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募股资金请勿乱用
  本报记者 李丽辉
  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或增资配股募集资金,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同时股东也可从上市公司的效益中得到较高收益,应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在使用这些从广大股民手中募集来的巨额资金时,却常常随意改变其用途。这种漠视股东利益不负责任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担忧。
  据上海物贸信息工程公司统计,在今年已经公布年报并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上市公司中,有近1/4的公司改变了募集资金的投向,近1/3的公司募集投资项目未能按计划进度开展,约1/3的公司将尚未投入项目的部分或全部资金存在银行里。
  上市公司募股资金不按招股或配股说明书上承诺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是随意改变资金投向,变更投资项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据了解,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募股立项时,并没有对市场做充分的调查研究,立项依据不足。当募集资金后准备在这些项目上投入时,才发现这些立项很不成熟,市场风险很大。不得已只好取消原来立项,重新寻找投资领域和项目。也有的上市公司因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面对募集来的巨额资金,无法为其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即使有的公司没有改变投资项目,但由于项目缺乏论证、仓促上马致使效益不佳。也有的一些上市公司本着“圈钱”的目的,什么项目能够打动股东的心就在招股、配股说明书上写什么,而实际上有的公司并不具备投资开发这些项目的能力与条件。等钱到手后,便寻找种种借口,否定以前的立项,将募股资金挪作他用。甚至有的上市公司巧立名目将钱募集到手后,将资金投到风险很大的证券市场进行炒股,也有的把资金干脆存到银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变更立项,总会有些“堂而皇之”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大多经不住仔细推敲。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宣布以前的立项存在较大市场风险,与自身主营业务关联不大,故放弃以前的项目。也有的宣布以前项目因市场低迷、趋于饱和不宜介入。其实,有些情况是早就存在而非后来变化,上市公司在立项时就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像这样的公司连市场实际情况尚未摸准,怎么还能谈得到其对市场的预见性?
  在上市公司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元的募股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小股东的血汗钱。这些股东之所以把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交给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是被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描述的诱人的投资前景所打动,认为把钱投在这些项目上风险较小回报较高。如果股民当初知道这些说明书上的承诺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恐怕没人愿意把自己的钱交出去,不加过问地任上市公司随意支配。如果股东知道上市公司把他们的钱胡乱投资或存银行时,那么可能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把钱委托给投资基金或自己存在银行,因为那样得到的回报可能会更好一些。
  同向银行贷款相比,在股市上融资对企业来说似乎更“划算”,因为募股资金不需付利息,没有偿还期。只要公司经营还算说得过去,那么这笔钱公司就可以一直用着。也许正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募股资金运用上没有什么硬指标、大压力,所以在对待这些钱的时候也就显得漫不经心。
  上市公司在募股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誉,更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这表明,不仅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缺陷与问题,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为了减少和杜绝上市公司随意使用募股资金现象,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出现利用虚假承诺项目“圈钱”等不规范行为,确保广大投资者利益不受侵犯。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买壳”不如“买肉”
  张后奇
  3月下旬在大连举行的“’98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会议”上,当数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证券商会聚一堂,热烈讨论着1998年证券市场与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资产重组与买壳上市”时,深圳特区证券研究所的居亚东的一番话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他主张,现阶段中国企业最主要的是要“买肉”而不是什么“买壳”!
  “买壳”是时下证券业最时髦的名词,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没有拿到股票额度、未能搭上快车进入股市筹资的企业(或者已控有上市公司但还希望在资本市场占有更多领地的企业),通过协议接受现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等形式,达到控股上市公司、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收购行动。企业买壳的一般动机十分明确,即通过买壳控股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配股权以便能够通过股市筹集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那么,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成其为“壳”呢?广义地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被收购的可能。然而,从市场操作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把那些总股本不大、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经营不善、出现连续亏损或接近亏损、股价低迷的上市公司称之为“壳”,笔者以为倒也名副其实,因为这类公司资产差不多被淘空了,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已岌岌可危,除了占据着“上市公司”这张壳以外已所剩无几。
  有趣的是,这类准“壳”公司一旦被意向收购公司盯上了,甚至只在股权转让的前期接触过程中,顿时身价陡升,今年沪深证券市场最重要的题材就是这类“资产重组与并购题材”。
  所谓企业“买肉”就是指企业要把心思放在购买新的利润增长点上,去挖潜创新,到市场上去搜寻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项目或技术。在热闹纷呈的“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市况下,“买肉”的倡议确实不同凡响。的确,在中央银行适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企业资金形势趋于宽松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并不是手里没有资金,而是缺少能带来效益的好项目。因此,投资银行业务如果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帮助企业移植一些好的项目和新技术,实在不失为领先一着的创新思维。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误诊记 张静(原载《讽刺与幽默》)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现金流量表是怎么回事
  本报记者 李建兴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这是继1997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后,财政部发布的第二项具体会计准则。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发布现金流量表准则?
  答:财政部1992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当时,考虑到会计模式刚刚转换,财务状况变动表所反映的指标更易于为报表使用者理解和接受,所以规定了财务状况变动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现金流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已自发地编制现金流量表。证监会已在有关上市公司年报的要求中规定,企业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我们最近进行的有关会计准则问卷调查也表明,各方面对发布现金流量表准则呼声很高。此外,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会计准则也都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基于以上考虑,财政部决定发布实施现金流量表准则。该准则将从1998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执行。也就是说,原先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在1998年1月1日后均要改为编报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对外报送的重要报表,将成为企业对外编报的主表之一。
  问: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而财务状况变动表则是以营运资金(即流动资金和流动负债的差额)为编制基础。由于营运资金体现的是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或清偿的债务,包括了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如呆滞的存货、有可能收不回的应收账款等,不能确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所提供的信息也缺乏可比性。而现金流量表所讲的现金是实在的现金,既包括库存现金以及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还包括那些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成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会计报表使用者能据此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弥补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
  问:编制现金流量表有何现实意义?
  答:第一,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可以掌握现金流动的信息,搞好资金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若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度不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地掌握现金流动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地利用资金奠定基础。第二,现金流量信息是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尤其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实际上,现金流量表是一份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综合反映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动的报表。将现金流量信息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可以综合评价企业是如何获得现金,又是如何运用这些现金的;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如何,是否潜伏着重大的风险,等等。通过掌握、分析现金流量信息,监管部门可以将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监督,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第三,通过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如何使用现金以及将来生成现金的能力。(待续)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中金公司成为北京高新国际周顾问
  本报讯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应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的邀请,将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银行顾问,参加于5月11日至15日召开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活动。这将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领域的一次国家级的、大规模的国际交流活动,也是首次使用投资银行服务的一次科技大会。作为“国际周”的投资银行顾问,“国际周”期间,中金公司将负责主持一个为期三天的金融讲座。(冯丹云)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工行北京分行做好国债代理
  本报讯 截至4月7日,工行北京市分行已完成1998年一号凭证式国债代理发行任务92亿元,并代理兑付国债50多亿元。目前正积极开展30亿元增发国债的代售工作。近几年来,工商北京市分行承担了北京地区60%以上的国债代理发行任务,1997年该行共代售国债136亿元。目前,该行储蓄所传统业务量大幅度上升,同时不断开办了近30种代理业务。该行利用营业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市的国债代理发行、兑付网络。(章印)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税控收款机研制成功
  本报讯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税控收款机由广东京粤电脑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近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级验收。税控收款机的研制与开发1996年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由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组织,广东京粤电脑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承担。(朱卫平)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滑县国税局强化稽查
  本报讯 河南省滑县国家税务局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强化税源管理。目前,该县纳税人的申报纳税率已达到98%以上。为强化税务稽查,他们挑选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充实稽查队伍,使稽查人员占全系统人员的比例提高到42%。该局在人、财、物上予以倾斜,优先保证稽查办案经费。今年以来,该局已稽查纳税单位和个人170余户,查处税款、罚款150余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偷逃骗税行为。(孙新民 左相奎 魏贻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