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珍稀金币重返故国
  1997年10月27日,在中国嘉德’97秋季拍卖会邮品钱币专场中,拍卖师报出“户部光绪元宝一套,起叫价九十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清政府户部主持试铸了一套新型纪重银币。这套银币,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模、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与此同时,还铸造了极少量金质样币。
  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后,金质样币才在海外陆续出现。据资料记载,迄今为止,户部光绪元宝一两金币存世仅十枚。除台湾鸿禧美术馆藏有二枚外,其余均流落海外,也没有国内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记录。户部光绪元宝二钱与一钱金币数量更少。据考证,仅存世四套,其中两套藏于台湾鸿禧美术馆。
  如此珍贵的金币,出现在北京拍卖场上,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在众多买家的争夺下,这套金质样币,终以一百三十二万元成交,创下了嘉德邮品钱币专场拍卖、也是国内钱币拍卖的最高单项成交纪录。令人欣慰的是,竞争这套来自海外稀世珍品的国内一家企业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将把这套金质样币捐献给国家。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稿)(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山水,一首田园诗
  方骏,1943年生于江苏连云港,196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曾任美术系主任、教授。作品《三颗宝珠》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野间”奖,《港湾纪事》组画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方骏水墨画选》、《灵山静水·方骏画集》、《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方骏》等。
  方骏在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方骏深得传统山水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反映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也表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期待。方骏的山水作品中较少出现人物形象,但他经营刻画的茅舍、石径、渔舟、茅亭,表现出那静谧的山川不仅可游,而且可居。
  方骏重画外的修养,他于古诗词,特别是对“小令”有较多的研究,他的山水作品恰似一首首清新的田园诗。方骏继承传统的菁华,但不囿于旧的山水样式,他以染代皴,利用色墨调和产生的肌理效果,表现出山的厚润。方骏长于用水,又精于笔墨,既有润含春雨的酣畅,也有干裂秋风的古拙。
  (北京华观艺术品有限公司供稿)
  山水(中国画)方骏(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画坛风景线

  画坛风景线
  ▲旅法画家江大海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者近一年创作的二十五幅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深切感受。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
  ▲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淄博书画院院长曾先国的大型画册《曾先国画集》最近出版发行,全面地展示了作者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书法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启骧先生,为高级工程师,业余好书艺,勤苦挥毫。
  ▲中年书法家吉祥生和画家杨达林书法、绘画联袂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书画作品二百幅。
  ▲日前,山东高青县人民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首都著名书画家举行联谊笔会。笔会由北京翰华文化艺术中心与扳倒井集团协办。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二十周年,以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美术评论家、画家王春立为团长,陶勤、周莲为团员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参加由岩手县日中友好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现代中国绘画展》开幕式。
  《现代中国绘画展》是日本朋友为呼吁在本国筹建中国现代美术馆而举办的,共展出了百余幅中国画作品及部分版画作品。其中吴昌硕等人的八幅作品是由国内带去的,其余作品为日方藏品。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中药洋造
  池北偶 诗 江帆 画
  报载,近年来大量“洋中药”从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欧国家进口,占了国内市场三成之多,而我国每年出口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只占到百分之一的份额。
  中药、中药,神州瑰宝。
  人参、鹿茸,灵芝、阿胶,
  本草饮片,
  散、丸、丹、膏。
  治病养生,卓有疗效。
  病人欢迎,医生需要。
  用量很大,产量太小。
  大批进口,中药洋造。
  包装精美,高价推销。
  鹊巢鸠占,越俎代庖。
  如此这般,实在不妙。
  时珍皱眉,华佗跺脚。(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人物

  平生百劫千难后 万象纵横不系留
  ——读冯其庸教授诗书画有感
  杨仁恺
  我与冯其庸教授相交有年,先是知道他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学者,后来了解到他对历史考古的兴趣很浓,数次进入新疆,古稀之年,犹攀登天山,不避艰险,一往直前,令人钦佩。他的摄影技术超出我们的想象之外,一部精美的图册,系以诗篇,别具风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来他对绘画也很偏爱,常常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挥毫不辍,应手成形。其庸教授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大家,朋辈中很少有人能够和他比拟。
  1997年十二期《传记文学·文化名人》刊登出叶君远、邓安生两位作者所撰写的《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篇长文,对其庸教授七十年来的经历,阐述得十分清晰,重点是对“红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对甘肃、新疆调查考古成就历经艰险的情节,描写得极为生动,感人至深。至于诗书画方面,是其庸教授一生学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认为有必要撰文揭橥出来,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教授诗才敏捷,音韵铿锵,《传记文学》中已经引用七律和七绝多首,都是在旅途中触景生情而发的,耐人寻味。书法运笔流畅,不受旧法的约束,写出本人的性格,得其三昧。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世不多觏,由于受各方友人的多次敦促,要求他举办个人的诗书画展,为了不负各方的盛情美意,他才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创作出大量新作。这里用的“新作”一词,含有两个意义:一是新近画出来的作品,一是这许多作品中,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格多样、题材特殊的山水画和雄鹰、钟馗等作品,大放异彩。山水有水墨和赋色多幅,细看可从中察觉出他的画派的来龙去脉,与传统中某些大家的蛛丝马迹相通。但却又为他大刀阔斧的水墨和胸中历年蕴藉着的无数丘壑所掩盖,令人只觉得是他自辟蹊径,面目新颖,别具一格。作为一位学人画家来说,实在是值得为之宣扬表彰的。
  在许多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画幅的面貌不拘泥任何形式,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如画葫芦、葡萄,看似草草,而生意盎然;山水题材更为丰富多彩,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八尺的四季山水屏幅,气势雄强,墨彩淋漓,四季不同景物,映入眼帘,引人兴起。艺术作品之于观者,所以能激发振奋精神的作用,是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的。
  画面、自题诗和流畅的书法,三者有机地结合,相互启发,天衣无缝,美在其中矣。应该说是“新文人画”对前人传统的承继和发展。
  画幅上分别钤有两方白文篆刻印章,印文为“平生百劫千难后”、“万象纵横不系留”,我以之作为本文标题,对其庸教授的平生及其诗书画艺术的造诣,正好是再恰当不过的概括说明。
  顷由海外归来,原约定的交稿日期迫在眉睫,乃勉力草就报命,终难免挂一漏万,未知是否能表达初衷于万一,尚希予以鉴宥。幸甚!幸甚!
  山水图(中国画)冯其庸(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奇异果 儿童画
  朱妙岚
  孩子问:太阳能是五彩的吗?人能像小鸟一样飞吗?
  像这样,每一天,他们的想象力都会在我面前毫无顾忌地纵情奔驰。那些奇特的思想和画稿像是一面面镜子,映出他们纯真的年龄,使人欣赏与羡慕。
  自从他们度过了涂鸦期,在他们的笔下画出了两个大头小身子、没有手脚的人形:这个是父亲,那个是母亲。
  接着,他们长大了些,并开始画自己见到的其他事物。
  再过些时日,他们将学会的更多东西组合在画面上,稚拙的技巧和简单的观察使画面中出现了透视关系的错位。
  然后,他们开始感受和创造,开始画出结出巧克力的大树、五彩的太阳、像鸟一样飞行的自己……在他们的画里,人物没有正确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但同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只有他们那颗接近自然人的心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生命,决不会有邪恶、暴力跟痛苦在他们的心里出现,他们画出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心的。
  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帮助,但绝不需要大人代替他们去思考,绝不需要你控制他们的感受。
  让他们的思想摆脱平衡,摆脱重力,摆脱地面,摆脱空间,摆脱一切能够摆脱的束缚,去感受,去创造他们感受到的世界吧。于是我回答:只要你想到,就可以画到画面上去,发挥你的想象力,使你的画面变得美丽和神奇。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美术教师)
  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儿童画)邹淼
  欢乐的草原(儿童画)陈斌
  到处是花到处是果(儿童画)张苒
  冲刺(儿童画)倩颖(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史画两栖陈传席
  刘润为
  陈传席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他涉猎广泛,除了美术之外,对于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前年,他在《文论报》上发表的《话说名家与大家》,就以其议论的精辟令文坛瞩目。学问上的广取博收,无疑为他的美术史研究与美术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迄今为止,他发表了三百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二十二部美术史专著,而且许多专著一版再版,其中七十多万字的《中国山水画史》则一共出了三版,有的专著还被海外购去版权。
  在研究中国画史时,为了体验前贤的经验,他反复临摹历代绘画的代表作,因为体验得真切,对历代精品的理解也就相当深透;因为研习得精细,对各位大家的技巧也就烂熟于心。他本来能画精确严谨的鸿篇巨制,但是他的个性和学养又使其偏重于文人画。当代的文人画既要深刻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笔端凝聚着雍容优雅的格调,又要体现出时代精神,画面渗透着今天的趣味和风尚。陈传席的画在广泛师承历代大家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半山、弘仁,以及戴本孝、程邃等人的精髓,但是又不是泥古、拟古,而是师而能变、学而能化,变出时代的特色,化出自家的风格。其用墨或者特干或者特湿,极少不干不湿的笔,即使同一作品中有干有湿,也是造成鲜明对比。因此,在他那里,干湿两种笔墨就不是相互结合而是相互配合。其线条的运用则一任情思的驱使,轻缓有致,一波三折,呈含蓄蕴藉、外柔内刚之势。所有这些艺术上的努力,使得他的文人画自成一格,既宁静幽深雅致又透露出勃勃的进取意态。
  村庄小景(中国画)陈传席(附图片)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不要怕孩子画得不好看
  龙念南
  儿童画,首先是由孩子自己画出来的。可是,仅仅是孩子亲手画出来的画,不一定是真正的儿童画。只有当一个孩子面对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画画时,他画的才是儿童画。这张画可能画得非常难看,可能从成年人的角度看什么也不像,但是,这是一张真实地反映了孩子水平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这就为进一步辅导孩子提供了可能。所以,千万不要怕孩子画得不好看,而不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画自己所见所闻的画。
  现在,素质教育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而是否让孩子学习画画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准。很多家长也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希望孩子画出漂亮的画,更有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从小学习画画长大后成为专业美术工作者。然而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形式,而是方法,是可以全面提高孩子基本能力(或者叫基本素质)的教育方法。就从这一点而言,学习画画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基本能力的全面提高是非常有益而有效的。
  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的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这一切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这个目的达到了,即使孩子没有成为画家或获奖,这样的教育同样也是成功的。
  (本文作者为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美术教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