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美呼吁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
  塞警方称击毙四十名阿族“恐怖分子”
  本报罗马3月8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必须对正在科索沃发生的危机找到政治解决办法。”这是意大利外长迪尼和正在这里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发出的共同呼吁。
  据称,迪尼和奥尔布赖特在昨天进行的会谈中没有谈到采取军事干预问题,但奥尔布赖特对记者说,“美国将无论如何不能容忍在前南斯拉夫的新的残杀”。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7日电 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务部发言人茨韦蒂奇上校说,塞尔维亚内务部警察最近在对科索沃“阿族恐怖主义分子”采取的行动中,共击毙40名“恐怖主义分子”,并收缴了一批武器和弹药。
  据南通社和南《政治报》7日报道,茨韦蒂奇是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一消息的。
  茨韦蒂奇说,近两年来,科索沃地区的恐怖活动明显增加。他说,从1991年至今年3月,科索沃阿族恐怖主义分子共进行了200起恐怖活动,杀死9名警察和24名平民。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欧洲最大的工地
  ——柏林波茨坦广场印象
  本报记者 李仁臣 刘华新
  大一点的建筑工地,多半是杂乱喧闹,道路拥塞,惹得四邻不得安宁。可是,不久前我们参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建筑工地,却得出不同的印象。
  这是一个冷雨飘洒的上午。接待我们的德比斯公司联络部主任克奴本先生,对照着一张旧照片,介绍眼前的波茨坦广场。在19世纪,这里已是柏林市中心。在本世纪20年代更成为享誉世界的交通繁华之地,据说世界上第一座交通信号灯就诞生在这里,可见当初四方辐辏之景。后来,这里的建筑八成毁于二战的硝烟。战后两德分治,柏林一分为二,柏林墙穿此而过,除一片葡萄酒馆外,这里几乎只见荒烟蔓草。柏林墙被推倒后,德国有名的戴姆勒—奔驰集团实现了原来的“梦想”:把新成立的德比斯公司总部迁到柏林,而且新址就选在波茨坦广场。
  德比斯这一举措与集团当时的董事长艾查德·罗伊特是战后西柏林市长恩斯特·罗伊特之子不无关系。冷战结束后,集团除了计划在此建成德比斯新大厦外,还向柏林市政府申请购买了波茨坦广场的大部分地皮,总共投资40亿马克(1马克相当于4.75元人民币),在6.8万平方米的广场上兴建18栋大楼,包括地下层在内,总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占一半,居民住宅为20%,其余三成用于商场和影剧院等娱乐设施,1998年10月建成后全部推向市场出售或出租。
  奔驰集团的设想很快得到了柏林市政府的批准,德国联邦政府和柏林市政府都给予了积极支持。科尔总理数次视察这处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工地”的建设现场。
  偌大的工地,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别的不说,仅排水量就是空前的。柏林的地下水位高,地面3米以下见水。大厦施工必须掘地20米。德比斯请来荷兰等国最好的潜水工人120余人,轮番奋战,一米一米地排水、浇筑混凝土。地下工程从1994年10月开工一直持续到不久以前才告结束。
  尽量不扰民、不妨碍交通是施工中摆在重要位置的问题。这既有技术难度,又对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德比斯公司颇费了一番心思。克奴本先生指着不远处的一条专用铁路说,关键的一点是尽量少用载重卡车,多用有轨交通,而且尽可能使用高架道路和隧道。这样,原来的车道就不致受到太大的影响。其次,建筑用料进入工地的时间要合理,通过电脑设计、控制,使现场堆积的材料减到最低限度。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后勤中心,材料的运进和废料的运出都安排有序,路人基本感觉不到一般工地常有的尘土飞扬。
  建筑工程的另一特点是充分注重生活环境和有益于居民身体健康。据克奴本先生介绍,今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后,将有1万人在此生活和工作,每天的来访者和顾客估计达到10万,人口十分稠密,因此建筑开始之前就必须把最先进的水电暖气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并考虑。德比斯公司专门请一家环保专业公司进行设计,选用合适的技术可以使供暖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2/3,用双层墙技术和冷风设备取代空调,节省能源约一半。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楼顶还专门设置雨水存储装置,存下的雨水不仅可以用来浇灌楼顶花园和地面绿地,而且可以用来冲刷马桶,既可每年节约用水2万立方米,又能美化生活环境。
  波茨坦广场工地给人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建筑与旅游相结合。由于建设方法得当,工地成了柏林一项新的“出口技术”,世界各地纷纷来此取经。为此,工地附近专门盖了一座红色的三层盒子形楼房,名为“信息箱”,利用多媒体技术专门向人们展示建设者采用的高新技术,也借此向柏林市民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并适当收取门票。由于组织得当,此处成了柏林第二大旅游景观。“信息箱”负责人里贝克女士介绍说,两年中已有350万人次来此参观。
  登上工地第一座竣工的大楼——德比斯大厦,眺望广场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堂邃宇,不禁想起当地舆论的一句评语:这里是新柏林“正在跳动的心脏”!
  下图为柏林波茨坦广场工地一角。本报记者 李仁臣 摄(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科索沃
  恐怖活动升级 外部压力加大
  南联盟面临严峻考验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科索沃局势目前已经成为南斯拉夫政治生活中最受关注、同时也最令人忧虑的一个话题。上月28日,阿尔巴尼亚族分裂主义武装分子袭击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务部警察,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交火中,4名警察牺牲,16名阿族武装分子被击毙。在随后进行的搜捕中,警察缴获了重机枪、步枪和炸弹等大量非法藏匿的武器弹药。近日来,科索沃局势继续恶化,阿族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公开通过报纸扬言要对警察进行报复,并呼吁阿族青年“参军”。普里什蒂纳等地的阿族居民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警察“动用武力迫害阿族人”。本月6日,科索沃斯尔比察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22人丧生。此间舆论评论说,科索沃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期,如不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扭转目前的局面,科索沃有可能继波黑之后成为巴尔干地区的一个新热点。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为10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占90%,其余为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等族。科索沃的历史颇为复杂,拜占庭、奥斯曼帝国、塞尔维亚以及德意法西斯都曾占领过这一地区。二战后,科索沃再次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1963年,前南斯拉夫修改宪法,将该地区升格为自治省,1974年宪法进一步扩大了科索沃的自治权,使其成为隶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联邦单位”。然而,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两个民族间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隔阂并未彻底消除。长期以来,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要求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甚至提出要与阿尔巴尼亚合并。从80年代开始,科索沃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骚乱事件接连不断,前南斯拉夫政府采取强硬政策,多次在该地区实行紧急状态。1990年7月,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解散了主张分裂的科索沃议会并收回其自治权。1991年,科索沃阿族人举行了被视为非法的“全民公决”,决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国”,随后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议会等“平行权力机构”,拒绝承认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任命的合法权力机构。激进的阿族分裂主义分子甚至在某些境外势力的支持下成立了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达到独立目的。从去年冬天开始,科索沃地区的恐怖事件再度增多,不时传出人员伤亡的消息。
  急剧恶化的科索沃局势在南斯拉夫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不安。连日来,南领导人多次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尔巴尼亚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暴力行径,表示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铲除恐怖活动的根源。南斯拉夫政府认为,科索沃问题是南内部事务,只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范围内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阿族人制造恐怖活动的目的是要将科索沃问题国际化,进而借助外部势力达到分裂的目的。
  美欧大国前几年为波黑战争所困扰,较少顾及科索沃问题。随着代顿协议的签署,这些国家加大了对南斯拉夫的压力,要求南尽快采取措施改善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权状况”。美国和欧盟对此次科索沃流血冲突升级非常关注。从它们近日发表的声明来看,目前美欧各国未放弃科索沃是南斯拉夫一部分、不支持阿族独立的立场,但在它们看来,科索沃问题具有爆炸性,有可能引起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因此已超出南斯拉夫内政的范畴,外部力量有必要对此进行干预。另外,美国和欧盟将矛头更多地指向南斯拉夫政府,认为南当局使用武力、对阿族人一味奉行强硬政策的做法恶化了局势。它们明确要求南斯拉夫政权机构停止使用武力,立即同阿族人展开政治对话,并通过赋予科索沃更多的自治权来解决该地区的民族问题,否则西方将强化对南斯拉夫的遏制政策,使其陷入更加孤立的状态。美国国务院5日已正式宣布收回向南联盟所作的缓解对其制裁的承诺,刚刚出现松动的美南关系再度趋紧。
  面对西方大国的压力,南斯拉夫政府目前尚未做出原则性的让步。南各界人士近来纷纷发表谈话指出,警察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镇压暴力纯属正常,与恐怖分子没有任何谈判可言,南有权像其它所有国家一样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打击恐怖活动。南斯拉夫内务部长索科洛维奇则明确指出,西方对南实行制裁的威胁将给阿族恐怖分子以鼓舞,不利于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本报贝尔格莱德3月7日电)
  南联盟科索沃示意图阎月凡绘(新华社发)(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访问乌克兰
  强调北约继续对乌敞开大门
  本报基辅3月7日电 记者于宏建报道: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昨天会见了正在基辅进行一天工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双方对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现状表示满意。
  奥尔布赖特在抵达基辅后表示,她此行目的是为了解目前乌克兰的投资环境状况和获得乌克兰领导人继续推进经济改革的保证。
  库奇马在会见奥尔布赖特时高度评价了美国在乌克兰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强调进一步加深两国经济领域合作关系。奥尔布赖特昨天还与乌克兰外长乌多文科就美乌两国在政治、经贸及安全等领域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
  奥尔布赖特在结束基辅之行时表示,美国对乌克兰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很感兴趣,其中包括乌克兰与北约在特殊伙伴关系宪章及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范围内开展合作。奥尔布赖特还特别强调,北约继续向乌克兰敞开大门。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斯科华人妇女联合会成立
  本报莫斯科3月7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今天下午,莫斯科华人华侨联合会在莫斯科长城饭店举行集会,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会上宣布莫斯科华人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
  莫斯科华人妇女联合会章程规定,该组织以莫斯科华人妇女为主体,是非盈利性的群众组织。它的目的是团结广大华人妇女并联合社会各界相互帮助,解决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困难,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旅俄华人妇女同国内外妇女界的交流,促进中俄友谊,共同为世界和平及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驻俄大使馆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参加庆祝会的华人华侨各界人士约200多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内塔尼亚胡访问挪威
  挪欲在中东和谈中再扮积极角色
  本报奥斯陆3月8日电 记者章念生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至8日对挪威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
  在访挪期间,内塔尼亚胡会见了挪威首相邦德维克、外交大臣沃勒贝克等领导人。据悉,会谈期间内塔尼亚胡在犹太人定居点、交还约旦河西岸地区土地等问题上的立场仍未松动。邦德维克对内塔尼亚胡的这一立场持批评态度,并敦促以色列遵守奥斯陆协议。
  去年10月执政的挪威新政府在中东和谈问题上表现出了比上届政府更积极的态度,专门任命了中东和谈协调人,与内塔尼亚胡私交不错的挪威外交大臣沃勒贝克上任不久就前往中东地区访问。
  据报道,就在内塔尼亚胡访问挪威之前,沃勒贝克与阿拉法特、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等都进行了沟通。7日,内塔尼亚胡与邦德维克会谈后,沃勒贝克又在深夜与阿拉法特几次通电话。
  内塔尼亚胡是6日下午抵达奥斯陆的。结束挪威之行后,他将前往西班牙、德国和英国等欧盟国家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突尼斯
  妇女撑起半边天
  本报驻突尼斯记者 吕志星
  每年3月8日,突尼斯妇女都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她们对各国妇女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为自己获得的社会权益和撑起社会半边天的能力而庆贺。
  突尼斯妇女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自40年代起,她们就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为民族的解放和争取妇女的社会权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充分显示了突尼斯妇女的强大力量。
  1956年突尼斯获得独立后,国家颁布了公民权条例,确定了妇女在突尼斯法律、社会、经济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妇女享有同男人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条例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突尼斯成为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阿拉伯国家,这为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获得同男人平等地位奠定了基础。条例规定妇女同男人一样有要求离婚的权利;规定女子结婚的最低年龄为年满17周岁,且择偶需经本人同意。法律还赋予妇女在其丈夫去世后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突尼斯政府打破陈规陋习,积极提倡计划生育。1992—1996年第八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实现了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标,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2.65个孩子。为进一步减轻妇女负担,在1997—2001年“九五”计划内,争取实现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2.1个孩子的新指标。这些法律条文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旧传统,使妇女摆脱了礼教的歧视和束缚。1993年8月,本·阿里总统在公民权条例修改方案中强调,妇女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妇女的地位,删除旧法律中对妇女带歧视性的条文。条例增加了许多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文。近来,突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家庭财产继承和分配法,为维护家庭关系和睦和离异财产纠纷立法,使妇女在家庭中享有平等的经济权利。现在,突尼斯妇女状况受到国际妇女组织的称赞。
  社会的进步和妇女的解放取决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突尼斯政府重视教育,特别是对妇女的教育。法律上和社会上消除了对妇女的歧视,为妇女平等受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据教育部和高教部统计,1995—1996年度全国在校学生的比例,女生在小学中占47.1%,在中学中占49%,在高等院校中占43.7%,在教育上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近10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1987年,全国小学女生为587568名,小学女教员为16086名;1997年,小学女生发展到681213名,小学女教员为29037名,占全部小学教员人数的一半。中学女生由1987年的177846名增加到1997年的390287名,女教员也相应由7557名增加到16629名,中学女生占了全部中学生人数的一半。
  受到良好教育的妇女开始进入突尼斯政治生活,活跃在各生产领域中。目前,突议会中有12名女议员,占议员总数的7.36%,各市级女顾问677名,占总数的16.5%。此外,在突经济委员会和社会委员会内有11名女成员。全国公职人员中妇女占了28%,妇女在医务部门占27%,司法部门占23%,律师占10%,记者占25%。在劳动部门中,妇女从事农、林、渔业的占20.4%,加工业占40.2%,服务业占17.3%,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占20.9%。妇女有效地参与各政党、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工作,行使宪法赋予她们的权利,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
  (本报突尼斯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总理抨击德奉行纳粹政策
  德称土恶意诽谤“不可原谅”
  本报波恩3月7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土耳其总理梅苏特·耶尔马兹在土耳其与欧盟关系问题上再次指责德国,遭到德国愤怒反驳,两国关系陷于新的低点。
  耶尔马兹昨天在对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谈话中,指责德国政府和科尔总理阻挠欧盟接纳土耳其。他把欧盟的东扩与纳粹德国当年入侵东欧相提并论。他说,“德国人奉行着同样的战略。他们相信‘生存空间’的理论,这就是说,中东欧国家对欧洲和德国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后院。”他还说,欧盟不把土耳其纳入入盟候选国名单是对土耳其的歧视。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艾尔德曼愤怒反驳土总理的指责。他说,土总理的言论是“史无前例的”,是“对德国及欧盟政策的恶意诽谤,不可原谅”,同时“也是对中东欧国家的侮辱”。
  耶尔马兹在谈话中还宣布,土耳其将不参加下星期欧盟15个成员国和11个入盟候选国政府首脑在伦敦举行的“欧洲会议”。他还要求欧盟6月在英国加的夫的首脑会议上,修改卢森堡首脑会议对土耳其的“歧视性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3月8日,当年曾参加过侵华战争并将其随军日记公开发表的日本老兵东史郎,将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部分参战纪念品郑重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包括战时日记共5册2000页,扛过的枪用军旗等。图为东史郎为其过去的罪行向中国人民深深鞠躬致歉。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法院对德纳粹军官第三次判决
  判处两名罪犯无期徒刑
  本报罗马3月8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意大利军事上诉法院接受公诉人的要求,7日宣布判处对罗马阿尔德亚迪纳惨案负有责任的德国老纳粹军官普里布克和汉斯无期徒刑。阿尔德亚迪纳惨案受害者家属和罗马犹太人对上述重新判决表示满意。
  1996年8月,意军事法庭第一次审理此案时,曾认为犯罪时限已超过50年,宣布释放,这一宣判激起意大利全国的强烈抗议。去年7月,该法庭再审此案,分别对普里布克和汉斯判处15年和10年零8个月徒刑,减刑10年。普里布克和汉斯没有到法庭听取判决。
  1944年3月23日,意大利游击队袭击德国占领军,炸死30多名德军士兵。次日,纳粹党卫军进行报复,以10名意大利人抵1名德国兵的性命,在罗马近郊阿尔德亚迪纳枪杀了335名意大利人。普里布克和汉斯参与了这一屠杀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东史郎日记,不久将出版该书的中文版。 杨磊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
  利益集团游说
  月费一亿美元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7日电 (记者范颂九)据美联社和美国“回应政治中心”联合对游说申报资料的分析,美国商界、各种利益集团和劳工组织对联邦政府和国会进行游说的费用每月达1亿美元。
  这项分析表明,各种利益集团1997年上半年用于游说的费用为6.33亿美元;据此推算,利益集团在华盛顿的游说花费一年超过12亿美元。
  游说费用包括雇用游说人员,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为游说提供依据而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政界决策者及工作人员支付差旅费等项开支。游说主要针对联邦政府预算议案、税收、医疗保险、贸易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