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有活干但没“工作”●上了岗还叫“下岗”●当了工人仍是“农民”
  怎样才算就业
  本报记者 李丽辉
  随着职工下岗的增多,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在怎样看待就业问题上,当前一些“流行说法”却颇令人困惑。
  有活干但没“工作”
  在老家,邻居聊起孩子的工作时说:“从卫校毕业一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呢,现在只好先在一家美容院干着。”
  从邻居的叙述中了解到,她女儿在的那家美容院在市里有点名气,而且工资收入也很不错。记者不解地问:“这不是份挺好的工作吗?”邻居解释说,美容院是私人开的,在那儿只能是临时找个活干。
  只有端上“公家”的饭碗才算有正式工作,在私企收入待遇再好,也只能算找了个“活”。与这位邻居持相同观点的,不但在记者故乡的小城大有人在,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这种观点也有一定市场。2月22日,记者在北京人才大市场上了解到,参加此次招聘的国内近千家企业中,私营企业只有50多家。从招聘现场看,尽管人山人海,但光顾私企招聘摊位的求职者明显偏少。
  (编辑点评: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找到了活干就是找到了工作,至于这碗“饭”是否有保障,不在于它姓“公”还是姓“私”,关键是看企业的经营发展和个人的能力。当然,私营企业职工的医疗、退休等保险问题也应妥善解决。)
  上岗了还叫“下岗”
  下岗职工一部分人是通过单位安排重新上岗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自己努力而谋得新职业的。在这些已经上岗的“下岗”职工中,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很大不同。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寿险营销部业务主管刘红说:“‘下岗’的经历只会令我们更珍惜今天的岗位,努力把工作干好。因为寿险营销并不是铁饭碗,做不出业绩照样会下岗。”
  但记者也接触到不少人,虽然他们早已找到了新工作,走上了新岗位,但仍把自己划在“下岗”的名下。有的人认为,自己找的工作不能算“上岗”,只有政府或单位统一安排工作才叫“上岗”;也有的人认为,虽然自己被安排在职工自立市场摆摊,但与自己过去做的技术工种不沾边,还是应该回到工厂才算“上岗”。
  (编缉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那种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都会有“下岗”、“上岗”或“转岗”的经历。真正呆在家里、长期找不到任何工作的“下岗职工”只是极少数。只要有了新工作,“下岗”便成为过去。所以,“下岗职工”不应该成为一个“永不消逝”的专有名词。)
  当了工人仍是“农民”
  一方面是城市待业人口增多,另一方面是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得到了工作。面对这一矛盾现象人们问:城市的就业机会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
  近些年,农民在城市就业的“领域”不断拓宽:农民进城无论是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还是卖菜、做保姆、擦抽油烟机,他们的“行为”早已超出了“农民”的范畴,而跨进了“工人”的行列。但是,相当一部分城里人仍习惯地称这些人为“农民”,久而久之,这些“农民”从事的职业在一些人眼中也就被忽略了。
  记者曾听到不少下岗职工叹息:年龄老大不小,文化水平不高,技术专长没有,找份工作太难了。确实,从目前城市就业形势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普通劳动力又供大于求,没有什么专长的人找工作的确不容易。然而,大多数进城农民从事的职业,都是普通劳动力能够胜任的职业,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多专的技术,多好的体力。在城市找这样的职业也并不是很难,况且与“农民工”相比,下岗职工既占政策优势,又占地利之便,只要下决心干,怎么可能竞争不过呢?
  (编辑点评:职业没有“终身制”,脏活累活也并非农民的“专利”。农民不但可以当工人,而且也可以成为企业家和知识分子。同样,城里人也可以到农村搞种植和养殖,干农民的活。在就业问题上,不能老用旧观念来衡量新工作的好坏,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择业天地。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很可能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仍会从城里人身边溜走。)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创造岗位
  皮子
  我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几百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工作,大批的下岗职工需要重新上岗,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有新的出路。目前,全国失业和下岗待业的人员已不是少数。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岗位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岗位在哪里?
  岗位在于挖掘,挖掘现有经济领域的就业潜力。一方面,冗员很多,三个人的事五个人干;另一方面,又有些事情没人干。这是许多地方都遇到的情况。挖掘这些没人干的领域,就会找到一批新的就业岗位。比如,有的企业里,往往工作比较艰苦或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人员不足,而相对轻松、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却人浮于事,有必要加以调整。再比如,我国第三产业不发达,许多服务项目还是空白,需要大力开拓,从第一、第二产业下来的一部分劳动力可以转到第三产业上来。
  岗位在于创造。增加就业仅靠挖掘现有就业岗位还不够,还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就是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靠把经济的蛋糕做大来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增长了,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了,就意味着老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钱,有更强的购买力,不仅可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几百万的就业。发展是硬道理,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了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增加就业,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干方面。我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承受的就业压力比哪个国家都要重。抓住机遇,尽可能把经济发展搞得快一点,非常必要。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确保实现今年我国经济增长8%的目标,将会缓解就业压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现象难以避免,想完全消灭失业也是不可能的。有一定量的失业有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更难免出现下岗、失业问题。但是,失业只能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因为失业过多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也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非常重视,各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安置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在刚刚开幕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再次强调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做好再就业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不管谁的维修责任,都要上门抢修●辛辛苦苦服务,却有人辱骂,有人恶作剧
  示范窗口的苦恼
  □□许旻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晚18时24分,南京供电局城南供电分局抢修班的电话响了,中华门煤灰堆一姓陶的用户家中停电。笔者随抢修车20分钟赶到现场,一家人正在吃晚饭。抢修队员卢跃胜一测进表线,有电。按规定,通电之后的故障应由居民解决,但是,小卢等用40分钟,在他家繁杂的电路中逐段查原因,终于查明一闸刀保险丝熔断。修复后,陶先生激动地说:“你们让我尝了一回当上帝的滋味。”当小卢告诉他更换保险丝不是抢修班的职责,应该找社会电工或房产部门时,陶先生连连点头。
  城南供电分局被国务院纠风办、电力部命名为全国电力行业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的“示范窗口”。1996年8月2日成立了电力抢修服务队,24小时向城南地区11万居民提供电力服务,公开承诺:保时、保质、保量解决居民用电方面的难事、愁事、麻烦事。此举深受市民欢迎。
  在返回的路上,小卢对笔者说:“抢修队应该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好的服务,但供电企业与居民用户资产是有维护责任分界的。我们承诺的是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但是一些市民事无大小都找我们,在他们心目中,抢修队似乎是万能的。”
  供电局多次通过媒体向市民解释维护责任范围,可还是有人不理会。一位汪姓居民说:“我也知道有些故障不归他们管。但找单位,往往摆脸色给你看;找物业管理部门,麻烦,价格又没底;找社会电工,偷工减料不放心。找电力抢修队,速度快、质量好、还免费,我们信任他们。”
  3月3日一天,抢修队共接到18个报修电话,5起属抢修范围,其余均是居民家中内部空气开关跳闸、电表烧坏、保险丝熔断等。抢修队接报后能修的修、能换的换,分外活全义务干。
  抢修队在服务中也遇到了一些市民不文明的言行。值班长徐小四说:“我们是有报修必到现场,到现场必处理。”今年1月初,石头城几户合表用户的电表烧坏报修,抢修员吕根城立即赶到,当场更换了新电表,接上电。当老吕向他们收取93元电表费时,几个人围上来推搡他,说:“什么示范窗口!”“做样子吧!”“修不好就滚!”据抢修队员统计,这一天贴进去的材料、汽油等费用达1万元。有的材料应由居民、房产单位、物业管理部门付费,抢修队员一提出,就会遭到辱骂。
  徐小四说:心里最气的是那些恶作剧让我们白跑的人。今年大年三十晚上10时许,南湖文体西村一居民报修:本单元无电。抢修人员15分钟赶到,家家户户点着灯,抢修人员找了半个小时也没找到故障,挨门询问谁家报修,却无一人应答。一居民告诉他们,这里没有停过电。
  该局规定在为用户服务时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并设立委屈奖。一年来共有53人先后受到委屈,可是没有一人领奖。抢修队宁愿受委屈,也要坚持文明服务的行动在用户中引起反响。青岛路2号的杨先生在电话中说:“你们是用行动给用户上了一课,大多数的用户眼睛明亮,心里明白。”
  城北供电分局局长黄仁海对笔者说:“对市民在用电方面的求助,一味推脱,就是不负责任。电线短路、灯不亮、保险丝熔断等对居民是麻烦事,对我们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这样要求自己,那么其他部门应当如何承担起为用户服务的职责,用户本身又应当如何文明对待服务者呢?
  压题图片:抢修队员接到报修后,迅速赶往现场抢修。
  广林 朱江 摄(附图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请来讨论
  作为服务部门理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排忧解难,但是这种服务有没有一定的界限?其它部门以及用户本身是不是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用户应当如何尊重服务者的劳动?《示范窗口的苦恼》提出了这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助于服务部门把文明服务搞得更好,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经济周刊》拟就此展开一次读者讨论,请大家就如下问题发表意见:
  一、“万能服务制”与资产责任的矛盾如何解决?
  二、热情服务与个别用户之间的反差说明了什么?
  三、一个“窗口”示范与群众多种需要之间的差距如何解决?
  四、“示范”怎样才能坚持下去,使“窗口”永远敞开?
  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经济部《经济周刊》,邮编:10073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严查盗版VCD
  2月24日、25日,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工商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等联合采取行动,在辖区内抓获兜售盗版VCD的游商11人,依法收缴光盘300余张。
  图为便衣公安干警(右)在现场依法对违法嫌疑人进行搜查。包旭东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沟通你和我

  每天打开信箱,总能捧出一大叠寄给《经济周刊》的信件。本周内河北定州袁增木、安徽萧县吴杰、四川成都市王齐志、江苏建湖县徐亚、黑龙江绥化市李文敏等近百位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诚恳的建议。在此摘登湖北枣阳市财政局王勇同志的文章——
  谨防“花钱买平安”
  花钱买平安,本是指投资保险,解决后顾之忧,然而如今却有另一种花钱买平安。
  目前在财税、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的大检查中,对那些偷逃税金、乱收乱支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企业、单位,往往用经济处罚的办法,较少追究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交了钱,违法违纪责任人员就可平安无事,本应受到的种种严厉惩处也就不再提起了。
  诸如此类的“花钱买平安”者,之所以屡见不鲜,或是因为有人说情干预、包庇袒护,依法查处阻力大;或是部门间缺乏有机配合,处理难落实处。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少数监督执法者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使然,认为反正国家、集体遭受的经济损失已追缴,对个人查不查处无所谓。如此纵容姑息,不仅屡查屡犯的顽症难以根治,而且还会带来很多负效应,加剧财经秩序的混乱。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百万光盘案查获记
  本报记者 赵志文
  1997年12月12日,广东江门海关一举查获近年来最大一起光盘走私案,光盘数达147.84万张。
  正常中的异常
  12月12日,广东省江门华美塑料厂的报关员手持国家环保局第1999号进口废物批准证书、江门卫生检疫局出具的卫生检疫许可证、植检证及我驻外商检机构签发的异地检验通知单,以三资企业进料加工方式向江门海关外海办事处申报进口14个货柜(集装箱)的“塑料废碎料”,共计147.01吨。
  “华美”为“中旅”下属工贸公司开办的中外合作企业。它主产地板胶(即塑料地板),所需原料基本以进口塑料为主。尽管报关员所持的手续齐备无误;尽管江门海关关员每天经手的各种单证成千上万,但在对该批货物审单过程中,海关还是发现了正常中的异常现象,有一个货柜十分可疑。虽该柜报关单中装载货物名称也是“塑料废碎料”,但它不知为何独立于其他13个货柜而填具了单独的报关单,且附有独立的提货单和检验单。海关决定对“华美”的这批货物进行重点查验。
  柜门打开活鸡变鸭
  当天下午,江门海关关员和商检部门的同志一起,对“华美”报关进口的14个货柜逐一检查。经查验发现,有13个货柜装载的确实是废塑料,但单独申报的那个45尺货柜内装的全部是光盘,重约21.3吨,装在58个塑料布大包内的光盘共达147.84万张。江门海关全关180人费时一天一夜才将数目清点准确。其中,淫秽光盘有2.1万张之多。
  蝇头小利险酿大祸
  真相大白。“华美”辩称,这个货柜是代人报关进口的,该厂不知柜内装的是光盘,也未开箱查验。据“华美”讲,此货柜属香港金致利公司,“华美”收取了7000元人民币后代其报关进口。金致利公司交待,货物进关后,自会有人到该厂提货。但因东窗事发至今也未见提货人。
  尽管“华美”口口声声称不知内情“受蒙蔽”,但它的行为已构成走私。一、伪报货物品名。该柜货物为光盘,而申报的是“塑料废碎料”。二、伪报货物数量。该柜申报重量为10.41吨,实际重量为21.3吨。三、伪报贸易方式。该柜货物实际上是代他人进口,而申报的贸易方式为“三资进料加工”。
  发人深思的是,据江门海关介绍,若如“华美”所述,仅收取代办费7000元,在缴纳了关税、运费及码头其他有关费用后,最多只能赚3000—4000元。区区几千元竟诱使“华美”铤而走险,犯下了走私罪。
  下图:江门海关180人整整忙了一天一夜,才将这批走私光盘数目清点无误。(附图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提醒

  注意:建水族馆热
  记者最近在一些城市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正悄悄兴起一股建水族馆热。
  在上海,某公司将投资数亿元兴建大型水族馆。而在距上海动物园仅5公里之遥的上海长风公园,投资2000万美元的水族馆项目早已通过立项审批,目前已开工兴建。
  据上海市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已批准的3家水族馆项目分别建在上海的徐家汇、浦东及长风公园,其中两家已开工。
  在北京,有3家大型水族馆已经或正在兴建。位于工人体育馆南侧、投资人民币1.6亿元的水族馆已经开业,投资2亿元的另一家水族馆也在加紧兴建中。由北京动物园联合香港投资公司建设的水族馆也已破土动工。
  据了解,目前全国的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正纷纷效仿。一时间兴起的水族馆很可能像前几年建大型游乐园热那样,在全国各大城市热闹一时。据专家们介绍,这些建成和在建的水族馆,投资都上亿元,建筑面积都在数万平方米以上,且有越建越大的趋势。建成后要想回收投资,门票起码要百元以上。
  本报记者 陆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