筑与技术”、“建筑学与职业精神”、“建筑教育与青年建筑师”等六个分题。
  出席本届大会的预计将有国内外七千左右的建筑界人士,大会期间还将举办各种专业展览和交流活动。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中直系统表彰大会上勉励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做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表率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中直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时指出,新的形势和任务给中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同志们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做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表率,做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表率,做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表率,确保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中直工委在建党七十七周年纪念日前夕召开的这次表彰会,共表彰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局五七二台技术部门党支部等6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纪委监察部信访室张玉普等210名优秀党员、外文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赵爱民等8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他们是从中直机关33个单位的26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36000多名党员中评选、推荐出来的。他们中既有一贯忠诚于党的事业、永葆革命青春的老先进,又有在新的形势下开拓进取、做出优异成绩的新典型;既有率先垂范、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领导干部,又有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工;既有刻苦钻研、顽强拼搏、努力攻克技术难关的专业人员,又有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国家财产的新闻战士。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崭新精神风貌。
  胡锦涛说,在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中直工委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很有意义的。我代表党中央,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直机关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在你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直机关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反映了中直机关广大共产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家都要向你们学习。希望你们谦虚谨慎,保持荣誉,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他要求中直机关各部委要切实把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好机关党的工作,努力把机关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曾庆红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做推进伟大事业的表率》的讲话。他要求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先进,进一步推动中直机关“争先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开创中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切实把中直机关建设成作风优良、服务优质、中央放心、群众满意的文明单位。
  曾庆红说,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很繁重。我们既面临着良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中直机关是党中央的重要工作部门,在党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在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中直机关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大局意识,自觉肩负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曾庆红指出,迎接新的考验,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把这一理论作为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中直机关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出发,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深刻认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十五大达到的新水平。
  曾庆红强调,加强党性锻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基本要求。当前,中直机关增强党性应突出把讲政治具体化并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群众观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带领人民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曾庆红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中直机关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并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加强党支部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以及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新经验,使中直机关党的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直工委常务副书记武连元主持了今天的会议。中直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机关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近600人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在全国加快公路建设会议上强调
  确保完成今年公路建设任务
  新华社福州6月23日电 (记者王运才、张瑞三)6月20日至21日,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会上强调,加快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公路建设任务。
  吴邦国指出,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加快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公路投资,加快公路建设是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年扩大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也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加快公路建设,还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和条件,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吴邦国强调,加快公路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抓住重点,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由原计划的1200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要把101个在建项目、28个新开工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增加投资,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公路建设新的突破。“九五”后三年,要重点加快“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建设;按照“五纵七横”13国道主干线的建设规划,逐步加快车流量大的路段建设;提高现有路网的等级和质量;提高乡村公路的通达深度。
  二是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中央为增加公路建设资本金已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这部分资金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地方财政也要千方百计增加公路建设资本金。交通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共同努力,抓紧妥善解决使用信贷资金中的一些问题,使银行信贷资金尽快到位。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合理、有效地使用公路建设资金,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保证工程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
  三是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监管。要从严要求,健全责任制。各级交通部门和建设业主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公路建设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继续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合同管理,严禁层层分包、转包,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造价,做到建设项目不超概算。交通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履约差和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认真查处。
  四是交通系统各级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上下一条心,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加强调度和协调,加快工作节奏。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工地,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吴邦国指出,加快公路建设,必须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一是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二是从大局出发,突出重点,提高网络整体水平。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扩大筹集渠道,逐步完善“中央投资、地方增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资体制格局。四是坚持“建、改、养”并重,正确处理建设、改造、养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重建设,轻改造,轻养护。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分管交通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各省(区、市)交通厅(局)长。交通部部长黄镇东作了工作报告。
  6月22日到23日,吴邦国在福州召开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座谈会;在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等的陪同下,考察了福州的工业企业、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市政建设,对福建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闽期间,吴邦国还察看了闽江洪水水情,向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并对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1版(要闻)
专栏:

  启事
  今年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一些地方党政机关、新闻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及外国驻华使馆、驻京机构、新闻单位纷纷来电来函表示祝贺,有些单位还派人到报社或记者站参加庆祝活动。对此,本报编委会代表全体工作人员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民日报编委会
  1998年6月23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宁广辟渠道安置国企下岗职工
  天津开发区在外企和国企下岗职工间搭鹊桥
  本报沈阳6月23日电 记者段心强报道:几年来下岗职工多达250万人的工业大省辽宁,引导下岗职工改变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辽宁省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调,技术改造能力差,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中,一部分企业面临困境,大部分企业人员过剩。辽宁省各级党政机关在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特别注意引导职工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沈阳市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开展观念大讨论,请自谋职业的先进人物介绍经验,帮助下岗职工克服种种旧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创办市级综合性劳动力市场14个,专业性劳动力市场6个,街、乡、镇劳动力市场252个,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8个,仅去年一年就安排下岗职工16.5万人。
  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核心是开拓就业渠道。大连市从两个方面拓宽渠道:一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展物业管理、组织职工下乡扩大就业门路;二是培训下岗职工,提高再就业的能力。去年以来,他们层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9个,街道劳动管理服务站61个,组建一支搜集空岗信息的队伍,并把这些空岗信息输入计算机,全市联网,形成一套完善的就业、再就业的安排网络,每天可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对有就业愿望的下岗职工,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48个小时内实现再就业。现在,全市共有下岗职工21.9万人,已安排14.8万人。
  辽宁省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把制定优惠政策当成保证措施来抓,到目前为止,省、市共出台220条优惠政策。抚顺、锦州、营口等市,鼓励有开拓精神的职工带领下岗人员兴办新的生产项目,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对于下岗职工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城建部门提供场所,工商部门在一年内减半征收管理费,税务部门按规定减免税收;建立“再就业基金”或专项费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中随时遇到的困难。这些优惠政策加速了“再就业工程”建设进度。
  本报天津6月23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迅速发展中的天津开发区,在急需用工的外企和减员增效的国企之间巧搭鹊桥,勤作红娘。迄今已有近30个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达万人以上,且势头越来越好。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天津开发区一批外企纷纷提出吸纳更多国企下岗职工的申请。开发区积极帮助外企用工单位直接到国企调查下岗职工特点,由供需双方自主选择。顶益公司在调查时发现纺织系统职工每天站立工作,不畏艰苦,正符合公司招聘条件;而电子仪表系统职工的良好素质也深为摩托罗拉公司赏识。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协同外企对下岗职工进行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的岗前培训,使其能胜任新的岗位。
  为了给外企用工单位和下岗职工广辟供需渠道,天津开发区还在资金、设备、用工信息等方面多方扶持一些区街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多次无偿举办下岗人员人才市场,力求在再就业工程中有新的突破。


第1版(要闻)
专栏:

  历史的纪录传神的写照
  ——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座谈会发言摘要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今天,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在北京联合举办大型文献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电视片《跨世纪的握手》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部、外交学会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观众聚集一堂,热情畅谈去年江泽民主席访美的深远意义。发言摘要如下:
  杨成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纪录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的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电视片《跨世纪的握手》,如实地反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这次国事访问取得的重大成功。两部纪录片重现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高瞻远瞩,纵论天下大事的风采。江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世界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江主席和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加深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我认为,江主席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更是引人入胜。江主席期望美国人民从哲理的视角,了解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一个有着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与自强不息传统的中国,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政策。
  两部纪录片全面地向观众揭示,江主席这次访美是冷战后中美之间最为重要的访问。江主席访美取得巨大成就,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江主席指出,这次访美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目标。
  程瑞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去年秋天,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大型文献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电视纪录片《跨世纪的握手》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性访问的盛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难得的佳作。两部影视片充分展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江泽民主席的热情欢迎和隆重接待,又以众多充满情趣的镜头显示了江泽民主席独特的外交风采和魅力。当我观看纪录片时,似乎身临其境,心情分外激动。纪录片结束时,我又感到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看下去,这就是纪录片的成功之处。
  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在各种外交场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精神和独特的风格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不久前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说:“江主席的音容笑貌、亲民魅力所代表的是崭新的中国,给美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段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最近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了有关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纪录片运用电影艺术手法,精心编制,真实地再现了去年金秋时节江主席对美国进行的成功访问。纪录片生动地概括了江主席访美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亲切自然地展示了江主席作为一位泱泱大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和个人魅力。在8天的访问中,江主席参加了40多场活动,发表了30次演讲。纪录片纪录了他同美国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的生动场面,充分显示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学识渊博、文雅得体、富有人情、平易近人的风度,特别是他高瞻远瞩、求同务实、广交朋友的外交风格为我们广大从事官方和民间外交的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杰出的榜样。江主席以美国人民所熟悉、能理解的方式,论述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关于民主、法制、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使美国人民看到了一个热爱和平、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新中国形象。我们外交学会接待的美国政要、国会议员、国际问题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对江主席访美时的坚定、豁达、开明、开放形象交口称赞,认为访问十分成功。
  梁守德、方连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副院长):江泽民主席1997年的访美活动,通过《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两部影视纪录片,生动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两片忠实纪录了江泽民主席访美的全貌,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的智慧、风度和人格魅力,鲜明地反映了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旅程。
  “握手”本来是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基本礼节。《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不仅内容丰富、生动精彩,而且片名起得很形象,抓住了中美关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为国际关系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国家间的关系像中美关系这样以握手为标志,既富有戏剧性,又深刻揭示了中美关系的实质内容。江泽民主席访美成功,回答了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发人深省的关键问题,这就是:只要美国同中国一道,以大局为重,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中美关系就能走出历史怪圈,开创一种新型国家关系,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谷源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去年10月,江主席成功地访问了美国,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就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真实地反映了江主席访美的全过程,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江主席访美期间的种种动人场面、中国领导人所展现的风采和魅力,以及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这两部影视片的上映和播放,不仅是历史的回顾,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需要美国,美国需要中国。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外政策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可信赖的和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尽管在美国仍有些人违背中美友好的大潮流,坚持“冷战思维”和“冷战行为”,用美国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作为衡量中国内部事务的准则,并反对和阻挠克林顿总统访华,然而,克林顿总统仍如期访华,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这也从另一面反映出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的巨大影响力。
  陶文钊(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电影《越过太平洋》和电视片《跨世纪的握手》,全面、真实地纪录了江泽民主席去年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生动地再现了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的方方面面,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今年5月,我对美国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会见了许多政府官员。谈起江主席去年对美国的访问,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访问在各个方面都是很成功的。今天,这两部影视片的播放,加深了我们对江主席访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江主席访美的成果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评价。第一,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中美关系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框架和目标,两国领导人还为实现这种关系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第二,在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上,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在会谈中,克林顿总统还再次表示了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立场。第三,双方就许多具体的合作项目达成协议,进一步丰富了双边关系的内容。第四,增进了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了解。这两部影视作品对于这次访问的重大成就作了全面介绍,尤其把后一方面展示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杨炳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两部片子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勾画了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整个过程。影视片在充分表现江泽民主席的个人风采的同时,还从更深的层次揭示了中美两国之间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曾在美国长期学习和工作的旅美学人对此感到尤其深刻。第一,江泽民主席的访问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的国内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内政外交形势越来越好。此次访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行的,说明了美国政坛的有识之士对中国的重新认识。第二,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中通过展现个人的风采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中,精力充沛地与美国总统、政府官员及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展现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也为中美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逸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两部纪录片生动地再现了江泽民主席去年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去年江泽民主席在访问美国时,曾经提出了如何把新的更加繁荣、稳定与和平的世界带入21世纪的严肃问题。我想,对于这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中美两个大国负有特殊的责任;答案的好坏,对整个世界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楚树龙(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越过太平洋》和《跨世纪的握手》这两部纪录片,以跨越时空的立意,真实、形象、感人地表现了江主席访美的巨大成功,展示了中国领导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努力超越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隔阂,为了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推向新世纪的一次飞越。影视片所表现的虽然是江主席访美八天的活动,是历史的一瞬,但所展示的却是改善发展中美关系的正确道路,是值得中美两国为之继续努力的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自去年10月江主席成功访美以来,中美关系乘两国首脑会晤成果的东风继续发展和改善,呈现可喜的景象。两国对话、合作的领域在加深和扩大。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世纪的临近,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及亚太地区和全球的战略意义正日益显露出来。两部影片所展示的不仅是中美关系的重要里程碑,而且是今后两国关系不可逆转的长期发展趋势,中美两国应当沿着影片所展示的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正确道路,将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推向21世纪。
  张昆生(外交部美大司):作为一名外交战线上的新手,去年有幸参加了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准备工作。时隔半年,观看反映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电影纪录片《越过太平洋》和电视纪录片《跨世纪的握手》,我不时感到阵阵震撼,并屡屡陷入深深的回忆。我认为,这两部片子虽然在拍摄手法方面略有不同,但均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全面、准确地展示了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的成功国事访问及访问所取得的各项积极、建设性的成果;是两部介绍我国对外政策,体现我国国际形象的好片子。我的观后感可用三个“感”字形容:使命感、真切感和历史感。片子向观众展示了中美两国元首正式会谈的场面,充分反映出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建立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努力实现21世纪人类的和平与繁荣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影片充满了真切感和历史感,令人感到亲切,难以忘怀,发人深思。
  (光明日报编辑柴野本报编辑黄晴吴绮敏整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
  江泽民主席将出席五国元首会晤并访哈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唐国强今天在此间宣布: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7月3日至4日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举行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会晤并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工作访问。
  唐国强说,中、哈、吉、俄、塔五国元首曾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并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此次阿拉木图会晤是五国元首的第三次会晤,将主要讨论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等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观看全国禁毒展览时指出
  通过多种形式坚决禁绝毒品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本报记者江山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晚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正在这里举行的全国禁毒展览。
  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自5月29日开展以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截至目前已有48万人观看了展览。
  在各个展室,李鹏仔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认真察看缴获的各种毒品。当了解到毒品使许多人家破人亡并传染疾病、诱发刑事犯罪时,李鹏表情严肃,深感痛心。在展出的1990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禁毒的决定面前,李鹏仔细看着条文,并询问《决定》的执行情况。讲解员介绍,我国禁毒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仅1997年就抓获24万毒品违法犯罪人员,李鹏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参观结束时,李鹏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就禁毒作出了决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教育入手,让广大群众都知道毒品的危害,同时,各级人大要加强监督。要通过立法、监督、宣传、教育、打击等多种形式,坚决禁绝毒品。他同时指出,历史上中国人民曾深受鸦片的侵害,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丁石孙、蒋正华及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也观看了展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来自祖国各地的共青团十四大代表6月22日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这是几位青年代表结识三位来自美国的旅游者后高兴地与他们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