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荷藕俏销 肉鸽四飞
  宝应:面向市场活经济
  新华社记者 陈宝善
  荷藕俏销国内外
  宽阔的淮(阴)江(都)公路,往来车辆如梭。在宝应段,一长串盖着篷布的大卡车浩浩荡荡,向北奔驰,颇有几分壮观。经询问老乡,这是江苏宝应县开到山东、天津、辽宁的运藕车,一年要运出五六万吨,带回钞票近亿元。
  原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沈汉庭告诉记者,如果在秋天收获季节,宝应的藕市更繁荣,县属和射阳湖镇、獐狮荡乡等5个大的专业市场,十几家集体和个体藕行,一齐开张交易,客商云集,车水马龙。宝应藕不但行销国内,并且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和印尼等国家。在日本,占到当地总销量的70%。
  这个县是个水乡,东荡地区尤其低洼,适宜种植荷藕,明、清时期即以“鹅毛雪片”美誉闻名遐迩。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到古老的大运河两岸,使农民思想大开窍,他们“退稻还藕”。1997年全县荷藕面积恢复和发展到10万亩,总产接近10万吨。与传统种藕不同,现在在藕上做了贸、工、农“一条龙”文章。也就是不限于出售原藕,还进行深度加工,制成保鲜藕、盐渍藕、速冻藕片、水煮藕片、藕汁饮料;国有、集体、私营互相推动,内销、外贸双管齐下,扩大营销。
  江北肉鸽
  “飞”向江南餐桌
  两年前,坐落在县北部的泾河乡干部群众下江南,寻找与城市的连接线。发现一些城市人已不像以前满足于吃猪、牛、羊肉,对走俏一时的甲鱼、鳗鱼、对虾也没多大胃口,倒是喜欢低脂肪、营养又较丰富的“特禽”。而鸽子又排在“特禽”之首,泾河农民抓住这个信息,立马行动,兴起养鸽业。一年后,成批的肉鸽便“飞”往上海、南京、无锡、苏州。
  为了使肉鸽更多、更快、更好地“飞”向市场,泾河乡成立了鸽业工作团、鸽业协会,办起了鸽业学校、鸽子研究所,负责提供饲料、防疫、销售以及贷款服务。最近乡政府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于汉周教授,研究开发肉鸽旅游食品。
  乡干部扳着手指说:一对种鸽每年可孵化14羽乳鸽。乳鸽出壳后,饲养28天即可上市。按市场最低价每羽15元计算,一对种鸽一年的纯效益在100元以上,5万对种鸽,可获利500多万元。
  农民经纪人
  活跃八乡四邻
  一天下午,在泾河乡白果塔村,两个老农同本村一位经纪人(当地叫开行的)商谈买卖业务,彼此显得那么淳朴、信任。记者过去到过一些农村,但像这种情形很少见,感到挺新鲜。
  一位姓陈的老农与记者拉呱起农民经纪人的本领和作用:这些人脑子活、腿脚快、信息灵,又本乡本土,是农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热心为农民寻找货源或买主。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哪家需要卖个什么,买个什么,打声招呼,就给你办。外地来了客户,也径直找农民经纪人挂钩,比自己挨村挨户推销省力省时。农民经纪人还根据群众需求,对大宗货物组织运送,帮助装卸。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产业化的“四个载体”
  中共河南郸城县委书记 王林贺
  这几年,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结合郸城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了“四个载体”建设。
  首先是抓好生产载体即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我们重点抓了十大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全县20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1997年小麦总产达到45.3万吨,玉米总产12.1万吨,大豆总产2.8万吨。二是全县2000万株杨树、300万株泡桐生产基地。三是25万亩红薯生产基地。四是10万亩烟叶生产基地。五是5万亩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六是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七是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八是3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九是30万头黄牛、40万头生猪、50万只山绵羊生产基地。十是5万亩苹果生产基地。
  其次是抓好加工载体即龙头企业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一是粮食深加工系列。粮食生产是郸城一大优势,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因此,我们注重在深加工上做文章。金丹乳酸公司年可加工玉米2万吨,增值4000万元。二是木材深加工系列。中日合资的天工木业公司年加工木材5万立方米,年生产刨花板1.8万立方米,桐木拼板1.5万立方米,产品远销日本,可增值6000万元。三是棉花加工系列。县五个棉花厂,两个纺纱厂,年可加工棉花60万吨,加工棉纱1200吨,增值5000万元。四是肉类加工系列。每年可加工动物肉3.5万吨,增值7000多万元。
  其三是抓好流通载体即市场体系建设。我县规划建设了四个市场。一是以汲冢镇为中心的中原第一粉条大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二是以宜路镇为中心的中药材购销市场,年交易额4000万元。三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20多个蔬菜市场,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日常蔬菜消费。四是以双楼乡为中心的无籽西瓜批发市场,使我县无籽西瓜能远销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其四是抓好服务载体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推广做到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科技示范户,县、乡、村均配有科技副职,科技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二是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对粮棉等主要农作物,以县农场、良种场为依托,分别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每年供应麦、棉良种350多万公斤。全县已建成63个黄牛冷配点,年配种4.5万头,1个良种猪人工授精站,年配种良种猪1.2万头。三是土壤肥料服务体系。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土壤肥力进行化验检测,配方施肥。四是植保服务体系。以县植保站为主,逐步建立村级植保服务站点,及时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组织全县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五是农机服务体系。及时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庄到田头,1997年提供服务5万人次,机耕面积120万亩,机播面积105万亩,机收面积75万亩。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博爱兴办村级农民学校
  本报讯 河南省博爱县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在全县农村积极创建现代农民学校。今年以来,全县共兴办现代农民学校一百一十六所,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近一半。
  该县现代农民学校开设的课题主要有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家畜家禽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该县除选拔八百余名具有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的人员任教外,还专门抽调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总站等单位中业务精的人员组成讲师团,分片包乡。
  (杨天胜 梁子平 裴文肖)
  唐海耕地面积逐年递增
  本报讯 河北省唐海县近年来积极鼓励农工开垦荒滩荒地,复垦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从一九九一年起,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地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全县人均耕地面积由二点九七亩增长到三点四二亩,年均递增百分之一点五。
  唐海县把耕地保护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三十一点八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以上,县人大通过法律程序绝对禁止侵占基本农田。(刘志强 李瑞军)
  汉寿信息产业势头强
  本报讯 近年来,湖南省汉寿县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先导工程来抓,投资一亿多元,架光纤装主机,进村达户,全县三十四个乡镇场、五百多个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计费微机化,跻身全省邮电业务十强县之列。目前,已发展农话、市话用户达三万两千多户,移动电话用户四千六百户,全县平均每七户群众拥有一部程控电话,还有三十多家单位和个人进入互联网。
  (李进 施才明 夏明亮)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如此“形象工程”
  □蔡兴乐
  时下,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乡镇干部不去脚踏实地带领群众走致富奔小康之路,而是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群众对此怨声不已,嘲讽道:“这些‘形象工程’是干部们在给他们自己树‘纪念碑’呢!”
  有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贫困乡,5年时间里乡党政主要领导换了三茬。第一茬领导到任后,花150万元钱盖了座办公楼;第二茬领导来了当然不甘落后,用200万元钱盖了两栋宿舍楼;第三茬领导更是“一鸣惊人”,建起了全县数一数二的“星级招待所”!既是贫困乡,钱从何而来?当然是从百姓头上打主意,结果全乡农民负担逐年攀升,竟超过国家规定的数倍之多,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为了改善乡干部们的办公和住宿条件而建办公楼宿舍楼,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这些乡镇干部热心建“形象工程”,无非是想显现自己的“政绩”,给领导一个好印象,以便尽快升官进爵。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却苦了农民。农民们大声疾呼:这样的“形象工程”我们不欢迎!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今年71岁的赵守义是河南省洛宁县王村乡农民,种了50多年的小麦,是全省知名的小麦“土专家”。尽管赵守义出了名,当了省劳模,但他没有离开深深热爱的黄土地,数十年如一日,和老伴琢磨着小麦的种植,收获着喜悦。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