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日中友好七团体欢迎宴会上
  胡锦涛强调继续发展中日关系
  本报东京4月23日电 记者张祝基、于青报道:正在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中午应邀出席日中友好七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了题为《共同努力加强面向新世纪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主旨讲话,强调21世纪中日关系如何,不仅关乎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将给整个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希望日本以史为鉴,放眼未来,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胡锦涛说,13年前,我曾经访问过你们美丽富饶的国家,受到日本各界和青年朋友们的热情款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值此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应邀再次踏上日本的国土,有机会在这里同长期热心于中日友好的新老朋友欢聚一堂,感到十分高兴。我谨代表我的同事,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在座各位的深情厚意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转达中国人民向日本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我这次访问日本,是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是为把两国关系全面推向更加美好的21世纪而来。
  胡锦涛在追溯中日关系历史时说,在中日友好史上,今年是一个值得我们两国人民纪念的年份。26年前,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20年前,两国又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为两国人民保持和发展世代友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增进友谊,扩大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日友好发展到今天,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两国老一辈的领导人和政治家,以他们的远见卓识,为建立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现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展现出美好的前景。“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永远感谢和铭记两国一代又一代关心、支持和从事中日友好事业的人们。我们向长期为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作出贡献的日本各友好团体和各界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谈到下个世纪的两国关系时,胡锦涛说,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世界各国人民都在认真思考如何使新世纪成为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与进步的世纪。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作为亚洲与世界的两个重要国家,我们都应当认真思考在下一个千年即将到来时,如何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实现长期友好、世代友好的目标。
  关于中国的情况,胡锦涛说,近代100多年间,中国屡遭外来侵略。历史上饱尝过丧权辱国之苦的中国人民,深知民族独立、国家振兴来之不易。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前不久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我们国家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邓小平指引的方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努力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表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同所有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要坚持睦邻友好的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这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愿郑重地告诉各位朋友和日本人民,中国即使将来发达起来了,仍将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决不称霸。中国永远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真诚希望日本以史为鉴,放眼未来,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日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条件下,中日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对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负有重大的责任。21世纪的中日关系如何,不仅关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将给整个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十分注重从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高度去审视和把握中日关系。早在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贵国领导人时就曾指出:“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我们应该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加强对话、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互惠互利、发展经济合作;面向未来、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在政治上应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和睦邻友好的典范,在经济上应成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伙伴,在文化科技上应成为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朋友,在国际事务中应成为共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力量。
  胡锦涛最后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有着世代友好的深切愿望。我们有一切理由相信,只要两国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原则和精神,高瞻远瞩,着眼大局,相互尊重,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中日两国必将有更多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一代汇集到加强中日友好的历史潮流中来,21世纪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更加美好!中日睦邻友好必将造福于中日两国人民,造福于人类!


第6版(国际)
专栏:

  胡锦涛广泛接触日本朋友
  看望我驻日使馆和中资机构人员
  新华社东京4月23日电 (记者刘文玉、于海生)两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东京广泛接触日本朋友,与他们亲切交谈,以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友谊。
  22日下午,胡锦涛会见了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胡锦涛对池田大作多年来积极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推进两国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表示赞赏。池田大作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为实现日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锦涛今晨会见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现任会长、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一郎和新任会长、新日本制铁公司董事长今井敬等30多位经团联成员。他积极评价日本经团联在促进中日友好和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方面作出的努力。他介绍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表示欢迎日本企业家扩大到中国投资,加强合作。丰田章一郎说,中国的经济形势令人鼓舞,经团联将继续努力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胡锦涛今天上午还在新大谷饭店会见了日本青年团体负责人。胡锦涛说:“中日两国关系已经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这是两国政府和政治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两国青年也肩负着重要使命。”
  日本青年团体负责人说,胡锦涛在与日本政府领导人会晤时强调要进一步扩大中日两国青年友好交流。我们对此十分赞赏,并愿意付诸实施。他们表示,通过日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日中两国的青年一定会把长期稳定的日中友好关系带入新的世纪。
  今天中午,胡锦涛副主席会见了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樱内义雄等日本朋友。会见时,胡锦涛说,樱内会长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和促进两国贸易往来作出了积极贡献。两国的经贸合作不仅是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柱。他表示相信,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樱内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努力,以便为面向21世纪的日中经贸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东京4月23日电(记者刘文玉、乐绍延)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晚在中国驻日大使馆看望了使馆全体工作人员以及驻日中资机构代表,会见了中国留学生和旅日华侨代表。
  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使馆和中资机构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并向大家介绍了国内的形势。他希望使馆的同志们刻苦学习,把握大局,扎实工作,为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会见结束后,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为胡锦涛访日举行了招待会。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海部俊树、村山富市,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加藤纮一、自民党政调会会长山崎拓以及旅日华侨、留学生代表和日本各界知名人士3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谈谈《巨龙》一书
  马小宁
  近来,美国出版了一本论述中美关系的新著《巨龙》。该书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推出,因而备受各界关注。但引起关注的深层因素还在于,以往美国媒体对中国颇多片面报道,误导受众,而该书则较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的情况,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呼吁中美之间“最大限度地”开展合作,把冲突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联想到近年来喧嚣一时的“中国威胁论”乃至中美即将发生冲突的谬语,可以说,《巨龙》的出版,反映了美国舆论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后,有些人开始较为理智地思考中美双方加强对话和接触的重要性。
  该书两位作者长期研究中国问题,主张美中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上海公报’式关系”。这种“新”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其他共同利益”,而不是往昔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利益。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日益相互交织。美国有近20万人的就业与美中经济贸易有关。因此,这种新关系将首先“有利于美国同中国做生意”,“有利于美国经济获得更大利益”。中美还在科技、文化、教育、能源、环保、法律、人权、军事、防止核扩散以及核技术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可以说,“中美关系已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作者指出,建立这种新关系的前提,是美国当政者必须“坚决抵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冷静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并把这种发展视为“对美国创造力、创新精神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无疑“有利于美国的进步”,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当今世界日益相互依存,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跨国跨地区特别是大国间的合作。中美作为亚太地区两个最大的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对世界具有积极影响的合作,今后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更多的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事实已充分表明,一个经济发展的中国不仅不是威胁,而且是保持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回顾中美关系近几十年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作者认为,摆脱这种摇摆的关键,是美国在同中国保持“强有力接触”时,“要理解中国的文化特性”,要懂得美国“不可能把中国塑造成自己的形象”。否则,徒然引起摩擦,别无用处。因此,相互倾听、尊重、学习,是处理美中关系时必须注重的“指导性原则”。
  《巨龙》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内主张“接触”的流派主张。近年来,中美关系中虽时有不和谐音,但总趋势是向纵深发展。江泽民主席去年底访美期间,双方从战略高度为中美关系重新定位,一个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已确定,克林顿总统即将进行的访华无疑将使这一架构更加具体化,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想象,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舆论界将会更多地聚焦中国,如果当事人都能更多一些理性和客观,而不是囿于偏见,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阿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23日电 据普里什蒂纳新闻中心23日援引南斯拉夫军方提供的消息报道,南阿边境22日夜间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报道说,为制止200余名武装人员从阿尔巴尼亚进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军队22日晚在靠近科沙拉村附近的地方同这些武装人员战斗了一整夜。南军方的消息说双方互有伤亡,但未透露具体伤亡数字。
  南军方人士说,这些武装人员系在阿尔巴尼亚北部秘密军事基地受过军训的南联盟科索沃阿族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会见俄议会两院主席
  就第三次表决总理提名交换意见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3日电 (记者房印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3日在莫斯科会见了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斯特罗耶夫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同他们就国家杜马24日对基里延科的总理提名进行第三次表决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见后,叶利钦对新闻界表示,斯特罗耶夫和谢列兹尼奥夫“原则上”支持基里延科出任总理。两院主席还向新闻界透露,叶利钦将致函国家杜马,要求杜马议员投票赞成基里延科出任政府总理。
  叶利钦当天对新闻界说,他已就国家杜马第三次表决同杜马议会党团和议员团领导人交换了意见。他还给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打了电话,希望俄共“多考虑国家利益,少考虑党派利益”。
  叶利钦当天还会见了代总理基里延科,听取了他关于新政府机构设置的考虑,并同他研究了国内的经济形势。


第6版(国际)
专栏:

  额勒贝格道尔吉当选蒙新总理
  本报乌兰巴托4月23日电 记者敖其尔报道:今天下午7时,蒙古大呼拉尔通过了对新政府总理的任命。蒙古大呼拉尔以61票赞成、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任命额勒贝格道尔吉为新政府总理。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议会表示,他将加速蒙古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保持蒙古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额勒贝格道尔吉1963年生于科布多省的一个牧民家庭。原苏联军政学院军事记者专业毕业,之后任蒙古《红星报》记者。1990年起任蒙古小呼拉尔、大呼拉尔议员。1996年7月当选为蒙古大呼拉尔副主席。1996年4月起,任蒙古民族民主党主席。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奖揭晓
  本报4篇作品获一等奖
  本报深圳4月23日电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奖今天在深圳揭晓。本报的评论《中国就是中国》、《危险的言论》、消息《西方反华图谋再遭失败》、通讯《联合国风雨送加利》获得一等奖。获一等奖的还有新华社《调整中的大国关系》和中央电视台《新的安全模式》等,共11件作品。
  本届国际新闻奖共有全国81家新闻单位的216篇作品参评,比上一届有所增加。西藏自治区首次送稿参评。
  70篇获奖作品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国际新闻报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重大的国际事件能及时作出反应,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加强了对国际经济和科技新闻的报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从世界股市狂飙说起》、中国新闻社的《为相互了解而来》等26件作品获得二等奖。另有33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出席了今天上午举行的颁奖仪式,他在讲话中向获奖者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1997年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全国各地的新闻单位遵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再接再厉,搞好国际新闻报道。
  1995年设立的“中国国际新闻奖”,旨在激励我国新闻工作者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好地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和评论工作。本届颁奖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深圳特区报协办。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新喀里多尼亚未来地位问题
  法政府同新喀两派达成协议
  本报巴黎4月22日电 记者王芳报道:4月21日下午,法国政府同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对立两派——“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和“保卫喀里多尼亚在共和国内联盟”,就喀岛的未来地位在努美阿达成一项政治协议。根据协议,法国将逐步放弃对新喀里多尼亚的主权,在未来的15年到20年内完成政权移交,并在这一过渡期结束之前在喀岛举行公民投票,决定该岛是否最终实现独立。
  新喀里多尼亚于185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884年成立独立行政区,1946年改为法国海外领地,10年前,法国中央政府与喀岛赞成和反对独立的两大政治组织签署了《马提翁协议》,赋予新喀里多尼亚有限的地方自治。在刚刚达成的新协议序言部分,法国第一次承认“殖民化统治损害了当地卡纳克民族的尊严”,“给卡纳克人带来长久的创伤”。若斯潘总理周二晚表示,这项历史性协议为喀岛“迎来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他将于5月初前往喀岛,在协议上正式签字。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塞尔维亚说“不”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今天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全民公决日。700多万选民将就“是否让外国代表参加解决科索沃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清晨7时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9835个投票站准时开始工作。同几个月以前的总统选举相比,投票站的气氛显得格外平静。虽然选民们领取选票前出示身份证等程序仍是必须的,不过很难见到党派代表以及独立观察员监督投票。由于今天是正常工作日,许多人为了不耽误上班,早早来到投票站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记者在一家投票站同几位选民进行了交谈,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投票时选择了“不”,反对让外国代表参加解决科索沃问题。一位公司职员对记者说:“科索沃就是塞尔维亚,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民族摇篮,也不会让大国来决定我们的命运。”一位中年妇女指着刚刚从商店买来的面包、牛奶等食品激动地说:“就像早餐吃什么一样,科索沃是我们自己的事,英国人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同我们商量过吗?”当被问到是否担心因为拒绝西方调解再次受到国际制裁时,一位教师对记者说:“谈判没有开始,是因为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拒绝参加,西方大国制裁塞尔维亚是不公正的。我们知道制裁意味着什么,但生活再艰难也不能放弃原则。”他的妻子插话说:“即使恢复了南斯拉夫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席位,外国代表也只能作为观察员,科索沃问题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卢蒂诺维奇等领导人今天上午投了票,并对新闻界发表了讲话。米洛舍维奇说,公决的意义在于表明塞尔维亚的命运只能由塞尔维亚决定,人民的利益将是一切政策的指南。他呼吁科索沃阿族代表尽快同政府对话,并表示相信将找到公正、和平的途径解决目前的危机。他说,如果不相信各民族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整个巴尔干地区将失去前途。塞尔维亚激进党领导人舍舍利投票后表示,塞尔维亚人可能在政见和意识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大家都是爱国的,在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没有区别。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郊外的63号投票站采访。负责人欧凯迪奇先生介绍说:“目前已有800多人投了票,占当地选民总数的1/3以上。估计到晚上8时前一定会有一半以上选民来投票。”他风趣地说,记者们可以放心地写,今天塞尔维亚人齐声说“不”。(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2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22日,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前向记者表示,他宁愿冒国家杜马被解散的危险,反对基里延科出任总理。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欢声笑语中的握手
  本报记者 张祝基 于青
  4月23日傍晚,坐落在东京都港区元麻布的中国大使馆热闹异常。为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应邀与会的日本内阁成员、各界朋友、华侨代表以及驻日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接踵汇聚而来,欢声笑语谱成一支喜气洋洋的乐曲。
  招待会后,善于追踪焦点的记者们跟随胡锦涛副主席来到一间会客室。不一会儿,一个戴金属框眼镜的日本中年男子被引进来。只见他快步走向胡锦涛,嘴里用中文说着“好久不见了”,随即紧紧握住胡锦涛的手。面带微笑的胡锦涛说:“是啊,咱们多年不见了。每当我想起1984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就想起你。惦记着你现在身体、家庭、事业怎么样了。”
  来人叫穗积一成,现任日本泰国经济协力协会专务理事。1984年9月,穗积一成作为日中世世代代友好访华团的一员参加了中日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在访问南京期间,他溃疡病发作,造成胃部大出血,生命垂危,当时又没有亲人在身边。在胡锦涛等全国青联及当地负责人的关心下,医院及时进行输血和手术,才保住了性命。从此,穗积一成同胡锦涛结下了情谊。对于中国人民的救命之恩,穗积一成铭记不忘。后来,他偕夫人一起,作为日本专家在中国工作了3年。
  接着,穗积一成拿出一些照片,同胡锦涛唠起了家常。这一张是他和医生在他躺过的病床旁照的,那一张是他的孩子一岁时的留影,还有一张是他孩子的近照。穗积一成说:“正如胡副主席所说,开展日中两国青年的交流是跨世纪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基础。我的生命是中国朋友挽救的,我的身体中融入了中国人的鲜血,我要为日中友好尽力,这是我报恩的最好形式。”胡锦涛说,“今天看到你身体健康,听说你孩子和家庭也都很好,我就放心了。希望我们把年轻时结下的友谊继续保持下去,还要把我们的友谊传给下一代,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
  两位朋友见面的时间不长,道别时他们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本报东京4月2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中国驻日大使馆亲切会见日本泰国经济协力协会专务理事穗积一成。穗积一成一九八四年在南京参加中日友好青年大联欢时胃部出血、生命垂危,在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胡锦涛的指挥和安排下,中国医生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