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营造书香世界
  ——访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
  本报记者 杨明方
  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他掰着指头算了算,从读书、教书、“编”书一直到“管”书,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没有离开这一凝聚人类智慧的主题。于友先从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调到河南人民出版社,从少儿读物编辑干起,历任河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河南省教委主任、主管教科文卫工作的副省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93年5月出任新闻出版署署长。他深知书中甘苦,一往情深地说,多出好书,少出平庸书,严查违禁书,为改革开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舆论环境,是新闻出版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新闻出版是我党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版权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被完整保留。同时,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撤消,其职能也转到新闻出版署;根据国务院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新闻出版署对印刷、电子出版等领域的管理任务加重,对整个新闻出版业管理的复杂程度都较以往大大增强。对此,于友先表示,新闻出版署作为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和新闻出版活动的“执法监管”部门,将切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做好机构职能转换,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一些属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事务管理的职能,都将转移给有关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通过调整,要形成一种有利于优秀读物不断涌现、高效灵活的宏观管理机制。
  为了给亿万读者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书香世界,近年来,新闻出版署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实施精品战略,坚持“扫黄”、“打非”,厉行治散治滥,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业从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出版物市场日趋繁荣有序。于友先说,新闻出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市场属性很强的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同时也要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深化改革,实现新闻出版业更高层次的繁荣。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新闻出版工作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于友先认为,十五大对新闻出版业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今年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闻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三句话的要求展开:把加强管理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工作的重点,把优化结构作为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把提高质量作为推进阶段性转移的重点。
  于友先指出,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出版产业均衡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绝大多数省市区的出版结构基本上是一个模式,“规模不大不小,效益不多不少,日子不坏不好”,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出版市场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造大船”,提高全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和规模经营能力,推动建立若干个辐射全国市场或区域市场的出版基地,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发行中心。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组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的方案,方案一旦确定,就要坚决而审慎地实施。
  面对“知识经济”浪潮,于友先署长敏锐地意识到出版业将迎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说,“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而知识的传播与积累都离不开各种出版媒体。当今世界的知识总量是十年翻一番,而信息总量则是两年翻一番,出版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将因此而获得无穷的动力。(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雪域奇莲
  ——高级工程师雷菊芳援藏记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她是雪域奇莲,远离内地,久别亲人,赴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甚至在“生命禁区”里四处跋涉。她访师问医,征集药方,调查药源。那韧劲、那执著、那抵御恶劣环境的风骨,堪与雪莲媲美。这是人们对汉族女高级工程师雷菊芳的赞誉。
  她凭着一股对藏族同胞的热爱,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在西藏拉萨创建了奇正藏药研究所,在林芝地区创立了林芝奇正藏药厂和奇正藏药培育基地,成为“援藏光彩项目”中的一面旗帜。在今年4月日内瓦举办的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她又以自己发明的“奇正消痛贴”成果轰动大会,荣膺金奖。
  (一)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奋斗目标,有时也如大海行船,往往会因某一偶然原因而改变其航向。
  1991年秋,一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引起了雷菊芳深深的思考。一位青年肘关节粉碎性骨折,经多方治疗仍不见效。一贯热心助人的雷菊芳忽然想起儿时在汉藏交界的老家———甘肃南部见过一种能治骨伤的藏药黑色膏药,便寻来给那青年贴上,很快就好了。她想,如果能够将它开发出来,那对于支援西藏经济发展、造福人类健康该有多好啊!
  别看雷菊芳性格沉静、温和,但她对事业的好奇心一旦迸发出来,就会拼命去追求。她从西安交大毕业分配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从事物理研究不久,就以良好的素质在奇妙的物理王国中探索,有一项重要成果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还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当荣誉接踵而来之际,她却因大院大所不能很好转化成果而苦恼,于是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丢掉铁饭碗,辞职创办了一个充满风险的科技企业。她很快开发出了几个化工高科技产品,获得国际防腐博览会奖,并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后来通过这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又使她把目光投向藏医藏药研究。
  她婉言谢绝了亲人的劝说,单身只影来到世界屋脊考察。一次、两次,数十次地遍访高僧名医,拜师求教。饿了,就与藏胞一起吃糌粑,喝奶茶;困了,就与藏胞一道住帐篷,甚至在旷野的篝火旁过夜。是藏族阿妈煮的奶茶给了她能量,是民间流传的红景天等名贵药物使她多次在“生命禁区”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经过一段为常人难以忍受的深入考察,她的心为藏文化、藏医藏药的古朴博大所折服。
  她不辞劳苦,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看到青藏高原简直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植物王国和药材宝库。仅生长在海拔3500米雪域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区的珍贵药材就达2000多种,而且无任何污染,药物活性极高,这是低海拔地区同种药材所无法比拟的。
  “不管面前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一定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它开发出来,奉献给人民!”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雷菊芳这位中学就入党的高级工程师,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航向,向着博大深奥的藏医藏药进军。
  (二)
  世界上的事物真是无独有偶。就在雷菊芳完成前期科研任务,拼力向着开发藏药发起冲刺时,恰好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组织了首批民营援藏考察团。身为甘肃奇正集团董事长的雷菊芳,被选为甘肃省的唯一代表赴藏。雷菊芳真要扎根西藏那片圣洁的土地,真要梦想成真了。
  1995年8月11日,经过一段艰苦的筹备,中国光彩事业援藏的第一个企业创立———西藏宇妥藏药研究所,一个带有民族文化和神圣意义的名字。
  宇妥·元丹贡布是西藏人民引为自豪的伟大医圣,相当于汉民族的李时珍。于是,雷菊芳甘肃奇正集团在拉萨设立藏药研究所就以宇妥命名,以此表示她对西藏医圣的敬仰之情。
  经过大量的调查论证,雷菊芳首先把研制的主攻方向选在风湿病和跌打损伤膏药方面。膏药素有黑膏药和白膏药之分,两者均属油性,在此基础上又生发出一些水性的膏药。由于油性不利于药性释放吸收,水性则容易挥发干结,因此寻找什么载体就成为提高药效的关键。经过千百次的探索,雷菊芳终于采用西藏高原的天然药材传统炮制后,进行真空冻干及透皮吸收新工艺,解决了天然药物活性的长期保存和药效充分发挥这两大科学难题,从而诞生了藏药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藏药贴膏———奇正消痛贴。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此授予专利。
  (三)
  坚冰虽被打破,但道路尚待拓宽。雷菊芳的奇正消痛贴研制成功后,首先想到那些为祖国顽强搏击、勇夺荣誉的体育健儿。将这些藏药送给了原国家体委运动员试用。几名受过伤的女排国手、乒乓名将、体操健儿贴上该药之后,均收到止痛快、消肿快、恢复快的效果。仅在日本广岛亚运会上,奇正药贴就为中国代表队不少运动员解除了伤痛。许多世界名将以感激之情为奇正集团签名题词。香港海关为奇正药贴签发了藏药的第一个入境编号,美国中医医学院首次使用该品。在数十个国家的近千万人用它治疗过伤痛,效果奇特。它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还列入藏药第一批保护品种。
  “让世界少一点痛苦,为人间添一份幸福”。雷菊芳又以这种美好的愿望,相继研制出了治疗妇女病的奇正痛经宁、治疗胃病的奇正洁白丸、治疗心脏病的奇正珊瑚丸等11个获得省部级准字号的药品。与此同时,她为了更有力地解决西藏的困难,又在西藏林芝八一镇建成了林芝奇正藏药厂。藏药厂80%的职工是本地残疾人,95%是藏胞。从设备生产线到组织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它的建成,为我国光彩事业援藏项目填写了第一个藏药厂的名字,成为发展西藏经济、连接汉藏两大民族友谊的纽带。她还成立了奇正文化歌舞团,以便宣传藏族的灿烂文化,又多次捐资,赞助西藏人民。难怪在雷菊芳的父亲临终前,一位老藏医从拉萨急飞甘肃,代表藏胞将一条洁白的哈达捧到老人胸前,并含泪贴在老人耳边说:“你的女儿为我们藏族作出了贡献,我们感谢你。你的女儿,不愧是我们西藏高原的雪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解决赤潮对策
  控制陆源污染
  提倡科学养殖
  本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近日,针对广东沿海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解决赤潮问题的根本对策是控制陆源污染,提倡科学养殖。
  3月中旬以来,广东珠江口及临近海域发生赤潮,海水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造成海水变色。它是生物、营养物质、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赤潮可带来以下危害:消耗海水的溶解氧,从而危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含毒素的赤潮生物使鱼、贝类中毒死亡,或其产生的毒素在鱼和贝类体内残留,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专家认为,珠江口的赤潮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太平洋沿岸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暖流使太平洋东部的原冷水域变成暖水域。同时,广东等地雨水偏少,气温高,光照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可以说,气象因素是此次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沿海地区陆上污染源排放造成的近岸海域营养盐超标是必要条件之一。
  珠江口的赤潮反映了该海域自身水环境的脆弱。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陆源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巨大,去年达到29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不足10%,同时富含营养盐的农业污水排放量巨大,这主要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关。二是网箱养鱼不科学,在赤潮发生的重灾区,都可以看到高密度的网箱养殖和忽视合理布局、科学养殖的现象。
  今后,我国应对赤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赤潮的发生、发展与临界条件的科学研究,在做好海域环境监测的同时,开展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增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快入海河流的流域环境综合规划治理和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与规划,严格控制破坏海岸生态环境的行为;尽快建立、健全对农业污染的环境管理和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网箱养殖密度,提倡科学养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减轻灾害工程浩大 分区管理乃为良策
  本报北京5月7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在中国科协今天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在我国应实行减灾分区管理。
  提出此项建议的中科院院士马宗晋说,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在各个地区部署、实施十分理想的减灾措施,只能根据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灾害风险程度和实际减灾能力,有重点、分层次地实施减灾工作。
  他建议,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将全国大致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种类型,制定不同的减灾目标和对策。其中城市,因人口、经济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应单列为一类,按大、中、小及其所属分区分别对待。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出席研讨会并致开幕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型建筑为何坍塌 碱集料反应是祸害
  本报北京5月7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刚建不久的大型混凝土建筑物为何突然坍塌?中国工程院对此进行了立项研究,认为应对碱集料反应给予高度重视。
  从事这项研究的部分专家今天向记者概括了造成混凝土破坏的三个原因:一是设计管理、施工方面的原因,二是环境影响,三是碱集料反应等材料损坏。
  专家们进一步分析认为,在造成混凝土破坏的三个原因中,前两项可以通过制定规范、改进设计及修缮防护措施来解决,而碱集料反应造成的破坏范围大、损失重,难以阻止其发展,被喻为混凝土的“癌症”。
  据介绍,碱集料反应指混凝土中的碱与砂、石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破坏。它的开裂又会诱发其他诸多因素协同起破坏作用,更加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针对碱集料反应危害,专家们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有修订设计标准、规范;建立规模较大的优质砂、石材料基地;建设能满足大型工程需要的低碱水泥厂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跨越国界 多元互补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本报讯 日前,由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的近300位著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在汉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学术盛会。
  本次大会的宗旨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开放的态度,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到世界各民族文化大格局中加以研究,努力运用新的成果,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服务。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我与汉学研究”这一主题,回顾近百年汉学研究成就,展望21世纪汉学研究前景。
  具有开放性、前瞻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会议宗旨和议题吸引了众多汉学家纷至沓来。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哈佛大学东亚学系系主任斯蒂芬·欧文、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饶宗颐、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清水茂、台湾中研院院士王叔岷、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季羡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北京图书馆教授任继愈等一大批中外学者济济一堂,彼此交流信息,展示最新成果,共商学术发展大计。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各国著名学者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学贯中西、开一代风气的学术大师的交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学术文化的世界对话。(陈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一改提供娱乐的单一功能,增加开办各类学习班和讲座,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图为400多名青年随“疯狂英语”学习专家李阳放声朗读英语。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杨忠发明新型输液器
  本报讯 4月16日,河北省昌黎县离休主治医师杨忠发明的“密闭式气压输液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种输液器不必再悬吊药瓶,改用气压推动液体流动,自闭防回流,安全、简便、抗污染,堪称输液器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中国名将王义夫强撑病体,勇夺银牌后怆然倒地,医护人员手擎药瓶紧急输液救治。这幕电视镜头深深印在杨忠的脑际,当时他正抱病卧床输液,他猛然想起1971年自己试制的“密闭式气压输液器”,忙从箱橱中翻出来,彻夜苦思冥想,将“全方位杠杆滴壶”和“输液瓶打孔器”两个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后,亲自试用并临床观察成功,便于当年9月6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杨忠1947年入伍,1988年离休后在昌黎县新集镇开设骨科门诊部。他1964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医术精湛,操刀为万余小儿麻痹症患者作了矫治手术,此前还持有“充气式防风保暖手套”等4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成果。左图为杨忠(右)在演示新型输液器。(滕运涛 肖沛昀)(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外研杯”全国高校英语辩论赛落幕
  本报北京5月7日讯 今天下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外研杯”全国高校英语辩论赛决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不负众望战胜对手后获得本次比赛冠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主办的此次比赛历时两天。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吉林、西安、大连等地的8支高校学生代表队参赛。(孟宪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江阴每天清洁
  路面整洁 花草绕城 空气清新
  本报讯 记者黄振中报道:凡来过江苏省江阴市的人,几乎都会对这个清洁美丽的小城赞叹一番。这里路面整洁、花草绕城、空气清新,连造型各异的厕所也成为市区一景。
  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正是樟树换叶季节,可是路面上很难发现落叶。一日三扫的环卫工人,早已把飘下的落叶扫完拾尽。在宽阔繁华的人民路上,不仅没有痰迹,而且见不到吸烟的人,市里规定,这条大街禁止吸烟。各大酒店餐厅的服务小姐,都不涂红指甲,防止色素污染,可见要求之严格。江阴市的卤制品也不许随便制作,要按卫生标准,集中统一加工,然后分散销售。它说明江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处处体现一个“严”字,真正实行了严格管理。市卫生局局长姜钟良说:卫生靠管理,坚持严格管理就能养成卫生习惯。
  江阴的清洁美丽也是市政府多年加大卫生投入的结果。去年在市区统一设置了垃圾收集房,取消了原来的老式垃圾箱,全市形成了600多只垃圾收集房布点网。垃圾处理日产日清,密闭运输。在大街上放置了一个个立筒式不锈钢果壳箱。市政府还加强气化建设,市区液化气普及率已达100%,减少了大气污染。
  市卫生系统在创国家卫生城市中起表率作用,要求市民做到的他们先做到。市卫生局机关、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都是卫生先进单位,办公室达到窗明、墙白、柜净等。市人民医院在有限的空地上栽花种草,整个格局像花园一样。他们的行动影响到全市机关、企业。江阴市的“造绿运动”更具特色。他们拆房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河岸增绿、庭院添绿、居室缀绿,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绿化,达到建一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这里有以观赏花木、植物造景为主的植物公园,有“绿化小品”等。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们将步入一个地绿、水清、宁静的理想世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碧海舟赴澳办个人画展
  本报讯 青年国画家碧海舟5月8日携300多幅作品远赴澳大利亚,举办个人大型画展。
  今年44岁的碧海舟自幼酷爱国画艺术,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他将舞台美术、装饰壁画和中国画熔为一炉,既借鉴了舞台美术的整体与层次相结合的特点,又调动了装饰壁画的厚重大度的长处,气势宏大,独具个性。
  碧海舟的国画在形式上以泼墨见长,其主要作品《野马狂歌》、《风雪牦牛》等都是用大泼墨手法创作的,体现出鲜明的表现主义风格。碧海舟的作品《日》、《月》于1993年参加了文化部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名人精品画展”。继此次澳大利亚画展之后,他还将赴德国举办画展。(方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淀图书城有了“网上书吧”
  本报讯 位于北京海淀图书城的国林风图书中心,日前与微软公司合作成立了“微软资源信息中心”。自此图书城有了“网上书吧”,众多爱书人可以利用微软强大的软件网络优势及国林风图书中心的丰富图书资源,直接在网上查询图书信息,尽享信息时代的科技文化成果。(戴黎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亚宝集团向全国乡村卫生所赠药
  本报讯 以研制开发儿科外用贴剂闻名的山西亚宝药业(集团)公司,近来开展了“向全国贫困乡村父老乡亲献爱心”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向全国十多个省区一千多个县(市)的十万余个乡村卫生所邮寄捐赠了价值三百多万元的外用贴剂。(谢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骨髓炎患者可保全肢体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于长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开辟骨髓炎治疗新途径,创造了无一例截肢的世界纪录,其中为九千多例曾被建议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最近他在人事部牵线下来到北京,与武警北京第二总队医院联办骨髓炎诊疗中心,用先进医术成果服务群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14个代表团将参加北京高新技术国际周
  本报北京5月7日讯 记者任建民报道:目前已有14个国家的代表团报名参加将于11日开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这是“国际周”组委会日前在京宣布的。
  由科技部和北京市联合主办的这一活动规模空前。活动期间,300多家企业将在农业展览馆的484个展位上展出自己的成果和技术。35位知名专家将就28个高科技相关专题作报告。活动期间还将发布高新技术成果转让近千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国际格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由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国际格局”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美、日、英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中外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大国关系”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