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保加利亚总统访华前夕表示
  希望推动保中关系向前发展
  据新华社索非亚5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余志和、杨耀华,《经济日报》记者邓克堂)保加利亚总统彼得·斯托扬诺夫日前表示,他热切盼望着前往中国访问,并相信他对中国的访问将推进保中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保加利亚总统彼得·斯托扬诺夫将于本月10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前夕,斯托扬诺夫接受了中国记者的专访。
  斯托扬诺夫在谈话中表示,他“热切期待着这次中国之行,并将十分高兴地前往中国”。
  作为近10年来将首次访问中国的保加利亚国家元首,斯托扬诺夫说,他希望此次访问将推动保中双边关系在所有可能的领域内得到发展。他认为,保中两国人民之间有着相互友好和信赖的传统感情,能够很容易而且很快地找到相互利益的共同点。
  1992年,作为保司法部副部长斯托扬诺夫曾访问过中国。谈起那次访问,他说,那次的访问给他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使他比较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的开放政策。他说,尽管中国和保加利亚的改革模式有许多不同特点,但两国领导人都希望本国人民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斯托扬诺夫还认为,在当今保加利亚的改革进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利用中国的经验。他希望两国在经贸方面发挥潜力、继续合作。他说,保加利亚虽是个小国,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上,他相信,复兴这条“丝绸之路”将会引起中国投资者的兴趣。
  斯托扬诺夫最后说,有关当今中国的经济情况他有所耳闻,但百闻不如一见,因此他更想到实地去看一看。他期待着在北京同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互利的对话。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东和谈
  阿拉法特谴责以拒绝和平努力
  埃巴称推动和谈取决于以态度
  克林顿告诫以总理勿坐失良机
  美国特使罗斯再往以色列游说
  本报突尼斯5月7日电 记者吕志星报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今天上午在这里紧急会见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通报了刚刚结束的伦敦会晤结果。
  会见后,阿拉法特对记者说,伦敦会晤是美国、欧盟为尽快打破巴以谈判僵局,维护和贯彻我们在美国白宫签订的各项协议所做的一次努力。但遗憾的是,我们又一次遭遇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和内塔尼亚胡不作任何松动的态度。
  阿拉法特最后说,我们已接到新的邀请,下周一在华盛顿继续谈判。我们希望内塔尼亚胡带着对所有协议的答复去华盛顿,并希望他同意不折不扣地执行协议。
  据新华社开罗5月7日电 (记者安江、侯嘉)埃及总统穆巴拉克7日与来访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会谈,双方就日前在伦敦举行的巴、以、美三方会谈失败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埃及外长穆萨在会谈后对记者说,埃巴双方一致认为,无论是已经结束的伦敦会谈还是即将召开的华盛顿会谈,若想取得进展将完全取决于以色列是否全面接受美国的建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8日电 (记者符泉生)美国总统克林顿7日晚在此间举行的一个美籍阿拉伯人团体集会上敦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来华盛顿,参加将于下周举行的新一轮中东和谈,不要失去这一实现中东和平的机会。
  克林顿指出,“机会不是总会有的。只要有机会就得抓住。我希望他不要失去这一机会。”
  克林顿早些时候还在一个市长会议上说,他之所以邀请巴以领导人前来华盛顿,是希望重新获得过去几个月里失去的中东和谈势头,而不是想把美国的主张强加于别人。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7日电 (记者符泉生)美国国务院7日宣布,为使美国提议的巴以华盛顿首脑会谈如期举行,美国中东和谈特别协调员罗斯将立即赶赴以色列,就会谈前的一些事宜进行磋商,解决以色列同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美国总统克林顿4日邀请巴以领导人于11日前来华盛顿,继续就如何恢复中东和平进程一事举行会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先是表明决不会听命于美国,接着又表示尚未决定是否前往华盛顿。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门当户对的联姻
  ——记奔驰和克莱斯勒合并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5月7日,是德国汽车工业史上令人头晕目眩的一天。公众刚刚获知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的消息,英伦三岛又传来劳斯莱斯准备改弦更张,卖给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轰动新闻。头一天下午,奔驰和克莱斯勒吞吞吐吐地透露合并动向之后,西方金融界的神经骤然形成新的兴奋点,法兰克福和纽约股市上两家的股票顿时成了抢手货。今天上午,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证实了这一消息。下午在伦敦的记者招待会上放映了一段早已拍就的录像,公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四个月前就在密室里策划妥当了。
  奔驰和克莱斯勒都是世界名牌汽车企业,而且两家公司近年业绩都相当不坏。奔驰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仅汽车部门去年就销售了71.5万辆小汽车和41.7万辆载重车,全集团营业额高达1240亿马克,税前利润为43亿马克。克莱斯勒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公司。去年是历史上第二个最好的年景,售出汽车288万辆,营业额达到611亿美元(约合1100亿马克),税前利润47亿美元(约合85亿马克),被金融分析家们称为国际汽车界的“明珠”。世界著名的吉普车即出于克莱斯勒公司,美国的经营奇才李·亚科卡当年就是因为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而声誉鹊起的。如果细分析起来,克莱斯勒的经济效益甚至好于奔驰,奔驰的净利润率为2%,而克莱斯勒却为5%。据奔驰公司今天发表的新闻公报宣布,两公司合并后将形成一个雇员总数42万,年销售额将达2300多亿马克的汽车帝国,在世界上占据第三把交椅。这是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一宗合并案。
  西方经济界普遍欢迎这次合并,认为两家“门当户对”,双方的产品门类和市场基本互不重合,携起手来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奔驰小汽车以高档为主,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0%,在西欧为13%,在美国去年销售了12.2万辆,市场占有率不过百分之一二,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宝马、宝时捷、卡迪拉克和日本车;克莱斯勒则以越野车、面包车为主,牌子有道奇、吉普、克莱斯勒—普利茅斯,小汽车比重不大,且以普通车为主,其产品90%以上销在美国,在西欧去年售出10.5万辆,市场占有率仅为10%,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通用和福特。重型载重卡车方面,奔驰的“斯太尔”和“运输大王”型在美国相当畅销,但克莱斯勒基本没有这类产品。双方产品唯一重合的是奔驰的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吉普”,但M级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比重恰好不大。两个公司合并后一只脚踏在欧洲,另一只脚踏在美国,各有各的市场,且又互相利用对方多年经营起来的销售网络,同时又集中了科研和财政力量,当使双方都获益匪浅。据奔驰公司估计,仅每年节省的费用就可达50亿马克之巨。此间分析家认为,合并将直接打击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份额。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说,这次合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股“射流”,它说明,“谁要成为当今‘全球大角色’,谁就再也不能依赖出口,必须和别人联手,以便掌握世界市场,抵御风险。”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冷静的声音,在提醒合并带来的困难和弊端。《法兰克福汇报》说,规模大并不等于一切,奔驰和克莱斯勒能否双双“都为赢家”还很难说。克莱斯勒的状况是近年才好起来的,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一度濒临破产边缘,90年代也不理想。现在的局面能否持久不好预料。
  此外,如此规模的合并史无前例,而以往的经验证明,汽车工业界合并的成功范例几乎没有。奥迪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融入了大众公司,宝马公司接管了英国罗威以后困难不少,法国的白茹和雪铁龙合并也不成功,瑞典的“富豪”和法国雷诺的合并以失败告终……此外还有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税法问题。该报称这次合并是“一次前景难测的美国式冒险”。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认为,大企业不断合并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最近奥迪公司正打算兼并意大利的一家规模较小的名牌车,宝马和大众争夺劳斯莱斯的较量还未见分晓。一次又一次的兼并、合并,对公司自身和世界市场来说,福兮祸兮?最终将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出回答。
  (本报波恩5月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3周年,5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右三)、总理基里延科(右四)及政府、国家杜马代表向莫斯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涉嫌售台武器收佣金
  法前外长迪马受审查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法国前外长、现宪法委员会主席、已故总统密特朗的挚友罗朗·迪马因涉嫌在批准向台湾出售战舰中“隐匿和共谋侵吞社会财产”,4月29日正式受到法国司法当局的调查。迪马曾是社会党的头面人物,密特朗去世前不久,又任命他为法国最高司法机关——宪法委员会的主席,从而使他成了仅次于总统、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的第五号人物。尽管近年来法国一些官员受贿事件屡见报端,但官位如此之高的人涉嫌受贿案,在第五共和国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法官南下调查迪马
  负责此案调查的巴黎法庭预审女法官夏娃·若莉和洛朗斯·维什涅夫斯基4月29日驱车前往迪马在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附近的私人寓所,正式向他宣布了对他进行法律调查的决定。两位法官盘问了迪马90分钟,并让他交500万法郎以求获得保释。迪马仍可持有自己的护照,但不得前往瑞士、安道尔、摩纳哥、卢森堡、安提瓜和巴布达、列支敦士登等几个严格实行银行保密法的国家,以防止他做手脚。法官还禁止迪马同与此案有关的其他8个人接触。
  现年75岁的迪马是因被控在一桩向台湾出售军舰的交易中收受了埃勒夫—阿基坦石油公司的佣金而被司法审查的。早在1989年,法国汤姆逊公司便与台湾当局进行出售6艘护卫舰的秘密谈判,总金额为150亿法郎(约合25亿美元)。巴黎试图向台湾出售如此巨额武器,显然违反了法国与中国建交公报的原则,破坏了法中友好关系,我国进行了严正的交涉。1990年1月,法国政府曾否决这笔交易。然而,次年8月,军售事件死灰复燃,并且得以成交,当时的法国外交部不仅开了绿灯,总统和总理也予以批准,其中大有奥妙。
  女人“攻”关 迪马下水
  法国报刊目前揭露的情况表明,汤姆逊公司为了拿到这份订单,采取迂回的办法去找埃勒夫公司的前顾问、神通广大的阿尔弗雷德·西尔文。此人的关系网十分广泛,可使外交部解除这项“禁令”。汤姆逊和埃勒夫私下达成交易,事成后前者支付后者1.5亿法郎的好处费。西尔文说服埃勒夫总裁,高薪雇用与外交部长迪马关系非同一般的容库尔夫人为公司公共关系“特派专员”,专门负责与外交部的联系。她在促成法国政府批准这笔军售中起了关键作用。1996年8月,汤姆逊公司因采取贿赂手段捞取订单受到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仲裁委员会的严厉谴责。1997年2月,汤姆逊公司向埃勒夫提出控告并要求其赔偿损失。同年3月,巴黎检察院对此立案审查,并先后指定若莉和维什涅夫斯基共为调查法官。经过调查断定,容库尔1990—1993年间向埃勒夫领取6600万法郎的佣金,1997年11月17日她受到审查和监禁。11月20日,埃勒夫—加蓬石油公司的总裁安德烈·塔拉罗涉嫌“侵吞社会财产”受审,供认埃勒夫1992年曾在巴黎里尔街为容库尔购买一套住房。调查官顺藤摸瓜,从容库尔身上发现迪马在这桩交易中受贿的蛛丝马迹。今年1月28日,执法人员搜查了迪马的办公室和寓所。在调查步步深入、大火就要烧到迪马身上的时候,他突然于3月10日住进医院,原拟对他的司法调查不得不推延了几周。
  法官突如其来的造访是迪马始料不及的。他原以为有宪法委员会主席这张“护身符”,没有什么人敢来动他。迪马在接受调查时否认对他的所有指控,但当被问及他为何最初反对这批军售后来又同意时,他表情尴尬,无言以对。特别是问到他与容库尔的关系时,迪马更难自圆其说。容库尔是迪马的“老朋友”,二人过从甚密。迪马出外旅行经常由她陪伴,埃勒夫领导人想见外长也多由她安排。她除了从公司领取高达5.5万法郎的月薪外,还常年使用埃勒夫提供的一张国际信用卡,用于支付旅行、用餐、购买高档首饰和华丽服装的私人开支,每月的开销高达20万法郎,其中一些是她与迪马一起消费的。例如,1991年迪马花1.1万法郎订做了一双皮鞋,就是用该信用卡付的款。容库尔曾坦言:“埃勒夫要我为其工作,完全是看在我与迪马的关系上。”还有材料说,正是在迪马的介入下,埃勒夫才雇用容库尔的。调查法官一直怀疑,由于容库尔的游说,以及迪马从她的薪酬、佣金和信用卡中获取莫大好处,才使外交部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是去是留 命运难测
  身为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的迪马不仅占据很高的官位,而且有着引以为荣的出身和经历。他的父亲乔治·迪马在二战中是抵抗运动的老战士,1944年3月被盖世太保杀害在布朗托姆。迪马本人也曾积极参加过抵抗运动。由于迪马本人身居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这一要职,他是否应当辞职业已成为当前法国政坛争论的焦点。在野的保卫共和联盟发言人弗朗索瓦·菲荣已提出迪马应当辞去宪法委员会主席一职,以维护这一最高司法机构的信誉和权威。若斯潘总理对发生在这位社会党元老身上的案件表态谨慎,要求他的部长们暂时不要发表评论,并说他推断迪马是无罪的。至于迪马是否辞职,最好由他自己决定。若斯潘还把球踢给希拉克,他认为若是法国官方对此有什么要说的,应当由作为国家法律保证人的总统去表达。法国左右两派都有不少人士认为,鉴于迪马身为宪法委员会主席,法国法律中尚无可以解除宪法委员会委员职务的条款,要罢免迪马几乎是不可能的。
  迪马已经通过他的律师向外表明:一是两位法官根本无权审查他的问题,他不会同法官合作,他的问题应由专门审理国家高级行政人员的共和国司法法院调查,而非巴黎检察院调查;二是他无意辞职,因为若是他同意辞职,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然而,预审法官们认为,迪马的问题是埃勒夫事件的“衍生部分”,巴黎法院完全有权受理。按照既定法律程序,对迪马的第一次司法审讯将在今年6月上旬进行。迪马的命运将会怎样,届时才能渐趋明朗。


第3版(国际)
专栏:

  经营不善 负债累累
  乌拉圭欧洲银行倒闭
  新华社蒙得维的亚5月7日电 (记者胡积康)乌拉圭欧洲银行近年经营不善,负债累累,6日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该国金融界引起震动。
  乌拉圭欧洲银行是一家私人银行,创建于1982年,主要股东是西班牙的中心银行和智利的奥希金银行。该银行拥有1.07亿美元资产,在首都和外省设有5个办事处,名列乌拉圭银行排行榜第十九位。
  该银行在一份公报中宣布,银行自6日起解散,并中止在乌一切金融业务,但许诺,银行将偿还储户存款和其它债务。
  放贷不慎是使欧洲银行陷入倒闭困境的主要原因。据报道,该银行向一些企业提供的贷款无法如期收回,成为一笔笔呆账和死账,影响了资金运转。去年底,银行债务已达到3500万美元。
  这是乌拉圭自1985年恢复民主政体以来首次发生银行倒闭事件。尽管该国中央银行发表公报说,欧洲银行的关闭不会影响乌拉圭金融系统及其业务,但此间金融界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乌拉圭银行业开始调整和重组。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欧洲拟建“绿色汽车区”
  据新华社伦敦5月7日电 (记者毛磊)欧洲六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市长最近提出建立城市“绿色汽车区”的设想,以减少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来自雅典、巴塞罗那、佛罗伦萨、里斯本、斯德哥尔摩和牛津等六个欧洲城市的市长,最近在英国举行的欧盟交通及环境部长会议上宣布说,从2001年开始,其所在城市市中心将只对低废气排放的“绿色”汽车敞开绿灯,其它污染严重的汽车将禁止通行。今年10月,欧洲1400个居民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代表还将聚会意大利佛罗伦萨,以讨论是否效仿雅典等六城市,采取类似措施。
  据预计,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城市交通量在未来几十年中都会只升不降。在这种情况下,推广和研制低废气、高能效的“绿色”汽车,正成为欧洲各国政府和汽车界关注的重点。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南在卢旺达发表演说
  对未能阻止部族屠杀表示遗憾
  本报约翰内斯堡5月8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正在非洲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7日在卢旺达议会发表演说时表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对未能阻止1994年的卢旺达部族屠杀应该感到十分遗憾。
  安南表示,卢旺达的惨剧是一个世界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关心卢旺达,我们大家都看见了卢旺达的惨案,我们都热切希望能够阻止那场大屠杀,”他说,“我们必须承认全世界在那时使卢旺达感到失望。”他接着指出,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缺乏正视这场屠杀的政治愿望,世界应该对未能阻止这次屠杀感到十分后悔。
  1994年,卢旺达发生了震惊全球的部族屠杀,短短百日之内便有50多万人被杀,200多万难民逃亡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安南今天在参加一个纪念部族屠杀牺牲者的活动时强调:“我们必须牢记这一惨痛教训,决不能让此类悲剧重演。”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特勒建议解除对伊部分制裁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7日电 (记者谢美华)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7日致信联合国安理会,建议解除对伊拉克政府部分官员和军警人员实施的禁止其出国旅行的制裁。
  巴特勒在信中说,自2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与伊拉克政府签署关于对伊武器核查的谅解备忘录以来,伊拉克方面履行承诺,充分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允许其检查包括总统府邸在内的所有场所,事实证明伊拉克已执行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条款,因此应该解除对其有关人员出国旅行的限制。
  据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当天透露,联合国安理会将于5月8日正式开会讨论巴特勒的上述建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宣布促进北爱和平新措施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7日电 (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7日宣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北爱尔兰实现民族和解的新措施。他还决定,在爱尔兰和北爱就北爱和平协议进行公民投票之前,不访问该地区。
  克林顿在会见北爱暴力事件受害者的代表后发表书面声明说,为了巩固北爱和平的基础,他决定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美政府将与国会合作,争取向北爱西贝尔法斯特斯普林韦尔学区提供500万美元援助;尽快提供50万美元的援助,帮助建立北爱和平协议提出的新机构;商务部长戴利将于下月率领一个高级商务代表团访问北爱,促进其与美国经济关系;美国将与有关方面共同在北爱举办一次北爱民族和解国际会议,支持妇女在北爱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克林顿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为帮助北爱人民建立一个“和平的新时代”而尽一切努力。
  另据白宫发言人麦柯里在当天早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克林顿已经决定,在出席即将于英国伯明翰举行的8国首脑会议期间不访问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因为5月22日两地区将就和平协议举行公民投票,在此之前访问会影响这两个地区的政治形势。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阿边境再起冲突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7日电 南斯拉夫边防军7日在南阿边界击退了一批企图从阿尔巴尼亚进入南斯拉夫境内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并缴获大量武器。
  据南通社援引南斯拉夫军队第三军新闻处发表的公告说,南边防军7日凌晨在南阿边界卡拉乌拉戈罗茹普地区同一批企图从阿尔巴尼亚进入南境内的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进行了激烈战斗,阿族武装分子被迫撤回阿尔巴尼亚境内。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藏学家在法举行报告会
  本报巴黎5月7日电 记者果永毅报道: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今天自瑞士抵达法国,开始对法国为期5天的访问。在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处,代表团今天举行了报告会,介绍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和100多位法国文化界人士出席。
  代表团团长杜泰系统地介绍了藏族传统文化的门类、现状及发展。代表团成员还回答了与会法国朋友提出的有关西藏文化的问题。会后,放映了纪录片《中国西藏》。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极右翼炮制反动影片
  公然美化战犯东条英机
  本报东京5月8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一部名为《自尊——命运的瞬间》的影片连日来在东京举行试映会。这部公然为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歌功颂德,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影片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
  影片《自尊》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经过为主线,故意表现法庭审判“缺乏公正”,渲染东京审判“不是现实正义,而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报仇”;《自尊》以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为主人公,公然宣扬他“无罪”,“是日本民族的自豪”,鼓吹他“为了尊严和事实而斗争到最后”;对于南京大屠杀,影片借剧中人物之口认为是“以传闻为证据的夸张”;对于珍珠港事件,影片认为是“日本面临美国威胁而采取的自卫行动”。片名《自尊》显然是针对把正视历史视为“自虐”而蓄意策划的。
  该影片是日本少数极右势力在历史问题上的代言作品。影片的策划者之一中村功是日本右翼团体“渔火会”的赞助者,他还是右翼团体“青年自由党”党首。该影片制作委员会代表加濑英明是所谓“教科书正常化国民会议”的发起人。影片制作者对舆论界公开宣称,“我们想在电影中主张日本没有进行过侵略战争”,要“通过这部影片改变日本国民的历史认识”,“电影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手段”等。
  日本有识之士日前组成“批判电影《自尊》之会”,愤怒谴责影片《自尊》为军国主义辩护的险恶用心。该组织的成立声明说,影片《自尊》歪曲历史事实,推卸侵略和加害的责任,是对日本国民希望和平的背叛;该会要让更多的国民知道影片《自尊》的危险本质,唤起舆论的注意。
  日本电影复兴会议代表委员、电影评论家山田和夫指出,与日本同为二战元凶的德国,虽然有希特勒出现的影片,但从未出现过肯定希特勒和纳粹的影片。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这已成为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识,显而易见,影片《自尊》是与这一共识相背离的产物。
  据悉,电影《自尊》将于近期在日本各地公开上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