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

  横穿秦岭
  ——“中国铁路第一长隧”剪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人面对巍峨秦岭发出的感叹。千百年来,秦岭成为阻隔中国西部南北交通不可逾越的屏障。而今,国务院作出了修建西安至安康铁路的重大决策,西康铁路建设采用了现代化的掘进设备,筑路大军正在豪迈地横穿秦岭,创建中国铁路第一长隧。
  我国“九五”铁路决战西南的主战场之一西康铁路,全长267.8公里,全线有隧道97座,桥梁160座,桥隧占线路总长的60%,其桥隧密集程度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罕见。自1996年12月18日全线开工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各级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中国铁路工程发包公司和西康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现场认真组织指挥,积极开展比工期、比质量、比安全、比风格、比现场管理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瞄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联保联创、全线创优”的目标,以样板引路,精品示范,严格按设计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作为西康铁路8大控制性工程之首的秦岭隧道长18456米,由两座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穿越地段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高地应力、岩爆、地热、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工程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为此,铁道部确立了6大类24项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组织了设计、施工、科研、院校等23个单位联合攻关,引进世界最先进的TBM掘进机施工。秦岭隧道的修建,无论其长度、工程艰巨性、技术复杂性、施工手段的先进性都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也不多见。
  1995年元月18日,秦岭隧道Ⅱ线开工,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段铁一局和南段铁十八局分别掘进9505米和8951米,平均月掘进264米和237米,北段月掘进最高达到456米,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山岭隧道掘进史上的最快速度。铁一局于1998年元月18日提前166天掘进到交汇点,铁十八局于1998年3月10日提前112天掘进到交汇点,比鉴定工期提前三个半月胜利贯通,为西康铁路全线早日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瑞伦 韩胜利摄影报道
  ↑世界先进的铁路隧道施工装备全断面敞开式掘进机(TBM)在秦岭隧道工程中大显身手。
  ↑中外专家一起攻克技术难题。
  ↓秦岭隧道南出口。
  ↑西康铁路指挥部指挥长施德良(右二)与科技人员现场办公。
  ↓掘进中的秦岭Ⅰ线隧道。
  ↑风餐露宿的工程技术人员。(附图片)


第8版(摄影)
专栏:

  老连长王兆平
  南京军区某部三连连长王兆平入伍十四年,任连长已经五年了。“老连长”一心扑在连队建设上,训练、工作都是战士的“标杆”。他发明了“王氏爆破法”,并革新训练器材三十多种,因此五次立功多次受奖。去年,王兆平家中先后失去四位亲人,他却没有向组织提起过家庭的困难及不幸。他把满腔热情给予战士(左图);把全部精力用在训练中(上图)。王靖夷 何广荫摄影报道


第8版(摄影)
专栏:

  攻脱贫之坚 奔小康之路
  福建省福安市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997年底全市20个乡镇的389个村实现了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卫生饮水通、电视通。使昔日封闭的山区,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奔小康之路。右图:甘棠镇发展蘑菇、生姜、茶苗生产销路畅通。上图:潭头镇林俭峰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影报道


第8版(摄影)
专栏:

  平遥:世界文化瑰宝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确认我国山西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是全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据史料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迄今已有2700余年历史。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平遥古城建筑规模、格局严格按照古代县城建制标准,以巍峨的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右衙署,文庙、武庙、财神庙、吉祥寺等排列有序,古街巷、古店铺、古民居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周长6163米,墙底宽10米,墙顶宽3—5米,墙高10余米,蔚为壮观。平遥城郊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建筑及彩塑,更是“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宝库”。平遥还是我国北方的商业重镇。1823年,中国金融业鼻祖、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这里诞生。
  平遥,世界文化的瑰宝。范岐山摄影报道
  ←平遥古城鸟瞰。
  →全国第一家汇兑票号——日升昌。
  ↓双林寺彩塑观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平遥实地评估考察。
  ↓市楼夜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