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学以致用促发展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副书记 郑金兰
  多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实践证明,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法宝和基本途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潍坊市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兴学习之风,坚持自身学习、集中教育、理论研讨、高层次辅导相互结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驾驭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学习,首先是理论学习。作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只有理论上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我市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曾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责难和阻力,不少领导干部也曾一度摇摆不定。针对这种情况,市委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各级领导干部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认识统一后,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根本的就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科学决策的能力。近几年来,市委在组织领导干部的学习中,注意紧密联系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影响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领导干部要提高决策水平,必须围绕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理论研讨工作,不断地把理论研讨成果运用于决策之中。近几年来,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我们从1993年开始,利用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连续召开了五届“风筝文化与潍坊经济理论研讨会”,就潍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实施名牌战略等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研讨,形成了一系列的研讨成果,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时代。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学习经济、政治、科技、法律、哲学、历史等。市委在组织领导干部的学习中,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拓宽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和渠道。我们建立了专家辅导网络,搞好学习辅导。我们从中央有关部门、全国高等院校、新闻科研机构聘请了30多名专家学者,作为潍坊市的客座教授,定期到潍坊给领导干部讲课,进行理论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辅导。同时,还主动走出去学。市委有针对性组织领导干部到国内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考察,带着问题和题目到国外举办业务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丰富了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整体素质,促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199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1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5.3亿元,分别列山东省第三位;粮食总产过百亿斤,列山东省第一位。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达到小康县标准。(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大熔炉里学本领
  中共陕西省延安市委副书记 忽培元
  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面对这样一个新世纪,我们党的各级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努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的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是新时期的新使命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和严峻挑战。我自己曾经在延安农村插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又是先后两次由陕西省委机关和中央机关下到县和地区工作的。3次下去工作,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基层一线的工作实践,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并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和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重要法则,也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振兴经济的实践中,各级干部得到了普遍的锻炼和提高。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党性、组织纪律性,具备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较全面地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当也只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
  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讲,远离实践的读书和在工作实践中带着新鲜的情况和问题学习,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工作实践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容易记住,容易理解消化,容易掌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容易体现出学习效果来。
  以学哲学来讲,“小课堂”上弄不懂的问题,“大课堂”却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索和感悟的氛围。那些很抽象又是很重要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原理,往往会在反复实践中恍然省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新的知识和启示,才可能解决好各种新问题。
  比如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过去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在治理荒山荒坡中,总结群众创造的拍卖承包的做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性经验,经试点推广后,取得了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国土治理和农村改革,在农村土地政策理论上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容。另外,工人农民和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身上,有许多淳朴优秀的思想和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有许多看起来简单却又是行之有效的处人、处事、处理矛盾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一个大熔炉,只有在这个熔炉中,我们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才能得到确立和强化。这一切,是处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之外很难获得的。
  另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增强群众观点,培养群众感情,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党的宗旨,这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而要掌握这个本领,离开了当前火热的变革社会的实践,同样不可能获得。(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消除“精神贫困”
  中共江西省上饶地委副书记 孔宗亮
  江泽民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谆谆告诫领导干部:面对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要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又需要完成一系列攻坚配套工程,其中重要的就是消除贫困,包括“精神贫困”,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精神贫困”。决不能把“精神贫困”带入二十一世纪,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党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情操。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前夕,面对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力量。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但前进中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当前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坚持在大局下面行动,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搞好局部,支持全局。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变化,领导干部需要保持不浮不躁、德在利先的精神状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引起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变化,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注重横向拓展,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淡化全局观念、组织观念。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更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同时讲诚信、讲公平、讲法纪,坚持德在人先,利在人后,克服唯利是图、心浮意躁的精神状态,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面对尚不发达的区域差异,需要保持艰苦创业、开拓竞争的精神状态。市场经济充满竞争,优胜劣汰,区域间发展总是呈现不平衡状态,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即使一贯处于经济领先地位的区域,也不能松懈在市场竞争中的角逐。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既经常保持一种平衡心理,荣辱不惊,又始终保持艰苦创业、开拓竞争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对于老区、贫困地区及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领导来说,保持团结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要。那种强调客观、怨天尤人、甘于落后、不思变革,甚至逃避困难、见异思迁的领导者,那种当了“穷家”仍“穷吃”、“破罐子破摔”的领导者,是与党和国家对跨世纪干部素质要求格格不入的。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一定以事业为重,做人民的公仆,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冷静看问题,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热情干工作,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提高素质 刻不容缓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副书记 胡拜都拉·哈赛因
  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呢?
  结合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几点:
  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提高,能力要增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
  一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要把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要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
  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我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做到政治上坚强。
  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新疆这个特殊的地区,在国际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坚强。没有政治上的坚强,就谈不上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也谈不上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献身于建设新疆的伟大事业。在边疆地区工作的领导干部讲政治,要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对人民对祖国亲,对敌人针锋相对毫不含糊地进行斗争。
  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普通党员要做到,党的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做到。能否用党的这个根本宗旨教育自己,培养自己,锻炼自己,要求自己,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说到家,这就是当官为民还是为己的问题,是为谁掌权的问题。为政之道,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各族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因为我们大公无私,就是因为我们共产党和广大劳动人民血肉相联,诚心诚意为各族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是要到实践中锻炼。
  作为领导干部,光有间接的书本上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深化,去锻炼成长。也就是像毛主席说的,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亲口去尝一尝。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不接触实际工作,光凭资格和级别往往靠不住。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陈晓钟摄)(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威信从何而来?
  中共湖南省益阳市委副书记 刘国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也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尽快具备引导、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全新素质和崇高威信。权力不等于有威信,有无威信主要是靠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行为,树立自己的威信,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是廉洁,廉生威。廉洁历来是为人所尊崇的一种美德。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也必然是有威信的。群众评价好官坏官,比较看重你是否廉洁,清廉则刚。自身廉洁,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根,不廉则败,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在群众中就会丧失威信。
  二是勤奋,勤出威。勤奋是成功之本,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今天领导者树立威信的有效途径。勤政才有德政,才有实绩。一个领导干部固然不必事事躬亲,越俎代庖,但为民服务身为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乐于吃苦,勤于务实,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事业有成,为民造福。
  三是能力,能增威。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要做一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有能力、有威信的干部,既要有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又要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才能,既要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又要有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本领。一个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部属才会信服你。
  四是公正,公助威。人心的向背在公平。“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待人处事不公,即使本事再大,能力再强的领导者,也会丧失其积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公”与“廉”、“明”是紧密相联的,公是廉、明的前提,廉、明是公的结果。只有大公无私,才能光明正大,秉公为政。
  五是实绩,绩壮威。创实绩,留业绩,是干部从政的落脚点,是群众评价干部的侧重点,也是一个干部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建功立业,为民造福,从来就是为政的目的。为官一任,把一个单位的工作搞好了,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了,群众就认为你有本事,是好干部。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政绩意识。要有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和无功便是过的压力感,真正做到在位一届,实干一届,兴业一方,干部从政的实绩不只事关个人形象,更是凝聚民心,形成合力的关键。(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