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时报》批判反动电影《自尊》
  为战犯翻案是危险信号
  新华社东京5月11日电 日本《时报》今天发表社论,对反动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郑重指出,日本出现这样的电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社论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理及判决反映了世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声,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打击。
  社论指出,对东条英机等军国主义分子的判决和定论,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地。但是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极端的右翼分子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并处心积虑地想加以推翻。4月底,日本摄制完成的《自尊——命运的瞬间》,就是一部替东条英机歌功颂德的电影,其意图明显是要为东条英机翻案。
  社论说,据影片的制作人称,这部耗资15亿日元的电影,是要扭转人们对东条英机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印象,并展现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尊严而进行的斗争,以此唤醒日本人的自信。
  社论指出,历史就是历史,要靠15亿日元去改写历史,显然是可笑的。
  社论在分析这部颠倒黑白的电影出笼的背景时说,今年刚好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决东条英机50周年,日本的右翼势力试图利用这一时机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以此搅乱视听。
  社论说,从目前日本政治、经济形势来看,推出这部影片还有着更深层的社会因素。日本出现为军国主义分子歌功颂德的影片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国舆论谴责美化侵略影片
  军国主义乃全人类公敌
  本报曼谷5月11日电 记者成元生报道:泰国《新中原报》今天发表题为《军国主义是全人类公敌》的社论,强烈谴责日本放映美化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和侵华历史的影片。
  社论说,日本战后一直存在一股篡改、否定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危险逆流。
  社论说,尽管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但日本国内为日本侵略罪行的辩解仍然不断。日本的军国主义意识决不是一个半个冥顽不灵的分子才有,而是普遍存在于日本历届统治集团的主流人物中。战后逾半个世纪,为什么日本朝野至今不肯认真反省过去?这只能有一个解释:日本至今仍有一小撮人企图“征服全世界”,因此,只要外部环境有机可乘,日本军国主义便立即从坟墓里跳出来。
  社论呼吁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它是“全人类的公敌”。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西亚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举行
  会议通过阿拉木图宣言
  本报阿拉木图5月11日电 记者尹树广报道:中亚五国和土耳其、伊朗、阿富汗8国总统以及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两国总理今天在此间举行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第五次首脑会议,并通过呼吁建立区域交通、通信和能源体系的阿拉木图宣言。
  宣言指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储藏量丰富,具有共同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它将在国际上发挥关键作用。各国应首先集中力量,早日建成本区域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网,以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各国领导人希望,在年内设立经合组织贸发银行和保险公司,加速建立经合组织航空公司、科学基金、文化和教育研究所等下属机构。
  巴基斯坦在会议上倡议,今年9月在伊斯兰堡举行中亚南亚国家经济问题首脑会议。各国总统对此表示欢迎。会议还决定,下届首脑会议将于2000年上半年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
  中西亚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早日建成本地区交通、通信,特别是能源出口管道体系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它将极大地提高本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环亚洲铁路网的形成,哈、中、吉、巴四国公路网的运作,欧亚光缆的开通,使中亚各国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中西亚经合组织前身为“区域合作发展组织”,成立于1964年7月,创始国为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1985年更名为现名。1992年,前苏联中亚五国,阿塞拜疆和阿富汗加入,其成员国扩大为十国。在近两年的首脑会议上,各国逐步将形成区域内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建立油气资源的出口网络视为多边合作的最优先方面。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西藏艺术展》不久前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这是在展前,“阿尼哥同学会”秘书长西里瓦(戴帽者)等人热心地帮助布展。西里瓦毕业于中国北方交大,现为一家土建承包公司的董事、技术顾问。
  新华社记者 杨嘉理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田纪云会见拉美议会领导人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5月8日电(记者吴惠忠)正在巴西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今天在圣保罗市会见了拉美议会秘书长洛佩斯。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大和拉美议会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田纪云强调,中国人大十分重视同拉美议会的关系。他高度评价了洛佩斯为促进两个组织友好交往所做的努力。
  洛佩斯说,中国人大代表团此次访问拉美将有助于增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田纪云一行应巴西众议院邀请于8日上午抵达巴西第一大城市、拉美议会所在地圣保罗市,并开始对巴西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古巴
  据新华社哈瓦那5月8日电(记者孙光英)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部长会议执行秘书卡洛斯·拉赫今天在这里会见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时说,古中应加快合作步伐。
  拉赫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他说,古巴改革刚刚起步,需要学习中国的经验。
  张德江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5日抵达古巴。几天来,古巴共产党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分别会见了代表团。双方就两党关系、党建工作以及吉林与古巴进行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不平凡的捐赠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这两天,德国旅游者戈登·胡贝尔女士成了埃及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
  去年9月,胡贝尔夫妇和其他外国游客乘坐的大客车在开罗解放广场遭恐怖分子袭击。在这次有8人死亡、9人受伤的流血惨案中,胡贝尔受了伤并且失去了丈夫,开大客车的埃及司机、有7个孩子的拉马丹也不幸遇难。胡贝尔在回国休养期间,一直惦念如何资助生活拮据的拉马丹一家人。为此,她在几个月内向亲友们募捐13300马克,并把这笔钱换成60厘米×40厘米的特大号支票。
  5月10日,重返埃及旅游的胡贝尔带着捐赠款和礼品,在记者的簇拥下来到拉马丹的家里,向他们表示同情和慰问。拉马丹一家人流着悲喜交加的泪水欢迎胡贝尔女士的到来,与她坐在一起叙说家事、友谊和对恐怖活动的愤恨。当胡贝尔女士含泪为正上小学二年级的拉马丹的小女儿拭泪时,在场的记者也不禁潸然泪下。
  胡贝尔女士对埃及人民友好的感人故事,已在埃及传为佳话。
  (本报开罗5月1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芬党通过北爱和平协议
  将允许其代表参加北爱议会
  本报伦敦5月11日电 记者蒋千红报道:经过5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的新芬党特别代表大会10日晚以压倒多数的赞成票对北爱和平协议表示支持,并同意修改该党章程,以允许其代表参加新的北爱议会。大会还决定在本月22日的北爱尔兰全民公决中对和平协议投赞成票。
  大会的上述成果是对北爱和平协议的重要支持。新芬党领袖亚当斯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莫勒姆对投票结果表示欢迎,并对亚当斯推动新芬党支持和平协议表示赞扬。


第6版(国际)
专栏:

  侯赛因国王说
  约愿继续为解除对伊制裁努力
  新华社安曼5月10日电(记者朱少华、夏林)约旦国王侯赛因10日表示,约旦将通过与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联络,继续为尽早解除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和消除伊拉克人民的苦难做出努力。
  据约通社报道,侯赛因在接见来访的伊拉克外长萨哈夫时还同时强调,尽快取消制裁的捷径是伊拉克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继续同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合作,以消除任何可能导致延长制裁的借口。
  在会见中,萨哈夫向侯赛因转交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封信。据悉,萨达姆在信中阐述了伊拉克同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关系,并希望约旦支持伊拉克为取消制裁而做出的努力。
  萨哈夫于9日晚抵达安曼,开始对约旦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10日上午,他还同约旦首相马贾利就双边关系和尽早取消对伊拉克制裁等问题进行了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五月十一日,菲律宾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选举投票,全国三千四百万有选举权的公民在十七万个选区内的投票点投票选举下届总统。这是选民在马尼拉的一个投票点填写选票。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华盛顿会议为何流产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云飞
  上周的伦敦会议不欢而散,原定于11日举行的华盛顿会议又被宣布流产。美国为打破僵局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严重受挫。
  伦敦会议主要讨论美国为打破僵局而提出的“想法”。美国的“想法”是:以色列在3个月内分3个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出13.1%的所占领土,其间暂停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活动;巴勒斯坦方面相应地要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如向以色列提交全部巴勒斯坦警察的名单,逮捕哈马斯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等。对于美国的这些设想,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可以接受,以色列方面则始终不同意,坚持交出的领土不能超过9%。
  以色列拒绝接受美国的“想法”,主要是担心撤军会危及自身的安全。具体地说有3个原因:第一,这将意味着放弃其针对伊拉克的雷达预警设施;第二,将使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暴露在敌方常规火力之下;第三,以色列将不能完全控制1967年以前的边界防御设施。
  在伦敦会议未取得成果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提出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11日到华盛顿与克林顿总统举行会议,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接受美国的“想法”,否则美国将重新考虑对整个和平进程的态度。以色列方面认为,这是美国方面下的“最后通牒”。据说内塔尼亚胡最初曾认为对美国的建议可以考虑,但在内阁中强硬派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表态拒绝。
  造成美以之间“顶牛”的另一个最新因素,是克林顿总统夫人希拉里6日在一个场合打破禁忌地说:“为了中东和平这个大目标,建立巴勒斯坦国非常重要。”内塔尼亚胡已再三声明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尽管白宫发言人随即指出,希拉里的话只是她个人的意见,并不代表总统和白宫,但以色列方面还是认为,这是美国方面故意在关键时刻在十分敏感的问题上放出的“试探气球”。
  以色列方面之所以态度如此强硬,是因为在美国的犹太人势力十分强大,在美国国会中又不乏支持者。在年底的国会中期选举和2000年大选时,在职副总统戈尔要竞选总统,民主党与共和党一样,也离不开犹太人的钞票和选票。实际上,一些国会议员,包括众院议长金里奇等都认为政府对以色列下“最后通牒”的做法不妥。有人更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与巴勒斯坦方面站在一起,共同给以色列施加压力。正因为如此,虽然华盛顿会议开不成,内塔尼亚胡本周内还是要到美国来进行游说,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目前美以之间在恢复巴以和谈的意见上相左,但不会导致关系破裂,双方之间的沟通仍在频繁地进行。据报道,以色列有可能同意美国提出的撤军要求,但条件是对犹太人定居点实行全面的安全控制;或者先撤出9%的所占领土,另外约4%的土地由美国暂时保护等。由于中东和平进程是克林顿政府显示其外交成绩的一张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明显的紧迫感,但从内塔尼亚胡的日程来看,本月底重开华盛顿会议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本报华盛顿5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5月10日,一位名叫莎米拉的伊拉克妇女坐在儿子巴萨姆的病床前痛哭。小巴萨姆因患严重肾衰竭住进了位于巴格达的侯赛因医院,医生说由于制裁造成的药品短缺,孩子的病已不可能治愈。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在伊拉克寻找士兵遗骸
  新华社德黑兰5月11日电(记者荣松)伊朗寻找两伊战争失踪人员委员会负责人巴格尔扎德11日说,一支由10人组成的伊朗搜寻队当日进入伊拉克境内,开始在伊拉克领土上寻找两伊战争(1980年—1988年)期间阵亡的伊朗士兵遗骸。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巴格尔扎德在伊朗西南部胡泽斯坦省的阿巴丹说,两伊军方人员经过数月的会谈就寻找战争失踪人员达成了协议,这一协议是两国努力寻找阵亡士兵遗骸和失踪人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巴格尔扎德说,伊拉克的搜寻队不久也将进入伊朗境内寻找伊拉克阵亡士兵的遗骸。
  在两伊战争结束10周年之际,伊朗和伊拉克加速了解决两国遗留问题的步伐。4月上旬,伊朗释放了5584名伊拉克战俘,伊拉克释放了319名伊朗战俘。据报道,两伊官员不久还将在巴格达举行会谈,以便最终解决两伊战争遗留的战俘和失踪人员下落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圭大选揭晓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10日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巴拉圭大选今天揭晓,连续执政近半个世纪的红党候选人劳尔·库瓦斯得票52.7%,当选为下届总统。反对党联盟候选人多明戈·拉伊诺以47%的选票落败。
  参加这一届总统竞选的有4位候选人,但真正的角逐是在红党与由真正激进自由党和全国聚会党等组成的反对党联盟之间进行的。红党曾经推举前陆军司令、退休将军奥维多为总统候选人。去年11月,现任总统瓦斯莫西以奥维多曾经在1996年企图策动政变为罪名,下令将其投入监狱。自此以后,红党各派势力围绕奥维多的总统候选人资格问题,进行了将近半年的激烈争论和较量。直到大选前两个星期,红党才确定以库瓦斯和党的主席阿加尼亚为正副总统候选人。
  库瓦斯年届54岁,是一名企业家,1996年担任内阁经济部长。奥维多被捕后,红党提名库瓦斯竞选总统。
  新总统将于8月15日就职。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希望发展与苏丹关系
  据新华社喀土穆5月10日电(记者郭广钦)苏丹外交部10日宣布,埃及外长穆萨日前致函苏丹外长穆斯塔法,重申埃及希望发展埃苏关系,共同抵御威胁非洲、阿拉伯世界和埃苏安全的危险。
  苏丹外交部有关人士透露,这是苏埃上月中旬就归还埃及在苏丹被没收的资产谈判失败以后,埃及第一次正式表示愿意继续推进两国关系。
  90年代初,由于两国关系恶化,苏丹政府没收了埃及在苏丹的130多处资产,其中包括休养所、住宅、大学和中学。
  今年3月,苏丹总统巴希尔指示政府有关部门考虑归还埃及被没收的资产,以图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4月中旬,两国外交部就资产归还问题举行了会谈。苏丹在会谈中提出鉴于苏丹已将这些资产改作他用,无法立即归还,愿向埃及提供1200万美元的赔偿和相应的土地。埃及则拒绝苏丹的提议,坚持无条件收回被没收资产。由于双方差距太大,谈判最后无果而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进行三次地下核试验
  本报新德里5月11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今天下午,印度在西部拉贾斯坦邦的伯克兰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今天晚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他向进行此次核试验的科研人员表示祝贺。瓦杰帕伊在宣读了简短声明之后,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
  24年前的1974年5月,印度在该地区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据报道,对政府决定进行此次核试验,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及联合阵线等均表示支持。印度战略及安全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政府对核选择权利的具体实施,是出于对国家安全与利益的考虑。据此间媒体晚间报道,美国和巴基斯坦谴责印度进行核试验。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加强交流增进理解
  ——中法藏学家座谈会侧记
  本报驻法国记者 果永毅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莫里哀剧院,是一家古典文化气息十分浓郁的著名剧院。5月11日,中法两国藏学家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访法的压轴节目。在剧院舞台上临时摆放的木桌旁,两国藏学家围坐在一起。以西藏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杜泰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全体成员与会。巴黎第八大学副教授古途、法国藏族研究国际协会主席卡迈博士、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斯托塔尔等10余位法国藏学家出席。座谈会气氛十分亲切、融洽,像久别的朋友拉家常一样。
  在杜泰团长与古途先生分别介绍了中国与法国藏学研究的现状后,两国学者就具体问题展开交流。
  杜泰团长应邀介绍了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他说,藏族传统文化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艺术,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巨款并组织专人进行普查、搜集和抢救。整理出版了大量典籍,培养了大批的藏文化艺术人才。1984年成立了西藏社会科学院,近300名研究人员对西藏历史、文学、语言、宗教、工艺、民俗进行广泛的研究,硕果累累。
  曾任十世班禅保健医生的嘎玛曲培教授就藏医的保护与继承介绍说,藏医是在广泛吸收中国和印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有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几十年来,藏医有不少发展。藏医学结合藏药学是一个宝库,值得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斯塔先生就中国民族自治理论所作的发言十分令人感兴趣。他说,世界上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它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处理民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正在努力研究,使之不断得以完善。
  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巴桑旺堆先生介绍了西藏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
  古途先生最后表示,许多法国人对西藏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喜欢藏族的宗教诗歌,甚至以为西藏的诗歌都是宗教诗歌。此外,普通法国人对西藏了解得不多。他希望中国西藏的文化部门多与法国进行一些此类交流活动。比如,多介绍一些现代诗歌,帮助法国人更好地了解西藏。他诚恳地说,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相互理解。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显得很短,许多人意犹未尽。两国藏学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岁月中,还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把藏学研究推向更高的阶段。
  (本报巴黎5月1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