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农业一方面连年丰收,一方面又出现“卖难”,面对堆积如山的农副产品,农民在问——
  这地怎么种?
  ●潘改
  近几年,“丰收成灾”的戏剧在我们身边频频上演。
  市场不相信眼泪
  1996年夏天,中国苹果大省陕西和山西在丰收季节却迎来了悲哀。苹果刚上市,市场价格便连续大跌,等到成熟旺期,果农把售价压到最低也请不到买主,大片的果林无人采摘。许多果农气愤之下,干脆忍痛把一棵棵果树连根挖去。
  广州又称花城,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鲜花产地和消费城市。然而,1997年除夕之夜,在遍布广州市区的临街花摊上,眼看着除夕一过花果就会烂市,不少花农却坚决不愿压价出售,硬是把一盆盆桔果、鲜花砸毁。
  去年海南全省约有70%左右种植瓜菜的单位和农民亏了本。江西省南昌市的冈上、八一、塘南、蒋镇等乡镇3万多农民筹资到海南种辣椒,结果九成亏本。海南三亚崖城一位妇女装满了一手扶拖拉机鲜嫩的黄瓜,高兴地运到集市去卖。听说黄瓜每公斤8分钱、1角钱,顿觉如雷轰顶,站在路旁泪水涟涟。今年1月中旬至春节,在三亚至崖城的路旁、街头到处可见被倒扔的新鲜黄瓜,任汽车压,行人踩。这一切缘于市场的无情。市场就是买和卖,就是看谁的东西好,谁的成本低。别人在当地便可生产冬季黄瓜,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海南黄瓜还有多大优势?
  海南黄瓜的遭遇,表明海南的冬季瓜菜生产,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怎样根据全国其他地方蔬菜产销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结构和品种,真正发挥出“天然大温室”的独特优势?
  优势是相对的,优势是变化的。发挥优势,抓住优势,就是干别人干不了、干不好、干了成本也会很高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发现优势,再造优势,才能在市场上永不言败。
  跟着市场走咋又错了?
  进入市场不久的农民,还缺乏对千变万化市场的把握,种植什么常常不自觉地带有一种盲目性,存有一种“逢俏必赶”的从众心理。
  拿湖北天门辣椒来说,上年卖了个好价钱,农民就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产量由5.5万公斤提高到13万公斤。这就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去年湖南、江西风调雨顺,主要外销市场没有了,也没有有效地组织到其他地方销售,本地市场又太小,于是辣椒大量积压。
  这类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对于初涉市场的农民,有一个如何引导他们的问题。种植什么,以市场为导向,对分散经营的农民来说不一定能把握市场变化,再加上信息不灵通,容易带有盲目性,不知潮涨必有潮落时。
  必须重视品牌、质量
  中国农业长期靠价低量多取胜。以浙江柑桔生产为例。近几年,浙江不少山区在从事开发农业时,片面追求规模、面积和产量,一些桔产区的桔农为了省本高产,以化肥代替有机肥,疏花疏果等提高柑桔品质的技术被弃置不用,原本一亩桔园只能种60—70株桔树,为了提高亩产,甚至种上150多株,导致采光、水肥等条件的恶化。在某县,近几年一级果的产出率始终只有20%左右,柑桔的水分少、甜度差、外观欠佳。
  与江西交界的常山县为了让胡柚这一稀世名果及早为世人认同,组建了浙江常山胡柚集团,像经营工业名牌一样,请来专家专门设计“包装”。使灰不溜秋的土果个个容光焕发。1995年还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天子”牌胡柚。贴上商标的特级胡柚装进特制的纸盒后,立即身价倍增,每公斤销到了10多元,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名果价格不相上下。全县果农不仅没有“卖难”,还因为价格上涨而增加利润2000多万元。
  应付短缺经济,我们地方政府和干部是有经验的,但是东西多了,卖不出去,办法则不多,甚至手忙脚乱。因此学习认识市场经济规律成为各级干部和亿万农民的头等大事。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以现代农业促城市发展
  ——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访谈录
  本报记者 高云才
  记者日前走访了新上任的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他说,建立现代示范农业,是沈阳经济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
  确定以现代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基于沈阳工农业生产的实际
  记者:听说你对农业发展情有独钟,是不是因为在担任沈阳市委书记之前是辽宁省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
  徐文才:事实上,沈阳市确立以现代农业促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基于沈阳工农业生产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农业对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和整个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农业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效益高、潜力大、前景好、亟待开发的新领域。沈阳是工农业大市。工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格局,以现代农业促进发展显得很迫切。沈阳农业基础条件很好,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商品率达75.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应当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起示范带头作用。必须选择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推动城市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带四区”是沈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盘活城市经济的立足点之一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措施能够架起沈阳农业同现代农业接轨的桥梁?
  徐文才:沈阳从整体上强化了农业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农业的地理格局为基础,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建设“一带四区”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外拉动和吸引城市生产要素向城郊扩张,以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记者:能否谈谈“一带四区”的具体内容?
  徐文才:“一带四区”是以沈阳外三环绕城高速公路为轴径,向内延至大二环,向外延伸2.5公里,在纵长83公里范围内形成农业产业带,以及由此辐射的于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东陵农业高技术示范区、苏家屯设施农业示范区、新城子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在,这里国民生产总值为194亿元,占全市70%;农民人均收入29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70元。沈阳市力争到2000年把“一带四区”建成国内先进、东北一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整体布局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目的,以城郊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为核心,逐步建成几个农业示范园区,并集中建设一些工业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0个卫星小城镇和30个标准化示范村屯。
  建立现代农业,机制的改革与配套是核心
  记者:有什么手段保证这个规划的实施呢?
  徐文才:建立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一是强有力的投资保障体系。为扩大资金来源,逐步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导向,金融信贷、招商引资、企业和个人筹资等投资主体为依托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投资新机制。二是建立项目竞争机制。对各类建设项目实行优胜劣汰;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对各地区的项目建设实行择优扶强。三是搞活资本运营机制。加快“一带四区”内乡村企业的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和集团化经营,搞好资本运营;按照租赁使用权、拍卖所有权、放开建设权的思路,加快出售小型农业设施的步伐。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发展规模经营。五是确定多元发展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尤其要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私人资本在“一带四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休闲农业小议
阿毅
  几天前,听一位同事讲起他去采访某休闲农业园的事情。据说,农业园离北京不远,环境幽雅,视野开阔,占地数百公顷。投资商雄心勃勃地要把它建成一个乡间休闲度假的场所,来访者可在那里从事农艺休闲活动,在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内学习种植蔬菜、花卉,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尽情体验丰收的喜悦。
  笔者在上海浦东也参观过一个类似的休闲农业开发区。开发区负责人讲起以后的经营思路,也是信心十足。
  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人类对农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于是,当那些久居钢筋混凝土之间,饱尝大气污染之苦的人们,希望彻底放松自己的时候,他们便走向郊外,走向田野。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搞活,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为“休闲”与“农业”的结合提供了潜在的市场。
  然而,休闲农业一旦不顾客观条件地泛滥起来,就有可能成为农业的悲哀。在笔者家乡邻近的一个县,有一片人工湖区,以前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效益一直不错。后来说是要调整思路,搞休闲农业,于是围出一半,垒了假山,修了长廊,改成了“垂钓园”,还建了别墅。结果,来此消遣的人寥寥无几,门可罗雀。投资打了水漂不说,经营者骑虎难下,叫苦不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此说来,休闲农业的成功,终归是休闲的功劳,而农业只不过是沾了休闲的光。倘若休闲的人少,或生活水平不够高,农业园建得再好也只能是徒劳的奢侈。在我国的大农业中,休闲农业应是一个小小的盆景,它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就全国范围看,毕竟刚刚解决温饱,正向小康努力,究竟有多少人光临“休闲”农业,要有冷静的估计,盲目将农业和休闲联系起来,浪费了投资,糟践了子孙的“饭碗田”。到那时,如何“休闲”得起来?!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胶南农民吃了定心丸
  ●王丰业
  初春时节,胶南市一片片田野里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纷纷在自己的承包田头投资打井,筑坝蓄水,整地改土,春耕备播热气腾腾。
  去年,胶南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持续高温和特大风暴潮袭击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不减,经济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去年秋种前,他们本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在原承包期到期之后,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将土地承包合同逐一签订到农户,并通过公证部门公证,以法律手段规范了土地承包关系。到春节前该市已把938个村、124300份《土地承包合同书》、《土地使用证》发到农民手中,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对集体无力开发的“四荒”地采取承包、拍卖等多种形式出让使用权,使用期延长到50年。
  胶南市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最近三年该市农民向土地投入资金每年递增12%。去冬以来全市农民共完成水利工程2600项,总投资2810万元,高于“大包干”以来任何一年。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
  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自1993年以来,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达孜试种东北农学院选育的东农“248”、“249”等杂交玉米获得成功,亩产量达400公斤。图为该站张谊光(左)研究员和许毓英副研究员在观测自制玉米杂交种的生长情况。周鸿摄
  农行泰顺支行信贷扶贫
  本报讯 农行浙江温州市泰顺县支行支持全县发展茶园0.1万多公顷,水果0.153万公顷,经济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还累计向水电资源开发项目投入贷款1.3亿多元。目前,全县拥有电站88座,其中农行贷款扶持的就达57座。三插溪电站今年5月投入运行后,年发电量可达1亿多千瓦时,年产值可达6659万元,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光明 国强)
  鹤峰有支垦荒大军
  本报讯 春暖花开之际,湖北“茶叶第一县”鹤峰县有近10万人上山建园、采茶,一曲曲土家山歌溢满茶山。近几年,该县开发非耕地56万亩,形成茶、果、药、林绿色“山坡经济”产业带。鹤峰有山地面积25.1万公顷。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开发政策。目前,全县已建有经济林3.73万公顷,其中茶叶0.7万公顷,年产5408吨,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何吉安 胡兴荣)
  蜜蜂打工在大棚
  山东省日照市有3万多亩冬春大棚使用了蜜蜂授粉技术,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还使每公顷产量增加20%—30%。图为莒县夏庄镇赵家岭村村民正在草莓大棚内施放蜜蜂。陈为峰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吉水县派出千余名机关干部、农技人员,分组深入农村,给广大农民上了一堂农村政策、实用技术、致富信息课,深受欢迎。图为农技员在八都镇向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张长根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村固定资产闲置应重视
  编辑同志:
  据湖南农调队对湖南省攸县兰村、酒埠江、钟佳桥、银坑等乡镇十个村的村级固定资产进行的调查,发现闲置的固定资产达72万元,由此推算出全县村级闲置固定资产约达3628万元,其中农业占30%,闲置时间长的达20多年,短的也有3年。
  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盲目设项。部分村由于受大办企业风的影响,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产品质劣无销路,只好停产。据调查,1993年全县刮起了一股炼铁热,花了10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120多个炼铁厂,只一年多就倒闭了,大批设备厂房被闲置。二是盲目建校。有些村过去把学校建在人烟少的地方,后因不方便学生上学,又重新集资建校舍。像这类建设全县不少于20所,大笔资金被浪费。三是盲目办场。据调查,十个村中就有两个村约1000平方米、资金达7.5万元的畜牧场被闲置。兰村乡塔前村1987年由集体、群众两家集资建了一栋牛场,因效益不佳,办了一年无人伸手承包而闲置。
  (龙立珍)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田野风

  “啃”太行的人们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平山纪事(下)
  本报记者 周泓洋
  李岁庆,人过年,山也过年;树、碑,树碑
  西柏坡山区综合开发工程北部叫卧虎山,这里活跃着一支30余位老同志组成的“老头队”,队长李岁庆,60多岁,柏里村人,责任心极强。
  今年大年初一,老李吃完饺子,拎着把笤帚上了山。山上打炮眼的人不解,这老头要干吗?
  老李来到山顶工程纪念碑前,把原林业部长徐有芳题写的“西柏坡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工程”碑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点支烟坐在碑座上。他说,“人过年,山也要过年,这碑更要过年。这树,是大伙儿帮咱们栽上的,树、碑,共产党在咱老百姓心里树了块碑啊。过年了,就该来扫扫这碑,来纪念纪念那些想着咱山里人的好人。”
  县委书记刘士田告诉记者,李岁庆和30多位老人像当年支前一样,支持山区综合开发工程。挣钱不多,管事不少。整地、挖坑、除草、浇水,一切按照山区综合开发标准来,毫不含糊。
  刘国其,卖棺整地;14个男人跪求乡长吃顿饭
  83岁的刘国其老人听说搞开发整地,找到组长封文文说,我干不了多少活了,棺材卖了吧,整地、修路。
  刘国其,盖家峪村张家沟自然庄人。庄里14户46口人,水灾前40亩地,灾后剩下2亩。山区综合开发使乡亲们振奋精神向荒山要地,他们规划修100亩,乡里给了些支持。说到支持,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彦斌说,开发是国家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乡里只提供些雷管、炸药,大量的工作还是乡亲们自己干的,1996年以来,庄里人人均出义务工200个以上。
  1996年一个冬天,能提动铁锹的全上了山,在山体上打了一条347米深的爆破洞,去年正月十六一个60吨炸药的爆破把40多米高的山头炸成平地。这一炮引来国家地震局的电话——你处发生了地震!
  削成的平地100多亩,贫穷的张家沟“炸”了,14户的男人每人从家里端来一盘菜,有花生米、白菜心,还有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搬出封文文家的大板柜,拉住二秃书记和韶华乡长“入席”。王韶华说,当时我都快哭了,那么穷,还……我不吃,14个大男人齐刷刷给跪下来了。这是我一生中吃得最难忘的一桌“筵席”。
  太行山,还得好好“啃”
  含泪结束采访,记者约见了省委副书记赵金铎同志。赵副书记说,1994年我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启动,1996年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在平山启动,两项总规划面积2700万亩,已经开发1200万亩,必须炮轰整地造林400万亩左右,5年累计放炮6000万响,整地140万亩。今年从正月初十到现在19个县组织了爆破整地,放炮700万响。
  山区怎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践证明,上小煤窑、小铁矿、小高炉,破坏资源,目光是短浅的。山区要改变面貌,必须搞综合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搞好了,农民增加了耕地,有了果木,解决了水的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太行山,还得好好“啃”呐!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蝎子不再冬眠
  ●梁彩恒
  河南省洛宁县陈吴乡陆地养蝎场多年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无冬眠养蝎技术”,最近通过河南省科委的技术鉴定。
  该项技术主要克服了东亚钳蝎的冬眠习性,使蝎子的生长周期由原来的3年缩短到8个月左右;幼蝎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蝎子繁殖也由一年1次增加为3次。
  蝎子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近几年作为滋补食品被广泛应用。由于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养殖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等因素制约,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这项技术使大量养蝎成为可能,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略阳之“略”
  本报记者 孔晓宁
  陕西省略阳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素有秦蜀陇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渐渐有些销声匿迹了。直到1995年底,全县15.25万农业人口中,尚有7.34万人没能解决温饱。
  不久前,记者发现这儿到处摆下了产业开发的战场。“我们县已制定出扶贫攻坚计划,要在1999年实现彻底脱贫,2000年至2005年,稳步进入小康。”县委书记徐登奎底气很足。
  扶“智”与扶“志”
  1994年,略阳被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
  这个坚怎样攻?要知道全县文盲多达1/3。有的乡镇,文盲与半文盲竟超过总人口的45%!首先要扶智与扶志。略阳的各级领导部门,为此耗费了大量气力。
  各级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纷纷与贫困乡(镇)村挂钩,帮助扶贫。他们到贫困地区最重视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修缮校舍,组织技术培训。县内几乎所有党政干部,每人都负责包扶一至几户贫困户。他们不仅带来了见效快的开发项目,有的还拿出自己本来微薄的一部分工资,供贫困户发展生产,并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要我脱贫”的依赖思想,从内心深处迸发“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
  就连远住汉中市的市委副书记郭加水,也与略阳郭镇干河坝村的两个郭姓贫困户结了亲。1997年春节前夕,郭加水冒着风雪,给两家“亲戚”送来了年货,并向全村90个贫困户赠送了科技书籍。他晚上就住在农户家里,连夜召开村干部及党员会议,商讨脱贫计策。在他的指导下,一年下来人均有粮和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8%和46%,解决了温饱问题。
  插上产业化的翅膀
  略阳山多林密,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如何把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产业化的格局,是县委、县政府经常讨论的主题。
  他们利用当地位于秦巴山区的独特气候条件,倾全县之力,在千山万壑之间遍植杜仲、银杏、桑树,经济林面积年增千万亩。他们还组织人力物力,开采铁、金、磷等矿藏,让沉睡亿万年的地下宝藏为人们造福。
  伴随着经济发展,原料与初级产品易受市场冲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走深加工的路子,加长产业化的链条,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尽快致富的捷径。杜仲是原生于略阳的名贵中药材,过去的利用方法无非砍树剥皮出售。现在不仅推广了分段轮换剥皮的新技术,而且大搞综合利用。仅拿以前弃为废物的树叶来说,目前就可以回收提取浓缩液,制成功能饮料。预计至2000年,全县杜仲地存株数将超过1亿株,产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几年,略阳各项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却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略阳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时,采用段木栽培技术,每年须砍掉大片优质栎林。1995年,他们从福建引进菌草栽培新技术,以石膏、稃皮、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制成菌筒培育香菇。今年仅此一举即可节省木材5000立方米,经济效益可观。
  这类事例很有不少。从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略阳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