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突破盐碱地耕作制度
  东营农业出现新模式——
  “上农下渔”
  □黄功霖 仝兆阳
  黄河携沙填海,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最年轻的土地,神奇的黄河造陆运动,使这里每年新生土地3万多亩,源源不断地增添着新的土地资源。但在1200多万亩的土地资源中,盐碱涝洼地竟占三成以上,仅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山东省东营市,目前待开发的荒碱地就有600万亩,怎不令人心焦?
  创举来自农民实践
  “路在脚下”。黄河三角洲北缘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给了苦苦求索之中的人们一个惊喜的回答。
  利津县罗镇乡前邵村地处海边,有3500亩土地,可耕地仅1000亩,且十种九不收。村党支部书记邵云霞是个颇有心计的人。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出点子、想办法。他们发现,村旁一条渠的沿台不碱,庄稼长得很好。他们心头不禁一亮:盐碱爬不到高处!从这里受到启发,又经过反复琢磨,他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挖池为塘,筑成两米高的台田,台上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塘中发展淡水养殖业。这便是最初的“上农下渔”东营模式的雏形。
  认准的事就要干出个名堂。他们立即在村南317亩盐碱地里破土试验,开出了10组“上农下渔”项目。当年,他们在池子里养上鱼,第二年夏天,台田经过风化后种上了小杂粮,1994年开始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收入相当可观。1995年他们又开发了370亩,1996年一鼓作气开发了2050亩。至此,全村的荒碱地全部被开发利用起来。
  “上农下渔”的结果令人称奇:上农,因碱不能升高,土地变成了良田,种棉花,每亩可收籽棉135公斤;种水稻,每亩可产500公斤。下渔,鱼能高产,每亩水面养殖收入2000多元。昔日的不毛之地抱了个大金“娃娃”,高兴得前邵人欢天喜地。随着“上农下渔”开发的实施,前邵人的日子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000多元,猛增到1997年的8100元。
  因势利导花开烂漫
  “上农下渔”,使前邵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声名鹊起。东营市委、市政府认为,前邵村创造的“上农下渔”模式,是盐碱地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盐碱地农业开发的根本出路,不失时机地采取了思想发动、政策引动、服务推动等有力措施,在全市大力推广。
  “上农下渔”开发在全市大面积铺开,1997年东营新增开发面积2.4万亩,分布于全市的8个乡镇。目前,东营市的“上农下渔”开发已发展到5.8万亩。汀河乡裕后村农民任玉增去年承包了300亩开发方,其中水面140亩、台田160亩,经过3个多月的科学管理,28个坑塘产罗非鱼、淡水白鲳、白鲢、黑鱼等7.5万公斤,罗氏沼虾600多公斤,加上台田种植大豆、棉花收入的4万多元,全年纯收入40多万元,同时上缴特产税6.4万元。
  “东营模式”影响深远
  东营“上农下渔”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盐碱地耕作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找到了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新路子。
  “上农下渔”开发模式克服了土壤耕层含盐量过高、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荒碱地开发的三大制约因素。这种开发模式,融发展淡水养殖与蓄水为一体,通过丰蓄枯用,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用水与黄河春季断流的矛盾。
  “上农下渔”开发模式同步实现了富民、富村、富财政三大目标。荒碱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每年都向集体交纳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成为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上农下渔”开发模式促进了农业开发三大机制的创新。一是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包括国家开发项目投资、乡镇政府投资、村投资、户投资、实体投资。二是形成了土流流转机制。农随渔走,并且可以继承、转让,促进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是形成了开发资金有偿使用滚动开发机制。国家、市、乡、村投入的开发资金,由开发使用户负责偿还。
  “上农下渔”开发模式解决了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上农下渔”开发单元,从10亩到60亩不等,这样的规模,比较适合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把家庭经营的积极性与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小白兔“吃”掉大白菜
  沈加荣 夏斯翰
  春光三月,素有“菜篮子”美称的江苏省建湖县裴刘乡,已不见了往日的那一垄垄、一片片翠绿的蔬菜,代之而起的是满田的萋萋青草;农家院落不再是传统的那三间两厨一厕,而是新增了开着一排排窗子的“厢房”。这一变化是该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以兔兴乡工程带来的结果。
  为何不种蔬菜种青草?裴刘乡的老农们心里打着他们自己的小算盘:一亩蔬菜按常规种植,最多不过赚1200元,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不谈,到头来种菜的还赶不上卖菜的能进钱;如果一亩地用来种青草,至少能喂饱100只毛兔,一年剪得兔毛125公斤,收入就是2万元以上,既省工省力,又赚了大钱。
  还有一点,如今养兔不担心事,乡毛兔生产合作社提供了从头到尾的服务———种兔场能够提供法2071系大体形的优质长毛兔种;饲料加工厂可供兔用颗粒饲料;兔毛交易市场常年实行兔毛保护价收购;实行兔病统一防治。
  为何不种蔬菜种青草?裴刘乡的头头们心里打着他们的大算盘:现在的蔬菜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较低,而兔毛市场求大于供,行情看好;况且前有韩国、日本客商做牵引,后有省农科院做后盾,内有近200兔农做基础,一年就能产出兔毛10万公斤,产值就是2000万,既能富民,又能兴乡。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自办环保站的启示
  刘效仁
  报载,福建泰宁县朱中镇农民肖由明在镇政府支持下筹资4万元,添置了车辆、垃圾桶,建了一个垃圾处理站和两个中转站,由于及时清扫,垃圾当天清运整理,为乡邻提供了一个好的卫生环境。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农村环保应与小康建设同步。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落实,农村科技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农民已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但环保却相对滞后。环境卫生仍不尽如人意,垃圾随处倒,猪儿满街跑,蚊蝇嗡嗡叫,甚至有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这种状况不仅与新楼舍新家园形成较大反差,也有害于农民兄弟的身心健康。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抓环保不能忘了农村这块广阔天地。农村工作干部在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强化环保措施的落实和配套工程的建设,使环保与小康水平同步提高。
  启示之二:农村环保必须引导农民参与意识。农民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作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要从农村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灵活多样适用有效的环保知识宣传,从规范农民不乱倒垃圾入手,启发农民建设家乡保护家乡美化环境的意识,树立良好个人与环境卫生习惯。农民的觉悟与参与是农村环保之树常青的根本之源。
  启示之三:环保卫生也需多渠道投入。作为造福后代子孙的公益事业,国家无疑要加大环保建设投入,但目前国力有限,需要多渠道投入。特别要提倡和鼓励社会团体、私有企业包括率先致富的农民投资环境保护,开发环保新产业。应看到环保产业的前景相当广阔。许多国家已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日本这几年经济不景气,许多产业停滞不前,唯独环保业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据了解,“九五”期间,我国用于环保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4500亿元,上海已提出社会环保投入比例要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约为480亿元。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我国企业界来说蕴藏了多么大的机遇。有远见的民营和农民企业家大可以一试身手。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银海”泛舟亦潇洒
  □瑶洋
  山西省临汾市坂下信用社在樯桅林立的“银海”中,只是一叶漂浮于夹缝里的小舟,但十几年屡历险境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创利税第一大户。
  坂下信用社是临汾市北郊部分农户为了避险抗灾,每人集资5—10元兴办的互救式信用社。因为这些钱不像国家拨款那般来得容易,而是千万农民的血汗所聚,希望所寄,所以从信用社主任左慧英到每一位职工,都恪守着一个原则:即使量不回米来,也千万不能把口袋丢了!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产业经历了一次次的资金紧缺冲击波,迫于无奈的各企业向银行借贷,也变换出无数花样,使出浑身解数。左慧英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扶持企业理所当然,但必须经严格的考察论证,才可放贷。有多少次,急于用款的企业主拿着所谓“回扣”找左慧英。左慧英头脑十分清醒。她将这种行为打了个比方,叫“割下猪尾巴让猪吃,然后把猪牵走”。
  心里有着“守好农民的血汗钱”这杆秤,所有小动作动摇不了坂下信用社每一个员工。这中间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制度:谁放贷,谁收贷,收不回从职工本人工资里扣。个别职工有过一两次教训,月月拿不到工资。大家见状,放贷便格外小心。
  本着对储户的负责精神,在发放贷款时严格把关,坂下信用社在十几年的风高浪险中,避开了一个个暗礁,逾期贷款历年累计不足8%。
  坂下信用社从主任左慧英到12个分社主任,几乎全是女性。几个妇女领着一支“娘子军”,与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竞争,想来没多少胜算,但她们竟屡屡成为赢家。
  早在90年代初,左慧英就组织全信用社100多名职工开始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扶持农民兴办10个副食品生产基地、100个肉蛋奶生产及流通大户、1000个蔬菜大棚。3年走完第一步,1994年,左慧英又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本地产品变商品为目的,先后投放贷款8000万元,扶持地方政府建起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坂下农贸批发市场,现在几个市场的年交易额已达1.2亿元。与此同时,围绕本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又支持郭家庄办起印刷厂和煤、焦、铁厂;支持坂下村发展运输业,使这两个村人均年收入超2500元。为了美化城乡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坂下信用社大胆投放2000多万元贷款,支持临汾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拓宽工程……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大风起处听潮声
  ——沛县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
  □王锋 周沛生 石常贤
  沛县是江苏最北部的农业大县,历史上以出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刘邦而闻名于世。近年来,该县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正在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
  碧水黄沙可淘金
  5年来,沛县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农业资源的开发,根治了百里大沙河。在80年代还黄沙遮天、茅草飞漫的黄河故道,如今两岸10万亩优质红富士果园,一派葱茏,年产优质红富士苹果8000万公斤。开发利用了境内的1.5万亩煤矿塌陷地。沛县大地有百里煤海的美称,因开采煤炭而造成的大面积塌陷地,被陆续开发改造成精养鱼塘和浅水藕种植、鱼虾混养基地,年增效益4500万元,正是“挖走乌金捞白银,废地变成聚宝盆”。1996年,投入2500多万元对境内西南部3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彻底改造,1997年,又开始改造西北8个乡镇中低产田,解决了近7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达到了旱涝保收标准,两年来的生产效益表明,年亩增产100多公斤。该县还对境内10多万亩滩涂、低洼地实施挖塘抬田,推广稻田养殖。一系列开发改造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彻底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林业、果品、畜禽水产品养殖、蔬菜种植成为农业的新兴产业,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优质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实现了粮食面积压缩,粮食总产增长,农村多种经营大发展。
  科技春风凭借力
  广泛深入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已成为沛县农民醉心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措施,广大农民已经尝到了科学技术的胜利果实。连年来,沛县稳步实施以小麦精量播种、群体优质栽培,水稻抛秧、肥床旱育稀植,玉米的“一套两增”,棉花的“三膜”栽培为重点的农业十大技术工程,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良种化,以单产的新突破,实现了粮食总产的稳步增长。万亩小麦示范方工程,单产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10万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广泛推广了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套袋转果、配方施肥、全年修剪等新技术,果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在全国水果质量评比中,仅红富士苹果一项,该县就连续五次夺冠,并包揽江苏省水果评比中前6名全部奖项。
  该县一手抓农业技术推广,一手抓农民科技教育和农技水平的提高。农科部门实行科技挂钩,全年坚持科技下乡。全县260多名农科人员,每年都带着技术和项目,分赴全县农村,以技术承包的形式,与农民结成科学种田联合体,促进了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该县还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县职教中心,并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南林大沛县学院,每年可为当地培养上千名适用人才。
  抢占东风第一枝
  沛县依据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西部大沙河两岸建成了15万亩红富士苹果、酥梨生产基地,东部微山湖畔建成了8个乡镇连片的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养殖、浅水藕生产基地,中部市县公路和县乡公路两侧建成了包括3万栋日光能温室、10万亩大棚、6万亩特菜,总面积达55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还在各乡镇建成了上百个鸡鸭牛羊兔及特种养殖在内的养殖基地。基地建设,使全县形成了多种特色经济规模化发展新优势。
  如何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增值,沛县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该县杨屯镇稻米加工基地,有6个稻米加工专业村,不仅县内的稻谷几乎全部从这里加工成稻米销往外地,还源源收购了苏南的大量稻谷。龙固镇大立苇帘加工基地,本地芦苇已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芦苇来源已拓展到整个淮海经济区。仅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沛县就涌现了6个龙头企业。
  开拓市场,实现农副产品大流通,是沛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全县组成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农民经纪人队伍,遍布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有5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贸市场,还以全国唯一的县级身份加入全国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实现了“上网”卖菜。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菏泽
  牡丹年销售收入四亿元
  本报讯 山东菏泽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开发,培植牡丹支柱产业,去年牡丹花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数百年来,菏泽人栽培牡丹多以观花、入药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了牡丹的商品价值。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确立了以牡丹为龙头,规模与效益并重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牡丹资源向商品转变。截至4月底,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余亩,品种850多个,已建成花卉批发市场5处,专业经营鲜花的花店已发展到20余家。
  (韩广洁 祖士常)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新河
  兴起私营水利
  本报讯 今年3月以来,河北省新河县荆庄乡平头楼村吴金锁等5位农民集资所建的防渗垄沟投入使用,这是新河县农民自己大兴水利工程的一个缩影。
  去年,新河县遇到了50年来前所未有的旱灾,80%的耕地绝收、减收。如何摆脱农民靠天收粮的束缚,县委、县政府在组织乡村集体兴修水利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兴办水利工程。
  去年秋季以来,新河县农民兴起了兴建私营水利工程的热潮,目前已投资200万元,打私人井15眼,修私人防渗垄沟4000多米。
  (刘凌君)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药管理条例》有奖征答颁奖
  本报讯 由农业部药检所和农民日报举办的绿色南方杯《农药管理条例》讲座有奖征答活动日前在京颁奖。本次活动是为纪念《农药管理条例》颁布一周年而举办的,共回收读者答卷1.5万份。
  (子如)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空中观看北京绿化
  北京潮白河流域是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地区之一。近几年已建成一道绿色屏障,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和风沙。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生财有道

  农民新花样
  果园出板材
  为充分利用与提高当地木材资源的价值,江苏省东海县牛山果园根据装潢市场对板材的需求,于1996年投资90余万元建成板材加工企业,所生产的3个系列20多个品种的10多万张细木工板、防火板、多层板等产品远销武汉、上海、南京等10余个省、市,并出口韩国,1997年实现利润30余万元。图为板材原料晒场一角。
  顾德章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福建漳浦县大力开发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去年以来,新开发浅海养殖1.29万亩。目前水产养殖面积居福建省首位。图为该县霞美镇渔民采收吊养海蛎归来。严利人 严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