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8-04-22

1998-04-22新闻联播 文字版

回归勿忘告始祖——黄陵香港回归纪念碑落成追记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回归勿忘告始祖<br/>  ——黄陵香港回归纪念碑落成追记<br/>  孟西安 祁勇<br/>  4月5日,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明媚的阳光,透过丛丛千年古柏的枝桠针叶,倾洒在轩辕庙前丝绸蒙盖的一通石碑上。<br/>  这是由香港百余位知名爱国人士发起制作敬立在始祖黄帝陵前的“香港回归纪念碑”。这碑古朴典雅,庄重美观,通高3.5米,宽1米,由碑头、碑身、碑座、台座四部分组成。“香港回归纪念碑”碑名,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题写,碑文由香港著名书画家方召麟女士书写。<br/>  这天,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们,在这里举行公祭中华始祖黄帝陵盛典。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公祭活动之前,首先隆重举行“香港回归纪念碑”揭碑仪式。<br/>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会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姜恩柱以及陕西省党政领导李建国、程安东、安启元等为回归碑剪彩;接着王兆国和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各界人士代表团团长、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庄世平为回归碑揭幕。<br/>  这是难忘的时刻。香港各界人士代表团副团长、香港刚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刚说,早在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不忍看到国破山河碎,曾挥毫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诗句,今天,我们祖国日益强大,香港胜利回归祖国,在这公祭祖陵的时候,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不把这喜讯告知我们先祖的在天之灵呢!<br/>  “香港回归祖国,一洗百年的耻辱,这是中华民族史的一件大事;香港回归祖国后,由香港知名人士发起捐立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在清明耸立在中华始祖的陵前,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充分表达了香港人民敬祖爱国的心情,意义重大啊!”王兆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br/>  作为纪念碑的发起人之一的庄世平先生,今天心情格外激动。他今年已进入88岁“米寿”之年,揭碑之后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立碑的心愿就是要告诉老祖宗一句话:回来了!您在海外百年的游子回来了!望着桥山由历代黄帝子孙栽植的10万棵松柏汇成林海,望着成千上万来自八方的祭祖人流,庄先生心潮澎湃,两眼湿润了。他说,去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我与几位挚友在一起吃饭,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在始祖轩辕黄帝陵前立块碑,以表达香港人民的心情。他们的提议,得到香港各界特别是霍英东、李嘉诚、李兆基、邵逸夫、曾宪梓、范徐丽泰、郭炳湘、叶嘉兴等百余位香港知名人士以及陈方安生、梁爱诗等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级官员的响应和支持。经大家提议,碑名应由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题写。庄先生找到董建华,董建华高兴地说:“香港回归,告慰老祖宗,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一定写!”他指着碑名说:这字写得多么凝重深厚!他又说,石碑色彩好,花纹雕刻得好,碑文书法也写得好。方召麟女士是著名爱国将领方振武的女儿,今年已83岁了,也是香港著名的书法家。<br/>  “海外华人华侨清明公祭黄帝陵谒祖团”团长叶嘉兴先生,今年已是连续10年组团到黄陵祭祖了。为了表达他对先祖的赤诚,清明晨5时他就起床,6时登到陵前,代表全团、家人和自己,向始祖点了三炷香。在回归纪念碑前,他与夫人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始祖,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我们自愿发起并捐款在黄陵立碑,就是要表达我们的根在这里!<br/>  “清明祭祖惟望天涯共此时,佳节思亲但愿万里同婵娟”……黄帝陵上陵前的一副副楹联,也道出了守陵儿女和全国各省、市、区人民的共同心声。为了给始祖陵寝添土封茔尽孝心,西安飞天集团积极为立回归碑捐款,精心参与揭碑仪式会场布置,受到海内外同胞的赞扬。飞天集团总裁邱忠保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孝亲敬祖,爱党爱国,应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据悉,去年“七一”前后,飞天集团曾协助人民日报在全国范围举办了“我看香港回归”征文活动,今年3月又到京为获奖者颁奖,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br/>  在回归碑揭幕仪式上,记者还看到一群群起早摸黑赶来谒陵祭祖的父老乡亲和大中学生。有两件事特别感人:一是延安吴旗县社会福利总厂的残疾人用了近百个日日夜夜,精心设计并纺织一幅“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园”挂毯,敬赠给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挂毯长9.7米,宽7.1米,表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共织100万针,寓意中华民族洗刷了香港百年耻辱历史。二是微雕艺术家张文江历时两个月,在清明前夕雕刻完成世界上最小的纪念碑———微雕“香港回归纪念碑”。该碑完全按照原碑微缩雕刻。在揭碑仪式上,张文江手捧这件艺术品,郑重捐给陕西省海外联谊会,再由联谊会适时转赠给香港特区政府。记者看到,作品仅0.9厘米×0.38厘米,在放大镜下可看到气韵生动的碑名碑文,可谓铁笔银钩直逼原作。<br/>  “香港回归,澳门踵至,台岛盼归山河统一”。轩辕庙前广场这幅悬空标语,道出了前来祭祖的澳门、台湾代表的心声。77岁的澳门基本法协进会监事、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饶不辱先生看着刚刚揭幕的“香港回归纪念碑”,感慨万端:我们年年遥望黄陵盼回归,1999年澳门将回到祖国怀抱,我们澳门同胞也在酝酿在黄陵立回归纪念碑呢!17岁当兵到台湾,现已白发苍苍的韩国粹老先生是陕西蓝田人,参加祭陵和揭碑仪式,他心情难以平静。他的儿女在台湾和美国,但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他说,我是陕西人,无时不想着终南山和灞水,无时不惦念着家乡的亲人。他把自己平时积攒的10万多美元带回家乡,来实现他变灞河滩为江南乐园的梦。他说香港已归,澳门将回,两岸同胞同气连根共一祖,海峡难隔兄弟情,只要诚心坐下来谈,我想什么心结不能化解,什么心篱不能拆除呢?<br/>  揭碑仪式后,海内外同胞前去祭陵谒祖。面对始祖三鞠躬、心香一瓣祭黄陵。国运昌,修祖陵。海内外同胞为整修黄帝陵已捐款3880多万元。在公祭典礼上,香港及澳台同胞当场宣布,为整修黄帝陵再捐款150万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东泰财务投资(集团)公司主席李东海先生说,捐款修祖陵,祭祖又立碑,既尽了一份孝心,又了却了我们的一桩心事。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心中却默默地说:始祖黄帝,我们在您陵前立了碑,同时也立下誓言———我们同胞同根,同根同心,决心同心同力,共兴中华,以告慰您在天之灵。<br/>  压题照片:海外华人华侨组团参加戊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陵典礼,公祭结束后摄影留念。 祁鸿斌摄(附图片)

努力培养澳门青年人才——访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委会主任高开贤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努力培养澳门青年人才<br/>  ——访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委会主任高开贤<br/>  吴亚明 方瑾<br/>  认识高开贤先生,是在日前京澳青年举行的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五周年座谈会上。他的一番话语,令与会者深受感动,触发了我们进一步采访他的念头。<br/>  担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职务的高开贤,长期从事澳门青年工作,十分关心培养澳门青年人才。他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在长达四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当地的行政、司法、法律等领域均为殖民统治当局所垄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澳门同胞除从事经济事务外,基本与澳门的政治事务无缘。澳门青年纵有满腔热情,亦无用武之地。直到一九八七年中葡联合声明签署,确定澳门将回归祖国,尤其是一九九三年澳门基本法颁布,澳门同胞才有了政治地位。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澳门同胞才开始对澳门政治事务广泛参与。<br/>  高开贤说,中葡联合声明和澳门基本法确立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但要实现“澳人治澳”,除需要全体澳门居民积极参与澳门的政治和社会事务外,还需要一大批管理澳门的社会人才。现在,社会各界对澳门居民的教育问题逐渐重视。广大澳门青年认识到,管理好澳门、促进澳门经济的发展是青年一代责无旁贷的重任,他们开始从提高文化素质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澳门的青年工作也随之走向蓬勃。<br/>  高开贤认为,澳门是一个青年人的社会,在澳门的人口结构中,青年人占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澳门青年给社会带来了活力,在澳门社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青年工作,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他说,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委会成立二十一年来,以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青年人才、发挥青年作用为己任,为澳门青年工作和社会进步,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br/>  谈到今后的工作,高开贤表示,他和同事们将会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澳门青年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二是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合作加紧培养澳门的青年管理人才;三是发挥社团优势,群策群力,推动澳门经济的发展。<br/>  澳门已进入了后过渡期的关键时刻,高开贤表示,澳门的广大青年将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为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伍淑清印象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人物长廊<br/><br/>  伍淑清印象<br/>  刘全应<br/>  伍淑清小姐真是个大忙人,接受采访的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钟。这么晚了,会不会影响她休息?“不要紧,她每天都在凌晨一两点钟休息。”负责联络的同志打消了我的顾虑。9点10分,伍淑清匆匆赶到,连声说抱歉。饭店自助餐已结束,同事为她要来一盘巧克力和饮料,大家边吃边谈。伍小姐身着一套简单的西服裙,脸上没施一点脂粉,微笑伴着温和的语调,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话题触及她几十年辛勤的爱国跋涉历程。<br/>  1976年,她率先提出了创办香港世界贸易中心的经营方略,加快了香港、大陆以及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向国际贸易靠拢的步伐。她从香港走向世界,又从世界走向香港。1979年6月,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洽谈投资事宜,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诞生。以后,不断扩大投资市场,足迹遍及祖国任何一个机场,被誉为“空中飞人”。她依托中国优秀而丰富的饮食文化根基,跻身于繁杂高质、不断变化的国际航空餐饮业的竞争,为中外旅客提供了“色、味、鲜、形”具备的现代化航空食品,开辟了上海、海南等16家航空食品、航空工艺品公司。<br/>  谈到她被誉为“商业奇才”,十分富有,她轻松微笑了一下,似乎把钱看得很淡很淡。“我觉得,同个人赚钱比起来,国家的富强更重要。只有中国强大了,我们海外的中国人才会有面子。”她曾出资10万港币,请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总裁访问中国,以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沟通16个城市的贸易渠道。<br/>  由于香港回归前,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精神生活的许多方面几乎是全面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在思想上遗留的异质文化色彩,隔膜着港人与祖国的感情,对内地比较陌生、缺乏理解,他们的人心回归不一定会随政权回归而一朝实现。尤其是青少年,对国家欠缺认同感、责任感。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丰裕的文明消费社会,普遍地较注重物质享受,依赖性大,缺少生活经历和崇高的理想。若对上述的现状忽略了,不及时加以指引,那么香港的未来建设成果就会落空,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br/>  出于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心爱护,伍淑清从1994年起,便致力于组织香港青少年学生与内地学生的交流,资助香港学生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进行“交换学生”活动。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创办了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现已完成培华计划200多个项目,人数达3000多名。她联合香港几位知名企业家投资5000万元,帮助我国南方一所大学改善办学条件。于1996年至1997年间共捐出400万港币组织和亲自率领多批“教育团”访问内地,先后有2000多名香港学生参加了该项活动。<br/>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11点,可大家兴致很高,伍淑清不无感慨回首起往事。她的父亲伍沾德是从美国到香港的华侨,民族情感十分浓烈。他们饱尝过中国不富强而抬不起头来的滋味。她深深理解和懂得一个民族血缘上的延续只能保持这个民族的体质特征,而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才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标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益发展,成为凝聚民族的巨大文化动力。<br/>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伍淑清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逐步把教育的范围拓宽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最近又拿出700万港币,拟定于1998年7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日前,要求入会的有5000多人,并在温哥华、澳大利亚、加美留学的下一代,包括香港、台湾的青年学生,由该基金会安排返大陆寻根,认知祖国历史文化、学习华夏优秀传统美德,以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繁荣昌盛。

台湾是两岸“三通”的最大受益者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台湾是两岸“三通”的最大受益者<br/>  白名<br/>  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两岸先实行通邮、通航、通商。然而,20年时间过去了,台湾当局仍以种种借口拒绝实行直接“三通”,使两岸同胞的热切希望迟迟不能实现,引起岛内各界人士的不满。<br/>  如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两岸去年贸易额近200亿美元,其中台湾有160多亿美元的顺差。台湾经济年增长率中有近两个百分点来自两岸贸易合作。两岸的客流量每年有170多万人次之多,若把两岸“三通”的方式由间接改为直接,每年将给两岸同胞节省10多亿美元和700多万客运交通小时。台湾有识之士公开表示:当局反对“三通”是愚民做法,并不能真正说出个道理来,两岸“三通”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台湾本身。台湾西陵电子董事长吴思钟也强调:就经贸而言,时间及运输成本愈低愈好,没有人愿意到高成本的台湾成立“营运中心”,当局应以务实态度考虑“三通”问题。同时,在工商界已发出了阵阵“一忍、再忍、不能再忍”的怒吼。台湾同胞有关“三通”话题的热度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直接“三通”将对台湾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br/>  为什么民众越要求“三通”,台湾当局就越是阻挠呢?台湾当局认为“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台湾就会被大陆吞掉”。这是十分荒谬的认识。<br/>  中国与世界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了多少年,谁吞掉谁了?台当局者不为台湾的长远利益考虑,反而指责工商业者不顾及全体“国人”的利益与安危。“三通”从本质上讲应属于经济范畴,即便涉及一些政治敏感性强的问题,也完全能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与所谓的“国民”安全有什么关联?台湾李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台当局一直以所谓安全威胁作为两岸不能直航的主要因素,这是站不住脚的,两岸已经形成无法逆转的“三通”态势。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采取“戒急用忍”政策,结果是戒“政府”内心的焦虑,忍企业商机的损失;阻挠“三通”只会不断流失台湾自身的筹码。<br/>  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发展留给台湾的机遇已不很多,台湾若拒绝两岸直接“三通”将逐渐沦为边陲经济。经济的衰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政局的不稳。发展两岸直接“三通”不但对台湾社会稳定有利,而且对台湾经济发展更有利。两岸将在最近一两年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客观上已无法拒绝“三通”。既然可以预见必然发生的事,那么一味的拒绝,就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了。<br/>  实现直接“三通”,台湾本身是最大受益者,是台湾同胞的迫切愿望,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希望台湾当局审时度势,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台湾同胞的选择,开放两岸“三通”,使两岸早日走向祖国和平统一的新里程。

情系紫檀 爱我中华——记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情系紫檀 爱我中华<br/>  ——记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br/>  马晓毅 李仲春<br/>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的陈丽华女士,祖辈系满洲正黄旗。幼年时,她家中曾珍藏有许多明清时代的紫檀木雕家具,其造型和工艺的精美绝伦在她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此后,随着年事的渐增,她日益感到紫檀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于是,她在北京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兴办了中国最大的仿宫廷高档家具企业———北京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决意在她手里再现昔日皇家紫檀雕刻艺术的辉煌。她说,“我们历史上出现过伟大的工匠鲁班,现在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女儿,深情之处就是要弘扬祖国的文化遗产”。<br/>  今年以来,陈丽华正在做着一件大事业,就是在北京京通快速路边的高碑店建设中国紫檀博物馆。这座大型雕刻艺术博物馆已列入北京市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br/>  陈女士表示,她独资投入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将按照元朝、明朝、清朝的定制收藏上百件完全仿宫廷的紫檀器具,再现封建王朝顶峰时期的宫廷艺术。陈丽华说,搞一个大型的艺术雕刻博物馆是她终生的愿望,她作为一位对祖国传统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艺术家、实业家,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发扬光大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做一些工作是完全应该的。<br/>  谈到她的艺术思想,她无限感慨地说,“我一说起这一行业就情不自禁。多年来我接待过海内外来宾数千人,他们随我参观一道道工序和展厅中一件件珍品时,如沐久远的气息,徜徉于艺术的殿堂。我的作品来源于历史、哲学、文学和周朝的青铜器纹饰、秦砖汉瓦、隋唐敦煌艺术及宋元书画艺术的创意和造型,其中蕴含老庄哲学中的天圆地方、自然平和、无极无限理论的构造。这些作品不单使我们感到祖先的智慧,更令我们重新珍重我们自己民族的骄傲。”<br/>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传世数百年来,多有人尝试临摹,但将它用号称“寸檀寸金”的紫檀木,以浮雕、透雕等艺术手法雕刻成一幅长32.4米、宽1.77米的立体木雕《清明上河图》,陈丽华却是中华第一人。<br/>  在陈女士独资兴建的长安俱乐部一楼大展厅里笔者看到了这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这件珍品是陈丽华女士积数年之心力精制而成的。它共分12段,总重量为5397公斤,连接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创作充分运用传统的浮雕、透雕等手法,刀法娴熟,线条圆润,纹理清晰,粗细有致。仔细看去,无论房屋、桥梁、舟车、人物乃至河水波纹、绳索、岸边的树木等,都一丝不苟地再现出来,且不失原画的意境,其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又与绘画截然不同。整体造型古朴,雄浑庄重,堪称绝世之作。<br/>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参观时,对这幅艺术珍品赞不绝口。他说,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的国宝,大家不容易看到,所以我在几年前建议陈丽华女士把它变成紫檀雕刻艺术品,加以立体化,让人们更好地从中领略我们民族艺术的深厚广博。他还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有了两幅《清明上河图》,一幅是宋代张择端的著名画卷,一幅是这件紫檀雕刻珍品。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需要大家真正投入,多干实事。”

图片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澳门著名公众图书室———八角亭阅书报室开办于1948年,50年来一直向市民免费开放,吸引了几代人在这里汲取知识,历久不衰。八角亭阅书报室位于南湾闹市,每天开放6小时,可供数百人在此阅读。<br/>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摄

香港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香港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br/>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宣布,已委托顾问公司就香港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体性建议,协助政府决策。

澳门与南非签署航空协议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澳门与南非签署航空协议<br/>  澳门总督韦奇立和南非共和国工商部长艾历荣日前签署了澳门与南非双边航空协议。双方一致认为,这项协议将促进两地之间今后开展更密切和积极的合作。

台湾外贸首季出现少见逆差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台湾外贸首季出现少见逆差<br/>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今年首季对外贸易出现罕见的逆差纪录。据台湾经济部门分析,第一季度出现的逆差将是台湾自一九八三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季度贸易逆差。

香港今年罪案明显减少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香港今年罪案明显减少<br/>  今年头两个月香港的整体罪案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七点三。而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百分之八十的市民认为香港治安良好,人们安居乐业。

台湾加强对中小学生辅导工作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台湾加强对中小学生辅导工作<br/>  台湾“教育改革推动小组”日前针对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问题作出决议,将动员台湾全省的二十万中小学教师投入学生辅导工作,并彻底改革岛内的中小学辅导制度。

台湾发现二十七个癌症家族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br/>专栏:<br/><br/>  台湾发现二十七个癌症家族<br/>  据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科多年追踪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二十七个癌症家族。<br/>  (以上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