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艺术品市场忧思录
  本报记者 邵建武
  空前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滞后的管理——法律法规不全、管理队伍孱弱、监督力度不够,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差,繁荣背后的混乱、混乱导致的损失、损失的难以弥补,不禁让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展开虽然有些突兀,但它给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收藏家、经营者乃至旁观者带来的惊奇似乎更为突兀。
  许多艺术家由此率先进入富裕阶层,收藏由此而从文人雅事成为了时尚,老字号荣宝斋、朵云轩的身旁由此出现了一批艺术产业,刚刚办了六届的中国艺术博览会由此有了八家竞争对手。当然,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主要是此起彼伏的拍卖槌敲打出来的。当前艺术品公开交易的百分之七十发生在拍卖场中;文物的公开买卖多数发生在拍卖场中;中国艺术品的成交纪录诞生在拍卖场中……
  急剧萎缩的画廊业
  中国艺术品市场由画廊业、拍卖业与艺术博览会三部分组成。前者是一级市场,后二者是二级市场。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后二者也大量地参与了一级市场的竞争,使曾经一度红火的画廊业在近年急剧萎缩。
  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都市,荣宝斋、朵云轩、和平画店等几家老字号画店曾经名满中外,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屈指可数,别无分店。八十年代,荣宝斋所在北京琉璃厂成为了一条文化街,画店鳞次栉比。
  伴随着各地中高档饭店、酒楼而出现的画廊,不仅把曾经由各地友谊商店垄断的艺术品买卖送到了每一个外国客人的身边,也送到了许多中国人的眼前。
  但是,八十年代随着旅游业而生意红火的画廊业可是今非昔比了。据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全国共有画店画廊五千余家。到1997年,全国只有画店画廊二千余家,每年递减一千家。
  谈到画店画廊数量的剧减,文化部市场局美术处处长梁刚认为,这是对1994年前画店画廊无序发展的一种自然淘汰,可以说是画廊业逐步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其它艺术品产业发展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他说,拍卖业的兴盛,特别是小拍的频繁与艺术博览会的出现,争夺了画廊业的不少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画廊业本身寻找原因。除了几家老字号凭借金字招牌保证货源与吸引顾客外,其它众多画店画廊也沿用如此等客上门的办法,在宣传攻势强大的拍卖会与博览会面前,自然丢城失地,连连败退。九十年代前后,因为桂林画贩子的巨大“成功”与失败给画廊业制造的恶名,不仅使收藏者对多数画店画廊畏而却步,也使艺术家对它们失去信任与兴趣。没有诱人叩门的魅力,没有招人回头的信誉,没有艺术家作为后盾,许多画店画廊业只好祭起两件法宝,一个是现代的———批发粗制滥造的低劣商品画;一个是传统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遇上难得光顾的客人狠宰一刀,主要是以假当真)。如此自欺欺人,画廊业不急剧萎缩才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廊业的急剧萎缩与其它新兴产业的兴盛是互为因果的。
  令人忧虑的是,如果有关部门在画廊业开展一次打假治劣活动,现存的二千余家画店画廊又会有多少家应声而去。作为一级市场主体的画廊业如果长期萎靡不振或者发育不全,势必影响到二级市场的稳健发展。当前拍卖业所以出现鸡犬升天等奇怪现象,也与当代艺术品没有经过一级市场的较为明确的评估与较有力度的淘汰不无关系。
  鱼龙混杂的拍卖业
  当前艺术品拍卖业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赝品成灾,一是恶炒名声。
  恶炒中国书画家的名声,首先发生在香港。个别艺术家与投机商人联手,将其作品拍出天价。如今,这种运作方式已经在其它城市的拍卖会上屡见不鲜。一些尚未成名的书画家,自费将作品送交拍卖,碰碰运气,有的甚至赤膊上阵,以获得一个作品“估价”,为下一步运作打基础。这是自炒。一些收藏家或收藏机构,为了使自己的收藏保值和升值,便投入一部分资金竞拍同类收藏或同一艺术家的作品。有一位画家虽然声名狼藉,但其作品在拍卖会上行情不跌反涨。所以如此,就因为其作品的收藏者不愿自己血本无归。这是他炒,而更多的是书画家、收藏家或机构、经营者或机构联手,恶炒名声,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一些小有名气的画家,在作品送交拍卖时,拜托朋友作托,使自己作品的拍卖价格次次见长。个别知名度较高的画家与一些经营机构订约:画家低价出卖或无偿提供一批作品,经营机构投资拍卖,将画家的作品哄抬到一定的价位。对于这些,拍卖公司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合力为之,因为高成交便有高提成。
  无论是自炒、他炒,还是联手炒作,起码都是一种商业上的欺诈行为。这种恶炒的结果又通过一些新闻媒体与出版物扩散、放大,使当代中国无端产生了一些“艺术大师”。
  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本应受到指责或不屑一顾的笑话,却在老百姓中间作为神话在传说着;这些以虚价成交的拍卖品及其孪生兄弟因为其“贵重”而成为了某些作者有力的敲门砖,他们因此在某些地方(或系统)成为了新闻人物、风云人物;更重要的是,因为同样的利益驱动,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不断地出现在一些专业刊物的重要版面。学术标准一旦被偷梁换柱,而代之以市场标准,不仅影响到学术评估的准确性,影响到市场运作与发展的秩序性,更会影响到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依然如故的地下交易
  拍卖等手段使文物交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地下转入地上,但并没有扼住当代艺术品地下交易的势头。
  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一些收藏家、艺术品经营机构利用艺术品进出口条例的宽松,利用中外工资收入的巨大差异,利用国家税收征管的漏洞与困难,特别是利用艺术家的求富心切,以宴请招待、赠送家电、支付现金、邀请出境、出版画册等方式,成为了书画家的朋友,换取了难以数计的当代书画作品。国家因此流失的税收虽然无从统计,其数目惊人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让书画家照章纳税,并对其偷漏税行为课以罚金,他们还能驾着奔驰、住着小楼吗?
  与此同时,大量留学生携带书画作品出国,以在紧要关头保证生计;成批公务人员携带书画作品出国,以赠送海外有关机构与人士;某些地区组织书画作品出口,以极低的价格换取外汇(最低的是五美元一件)。当国人以艺术品馈赠西方发达国家人士时,他们常常不无惊讶,甚至受宠若惊。在许多西方国家,艺术品的进关是大道畅通,而艺术品的出关则难于上青天。
  记者曾经以同一问题征询过近三十位中年画家:你的作品主要在何处?答案惊人的一致:在海外。看来,我们的后人要撰写当代中国书法史与美术史,必须到海外去找材料了!
  艺术品的地下交易既不受市场机制的约束,更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因此,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国家税款的征收与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也包括艺术家本身。那些受海外不法商人与无耻小人欺诈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其痛斥声、悔恨声时有所闻。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本期导读
  十版:蒙古族母亲抚养六名汉族孤儿,影片《白骆驼》表现了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请看众人评说
  十一版:人类无休止的豪取,已使地球污秽不堪。老作家管桦为此呐喊
  十二版:△人老,不怕,怕的是心老。萧乾谈《抗老哲学———给自己做点思想工作》
  △过去出酒的好地方怎么会误喝假酒?山西人邓云乡回忆儿时的《缸房》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央美术学院
  如何面向新世纪
  本报记者 李舫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创建于1918年4月,是由蔡元培倡导建立的,八十年的沧桑岁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学与创作传统。这所学校走进走出的人们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名字和美丽的篇章。
  历史的风风雨雨、社会的革故鼎新、观念的进退守舍,浓缩在八十年中,又汇聚在新世纪面前。
  面对新世纪,中央美术学院有些什么想法?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这所学院。
  穿过北四环,向北,再向北,沿京顺路,到西八间房再向东……我站在一座毫不起眼的灰白色老楼前。尽管早有准备,知道这里不过是原来在校尉营的中央美术学院迁往南湖渠公园新校址的中转地,但我还是为这里教学条件的简陋所震惊。院子里零乱地停放着几十辆自行车,这是青年教师和学生从几里外的宿舍赶往这里上课的交通工具;很多教师居住在城里,校方为方便教师授课,每天发派班车往返两次。目前解决交通问题也只能如此,不过对于需要整块时间从事创作和教学研究、视时间为生命的老师们来说,仍不免难过和痛惜,因为每天都有一两个小时浪费在路上。新校园建设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搁浅,可是,大家对新校园的建设还是心怀憧憬。靳尚谊院长介绍说,新校园由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这个设计方案在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上曾被评为十佳建筑设计方案之一。
  从校尉营到南湖渠还有长长的路要走。在传统文化一度受到冷落,文化事业发展相对艰难的环境中,中央美术学院的今天与未来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中转地的院落里,美院师生不能不思考自己该怎么办。中国画系系主任张立辰不无忧虑:“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但目前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对中国画不以为然,认为它不讲技法,不讲透视,应该被淘汰。这种思想在近两年尤为严重,以至目前中国画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学生转系或毕业后改行的情况司空见惯。”其实,中国画画到最后,已不仅仅是画功夫,还要画学识,画性灵,画修养。然而在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谁又能耐得住几十年的清苦寂寞,去做这些画外的静修呢?
  成立于1993年的设计系是中央美术学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而建立的。系主任张宝玮在西班牙从事艺术工作十二年,他说:“在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大趋势是走向设计,这也是我国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设计系的教学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既可以从事纯艺术制作,又可以从事室内装修,广场、花园构思,城市雕塑创作和城市布局、家具设计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设计系分为建筑和环境艺术、平面设计两个专业。张宝玮认为,“国内目前乃至今后,都大量需要这两方面的人才,但这两个专业的发展又十分严峻地面临着提高艺术水平的问题。比如我国的建筑专业原来主要设在工科大学,课程设置上缺乏艺术课教学,因而建筑设计平板单调,失掉生趣。设计系的创办宗旨就是在教学中既取工科大学建筑专业教学之长,又增加教学中艺术内涵的分量,突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探索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的新型建筑教学模式。”设计系的第一届毕业生面临着今年的分配,对他们的能力张宝玮有充分的信心,只是对分配工作仍忐忑不安。
  在坎坷和曲折中,美院人来到了新世纪的面前,要承接悠久传统,要开拓新的思路,要记录多彩生命,要描绘满眼风光,责任重大,路途漫长,愿手拿画笔的艺术教育家和未来的艺术家们能用自己的心血涂抹出新的画卷。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整顿艺术品市场
  先从打假开始
  南宫品
  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千头万绪,不妨从打假开始。
  赝品成灾,严重地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令人奇怪的是,在其它消费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如过街老鼠,而在艺术品市场,赝品却堂而皇之在展销着。
  近期,不少报刊登载了一些艺术家奔走于拍卖会,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李逵打李鬼”。这种种个体行为如何变为社会行为呢?如何让我们的艺术家不为此困扰而潜心创作呢?建立、健全中介人制度恐怕是势在必行了。
  在艺术品市场打假,会导致一些画廊、画店、拍卖公司度日如年,使火爆的艺术品市场陡然降温。但与其虚火十足,不如平稳发展,这不仅对于艺术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善莫大焉,对于艺术品市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一剂苦口良药,不喝恐怕不行。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造型独特、华丽典雅、设备先进的广州星海音乐厅,经多年努力终于建成。图为外观和内景。
  魏辉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上海文化信息入网
  上海文化信息票务中心现已正式运作,这是上海市文化局为适应上海文化信息演出市场迅速发展而投资组建的文化设施,以电脑联网方式并通过因特网向国内及世界发布文化市场的各类信息,同时还具有远程票务联网销售操作功能,为艺术表演团体的票务销售做推动和促销。
  目前上网发布文化信息的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推荐栏目类,其中包括文化管理、登台演出、文艺经纪、艺术院团、文化博览、剧场特色、人才交流等背景介绍;二是热点信息类,主要是上海各类文化消费市场的动态和演出票务信息;三是文化专题类,专门介绍各种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欣赏评论。如果需要上海文化市场的信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进入因特网,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演出票务联网销售已经在几大剧院试运行。要购买某月某日某地方的演出票,只要按下几个键,屏幕上就会出现座位表,并以各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各类座位的价格和座位是否已经售出,然后选定一个座位并付款后,出票机就会打出该场演出的票子。 (剑云)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北京
  《旭日惊雷》首映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故事片《旭日惊雷》首映式最近在京举行。
  《旭日惊雷》根据国家安全部提供的“阴谋刺杀毛泽东”的真实案例创作和拍摄,披露了1949年毛泽东主席应邀访问苏联期间,敌人派遣杀手企图刺杀毛泽东主席这一鲜为人知的案件,艺术地再现了建国初期安全保卫战线在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部长的指挥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业绩。
  该片在广州、香港和东北的林海雪原拍摄,还远赴俄罗斯。在莫斯科拍摄当年周恩来向红场烈士墓献花圈一场戏时,俄警方为协助剧组曾对红场“戒严”达三小时。
  《旭日惊雷》由国家安全部办公厅、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大连东方影视有限公司联合拍摄。李前宽、肖桂云、胡明钢执导,主要演员有吴若甫、杜振清、胡慧中、古月、孙维民、邸国强、孙飞虎等,特邀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特型演员参加。
  (西央)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从长白山走来的歌唱家
  周国安
  近几年,我国音乐界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又一个名字在国际上获大奖。朝鲜族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金永哲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一年内获得了两项金奖。
  在法国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巴黎国际声乐比赛中,金永哲获得了男声组第一名。能在国际四大声乐比赛之一的比赛(另三个国际声乐大赛为柴氏、慕尼黑及日内瓦)中获得如此高的奖项,令国际音乐界对中国音乐教育刮目相看。比赛评委主席称赞金永哲说,你唱的唐蒙赛的咏叹调《花之歌》(选自歌剧《卡门》)好极了。
  同年十二月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六届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中,共有三十九个国家的一百八十余名选手参赛,经三轮淘汰,金永哲又获得了男声组第一名。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虽没有巴黎声乐大赛著名,但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由组委会主席阿曼先生亲自去各国际赛场选定的歌唱家。其参赛选手档次之高,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谁曾想到,金永哲是一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歌唱家。
  出生在长白山汪清县的金永哲,父母都是普通的山民,不用说给孩子以音乐的熏陶,就连大字也识得不多。金永哲是靠了一副好嗓子和对音乐的悟性,于一九八八年考取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声乐教育家王秉锐教授。王秉锐教授说,这个学生一直很刻苦,甚至在他毕业留校任教以后,也坚持上学时养成的好习惯,天天练声练唱。为金永哲弹了七年钢琴伴奏,也是两次为他参加国际声乐比赛担任艺术指导的钢琴家赵碧璇教授也认为,金永哲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在于他“老实为人,勤恳敬业”。他学习刻苦、用功不说,每年放暑假都要回家,帮助父母上山砍回一年所烧的木柴。
  他常说,我要用歌声向家乡人民汇报,用歌声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金永哲,一定不会辜负家乡的期望,不辜负祖国的期望。(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炒炒炒
  丁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