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九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实施顺利
  共出版图书近万卷,已完成五分之一强,不少获好书奖
  本报讯 1997年初,新闻出版署正式颁发了“1996—200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即“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不久前,新闻出版署对“九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总体上看,进展比较顺利。
  “九五”规划列选项目1200个,故又称“1200工程”。其中基础部分有963种,包括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除基础部分外,还有重大工程项目8种,通俗读物58种,科普读物74种,少儿读物85种,电子版图书7种,盲文版图书5种。该工程涉及全国382家出版社,出版图书近万卷(册)。至1997年底,已经完成的项目占23%,有的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精神之火——中华民族与当代少年的使命》、接力出版社的《神脑聪仔卡通系列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南方有嘉木》、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张岱年全集》、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岭南文库》、山西经济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等。
  “1200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得到了全国出版界的广泛支持。各部门、各单位适当地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高标准,按时间要求出版这些重点图书,展现出我国出版界的综合实力和出版水平。
  在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带动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及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全国大多数出版社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最近,新闻出版署对“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进行了调整,规划中未落实出版单位的部分项目,经出版社申报,有关部门研究后,确定了59个项目的出版单位;规划中的45个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成,经研究后予以撤销;对部分出版社申请列入“九五规划”的选题进行研究,决定将53个项目列入“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据了解,到1998年底,将完成规划的60%,而且年内规划所列项目都要启动。新闻出版署今年将召开“1200工程工作会议”,交流各地区、各单位推进“九五”规划以出精品、出人才的经验。(曹宏遂)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谈
  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刘琼
  孙家正,男,汉族,1944年3月生,江苏泗阳人。1966年1月入党,1968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历任江苏省六合县樊集公社人民武装部副部长、马鞍公社党委书记,六合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1983年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徐州市委书记。1986年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任江苏省委副书记。1994年任广电部部长、部党组书记。1998年任文化部部长、部党组书记。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
  记者:作为新任文化部长,人们想知道此时您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孙家正:两个字——“责任”。文化,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文化的复兴对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清楚地知道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人的一生有许多东西是不能辜负的,而最不能辜负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这句话最能恰当地说明我现在的心情。
  记者:履新伊始,您所关心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孙家正:文化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但有一点要始终不渝地抓住不放,就是发展文化事业、繁荣艺术创作,把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衡量文化工作成绩大小和为国家整体事业服务得如何的主要标志,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的这支文艺队伍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是一支久经考验的队伍。无论是在筚路蓝缕的创业年代,还是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他们的脉搏始终与祖国和人民一起跳动。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依靠这支队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形成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繁荣艺术创作的良好氛围。
  从长远来说,要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地位。我国现有30所艺术高等院校和120多所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承担着培养文艺工作者的重任。艺术院校的改革和建设应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领导有无长远观点和战略眼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记者: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您有什么考虑?
  孙家正:坚持正确方向,遵循艺术规律,大胆地推进改革,解放艺术生产力,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艺术生产和发行机制,是文化发展、艺术繁荣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紧进行文化部机关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政企分开,规范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改进机关作风,把文化部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的机关,建成一个密切联系文化工作者,热情为文化事业服务的机关,建成一个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信赖的机关。以此推动文化领域的全面改革,深化和完善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建立有利于艺术生产的竞争、激励机制,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多为群众演出。同时要通过改革,培育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大大增强文化事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而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作出贡献。在改革中要注意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扶持、保护民族文化精粹和优秀高雅艺术。
  记者:我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文化部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方面有何新举措?
  孙家正:文化工作最根本的宗旨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欣赏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劳动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文化工作者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把农村文化搞好了,才能使我国整体文化工作上一个台阶。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工作骨干队伍的建设。几年来,创建文化先进县、边疆文化长廊等活动效果明显;文化列车等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同时,我们要探索更多的、为基层和群众欢迎的形式。文化下乡演出除个别大型活动以外,更多的将以小型、分散、经常为主,专业文艺团体下乡演出要与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力求把群众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扎扎实实。
  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贯穿于我们的文化工作的全部。为了推动艺术团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对调演、评奖等活动也将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改进。
  记者:您在地方和广电部主持工作时,对文化史有过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背景下,我们想知道您对文化交流工作的认识和设想。
  孙家正: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归根到底在于其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同时,又以博大胸怀接受一切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正因为如此,它总是保持着紧跟时代步伐的勃勃生机。事实上当一个民族认为不需要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时候,那才是最危险的。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时代里,中外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防止和抵制一切反动腐朽文化的侵蚀。
  对外文化交流要配合国家整体外交,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让中国文化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要让国外通过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中国在全世界的良好形象。
  文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文化繁荣需要创造多方面的条件,文化积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
  文化事业的发展,就其基础而言,它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文化工作者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大局,满腔热情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发明人再登日内瓦奖台
  参展8个项目全部获奖
  本报讯 据中国发明协会提供的消息,当地时间4月1日晚举行的“第二十六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颁奖仪式上,中国参展团取得了获奖率100%的好成绩。
  我国此次参展的8个项目,分获3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获得金牌的3个项目是:奇正集团西藏宇妥藏药研究所雷菊芳发明的“藏药奇正消痛贴膏”,大连泰基能源有限公司陈有孝等人发明的“电动车用高比能量密闭铅酸蓄电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叶玉坤发明的“肺癌早期诊断立体定位仪”。
  中国发明协会从1985年开始,每年均组团赴日内瓦参展。经过10余年的努力,已向国际上推出了一大批我国的优秀发明项目,促进了我国发明人与世界各国同行及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郝晓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心系老区
  ——北京圆明园学院扶贫助教纪事
  本报记者 贾西平
  在刚刚结束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一份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师资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的倡议书,在代表委员们手中传阅,103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倡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吴阶平、王光英、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卢嘉锡、赵朴初、万国权、马万祺等数十位代表、委员还专门为此向“两会”提交了议案和提案。
  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105个革命老区县。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而教育落后,人才匮乏是主要的。迅速改变革命老区的贫困面貌,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十万工程”的发起单位北京圆明园学院,在她诞生之初,就与扶贫助教结下不解之缘。几年来这个由数十位中科院院士和退休教授组成的学院,靠着微薄的财力和一腔热血为改变老区的面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早在1992年,他们就组织义务讲师团到老区讲学,讲师团的足迹踏遍了陕西延安,湖北黄冈、红安,山东沂蒙山等地。每到一地,讲师团为当地义务讲学,慷慨解囊。
  讲师团来到沂蒙山区,为当地2500多名教师讲课,资助失学儿童10名,捐赠数千元的图书资料。到内蒙古边疆地区的巴彦淖尔盟讲学,100余人听讲,捐赠500余元的图书。1993年7月,他们再次组成17人讲师团,分别到湖北黄冈、红安两地讲学,听讲者1000余人,资助失学儿童10名。1994年,他们到老区延安调查,资助20名失学儿童,7月又邀请延安地区100多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还组织沟通延安地区16所中学与北京市16所重点中学进行“手拉手”、“一带一”活动。199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教委的帮助下,圆明园学院又资助15个老区60名优秀中学生到北京101中学、二中等15所重点中学学习。
  延安市教委主任武耀东谈起这些,感慨万分地说:“延安地区教师缺,单靠国家分配一个渠道远远不够,北京圆明园学院这些年为延安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实事。”
  如今,老区的孩子们正在条件优越的北京市重点中学里学习着,而圆明园学院董事长杨波依然焦虑万分:“老区还有许多地方连电灯都没有,山地贫瘠,粮食歉收,教育文化更是落后,看到这些真叫人着急啊!”
  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些,对老区的教育事业来说,如同杯水车薪。老区人民越是欢迎,国家教育部门越是支持,他们的内疚感越是强烈。
  “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圆明园学院的教师们说。在革命先辈们的热情鼓励和科技、教育、文化界著名人士的参与下,一项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师资的更宏伟计划诞生了。按照这个计划,到2010年将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教师。为此拟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
  消息传出,一些文化、企业界知名人士都表示支持。画家罗工柳、罗中立、王乃壮等百余人捐增了书画作品。湖北红桃开集团总裁谢圣明,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总裁杨忠、神龙汽车公司中方总经理张世端、陕西宝光集团总经理佟绍成等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字。
  凡是惦念革命老区那块热土的人,或许都想为老区做点事,但与其单枪匹马,不如大家携起手来,办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为老区发展教育,培养师资,确实是一件既实际又有意义的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大:邓小平理论课热起来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徐江善、江涛)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在凝视,一个个存有疑点的问题渐渐找到了答案。每周一、三上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室里都座无虚席,许多听了这门课的同学都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公共课。”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告诉记者,去年初,北大党委就把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列入工作计划,党委书记任彦申、副书记赵存生等同志还亲自承担教学任务。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北大将本科三年级5个院系作为试点开设邓小平理论课,请吴树青、肖蔚云等12位知名教授分别讲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等12个专题。这门课开设后一改过去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上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情形,到课率近100%,期末考试成绩之好是近年来公共政治课考试中少见的。今年春季开学后,北大全校1700多名三年级本科生全部上邓小平理论课。
  为做到有的放矢,教授们收集整理了目前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还专门收集了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注意联系同学们的思想实际,加强教学针对性。
  一些刚刚听完这门课的同学告诉记者,平时的许多疑惑,都在这门课中找到了答案。国际关系学院的张婕同学说:“我之所以爱听这门课,是因为它能使我想到许多与自己有关的现实问题,启发我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的殷亚妮同学说自己和这门课“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仅上课时全神贯注,课后还自学《邓小平文选》、十五大文件等,常与同学讨论、研究、交流,还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座谈会,畅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后的心得。
  “看到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情这么高,我非常高兴。”满头银发的吴树青教授说,“只要我们对一些热点问题不回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就能使邓小平理论好学、易懂、真正解决问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呼吁——
  强化采油基础研究不应放松
  本报北京4月5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难以控制的,但石油开采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决不能随之波动。”日前在京举行的“世界石油市场与我国强化采油基础研究”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专家一致呼吁,依靠技术进步求石油稳产高产的方针不应改变。
  国家攀登计划“复合驱强化采油中重大基础性研究”首席科学家俞家镛说,石油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开采能力的保障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油价的戏剧性反弹证明,不能把“宝”押在别人身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张朝琛教授算了一笔账:“八五”期间我国石油产量的总价值,正好与国家外汇储备相当,完全靠买油过日子绝对不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冈秦麟教授指出,美国虽然将本土石油产量削减了约1/3,但其对石油开采的基础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因为它可以用石油技术的出口换取石油。目前世界上真正有较完整的石油技术出口的,只有美、俄和我国三家。即使是从这种角度讲,我们在强化采油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
  据悉,常规采油技术只能采出35%左右的储量,65%的石油要靠强化采油方法进行开采。“八五”期间,我国强化采油科技攻关取得了突出成效,试验区采收率提高了近20%,目前这些新技术正在各大油田推广。仅去年一年,我国就通过它增采石油300万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要让果品质量好 请给果园种上草
  白三叶生草覆盖技术向全国推广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针对我国目前部分果品质量较差、果品过剩等难题,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近日决定向全国推广“白三叶生草覆盖技术”,并指定北京天禾绿色科技发展公司承担引种及技术服务等具体任务,以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增强果品的竞争力。
  据了解,我国的果园管理普遍采用清耕除草方法,造成果园地面裸露,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减少、肥力下降,而且使坡地果园形成水土流失。用白三叶对果园进行生草覆盖,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据介绍,美、英、法、日、俄等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实行果园生草制度,果树行间种植多年生草。大量实验及实践表明,白三叶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根瘤,每亩可固定氮素5.96千克,可以减少果园氮肥施用量,提高果品品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喜庆八十五华诞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4月4日一早,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就敞开大门,喜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共同庆祝学校85岁生日。46个民族的同学们身穿节日盛装,校园里到处欢声笑语,一派民族大团结的喜人景象。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为蒙藏学校,创建于1913年,1918年升格为大专性质的蒙藏专门学校。该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先驱李大钊、北京地下党组织委派的邓中夏、赵世炎等先后到学校传播马列主义;发展了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青年团员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培养造就了乌兰夫等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以及国家民委、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庆典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