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中药抗癌研究获重大突破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于长洪)我国中药抗癌研究获重大突破:双向广谱抗癌药“康莱特”注射液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9日宣布,这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达到了年供5万患者使用的生产能力,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
  “康莱特”注射液课题组历时20年,运用现代国际尖端制剂工艺研制成可供动脉、静脉大剂量输注的“康莱特”注射液。抗癌作用类似化疗药,能直接抑杀癌细胞和抗癌细胞转移,同时能整体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功效。据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多家医院临床试验,“康莱特”注射液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由300多名医学专家协力攻关的“康莱特”注射液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七五”首批重点攻关课题和“八五”延续课题。1993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专家鉴定。1997年8月,卫生部正式批准“康莱特”生产上市,成为卫生部实施新药审评制度以来第一个批准生产的输液型的恶性肿瘤治疗药。这一中药二类新药已在国内2000多家大中型医院临床使用,被评价为目前国内外肿瘤临床较为理想的综合性治疗药。
  “康莱特”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传统中药在肿瘤领域的治疗地位和水平。为此,这项成果荣获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火炬计划项目一等奖,先后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成果推广项目”和国家科委的“九五全国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康莱特”已获中国、美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的专利证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集装箱”式野战医院问世
  本报讯 一种由“集装箱”式的医疗方舱组合而成的大型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最近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问世。标志着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研究已跻身世界野战卫生装备研究的先进行列。
  这一野战机动医疗系统,使我军首次实现了军事医疗装备的模块化和系统化。它由手术、急救、X线、检验、药械供应、技术保障、指挥通信等多种方舱组成,可在任何野战条件下,运用陆地、海上等多种运输方式实施转移、布置,并在数小时内即可展开一个拥有上百张床位的战地医院。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科技强军”旗帜下来到卫生装备研究所,他们用青春、汗水、智慧乃至生命换来了我军卫生装备的快速发展,使我军的卫生装备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包扎带、急救箱等人背、马驮的携运行装备,到以卫生技术系列车辆为骨干的机动卫生装备,再到野战机动医院的发展阶段。40年间,这个所的科研人员先后取得科研成果280多项,其中85%的成果已陆续装备部队。许多新装备在部队举行的多次重大演习、灾害救援等活动中经受了检验,显示出较强的卫勤保障能力,为减少人员伤亡,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到目前,我军已构成了以野战机动医院为骨干,诊、救、治等一体化,陆地、海洋、空中立体机动的现代化野战卫生装备保障体系,为我军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卫勤保障能力。在急救器材上,在实现全军范围内携运行医疗箱系列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研制和配备了抗休克裤、充气止血带、血管吻合器、采血运血箱等一批新装备。(吴志军 张东波 艾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成果服务主战场 论文变为生产力
  武汉大学抓科研重转化
  本报讯 记者李宏伟报道:武汉大学发挥综合大学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使一大批科研论文变成了现实生产力。
  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告诉记者:“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实际相结合。如果科研论文发表之后束之高阁,不转化为生产力,等于半途而废。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科研论文的‘转化’,即变为现实生产力,这样才能使科研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武汉大学抓科研重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工作如虎添翼。
  ——创办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武汉大学利用高科技研究优势,创建了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生物系专家研制成功的“从猪毛、人发中提取氨基酸新工艺”,通过举办学习班的方式,很快辐射到全国。目前国内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300余家,生产的氨基酸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0多亿元。武大电化学工程技术中心研制生产的镍氢等系列高能可充电池,销售额上亿元。武汉力兴电源公司采用这一技术,去年产值达8000万元。化学系副教授严河清研制的“全固态SPE传感器”,转让给武汉中山集团后,产品年销售额上亿元。生命科学院张廷壁教授研制的“卟啉铁补血剂”被红桃K集团公司采用,去年完成销售额高达15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成为湖北省大型支柱产业之一。“碳60”是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新材料,该校分析测试中心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并形成产业化,现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0%。
  ——共建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后劲。该校与湖北省科委共建氨基酸工程技术中心,与武汉市科委共建电化学工程中心。同时,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向国家经贸委申报产学研项目,现已获准两项,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进程。
  ——面向农业,大力开展“科教兴农”的开发研究。该校生命科学院教授朱英国培育的“光敏核不育水稻”、“珞珈粘”、“马协63”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孝感、随州、仙桃等地累计推广33万多公顷,米质好、产量高、抗病力强,被湖北省列为重点推广计划。汪涛教授坚持深入农户,推广Bt防治棉铃虫技术,在湖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推广面积达6.7万多公顷,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他因此荣获’97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称号。化学系教授张俐娜利用农作物的再生资源,研制出可降解农用地膜,现已在孝感中试成功并将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届时湖北省将成为可降解膜研究生产中心。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为经济腾飞出谋献策。该校积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人员强化“经济建设主战场”意识,拓宽应用研究和发展决策咨询研究。韩德培、李双元教授关于中止若干合同中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其咨询意见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维护了国家声誉,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管理学院李崇淮教授为武汉市提出的“两通(交通和金融流通)起飞”理论,被武汉市政府授予特别荣誉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家企业家达成共识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源
  本报北京5月11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一些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今天在此间指出,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一次创新向持续创新转变;从个别产品创新向系列产品创新转变;从个别专家创新向企业集体创新转变。
  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论坛”上,来自北大方正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宝钢集团、长虹集团、江南造船集团等一批创新型企业集团的代表,用自己切身的体会说明,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企业家和科学家们指出,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市场大潮中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机制也不完善。成功企业不管其在创业阶段是以引进外资、技术起家,还是独辟蹊径,走自主创新之路,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资产以及高层次的人才。
  王选院士在发言中说,市场需求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他认为,计算机领域的发明创造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做出的。我们要在国际高科技产业中争得应有的地位,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优秀的年轻人“出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沿的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并营造一个团结奋斗的和谐环境。
  今天上午在大会上发言的还有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勤、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科利华集团总裁宋朝弟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峡两岸学者
  研讨古籍整理
  本报北京5月11日讯 记者解波、孟宪励报道:今天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60余人在北京聚集一堂,参加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与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讨会”。这是两岸古籍整理专家,在继1996年4月在台北聚会研讨后的再度重逢。
  会议除了展现近年来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外,古籍整理研究中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海峡两岸关于古籍数据资源共享以及两岸进一步的合作,都成了本次会议上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据了解,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经过15年的组织协调,已建立了88家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与教学机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000余名,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包括《两汉全书》、《全宋诗》等大型古籍整理科研项目3000多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首次承办亚洲血管大会
  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任主席
  本报北京5月11日讯 第三届亚洲血管大会今天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结束。这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邮电总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联合举办。大会主席是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中华外科学会血管组主任委员汪忠镐教授。
  世界上27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血管外科领域享有崇高威望的权威医生大都到会。这是我国血管外科学界所举办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它将对我国血管外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家们研讨的问题涉及血管外科的各个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上的最新进展以及对血管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学科带头人汪忠镐教授的报告引起大会关注。他是世界至今治疗“布加综合征”最多的人。当大会介绍汪教授时,激起全场热烈掌声。
  (魏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