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本报评论员
  应江泽民主席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6月25日至7月3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中国,是继江泽民主席去年访问美国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中美两国领导人再次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世界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必将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去年秋天,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这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江主席访美以来,中美关系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互访增多,磋商日益频繁,双方在双边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明显增强;两国军队领导人往来不断,军事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顺利启动;中美之间的经贸、科技、法律、教育与文化交往不断加强,江主席访美期间签署的多项大型经贸合同和合作协议正在逐步实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领导人多次重申其承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主张,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其它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此外,中美在缓解亚洲金融危机、处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和印巴核试验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前不久,克林顿总统宣布提前专程访华,表明美国政府对发展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克林顿总统这次访华将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中美两国首脑定期举行会晤,两国之间的对话日益机制化,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众所周知,80年代末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近年来美国通过对华政策大辩论,越来越多的朝野人士认识到,美国同中国对抗不仅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他们主张美国全面改善对华关系。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中国顺利实现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市场巨大的中国是美国所不能忽视的。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震动,也危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尽自己所能参加国际援助活动,充分表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美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在缓解亚洲金融危机中所作出的“建设性贡献”,对保持亚洲经济和政治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美国希望同中国在这方面保持密切的合作。
  确定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框架,是去年中美首脑会晤的重要成果。半年来中美关系之所以取得长足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都遵循去年10月29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有别于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发展友好,不搞对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不针对第三国。事实证明,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具有生命力的,是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正确途径。
  要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就要坚持用战略的眼光和长远的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面临一系列挑战,究竟把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带入21世纪,不仅关系两国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在美国,绝大多数人是希望中美友好的,但也有少数人囿于冷战思维,一有机会就要跑出来散布流言,制造麻烦,干扰和破坏中美关系,这是不得人心的。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放眼全球,面向21世纪,就能把握大局,排除各种噪音和干扰,使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要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就要积极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中美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起时伏,南亚核军备竞赛令世人担忧。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在环境保护、缉毒、打击国际犯罪和反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美在保持亚洲经济特别是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还会加强。中美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总之,中美之间的共同点大于分歧点,只要双方采取积极态度,扩大共同点,缩小分歧点,就能为发展中美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就要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毋庸讳言,目前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对于这些分歧,我们一贯主张采取适当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力求加以缩小或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而不应让这些分歧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我们希望美方采取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使中美之间的分歧不致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障碍。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尽管中美关系走过一些弯路,经历过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时强调中美双方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克林顿总统强调:“我们将努力共同工作,以合作而不是冲突作为21世纪的美中关系的模式。”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双方要珍惜去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的改善势头,更加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指出去年访美期间,他与克林顿总统共同决定:中美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为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确立了发展方向和框架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杨国钧)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特约编辑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韦茅斯的采访,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以及南亚地区的局势等问题回答了她的提问。
  在谈到克林顿总统即将来访时,江泽民说,去年访美期间,他与克林顿总统共同决定:中美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为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确立了发展方向和框架。自那以后,中美关系保持了不断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江泽民表示相信,他去年秋天对美国的成功访问,以及克林顿总统即将对中国的访问,必将推动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见时在座。
  6月1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特约编辑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韦茅斯的采访。图为采访前,韦茅斯将自己的一本作品集赠送给江泽民主席。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律师”展出
  尉健行参观时指出律师要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法律服务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新华社记者王雷鸣、本报记者王比学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今晚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以“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律师”为主题的律师成就展。
  由司法部主办的这个展览,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反映律师工作的大型展览。整个展览以大量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案例、图表、实物等,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律师事业发展的成就,展现了律师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司法部部长高昌礼的陪同下,尉健行认真观看了各个展厅,并仔细询问了我国律师队伍的构成、取得律师资格的条件、律师的业务范围、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以及今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等内容。他说,律师要给人一种信任感,要依法辩护,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光懂法律条文还不行,要讲政治,要精通经济、科技、外语等知识。对律师除了进行业务考试还不够,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观完整个展览后,尉健行说,这次展览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律师工作取得的发展与成就,很有意义。他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律师要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要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王文元等今天也参观了这个展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
  抓好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新华社记者汪金福、本报记者李宏伟报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今天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岚清在会上强调,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必须发奋努力,共同把高质量、高效益、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研究生教育带入21世纪。
  李岚清指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知识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地涌现出来。研究生教育直接为科学技术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直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研究生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岚清说,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使得社会,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对高层次人才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学位是高层次人才学术水平的标志。在我国,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国民对于学位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对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获得高级学位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对于学位工作和研究生教育来说,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其本身的发展,都是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最好的时期,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形势和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推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谈到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时,李岚清指出,我国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教育工作必须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也就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数量,而且更要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在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和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数量。近几年来,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初步打破了条块分割、重复办学的局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减少低水平重复,合理提高综合化程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办法。
  李岚清指出,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近年来在推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位工作的改革是积极的、有成效的。特别在建立省级学位委员会,发挥地方统筹的作用、面向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学位、拓宽学科面,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经验。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必须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推向深入。李岚清表示相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效益一定会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一定会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将审议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七次会议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部分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审议批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对《关于对外国学位进行认定的意见》以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等议题进行讨论。
  朱光亚、周光召、朱开轩、张孝文、汝信、周远清出席会议。陈至立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本报北京六月十七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本报记者朱剑红报道: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于六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他强调,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做到人民安心、中央放心、有利稳定、促进发展。
  会议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住房建设既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又有广阔的市场,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当前,推进这项工作对于扩大国内需求,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住房这一城镇居民生活中最大的消费品,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进入市场,市场机制不能在住房建设、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影响到其它改革的进行。同时,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迈进,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住房消费水平的提高逐步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适应这种形势,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会议提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方向,紧紧围绕建立住房新制度的目标,同时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出发,着眼于把大的关系理顺。为此,要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改革城镇住房分配体制。从今年下半年起,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鼓励职工利用工资收入和住房公积金购房,银行通过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积极支持职工购房。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按规定将财政、单位现有住房建设资金转化为住房补贴帮助职工购房。对现有住房的改革,要按照一九九四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稳步推进,继续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租金的改革一定要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二是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对收入较高的家庭提供档次较高的商品住房,实行市场价;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的商品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要努力提高住房投资中用于经济适用住房投资的比重,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和供应。现在一些大城市住房价格普遍过高,价格构成不合理,地价太高,费用过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过大,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控制开发利润,尽可能降低经济适用住房的售价。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空置商品房的消化工作。三是扩大金融服务,促进住房商品化。所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城镇都可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职工提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取消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贷款期限。要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贷款规模。四是有步骤地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要健全住房交易法规,建立市场准开、准入制度,经过试点,逐步发展。
  会议指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涉及到每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使改革获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健康向前推进。会议强调,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要坚持统一政策目标指导,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这次会议主要确定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各地要把握好大的政策界限和原则要求,同时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分别组织实施。改革的步骤和进度包括具体出台时间,不作统一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决定。各地在房改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有了一套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房改政策和具体办法,当前主要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总体政策目标,继续深化、改进和完善。
  会议强调,严肃纪律,制止和纠正房改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直接关系到房改工作的成败。为此,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房改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严肃纪律,强化管理,规范操作,保障房改的顺利进行。对低价售房、变相增加住房补贴、用低价超标购房、公房私租等以房谋私的违纪违规行为,要认真清查,严肃处理。
  会议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
  出席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地区计划、财政、建设、房改等部门的负责同志。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与人民日报》征文评选揭晓
  本报讯 《我与人民日报》征文活动,从4月15日开始,至6月16日结束,共收到各地来稿近4000篇,一版选登37篇。
  经认真评选,3篇作品获一等奖:《人民日报,同战士一起冲锋》(魏艾民)、《缺了一份人民日报后……》(仲延武)、《订阅人民日报50年》(饶瑞);5篇作品获二等奖:《父亲的最后嘱托》(王小菠)、《光荣的四十一天》(陈骥)、《我为报纸挑错受鼓励》(许正元)、《捎封信儿到北京》(戴喜旺)、《俺给党报摇“把子”》(李贵顺);另10篇作品获三等奖。


第1版(要闻)
专栏:

  展示江泽民主席访美画册
  《历史的聚焦》近日出版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一本集中展示江泽民主席去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精美画册——《历史的聚焦》(HistoryInFocus),近日出版。
  1997年10月26日—11月2日,江泽民主席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了重大成果,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画册《历史的聚焦》将镜头对准这历史性的8天,从几百幅新闻图片中,精选出90余帧集纳成册,全面而集中地展示了江泽民主席独特的外交风采和魅力。画册通过一个个精彩瞬间,真实地记录了江主席访美的难忘历史时刻,洋溢着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画册《历史的聚焦》分中英两种文版,设计高雅新颖,装帧美观考究,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品位。该画册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厂(广东)有限公司承印的。画册将于6月20日在北京、上海、西安、桂林、苏州、天津、杭州、南京、昆明、广州、成都、厦门、烟台、无锡及香港公开发行。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中保财产保险公司
  为国储棉承保150亿元
  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17日在京就国家储备棉保险续保签约。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为国储棉承保了总保额为150亿元人民币的财产综合险责任,分散国储棉储存中的各种风险。
  汕头深水港疏港铁路开通
  汕头深水港疏港铁路日前正式开通运营。汕头深水港疏港铁路从汕头火车客站北端接轨至深水港区,全长6.28公里,港区至汕头火车北货站运营里程9.43公里,年设计运输能力近期290万吨、远期580万吨,总投资1.1亿元。(侯伟生)
  株六复线重安江大桥开工
  日前,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株(洲)六(盘水)复线贵州段最长的桥梁——重安江大桥破土动工。这标志着株六复线黔东南段建设正式启动。这座由铁道部铁五局承建的大桥全长634米,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翁当村重安江上。
  (杨心智高国清)
  沪开设10条旅游交通专线
  上海正在加紧开设10条旅游交通专线,本月内将首批开通旅游一号线和二号线,其余8条专线也将在10月前开通。由此,上海将形成一个以上海8万人体育场为中心,向各旅游景点全面辐射的旅游交通专线网络。(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