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李鹏主持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草案,决定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李鹏主持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草案,决定将这两个草案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方针
  妥善处理解决好中小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王洪峰、张锦胜,本报记者严冰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同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就企业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抓好大企业改革的同时,也要重视处理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今天上午,山东省省长李春亭首先发言,谈了全省近几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裁周厚健和齐鲁石化公司经理王延康在发言中谈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等问题的建议;济南市市长谢玉堂着重谈了中小企业调整结构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山东泰山国际电缆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田祚,济南市绿色兔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梅,莱州市农科院院长李登海就发展民营经济、农业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利用发表了见解。
  李鹏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今天听到了很多基层的情况,受到了启发。他在发言中着重谈了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他说,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就经济总量来讲,大企业占了绝对优势。但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就业人数也多。而且下岗的困难职工大部分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亏损企业。所以,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妥善处理、解决好中小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李鹏指出,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应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放活中小企业的时候,有的继续保持公有制形式,有的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形式,这样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改造和发展。
  李鹏说,这些年来山东的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在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也不少,相当多的是有出口产品的企业。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会给企业出口带来一些影响。我们应既看到困难又看到机遇,要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对外向型企业进行改组和改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提高出口竞争力。
  李鹏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农产品的转化,乡镇企业可以多搞些农产品的深加工。要实行农业生产和流通相结合,还要与外贸出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
  李鹏在谈到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时说,我们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现在面临困难的一些纺织企业和二轻企业,虽然设备比较落后,产品也缺乏竞争力,但这些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李鹏还提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这一形式,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李鹏在发言中还充分肯定了山东五年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参加了今天的全体会议。
  3月8日,李鹏总理与山东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走笔

  “难点”与“亮点”
  范敬宜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既要看到“难点”,又要看到“亮点”;既要看到“亮点”,又要看到“难点”。”
  这几天,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不止一次听到引用这两句话,觉得很有点哲理。这两句话出自何人,说法不一,“考证”了一番,据说“版权所有者”可能是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
  闻世震是个勤于思考的人,说话常有隽语。开会报到那天,一位记者问他:从省长到省委书记,您的感觉有何不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省长天天忙得睡不够,当书记天天累得睡不着。”寥寥二十个字,形象地勾画了省级领导干部的操劳和操心。根据他的语言风格,我想前面那两句话出自他的口是有可能的。
  为了弄清其确切涵义,我向闻世震提出采访二十分钟的要求。没想到,话匣子一打开,谈了一个多小时言犹未尽。由于内容丰富,而“走笔”的篇幅有限,只好择其要者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所谓既要看到“难点”,又要看到“亮点”,其实就是李鹏总理讲的意思:改革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但有利条件也很多。如果看不到任务的艰巨繁重,就不是唯物主义者;只看到任务的艰巨繁重,而看不到有利条件,就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缺乏信心,无所作为,最后丧失机遇。过去,我们常用毛主席的这番话激励自己:“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里讲的光明,就是亮点。
  二、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亮点。辽宁省虽然历史包袱更沉重,难点更多,同样有许多亮点。比如,我们有几十年形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最近几年又培育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还有很好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党的十四大以来,在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和指导下,逐步理出一条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明确了路应当怎样走;在竞争中一批国有企业出现了转机,站稳了脚跟……不敢说亮点已经很亮,但毕竟是看到了。这就是希望所在。
  三、更重要是大环境越来越好。中央出台的一项项政策、措施,都为我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但是,反过来,如果只看到亮点,而不正视难点,就会盲目乐观,自我陶醉,使亮点成为盲点。亮点是在不断解决难点的过程中出现和扩大的。对难点越重视,工作做得越好,亮点才有可能越来越亮,最后汇成一片曙光。
  五、总之,困难很大,潜力很大,希望也很大。关键是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困难再大,精神不倒。我认为,辽宁省国有企业的困境已经走到头了,该到转化的时候了!
  听了闻世震这番话,心头微微发热。原来我已抄了一首清代诗人的诗,准备送给他:“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现在看来,还有必要吗?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减轻农民负担要下大力气认真抓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魏赤娅、新华社记者王言彬、本报记者董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朱镕基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不时地插话与代表进行讨论,询问有关情况,并多次解答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朱镕基在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要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压缩开支,停止各种楼堂馆所的建设,停止重复建设项目的上马。要加大对农田水利、铁路、公路、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住宅建设的投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当有代表反映现在农民负担还比较重,还存在向农民和乡镇企业乱收费问题时,朱镕基很动感情地说:“这就是腐败现象。现在农民收入还很低,有的还很贫困,巧立名目、乱伸手,加重农民负担,于心何忍?中央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很多地方并没有落实,这项工作还要下大力气认真抓下去。”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参加天津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注意群众位置 重视研究问题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于长洪、本报记者彭俊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今天上午与天津代表团一起审议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他强调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大家都急于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群众位置,重视研究问题。
  在认真听取天津市第四棉纺织厂织布工厂挡车工张慧玲、天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师春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家瑜、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应吉等五位代表发言后,李瑞环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体现了党的十五大精神,是一个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我们要为完成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作出不懈努力。
  李瑞环说,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改革开放的主人,离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离开群众的理解和谅解,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在我们的思想中,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在我们的工作安排中,在我们的舆论宣传中,总之,在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没有群众的位置,群众的位置摆得对不对,始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李瑞环指出,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群众是非常关心的,对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是想方设法解决的,我们的各级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总的说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增多,问题更为突出,加上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分配不公现象,一些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使群众有意见、有情绪。有的群众说,企业亏损可以找种种理由,但领导对职工感情的亏损有什么理由;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领导对群众感情流失更要防止;下岗失业难以承受,但群众在领导心中没有位置更难承受。对这些话当然要加以分析,但其中所表现的情绪值得我们深思。
  他说,改革使群众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能使每个人同等受益、同时受益,有些人的利益还可能暂时受到损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讲竞争、讲效率,下岗失业也就难以避免。实行物质利益的原则,总的说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但也难免会出现某些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因为前进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听到某些非议就怀疑改革的方向,动摇改革的决心。但是,也决不能以此为借口,对群众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的意见和情绪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危害我们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他指出,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的问题。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物质条件来讲,是完全可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的。只要我们心里真正装着群众,经常想一想群众的位置,找一找群众的位置,把群众摆在应有的位置,办法总会有的。
  李瑞环说,强调注意群众的位置,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因为这些年青年干部上来得多,许多人讲生产、讲技术、讲管理很内行,但是对群众问题不熟悉。要对干部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教育。要把心中有没有群众、是不是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考察干部、组建班子的重要标准。
  李瑞环强调指出,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工作十分繁重艰巨,需要我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塌下心来研究问题。现在不少干部不肯在研究问题上下功夫,对复杂问题的结论下得太快太早。要力戒心浮气躁、主观随意,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毫无实际意义的活动中解脱出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把各项工作看成系统,看成科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件一件地分析研究;要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把尽可能多的人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只有在各级干部中形成研究问题的风气,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招,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①出席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彭楚政(左)认为应加快扶贫步伐。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②全国人大代表、新疆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吐尔逊娜依·依布拉音江(右)在准备发言提纲。 本报记者 李石营 摄
  ③山东代表李建华(中)正忙着和同组代表王友昌(左)、周瑶琪赶写议案和建议。 本报记者 李舸 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稿

  倡导一种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周庆 温红彦 崔士鑫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秩序的时代。
  出席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带来了各地群众的一个共同评价: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风尚正在全社会形成。
  文明伟力——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以该时代的社会经济为基础,是该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规范。马克思说过,思想的历史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当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便能清晰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正在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何谓先进、怎样奉献、什么是正气,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一个先进的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的生产不仅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讲效益;没有质量和效益,便谈不上奉献。
  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正在成为经济交往的重要尺度。“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正在给经济活动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哈尔滨中央大街、青岛中山路、长沙五一路……全国15条无假货示范大街正以高度的信誉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窗口”;评选文明家庭、十星农户,正在成为社会生活自身的内在要求。
  5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龚育之说:“这样伟大的进程,这样伟大的活力,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能设想的,没有改革开放是不能设想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地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商品经济、法制经济,也是一种新的道德经济。
  智力支持——呼唤教育科学的勃兴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这一历史命题,使人们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项丰富而伟大的事业。
  前些年,一些代表、委员担心,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地方是硬指标,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排不上队,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会拖改革的后腿。现在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科学的发展,正愈来愈受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
  5年来,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正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提高办学效益的改革;科技界以“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会”为代表的科普之风,在全国掀起了“让我们共同走向科学”的热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引用古人的话说,“世之质文,随教而变”,今天,哪里崇尚科学精神,哪里就会出现文明进步的霞光。
  作为国内率先撰文介绍知识经济的教授之一,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以知识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燃料。他提醒人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了!
  精神食粮——滋养共同理想之根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精神食粮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感情,滋养着我们的理想之根。对这一点的关注,在“两会”上历久不衰。
  记得在1993年的人代会上,于是之代表曾忧心忡忡地发言:“近几年,交响乐、歌剧、京剧、话剧、电影等出现明显滑坡现象,有些剧目演出后只能赚回点布景钱,与一些通俗类的文艺无法比。”
  今天,纵观我们的文艺舞台、文化市场,于是之代表曾提出的“无法比”,已经有法比了:去年,以《天鹅湖》拉开帷幕的九七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在几个大城市刮起了“芭蕾旋风”,高雅艺术逐渐升温;《离开雷锋的日子》、《大转折》等几部国产优秀影片的票房价值超过了进口的十大巨片;不久前落幕的九八北京图书订货会,以十七点三八亿元的成交额,创下历届订货会的最高纪录;持续六年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共表彰优秀文艺作品达四百四十八部。
  道德建设正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白钢说,只有健全了各种社会道德规范,人间才有真情和温暖。近几年兴起了“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春蕾计划”……这些用美好字眼命名的工程,专门捐助失学儿童、贫困地区,其内涵与名称一样美好。慈善活动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热点。中华慈善总会已有五十九个会员单位,这样大的民间救助力量是五六十年代的助人为乐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事实明白地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有条件创造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一九九七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孔繁森、徐虎等十位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字。这表明,党和政府把他们作为新时代的楷模加以推崇。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词句浓缩了全体中国人民在五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伟大实践,并将在未来的实践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