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城市文明大合唱
  ——江苏卫生城市创建记事
  本报记者 龚永泉 杨明方
  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创建卫生城的热潮方兴未艾。有人说,“创建”是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合唱”,它唱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强音,也唱出了人们对文明新风的向往。
  没有改不掉的陋习
  改革的春风,使古城江阴犹如一匹率先冲出起跑线的骏马,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1987年江阴刚撤县建市时,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的是一个刚从古老的农业县城脱胎出来的“城市”:道路狭窄,尘土飞扬,拖拉机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习以为常。强烈的时代感,使江阴的决策者早早地把目光投向了卫生城市建设。1989年全国爱卫会开展“创建”活动伊始,江阴便捷足先登,历时5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如今的江阴,“城中有花园,花园在城中”,美不胜收。而更美的是江阴人讲文明的好习惯:一位60多岁的老者边走边吸烟,一外地人悄悄跟随在后,终于未能发现“新闻”——他抽完烟,掐灭了,又走了几步,把烟头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
  当然,人们多年来一直满不在乎的乱丢、乱吐、闯红灯等不良习惯要完全杜绝也非易事。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认为,要在“与人们旧习惯的斗争”中取得根本性胜利,还得靠法治。张家港市在“创建”过程中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强化人们的文明习惯和卫生意识。他们把《市民卫生守则》等教育读物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颁布了条款详细的《城市卫生管理办法》等法规,以“违者重罚”的方式随时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从“你扔我捡”、“你扔我劝”,到“你扔我管”、“你扔我罚”,从善意的“道德感化”到严厉的行政处罚,乱扔、乱吐、闯红灯等现象逐渐消失了。
  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江苏已有江阴、张家港、昆山、吴江等4个城市荣登“国家卫生城”金榜,另有14个城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如今,南京、苏州等“银牌”获得者正全力以赴地向“金牌”冲刺!
  人人都是责任人
  “城市环境美,全靠我和你”,“创建卫生城,人人都是责任人”。在江苏开展“创建”活动的城市里,到处都能听到这些拨动人们心弦的语言。
  记者在古城苏州采访时发现,市民利用“双休日”积极投身“卫生活动日”,“万民动手清院落,群情盎然搞卫生”的场面随处可见。每户居民都与所在居委会签订了责任书;各个单位都按照“达标”要求搞绿化、除四害、清“死角”;驻地官兵也主动请缨,带着工具帮忙清运居民楼道的垃圾……面对此情此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意味深长地说,正是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从我做起”,才使整个城市的“创建”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使人们从中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战斗力。从这层意义上讲,“创建”活动塑造了一种“城市精神”。
  南京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立下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志在必夺”的军令状,广大市民也热烈响应。如今,声势浩大的“楼道革命”,促使市民“狠心”扔掉了那些多少年来都“恋恋不舍”的破烂什物;城区200万人口,生活垃圾袋装率已达95%,上门收集率达90%以上,孳生蚊蝇的8000多个垃圾容器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专家称之为“小袋子解决了大问题”。
  良好的投资环境
  “创建”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路变宽了,街变新了,夜变亮了,人们的言谈举止更注意讲究了。
  “创建”中,江苏各地注意提高建筑与景观的文化含量,新建、改造建筑物和公用设施讲究与周围市容环境的协调和谐,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清新舒畅的生活空间。南京市长王宏民将“创建”称作城市景观、道路、绿化和市容的“整体拼装”。按照这一思路,南京市去年先后建成了13个市民广场,尤其是汉中门广场和中山门广场,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被群众亲昵地称作“市民客厅”。在这里,晨练的人群各展身姿,充满活力;纳凉的人们举家相携,其乐融融。
  “创建”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中赢得了主动。吴江创建国家卫生城为该市赢得了美好的声誉,吸引来了合作伙伴。目前,吴江已和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在多年来的“创建”活动中,江苏上下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环境也是生产力,下一轮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将是投资环境的竞争。江苏省省长郑斯林认为,创建卫生城,净化、绿化、美化城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讲,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卫生、优美、方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
  如今,江苏在抓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抓卫生村镇的“创建”,把“创建”向农村辐射。目前,省爱卫会已考核命名了50个省级卫生镇和一大批省级卫生村,在江苏大地上奏响了更雄壮、更嘹亮的“创建”乐章。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促进科研生产结合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36家企业加盟博士后试点
  本报南京4月14日电 记者王娜梅报道: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国家经贸委今天在这里召开扩大企业博士后试点工作暨培训项目合作洽谈会,总结几年来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经验,探讨进一步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的问题,积极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发展。
  据悉,自1994年10月在上海宝钢建立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企业博士后工作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次扩大试点又有36家企业加入试点的行列,加上前期的9家,全国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单位已达45家。这次扩大试点的企业涉及国家10多个重要的行业,分布在17个省市,一批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进入了试点行列。前期试点的企业联合了20多个流动站单位,招收了60多名博士后人员进入企业工作,提出了近200项具有较强应用前景和对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博士后研究课题。虽然只有3年多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积极作用和旺盛生命力。
  企业博士后工作使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相结合,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力量明显增强,同时博士后研究人员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给企业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为企业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负责人说,今后还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企业博士后试点,分期分批组织试点企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争取到2000年试点企业达100家,在企业工作的博士后人员总数达到300人左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最后的奉献
  ——追记艺术收藏家夏同浩
  马鸿增
  1998年2月4日,离休老干部、艺术收藏家夏同浩在弥留之际,又立下遗嘱:
  遗体不火化,献科研;15万元捐献给江苏省美术馆设立美术创作奖励基金,奖励有成就的青年画家;10幅书画藏品、1对景泰蓝高级工艺品捐赠江苏省美术馆……
  这催人泪下的遗嘱,是夏同浩对社会所做的最后一次奉献。
  50年代初,夏同浩在南京筹建工程兵学校时,开始关注并收集名人书画。他收藏的第一幅画是徐悲鸿的《饮马图》,花去一个月的工资。对祖国文化的挚爱使他越来越入迷,省吃俭用,“抠”下钱来买字画。经过刻苦学习,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军人,居然成为颇有眼力的收藏家。
  就这样,夏同浩经过多年积累,收藏了100多件古今名人字画,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集体鉴定,藏品中被定为国家一级品的就有4件,二级品多件。
  从离休那一年起,他就在考虑将藏品捐献给国家的问题。
  1985年9月28日上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了隆重的捐赠及授奖仪式。夏同浩朴实地说:“我是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来收藏流散的书画的。我的工资是人民给的。战争年代我以生命谋求人民的解放,今天,艺术品也应当交还给人民。”
  在接受了奖状、收藏证书和5万元象征性的奖金之后,夏老当即出人意料地宣布:奖金中的3万元捐献江苏省美术馆,发展收藏事业;剩下的2万元我还将用来继续收购艺术作品,最终还是归于国家。
  1991年7月,他决定第二次捐献。这次的赠品包括50件绘画,10件书法,135件工艺美术品。
  凝聚着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全盘捐出,夏老无任何个人要求,唯一的心愿是出版一本彩色画册,让更多的人欣赏。
  1998年1月26日上午,生命垂危的夏同浩托人请来干休所的贺海龙政委、老战友沂冰和美术馆负责人,交代遗嘱。可是他根本说不出话,只好改为笔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笔谈,夏老共立下遗嘱7条:遗体不火化,献科研;积蓄20万元,15万元捐给江苏省美术馆,设立美术创作奖励基金,奖励有成就的青年画家……
  夏同浩走了,但他“最后的奉献”精神永驻人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承百年报国志 做世纪栋梁材
  北大以全新面貌迎百年校庆
  本报北京4月14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北京大学建校百年庆典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广大师生紧紧抓住百年校庆的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北大党委书记任彦申强调,北大隆重纪念建校100周年,其根本目的在于抓住这个契机,增强全校师生凝聚力,加快北大改革步伐,使北大到21世纪初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近年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北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科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善,新的学科布局已基本形成。目前,各类在校生总量已达2.3万人,现有的专业目录有1/3是新增设的。科研经费连续两年有较大增长,去年达到1.3亿元,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近期北大理科有关院系对纳米科技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成立了北大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及时抓住了世纪之交最具挑战性的前沿基础学科。
  北大还多方筹措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新的、修缮老化的基础设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百年华诞。目前,北大图书馆新馆已基本竣工;北大科学园二期工程——北大燕园教育培训中心也已竣工;理科楼群已于年初破土动工;百年纪念讲堂建设正酣。针对校园供暖系统设施老化,北大又投资4311万元启动“集中供暖二期工程”,去年底已正式投入运行。
  1996年12月,北大以未名湖清淤活动拉开了北大学生组织的“我为百年校庆做贡献”的序幕。一年多来,北大团委组织策划了“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先锋”演讲比赛、北大传统讨论、校史知识竞赛、“承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材”的千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展示了北大学子的新形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确定2000年现代化教育基本框架
  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江涛)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2000年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当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等。
  据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基本框架包括:以义务教育为主体,3岁以上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当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使普通高中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40%,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2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60%,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其他职业培训年平均达到300万人次;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发布
  本报北京4月14日讯 为规范教育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教育部日前发布了《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对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处罚管辖、处罚种类和主要违法情形以及处罚程序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该《办法》规定了如下教育行政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师资格;停考和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翦伯赞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4月14日讯 纪念翦伯赞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大学举行。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自著和主编的重要著作约有600万字,其中堪称名著的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等多种。翦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和民族历史研究付出了毕生精力。
  与会者对翦伯赞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饶平县挑选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
  据新华社汕头4月14日电 (钱汉成)广东省著名侨乡饶平县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等公平竞争方式,从1997年的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60人到县各基层农村管区任“村官”。
  据了解,为激励各“村官”在任职期间能真正为农民办实事,该县规定首届“村官”任职期为3年,工资福利由县、镇、村三级负担。任职期间按公务员标准考核,连续3年考核称职者,将被调进镇、场一级任干部。
  据介绍,这个县以后每年都将在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新任“村官”。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短波

教科文短波
  西安交大发现早期高等学府史料
  本报西安4月14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最近,西安交通大学发现一批晚清南洋公学办学奏折,佐证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的创办和发展史迹,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国早期高等学府创办的历史档案资料。
  西安交大较完整地保存着交通大学从创办到建国前近4000卷历史档案,其中晚清档案近百卷。这些档案不仅系统地反映了该校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人大设立教学督导员
  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从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老教师中聘请的10名教学督导员4月10日正式上岗。这是该校为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教学督导员受学校委托,每周到全校课堂听课至少4课时,全面了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服务情况。(李梦超)
  牡丹节集邮品博览会举行
  本报讯 由中国集邮总公司、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和洛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洛阳牡丹节全国集邮品博览会4月15日至20日在洛阳举行。
  其间将举办中外名花、中国邮票真伪辨别和邮品拍卖会等;中国集邮总公司特为博览会发行牡丹金银卡折、博览会卡折、牡丹纪念张等邮品。(陈雷)
  爱多公司为希望工程捐款千万元
  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胡晓梦)希望工程今天收到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1000万元人民币捐款,这是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青基会收到的最大一笔来自私营企业的捐款。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向爱多公司表示感谢。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希望工程,为实现希望工程的世纪目标再做贡献。据悉,希望工程实施8年来,已接受海内外各界捐款逾13亿,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185万余名,援建希望小学5256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小学生发现化石群
  云南师范大学附小的30多名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指导教师董渭的带领下,在昆明西山区眠山一带地层中先后发现三叶形虫、软舌螺、水母等30余种澄江古生物化石,其中两种经专家测定为未定化石新种,眠山一带由此成为澄江古生物化石的新发现地。1984年7月曾在云南澄江县首次发现了五亿三千万年前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轰动了世界。左图为学生们发现的楔形古虫化石。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