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援藏重点工程发挥显著效益
  62项重点工程已有60项交付使用
  本报拉萨5月15日电 记者张忠、王建新报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西藏自治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中央和有关省市援藏62项重点工程已有60项建成交付使用,开始发挥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为西藏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9个农牧林和水利项目,除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和个别子项外均已全部竣工。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陆续发挥效益,使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22.5万公斤。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牧民科学种田养畜的积极性。
  除沃卡一级水电站外,其他16个能源项目全部建成,总投资5.4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74万千瓦,使山南、日喀则等4个地区所在地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以缓解,并解决了巴青、米林等7个县的供电问题。总投资3.29亿元的11个工业项目已全部投入生产,面粉、菜籽油、水泥及黄金、铬铁、煤的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12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全区新增招生能力近5000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10个和4个百分点,全区已基本实现乡乡有广播电视接收站。总投资6.5亿元的市政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自治区首府拉萨以及部分城镇的面貌,37个边境县、贫困县的办公、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变。
  援藏62项重点工程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负责投资援建工作的国家有关部委、各省市将此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高度负责,原定投资23.8亿元,至去年底,已实际落实投资36.67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断腕后的新生
  ——上海百万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纪实
  本报记者 吴焰
  编者按:切实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关心这个问题,近日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动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天,本报发表上海卓有成效解决百万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经验,以及湖北鄂州发挥国企党员下岗职工模范带头作用和成都国企党组织做好下岗职工思想工作的三篇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全党、全社会对做好这项工作所作的努力,他们的做法给人启示。对这项工作,各地党和政府,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把它作为一个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上海90年代的辉煌,是在传统产业的断臂求生中铸就的。
  上海GDP在过去的5年里平均增长速度13.8%,比80年代平均增长水平高出5.9个百分点。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突破3000美元。与此相对应,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大踏步地后退,大约140多万国企职工先后艰难地离开了他们的岗位。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沿,恐怕还没有哪一座城市面临的问题像上海这样突出——这里拥有我国最庞大的产业工人群,国有企业职工占全市职工总数的比例最高时超过90%,即使是在1997年底,全市还有67.3%的职工集中在国有企业,总数超过292万人。
  但是,在这座城市,5年中,100万下岗职工就业于新的岗位。
  旧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活力,更抑制了人的勇气和创造性——壮士断腕方有新生
  陈洁的生活轨迹平常得随处可见。读书时赶上个“老三届”,插队插到了遥远的西双版纳。1979年按政策回沪,陈洁被分配到大中华橡胶二厂。在厂里,她因为工作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10多年了,她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一切按程序运作,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厂里会不要她。因此,当1993年因企业效益不好,40岁的陈洁被迫下岗时,她顿时感到命运的残酷。
  陈洁只不过是上海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她的经历,也只不过是这一代人命运的缩影。
  1996年,上海工业系统43户企业破产,涉及职工5万余人。1997年,29户企业破产,涉及职工2.9万人;兼并企业110户,涉及职工11万人。5年间,仅纺织系统就关掉老企业185家,压缩棉纺锭100万锭,减员27万人。“八五”期间,下岗待工人员高达86.1万人次。
  面对这骤然降临的巨变,和陈洁一样,这些过去为企业、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也安安稳稳地躺在国有企业怀抱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职工,心里那股滋味可想而知。
  “走过去,前面一片天”,这是许多下岗工人的感慨。
  陈洁下岗后,那一段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啊——
  去应聘,对方不是嫌她没有技术,就是嫌她年龄大;拿了积蓄到小商品市场租个摊位做服装生意,可四五天下来,冷冷清清……她消沉过,迷惘过。但是,儿子书还要读,老人病还要治,日子还要过下去。于是,陈洁又去翻报纸,寻找招工信息。
  凤凰是在火中重生的,下岗职工也是在饱尝了酸甜苦辣、历尽千辛万苦后,才获得了新生。
  严惠君对此最有感受。她在纺织系统“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短短几年里,她感到职工对待下岗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当初,许多下岗工人都抱着“等、靠、要”想法,现在则似乎少了,主动跑职业介绍所了解信息、去劳动力市场应聘的多了,中心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班,报名者济济一堂。过去坚决咬定“先国企、后集体、死活不去干个体”的人们,现在也开始考虑从事个体工商业甚至当临时工。严惠君感慨万千:“帮我再就业”终于成了“我要找工作”。
  44岁的陈修茑现在是德国福宝公司在上海的头号推销员,前不久因业绩突出受奖励,去了一趟德国。但有谁知道,当初下岗应聘去做推销员时,她曾经两个星期推销不出产品,而面临着被辞退的危险?有谁知道,她曾从早上9时到晚上8时一直不停地楼上楼下敲开100多户家门,却一无所获?咬着牙挺过来,她领略了更多的人生:“我还年轻,新生活的路才刚刚开始。我的前20年,一直是别人安排我;我的后20年,要由自己来安排、创造。”
  今天,在上海,让人耳目一新的事情不断涌现——
  去年底,上海表彰了100名自强不息再就业先进个人,让人吃惊的是,这些曾经拿惯了梭子、使惯了锤子的工人,如今已端起了盘子、站起了柜台,有的还当起了店主、做上了经理。
  新鲜事不时传出:陈洁后来去应聘做家庭服务员,再后来又成为街道居委会主任;昔日管着一台机器的庄红卫如今成了管理7个分社、100多名员工的总经理,她创办的“庄妈妈净菜服务社”生意红红火火;蒋莎从第四纺织机械厂下岗后,带领20多位姐妹,集资组建起以下岗女工为主体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她们生产的纯水,特地用“自力”作商标,如今,“自力”牌纯水正进入上海千家万户中,蒋莎也在刚刚揭晓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中榜上有名。
  新景象也层出不穷:在岗的工人出现了学技术热、读书热,为的是避免下岗;一些工人主动要求下岗,为的是去追求一份更适合自己的新岗位;下岗的工人兴起培训热,遍布全市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培训班里,人头攒动,骑车40多分钟也风雨无阻;纺织女工邱德馨18次下岗,但她又第19次鼓起勇气再次上岗,终于在家政服务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一些新观点不断从下岗人员口中听到:“原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想不到许多事我都可以做,而且能做好”;“下岗不是灾难,而是一次新的机会”;“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从建桥到拆桥,上海始终坚持一个思路:既要竭尽全力妥善安置下岗职工,更要为劳动力最终走向市场化而建立新机制
  再就业已成为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基层,访家庭,听民情,搞调研,成了市委书记、市长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人们说,只要是有利于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领导干部都会“不请自到”地认真去做。
  与下岗人员直接打交道的“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他们,走街串巷每个月按时把生活费送到下岗工人手中;是他们,为下岗人员的每个上岗机会四处奔波。
  浦江两岸处处汇聚爱的暖流。团市委办起了上海青年志愿者免费学校,妇联组织起女工双休日培训班,工会开起了各类技能班、讲座,效益好的企业捐巨资建起“再就业培训基金”。在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400多所职业介绍所里,从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能及时了解全市各行各业的招工信息;开放式的职业咨询,频繁传递着就职指南和供求意向,上千个职业“红娘”,为下岗兄弟、姐妹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上海对于“再就业”,不仅仅投入感情,他们还在倾心尽力地建立新的制度。
  1996年7月,上海独创并首先在纺织、仪电行业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一年后,这一形式扩大到包括轻工、化医(即化工、医药)、冶金、电气、建材等7个行业。
  上海人把“中心”的出现比作“金桥”。它受托管理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使他们不再滞留在企业内部,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同时,又没有把企业富余人员向社会一推了之,使他们有一两年的缓冲时间,做好走向市场的准备。
  上海两家棉纺织老企业——上棉十厂和上棉二十八厂1996年联合组建上海安达棉纺织厂时,需要压缩3.6万落后锭,安置分流2000余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首先为企业“托盘”,到去年底已有1360名职工进入“中心”托管,不仅基本生活费准时发放,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也得以维持。“中心”还与企业、社会联手开办了计算机、财会金融、烹饪、裁剪等数十个培训基地,帮助他们掌握多种新技能,到年底净减员1400多人,调整期间未发生一起矛盾激化事件。
  与此同时,一些为“拆”桥而作的准备也紧锣密鼓地拉开,初步形成了社会劳动力分流网络和循环机制——全市性的劳动力需求制度和职业需求预报、收集、整理分析制度正在形成;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就业培训信息网络开始运行;三级救助机构、四级救助服务网络已经铺开;还有职业技能鉴定网络的操作、就业预备制度的试点、劳动岗位指导价格、行业工资指导线的发布、失业保险金的改革,以及对下岗特困人员进行帮困的机制。最大的变化是:以培训来促进再就业正成为主旋律,政府专门设立1亿元培训基金,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并计划在3年中,使培训人次达到40万。
  就在这一“建”一“拆”中,7个再就业服务中心一年半时间里分流出了21.8万人,分流率达到72%,与“中心”真正“断奶”解除托管关系的共17.6万人。全市地方国有、集体企业1997年分流人数也达到30万人。
  不仅仅是百万下岗职工,1300万上海人都是“再就业”的受益者。让百万下岗人员重新就业,上海花了5年时间。但这也仅仅是跨出了一步。
  上海今天又面临着新的就业难题:低水平的劳动力素质和岗位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市劳动局和统计局1998年度劳动力需求预测调查表明,需求总量中有40%的工种岗位对文化程度、技术职称、等级等有一定要求。
  上海职业介绍中心的统计也证实:劳动力信息网络每年可提供的16万空缺岗位中,有5万是目前下岗职工“想干干不了”的技术工种活儿。
  一个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时代正在来临。一个公平竞争大舞台也已经开始出现。职业的贵贱、岗位的优劣正受到重新审视。一向由外地民工一统天下的保姆、护工、环卫、搬运等苦、累、脏、重活,已开始看到上海人身影;过去不屑一顾的私营个体企业里,也能听到打工的人说的是“阿拉”口音。人们期盼着,在再就业工程的攻坚中,将迎来劳动力市场的新体制。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解决一些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家庭困难的下岗姐妹的再就业问题,上海市南市区妇联发展手工艺品制作为主要特色的家庭工业和手工艺作坊,让姐妹们在家中从事旅游品包装、毛衣编织等工作,使她们既增加收入,又照顾了家中的老人孩子。这是上海羊毛衫十五厂下岗女工丁天松(中)在家中从事旅游品包装。新华社记者 张耀智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为文化个体户喝彩
  陈洪锦
  湖北省郧县南化塘镇青年陈金德高中毕业后,筹资3000元办起了全镇第一个个体书社,每天来阅览的人络绎不绝,月收入不下400元。据统计,目前在郧县像陈金德这样吃“文化饭”的个体户就有1100多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而从事文化活动的个体户也应当为人们所看重。这是因为,除了与众多个体户一样通过诚实劳动发家致富,一样上缴工商税之外,他们看准的是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从事的是科学文化方面的事业,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不能仅用金钱来计量的。
  有关专家的调研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包括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脑及软件、字画、古钱币、工艺品等在内的“大文化”消费将越来越热。因此,办文化事业、干文化行当将大有前途,大有可为。文化事业也要社会办,不能只靠政府有关部门,“文化个体户”只要奉公守法,敬业献身,就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冈部达味和符浩一行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张荣典)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方首席委员冈部达味和中方首席委员符浩等参加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的中日双方委员。
  胡锦涛首先对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双方委员多年来为促进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
  他说: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和包括在座的各位朋友在内的两国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江泽民主席将于今秋对日本进行历史性访问。我们希望双方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把握机遇,以史为鉴,排除干扰,开辟未来,共同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冈部达味代表日方委员会感谢胡锦涛副主席的会见。冈部达味说,本次会议双方委员围绕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日中关系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日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为巩固和发展日中关系继续作出不懈努力。冈部达味表示,日本将恪守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始终牢记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参加了会见。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是5月13日至14日在西安举行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检察机关开展教育整顿工作会议代表时要求
  从严治检抓好队伍教育整顿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汪金福、本报记者曾坤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罗干今天上午会见了出席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教育整顿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尉健行在讲话中要求检察机关贯彻从严治检方针,抓好队伍教育整顿,更好地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服务大局,维护稳定,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工作中取得更大成果,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尉健行说,几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坚决依法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捍卫法律尊严和正确统一实施,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作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重大部署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查办了一系列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示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有力地维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这是深得党心、深得民心的,应当充分肯定。在艰苦的工作中,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也不断提高,涌现出了许多像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科那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应当说,检察队伍总体是好的。但是工作和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一些干警执法不文明,滥用职权,甚至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尉健行说,党中央对政法队伍建设一直十分关心,江泽民总书记作过多次重要批示。中央政法委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次会议提出要把人大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当作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这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对人大代表的尊重,体现了接受人民代表监督的诚恳态度。他希望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法委要求,本着从严治检的方针,切实抓好教育整顿工作,加强自我监督制约,不仅要依法严肃处理极少数违法乱纪分子,而且要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加强改革和建设,从源头上加强防范,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
  鄂州党员广泛开展“双带”活动
  本报武汉5月15日电 记者龚达发、钱志新报道:湖北省鄂州市委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开展“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已有536名党员带领51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
  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鄂州市在党员中开展“双带”活动的出发点。去年以来,市委多次召开亏损和困难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只有困难的企业,不能有怕困难的党组织”,要求国有企业党员特别是下岗的党员职工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不仅要带头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再就业,而且要千方百计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此,鄂州市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带”活动。
  围绕盘活亏损困难国有企业,带头实行“分兵突围”。市八一钢厂原总厂党委4名成员同158名下岗的党员职工一起,以原分厂、车间的资产为依托,组建了5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通过搞股份制,启动了生产,使21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还保证了1400多名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400多名离退休职工工资的发放。
  在“双带”活动中,许多党员通过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找到了再就业门路。据了解,全市已有近百名党员创办了一批饮食、运输、修理、加工、商贸等方面的实体,吸纳安置下岗职工1300多人。鄂州市不少党员还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主动“上山下乡”,带领下岗职工开发农业资源。
  为使“双带”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下去,鄂州市委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加大对下岗党员职工和骨干职工的培训力度。目前,在鄂州企业下岗的党员职工中,已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加压力、想措施,积极投入“双带”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组织关心职工疾苦做好思想工作
  成都国企人员下岗分流有序进行
  本报成都5月15日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成都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职工的疾苦,理顺职工情绪,及时化解矛盾,使全市20多家国有企业8万多人下岗分流有序进行。
  去年,成都市工交系统面临拖欠工资、医疗费及职工下岗等问题,市主管部门和企业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加强正面引导,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市冶金、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部分企业处于困境、不少职工思想情绪不顺的情况下,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通过讲形势、讲出路、交家底等方法,积极引导职工认识企业面临的困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和承受能力。
  成都市各级党组织还会同企业行政、工会等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职工,增强他们对改革的信心。一些企业党组织积极筹措解困资金,为特困职工献上一份爱心。成都冶金实验厂自1997年以来,共探访、慰问困难职工34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16.7万元。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党政工团,两年来先后80多次深入370多名待岗职工家庭,问寒问暖,并为80多名待岗职工联系了新的工作岗位。去年,市轻工局党委想方设法压缩其他开支,筹措资金32万元,设立了基金,解决特困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又获重要进展
  日前,从青海油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去年在柴达木盆地的东、西台吉乃尔湖、南、北霍布逊湖、达布逊湖地区,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750亿立方米,从而使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探明加控制储量累计达1500亿立方米。
  据介绍,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的青海油田,自1954年勘探开发以来,已累计生产原油1550多万吨,加工原油近800万吨。近3年来,油田加大了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投资力度,投入勘探资金近10亿元,探明油气储量年均增长4000多万吨。
  陕西将对24万余人易地扶贫
  陕西省将利用3年时间,对全省缺乏生产和生存条件地区的24.47万特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开发。
  这项工作的开展将遵循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实行有土安置,开发扶贫。政府选择民族民俗相近、有较好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的地区和村庄为迁入地,确保搬迁户人均拥有1亩以上的基本农田。并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下发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帮助迁移的特困户开辟生产门路,选准开发项目,使他们尽快建立起稳固的收入来源。
  按照计划,陕西今年将完成7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均据新华社电)
  我国向马其顿出口大型水电站设备
  我国向马其顿出口“马其顿科佳水电站”成套设备项目贷款协议及商务合同日前在京签字。这项总额8700余万美元的项目由中国银行提供买方信贷、海南科工贸企业总公司总承包,主机设备由东方电机厂生产,由成都水电院设计。成套设备由两台40兆瓦混流式发电机组组成,机组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国产化率均超过90%,项目的设计、生产、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全部由中方承担。
  重庆市设立的市长电子信箱广受欢迎。寄自国内外的电子邮件大部分是向新直辖市的建设献计献策的。图为市政府信息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电子邮件。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