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记述周恩来经历的信史
  ——《周恩来传(1949—1976)》读后
  曹应旺
  九年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1898—1949)》面世后,曾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极大的兴趣和好评。人们在称赞的同时,无不殷切地希望《周恩来传(1949—1976)》能早日与读者见面。金冲及主持的编写组,在大量采访当事人、查阅几万份档案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九年的辛勤笔耕,终于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推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周恩来传(1949—1976)》。这下半部同上半部一样堪称鸿篇巨制。与建国前相比,建国后周恩来的资料更丰富些,但写作的难度也更大些。读过《周恩来传(1949—1976)》后,掩卷深思、仔细回味,感到这是一部凝结着作者大量心血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生动而深刻地记述周恩来总理经历的信史。这部信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在曲折中发展、成长历史的一个缩影。
  这部传记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位总理,展现了他担任总理二十六年是怎样管理一个大而复杂的国家的。他既参与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设计,参与内政外交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又是将它们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
  建国之初,朝鲜战争爆发,这部传记不仅叙述了周恩来如何协助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而且叙述了在这一重大决策作出之后,周恩来如何组织在国内外宣传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如何在后方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部署入朝部队的军事行动,如何抓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如何领导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外交斗争及其后的停战谈判。周恩来为抗美援朝所做的许多事情,很长时间内并不为人们所知道。这部传记告诉人们,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与和平生活,周恩来呕心沥血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53年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决策的制定。并且,他同陈云、李富春、薄一波一起具体领导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与实施。他们几次出访莫斯科,先后达成了苏联援建我国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的协议。周恩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设法解决知识分子问题以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在建设速度上反对急躁冒进,主张既积极又稳妥,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部传记告诉人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周恩来的组织与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八届三中全会到八大二次会议,周恩来因反冒进问题多次受到不公正的指责。由于这一原因,再加上历史条件和认识的局限,周恩来也参与制定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错误的决策。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客观地叙述了周恩来在政治方向上维护总路线,而在具体问题上则实事求是地抓工作。特别是庐山会议反右倾之后,他仍然强调工作态度要实事求是。这是周恩来站在总理位置上所能做的迂回与等待,是他作为参与决策又要组织与管理这样的领导人在当时特定条件下所能做的选择。“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在毛泽东的一些错误决策面前,周恩来既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有一个顾全大局的需要,因而也说过一些违心的话,做过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协助毛泽东作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特别是周恩来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减少错误决策所造成的损失,去扩大正确决策的效应和影响。这部传记对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历史实事求是的叙述,丝毫没有降低周恩来的形象。
  周恩来总理国务,日理万机。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战、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言,没有哪个方面是他所不管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如何把传主的这一大特点反映到传记中决非易事。这部传记解决这个问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全书既突出了传主外交工作、经济工作这两个重点,也兼顾了传主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
  这部传记的另一成功之处是,如实地展现了身居总理高位的周恩来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精神。展现了他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精力充沛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能把各种不同思路的人凝聚到一起的个人魅力。为了变贫弱的中国为富强的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号召“人人都要关心提高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多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全力为这一目标奋斗,尤其对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建设和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花费了大量心血。他1974年6月起迫不得已住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仍在病房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通过这部传记,人们在周恩来身上可以看到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专家荐书

  《孙中山的历程》的成书及特点
  尚明轩
  孙中山是我国的一代伟人,是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我国三位伟大人物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孙中山研究,是中外学者一个经久不衰的重大课题。在我国,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孙中山研究都受到重视,陆续发表和出版了大批的论著和资料;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数量不等的学者长年从事孙中山的研究,不少学者还写出学术水平相当高的论著。在中外学者长期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较高的成就,大量的专著、论文、资料长编和图片集、画册、影集等先后问世,成果累累,其数量之多是其他历史人物难与相比的。在书籍中,属于孙中山的传记和传记性著作也多达二十种左右。
  这些传记,对人们了解孙中山,学习孙中山,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和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是有益的,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由于撰写孙中山的传记必然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要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其数在千人以上,内容丰富,头绪纷繁,几乎等于整理一部综合性的中国近代史,要处理得恰如其当,评价恰如其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还需要在认真进行各个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水平。所以,这二十部左右的传记,除个别是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没有什么价值者外,其中具有特色和独到见解的也不少,并且有的部分写得也很精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还没有见到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创见,又全书都很精彩成熟的著作;特别是缺乏一部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雅俗共赏,比较完美,能够适合一般读者口味的全传作品。在现有的传记中,对大量的孙中山专题研究的成果,缺乏给予综合,给予集中,并能再前进一步。因此,它们不能够反映出现有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水平,也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了纪念孙中山这位世纪伟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以及促进孙中山学术研究的发展,我们汇编了《孙中山的历程》这部书。这部书分上、下两册,近百万字,最近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汇集百家,自成体系。全书以孙中山生平活动为主线,从海峡两岸当代学者们的大量有关孙中山研究的专著和文章中,经过再三审慎斟酌,作了比较、鉴别,抉剔爬梳,认真筛选。尽量搜集到近五十年来(1949年—1997年8月)优秀的代表作品、精彩的华章、有新意的文章和当事人回忆录中亲见亲闻的生动史实,以求得既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中的研究水平,又具有生动的可读性。在本书的前言中,对选编文章的作者,仅仅列名了二十七人,实际上有五十多人。然后,按照特定的体例进行整理加工和对文字的技术处理,使其体例统一、思路完整,串得起来,汇编成一部自成体系的传记书。期望使这部书能够在理想的孙中山全传出版之前,能给人们一个可信、可读又可以反映现有学术水平的孙中山一生历程的读物。
  (二)纠误补缺,求实求真。现有孙中山研究成果中,在有的问题或史实上,存在着水平不齐,真实与谬误同在,或者自相矛盾的现象,而对某些敏感或有争议的事件,也存在有空缺和是非不明的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以讹传讹,以谬袭谬,和对某一史实回避不述,出现缺漏。为了反映和总结孙中山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填补和说清某些敏感或有争议的问题,书中有的部分,是特为重新撰写的。小的问题如孙中山的准确名号,大的问题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增大了孙中山晚期业绩的分量。从国民党改组到孙中山逝世,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左右时间,但这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时期之一。孙中山首创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呕心沥血于国家和平统一事业,伟绩煊赫,利国利民。而现有成书中对孙中山晚期的思想和活动,记述和分析不够丰满,所以,特此加大这一时期的分量,增补了一些内容,以求能够全面地、较完整地展示出孙中山晚年的光辉业绩。
  这一独出心裁、自成体系的汇编,是孙中山传记的一种新尝试,为的是提高孙中山研究的整体水平。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走近钱学森
  缪俊杰
  在钱学森离美返国若干年之后,美国一位专栏作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金波尔(美国当年的海军次长)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个师或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飞弹实力加上十亿人口,与苏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不管这位作家的评价是否确切,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对于钱学森这位科学家的价值,他的存在的重要性,确是说到点子上了。钱学森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他回国后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他的系统工程理论的广泛运用所发挥的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了解。但在国人的心目中,“钱学森”这个人物却始终充满神秘色彩,是位可望而不可即的“科学圣人”。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祁淑英、魏根发撰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传记文学《钱学森》,一下子拉近了广大读者与这位“科学圣人”之间的距离。这部四十六万字的传记,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的文笔和生动的细节,展示了这位杰出科学家传奇的一生。它使我们走近了钱学森。
  爱国主义是贯穿钱学森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在他的人生四季中,无论是生命的春天,成熟的夏天,收获的秋天,还是春意盎然的冬天,他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回国以后,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能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一个普通人的姿态,投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默默奉献,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一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境界,成为他人生的支点。读着钱学森的传记,仿佛是一曲起伏跌宕、澎湃高昂的爱国主义的交响乐在撞击着我们的胸怀。
  钱学森是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博学才子。他对哲学、医学、艺术,特别是音乐,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有多方面的爱好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这部传记以多彩的笔墨和丰富的旋律奏出了钱学森生命中的“复调”。在钱学森的身上有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作品以相当的笔墨描写了钱学森诸多方面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他与蒋英青梅竹马、忠贞不渝、相濡以沫、融融缱绻的爱情生活,写得真切、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不失为本书的重要特色。
  钱老年事高迈,仍然老骥伏枥,关怀着祖国的科技事业。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的荣誉,使他的生命更显辉煌亮丽。我们的作家应该为这样的科学巨星立传。不只是这一部。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唱片里的世界》插图(陈立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日记真实吗
  陈长林
  人们都说记日记是个好习惯,好处多多,人证物证俱在,不容置疑,偏偏自己没养成,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读别人的日记。好在时下出版的日记,可圈可点者不少,喜读者亦众。北京一家知名读书俱乐部评选“’97十大好书”,一家业内人士颇为看重的专业报纸推出“1997十本有影响力的书”,《顾准日记》和《拉贝日记》均榜上有名,可做明证。
  有人曾把日记分成作秀的、自恋的、写实的三种,固能自圆其说。但不如分成写给别人和写给自己两种来得爽快。后者不妨以鲁迅为例,他说:“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元,复D信。”
  日记与所有官方文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地道的私人文本,展示纯粹私人空间,记录个人心灵驿动。不过即使是极个人的心理波动,也不免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因此李慎之先生才敢说《顾准日记》“是一个时代的实录,一个受难的灵魂的实录”。
  如今的读者十分清楚,要了解并把握过去的历史,仅仅依赖官方文献是远远不够的。民间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往往可以提供另外一个视角,展示另外一种真实。不光有杂志腾出版面,专门刊登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日记,着力发掘“民间语文”,而且日记的出版也为出版业所看重,近年来读者看好的,就有《莫斯科日记》、《安妮日记》、《顾准日记》、《拉贝日记》数种,三联书店即将推出的二百万字的《吴宓日记》,也成为不少人意欲先睹为快的对象。
  也许列夫·托尔斯泰念念不忘“不为别人写日记时有过的那种宗教感情”,正是名人日记的魅力所在。令人担心的是日记主人本该生死不渝的“宗教感情”,极易屈服于出版机构的商业动机。先前面世过一批“名人日记”,据知情者透露,其中不少是事先约定,专门为发表而写的,也有请人代笔,事后创作的。它们与原始意义上的日记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是些日记体随笔罢了。既然日记已被作家视同魔方,可以操作得五光十色,叫人分不清“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哪一句是情思凝结”,从读者心中发出的“如今的日记还真实吗”的疑问,显然不能斥为杞人忧天。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跨世纪学人文存》:
  学术文化的
  回眸与瞻望
  今天,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的中坚力量,是一批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崭露头角,经过近二十年社会生活激昂与冷静的历练而日臻成熟的中年学人。近二十年的学术文化积累,蔚为景观,又逢世纪交会之际,将其置于“五四”以来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人的成果与作用,堪予展示、总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着眼学术文化的建设与积累,斥巨资出版了《跨世纪学人文存》,全套近三十种,涵盖了当今文学、历史、哲学、法学及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中年学者。“文存”均为作者历年学术论文的自选集,并附有作者自撰的学术小传及论著、译著索引。
  首批推出的有陈来、陈平原、葛兆光、李零、汪晖、刘东、王晓明、赵昌平、阎步克、陈思和、梁治平的自选集;随后出版的是王富仁、林毅夫、何光沪、游汝杰、许纪霖、葛剑雄、申小龙、朱学勤、谢遐龄、赵园、袁毓林、周振鹤、张汝伦、郭齐勇、黄平、徐友渔、黄克剑、孙立平等人的著作。《跨世纪学人文存》大体上可以反映出这一代学人今天所达到的水平及各自的学术风格。
  在学者的学术小品和随笔札记成为出版界热点时,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这套学术论文集可谓别出机杼。它在学术界、知识界读者中将会受到欢迎。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幽默而温馨的
  《东张西望》
  旅美作家朱琦是个幽默的人,他的散文处处透着幽默,连同新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也有个幽默的名字:《东张西望》。朱琦的笔端跳荡着幽默轻快的音符,这种音符与行云流水般自然的语言化合为一,构成他散文特有的魅力。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关注社会的《诺言》
  军队作家大鹰是通过他的《志愿军战俘纪事》等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引起读者关注的。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是他全部作品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大鹰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诺言》中,他截取生活的“纵剖面”,将时代的年轮镂刻在人物——三位有过军旅经历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变化之中。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读新书
  梁思成先生的两部著作《中国雕塑史》和《中国建筑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首次推出。前者是根据梁先生1930年前后的讲课提纲编成,描述上古至元明清中国雕塑艺术的概貌,但由于写作时间较早,本世纪考古新发现的成果未能用于其中。后者写成于1944年,作者说这本书是“将中国历朝建筑之表现,试作简略之叙述,对其蜕变沿革及时代特征稍加检讨,试作分析比较,以明此结构系统之源流而已。”两书都配有大量精彩图片。
  商务印书馆新版新印钱穆先生旧作《国学概论》,书中分期叙述先秦至民国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并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两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钱穆语)。
  《第二届大家·红河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收入今年2月获这一奖项的全部作品,有中篇小说《故事:关于教授》(叶兆言),《白银那》(迟子建),短篇小说《怒江故事》(木祥),散文《飞箭》(张锐锋),诗歌《公仆之歌》(屠岸、查干、木斧、晓雪、高晶华、冯彗珺、万里鹏)。
  阿城的《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闲话闲说”是一个讲谈系列,“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其中之一。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意大利学者欧·加林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是本世纪人文主义研究的重要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中译本由李玉成翻译,三联书店出版。
  十月革命前的三十年被称为俄国文化的“白银时代”,是俄国文化十九世纪中叶灿烂的“黄金时代”后的又一次辉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白银时代丛书”(严永兴主编)译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丛书有安·别雷的《彼得堡》、米·布尔加科夫的《撒旦起舞》等六种。
  《安吉拉的骨灰》(弗·麦科特著)是一个普通的爱尔兰贫民的回忆录,这本感人至深的书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昆仑出版社出版中译本,林春译。
  《小世界》是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主要作品,描写当代西方学术界庸俗之风。作家出版社出版《戴维·洛奇文集》五卷,《小世界》是其中之一。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长诗《伟人周恩来》(一、二部)出版
  周而复的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第一、二部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一叙事诗拟出四部,约五万行,歌颂世纪伟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这部巨著视野开阔,结构宏大,史料翔实,再现中国纷纭复杂的矛盾和国际风云变幻,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叶挺、陈毅、邓颖超和蒋介石、李宗仁、张学良、杨虎城、宋子文、何应钦、张治中、傅作义、宋美龄,以及美国尼克松、基辛格、赫尔利等高层人物形象。长诗第一部出版后,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与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了作品的特色和成就。(立文)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留存在新一代的记忆里
  ——读“爱国主义故事丛书”
  金波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精神营养;爱国主义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是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从“动之以情”做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少年儿童尤其如此。
  动之以情,情由事显,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晓之以理,做到不空泛,不抽象,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晨光出版社正是基于少年儿童心理思维的这一特点,出版了“爱国主义故事丛书”,共10册,从历史、国情等诸多方面,以讲故事的方式,做到寓理于事,寓理于情,把叙事与明理结合在一起。
  说起讲故事,离不开写人。这套丛书实际上讲的多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涌现的爱国者的光辉业绩。明确标出写人的故事就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故事100个》、《当代爱国杰出人物故事100个》、《青少年爱国英雄故事100个》。这些英雄故事的讲述方法,有的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有的撷取片断,集中有趣情节。无论哪一种写法,都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从古至今,英雄辈出,古代英雄人物的介绍,如屈原、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一直到当代爱国杰出人物。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爱国英雄和杰出人物,给读者以自豪感和亲近感。
  《爱国主义历史故事100个》以历史上重大事件为线索,向少年儿童展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读后令人激奋。《中华文明故事100个》讲述了中华民族杰出人物在科学文化方面的重大发明,是勤奋的赞歌,是智慧的赞歌,它激励着后人发愤图强,为中华新的腾飞而努力学习。《中国国情故事100个》向我们描绘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名胜古迹以及人文风情,给小读者以美的启迪。《祖国建设成就故事100个》用具体生动的事实,热情讴歌了在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指引下,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让人欢欣鼓舞,不断奋进。至于《爱国主义优秀图书故事100个》、《爱国主义优秀影视故事100个》,则是以简洁的语言向小读者介绍了图书、影视、创作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阅读的指南,观赏的向导。
  总之,这套《爱国主义故事丛书》做到了总体把握准确,选材角度新颖,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构成了一部爱国主义故事的“小百科”。
  从儿童时代开始,就把这些爱国主义故事储存在一代人的感情里、记忆里,随着他们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爱国故事就会升华为一种信念,变成精神力量,使更多人更好地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岁月印痕》出版
  《岁月印痕——田方文集》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田方早年参加革命,曾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这本文集是他从童年到晚年各个生活片段的记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