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国际金融体系酝酿改革
  庞中英
  东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难辞其咎。目前承认这点的人越来越多了,认为要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需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一些深刻改革。今年1月底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普遍认可的问题之一是,对付金融危机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2月下旬在伦敦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强调,要“想办法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结构”,要“进一步采取行动,加强金融体系及其运作”;近来,美国财长鲁宾在多个场合均表示要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作准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要求“彻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日本大藏省官员认为,应考虑建立一种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融体制;就连金融投机家索罗斯也建议设立新的国际信贷保险机构。看来,东亚金融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明确提到国际社会面前。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来自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货币与有价证券交易几乎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赌场,实际经济和虚拟经济越来越本末倒置,金融资本日益脱离实际经济运行。一些数据令人吃惊地表明,世界经济中用于直接投资和商品交易的资金所占比例已相对很小,大量资本流入到金融投机活动。结果,金融风险不断升级,危机不时爆发。从80年代蔓延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到此次东亚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比上一次更加严重和具有突发性,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也愈加明显。这些危机的产生固然是有关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致,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市场化和资本自由化推动下民间私人资本的流动,它们已对国家货币金融体系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危机是世界经济中的新现象,被人们称作“21世纪型危机”。
  然而,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控制这一进程,相反,金融资本对国家的控制却在加强,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处于严重困境中。国家利益和目标与资本利益和目标有时是重叠的,但有时又相互冲突。金融危机正是全球范围的国家与资本冲突的结果,它使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更加呈现混乱状态。
  由于西方各大国的利益和政策分歧,阻碍了有力的国际合作以对付金融危机。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以来,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一直处于相对下降之中,无力也不可能控制全球金融市场,加上受制于美国国内各种反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力量,美当局不能有力推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日本曾经在80年代成为新兴的金融超级大国,但自80年代末其巨大的金融资产“泡沫”崩溃以来,虽非自身难保,但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和解决邻国危机上难有作为;欧元虽可能成为对美元挑战的第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但它毕竟尚未运行。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内在缺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加剧了危机。首先,比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健全与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因为发展中国家一旦遭遇金融风暴,金融危机可能很快演化为经济甚至政治危机。其次,美国仍然利用美元的统治地位控制世界经济和政治,实现其“领导世界”的霸权利益。不过,由于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美日欧之间的金融矛盾加深,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它们的宏观经济稳定很难不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工业化国家政策的左右。
  再次,着眼于自由贸易而非资本流动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之后的20多年来,西方一直是通过大国间政策协调和谈判来稳定金融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种机制也趋于落后,但管理资本全球化的新国际制度尚未诞生。在这一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国际制度的不健全加剧全球金融的无序状态,威胁着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大多数国家只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以便解除维持固定汇率的沉重压力。
  最后,多极化世界的各主要力量都力图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塑造和影响金融全球化。其中,欧洲联盟已经走到货币联盟的地步,即将推出统一货币欧元,由于欧洲整体的独一无二的经济地位,如果欧元运转顺利,这一事态发展迟早要改变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加速融入世界市场,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上升的作用;日本想方设法解决自身严重的金融、体制和结构问题,并一直试图使日元主导亚洲经济。
  目前,解决金融危机问题主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巨额救援贷款,迫使相关国家从内部忍痛进行经济调整。到目前为止,此种方法还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国际体系的高度找到一种明确、协调的战略,以便解决民族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矛盾,彻底消除“21世纪型危机”的根源。发展中国家对付金融危机、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它们本国经济政策基本正确,且经济结构健康,但若国际金融体系得不到根本改革,类似拉美和东亚的金融危机还将发生,而这势必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
  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建立驾驭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制度,真正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牵涉到各国、地区和金融集团的利益,其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年度报告显示
  世界经济增速逾百分之三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罗辉)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最新年度报告显示,1996年至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保持强势,平均增长速度在3%以上。同时也伴随着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荡。贸易额的下降和资本流入的减少是影响本地区经济增长和导致部分国家发生危机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今天在这里公布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关于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调查的第五十一次年度报告。报告回顾了亚太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并阐述了对外经济部门的管理、增长和均等以及最近本地区金融危机的状况和应对措施等内容。
  报告说,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是本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本地区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小的国家。日本作为本地区的发达国家,其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方面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负责介绍这一报告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慧炯教授指出,日本经济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经济状况值得重视。
  报告说,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关注两个重要的领域,即建立合理的外汇交易体系和克服国内金融部门的弱点。报告认为,在金融的对外开放方面,各国应采取渐进的方式。政府应该在金融领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这些制度。同时,政府应该安排好监管机构。此外,在金融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也是必要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新协议
  新华社雅加达4月8日电 (记者赵金川)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印度尼西亚政府今天在这里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了一项关于印尼经济改革的补充备忘录。
  印尼经济、财政和工业统筹部长吉南亚尔·卡塔萨斯米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为了恢复公众对印尼经济的信心,政府将认真落实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新协议。他表示,随着新协议的签定和改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印尼经济可望很快走出低谷。
  根据这项补充备忘录,印尼政府将继续实行紧缩的金融政策,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各银行在短期内仍将维持高利率,并将继续整顿金融机构。印尼政府决定再次修改1998—1999年度国家预算,即把原先制定的零增长率下调到4%的负增长;将通货膨胀率从20%降至17%;政府将增加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和进口商品的补贴。
  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印尼政府表示将认真贯彻今年1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的50点协议并尽快制定公平竞争法,逐步取消国家有关部门对主要农产品进口和供应的垄断。
  在解决私营部门巨额外债的问题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印尼政府更多地协助有关方面寻找适当的办法。但政府将不接管私营外债和提供担保。另外,政府将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低息贷款资助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社和低收入阶层以保持社会稳定。
  去年7月以来,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已贬值70%以上。受其影响,印尼企业经营困难,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印尼提供总额为430亿美元的多边长期贷款,同时要求印尼政府进行经济结构、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改革。去年12月印尼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第一批30亿美元贷款。今年1月15日,双方又签订了一项包括50点内容的加快和扩大经济改革的协议。然而,3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印尼不认真执行改革计划为由搁置了第二批30亿美元的贷款。


第7版(国际)
专栏:述评

  樱花烂漫春不暖
  ——日本经济近况扫描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日本气象厅都预报樱花信息。今年东京樱花初放是3月29日,进入4月气温急转直下,东京一带平均气温比常年低10摄氏度。经济下滑的消息如同乍暖还寒的天气,令人倍加感到春无暖意。
  日本央行4月2日发表了3月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报告,调查数据表明日本经济继续恶化。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一,该报告的调查对象是700多家大企业和5000多家中小企业,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日本企业的经营困境和不安心理。其二,迄今3年间在不景气中对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企业设备投资转为负增长。其三,金融机构惜贷状况并未缓解,前不久投入的公共资金尚未见效。同日,内阁总务厅发表统计结果,工薪阶层家庭2月份消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4.3%,连续5个月下降,显而易见,从个人消费、设备投资、企业心理、失业状况等各方面迹象都表明日本经济形势不妙。唯有批发和零售物价稳中有降。但这又不能排除蕴含着通货紧缩的隐忧,人们担心经济步入物价下降———企业收益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消费疲软的恶性循环。桥本首相日前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时在伦敦说,日本战后第一次面临这样所有恶劣条件纵横交错、极其严峻的局面。
  为了刺激经济,3月末,自民党等执政三党作出决定,推出规模为16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对策。时过一周,市场对这个迄今规模最大的经济对策没有积极反响,东京股市、日元汇率持续走低,原因之一是16万亿日元的用途尚不明朗。
  对于综合经济对策,执政党与在野党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自民党主张经济对策应以公共投资为主,但反对者指出,以往公共投资浪费极大。受选举等政治因素影响,资金多流入与党派利益有关的行业和企业。眼下不景气是消费疲软引发的,经济对策应该以刺激消费为主;在野党主张经济对策应以降低所得税为主,但反对意见认为现在市场饱和,即使减税,消费者收入增加也不会用于消费,大多转向储蓄,对刺激消费不起作用。且减税必然伴随发行国债,财政赤字亦随之增加,将使重建财政的目标难以实行。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迄今政府已实施了6次经济对策,总规模超过60万亿日元。虽然每次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都不能长久,至今未能实现经济复苏。于是有人主张,过去经济对策都是以公共投资为主,现在应该转变为促进消费为主,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2万亿日元以下规模的减税已无济于事。但根据去年国会通过的“财政结构改革法”(以下简称“财革法”)规定,1998年度只能实施2万亿日元以下的减税,赤字国债发行额必须低于上一年度。因此,要实施大规模减税必须先修改“财革法”,但“财革法”是桥本首相推进六大改革以来迈出的第一步,修改则意味着财政改革大幅倒退。刺激经济和重建财政如何平衡,的确是一道难题。
  日本解决景气恢复问题的紧迫性已超出日本自身的范畴,3月以来,美国政府高官频频发言,敦促日本采取对策。信用评估机构穆迪公司4月3日表示,将下调对日本国债的评级。消息传来,东京市场股价跌破1.6万日元大关,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34∶1以下,这是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股票、日元汇率双跌牵动了东南亚金融市场。国际舆论要求日本尽快采取切实措施,使经济摆脱困境的压力不断增加。
  近忧远虑孰重孰轻,政策运作何去何从,桥本首相承诺,国会通过1998年度预算案后,他将交出答卷。
  (本报东京4月7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火星岩石映出幻象
  人脸雕塑子虚乌有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7日电 (记者谷利源)美国航空航天局对火星的最新研究表明,20多年前海盗号飞船拍摄的火星上类似于人面孔的图像,并不是火星存在文明的证据,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岩石高地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幻象。
  1976年7月,美国海盗号空间探测器掠过火星时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的景物看上去像是一张人脸的雕塑,它坐落在火星上一个名叫塞多尼亚的沙漠地区,仰望着天空。自此,许多小报把它比成火星上的狮身人面像,炒得沸沸扬扬。一些人甚至宣扬,在人脸雕塑的西南方向还发现了一座古代城市,它拥有完整的庙宇、城墙和炮台,还有天文观察用的塔。有些人把这当做是火星上存在生命和文明的证据。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6日公布了美国火星环球观测者号飞船上周末发回的有关火星的照片。该飞船目前正在围绕着火星飞行,拍摄这个红色星球的表面状况。与海盗号拍摄的“人脸”照片相比,这些最新的照片拍摄的是同一个地区,但是清晰度却提高了10倍。人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太阳正从正面照耀着这一地区。新的照片是火星环球观测者号从距离火星表面约442公里的上空拍摄的。这些照片再一次证实了航天局先前的观点,即所谓的人脸雕塑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的岩石结构,是一座孤立的高地,它的脊岭和溪谷在阳光照耀时投下的阴影,使人们对海盗号所拍摄的照片产生了很像人脸的幻觉。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坦合资经营的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经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后,投产仅9个月,即扭亏为盈。该厂是我国60年代援建的。
  图为中国专家在车间指导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大成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国德累斯顿市政部门正加紧整修因长期受污染而变黑的著名建筑。图为一座建筑物顶部经过清洗的雕塑(右侧)和尚待清洗的雕塑,两者黑白分明。新华社记者 黄文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拉美非洲依然债台高筑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7日电 (记者薛鸿)拉美国家的外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目前外债总额已达6600亿美元,与1990年的4080亿美元相比,增幅达61.8%。
  美洲开发银行最近公布统计报告说,进入90年代后,拉美国家的许多私人财团和企业纷纷举借外债,用以购买本国原国有企业的股份。因此私人外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公共外债的增长速度。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拉美国家已发行各种债券165亿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上融资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此外,国际市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下跌,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都对拉美地区国家的出口产生影响。估计今年流入该地区的资本将会减少,拉美各国将面临经常项目巨额赤字的威胁,其数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718亿美元。据经济学家预测,今年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达3%,但该地区外债的增长速度可能超过10%。
  据新华社内罗毕4月8日电(记者陈启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末的估计,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约为20660亿美元,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占2350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负债国分为重债国和轻债国两类。在45个属于重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非洲有28个。另有9个非洲国家属轻债国。除博茨瓦纳等8个国家无债外,其他非洲国家都有外债包袱。
  非洲大陆负债累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70年代,许多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后急需资金进行国家重建,因此大量借款。旧债无力偿还,连年再借新债,加上贷款利率一度攀升,使外债滚雪球般地累积。自1980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外债增加了近两倍,从850亿美元增加到2350亿美元。此外,西方国家限制非洲国家出口,许多非洲国家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当然,一些非洲国家管理不善和腐败等问题也加重了国家的债务负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