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8-03-04

1998-03-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出去看了之后

第8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征文<br/><br/>  出去看了之后<br/>  官伟勋<br/>  康有为在《自编年谱》里,讲到他1879年到香港时写道:“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br/>  在如今的人看来,康老先生的这种看法似乎很平常,大实话罢了,其实是很不简单的。康老先生生活在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那时候,对中国以外的民族和国家,习惯上以“东夷西狄南蛮北胡”相称,唯我堂堂中华才是文明古国,天朝大邦。“洋人”算什么?“洋人”懂什么叫三纲五常吗?会三跪九叩吗?他们女人那脚,有法儿看吗?<br/>  康有为在那样的时代,能通过一些常人不注意的日常现象,觉察并承认“西人”在治国法度等方面优于我“天朝大邦”,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br/>  出去看过和没出去看过,是很不一样的。康老先生后来能“公车上书”,能倡导戊戌变法;孙中山先生能提出民族、民权、民生这样一些令当时国人振聋发聩的新见解,显然与他们出去看过有关。<br/>  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之所以脍炙人口,就在于它很形象地表达了实践的重要,表达了实践所需要的深度与广度。<br/>  中国近百年以来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巨变,尤其在近二十年能有如此迅猛之崛起,成为世界注目的初步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不能不说与各条战线上都拥有一大批出去看过、学过、比较过、思考过的优秀人才有关。<br/>  出去看的目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的是为了搜集“大批判材料”而出去看的,有的则单纯是为游山玩水猎奇好异而走马观花大体看看的,自然也就难得出公正深刻的见解了。<br/>  有的倒也“下马”蹲下看了,不但蹲下,还住下了。日深月久,“乐不思蜀”,连中国话都忘了。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某校派出三名留学生,学成不归。校方追究违约赔偿金,弄到法庭上去了,好像还没有结果。<br/>  出国的人多了,这种让派出一方感到难堪的事,总会有的吧!我在国外就遇到过一位公派滞留不归的年轻人,突然谈到这个问题,我原以为他会感到内疚,不料,他十分“坦然”地说:“追求个人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当时由于甚感意外,竟忘了问他对“义务”怎么看?<br/>  不过,问了也没用。一个不止一次听到的现成回答是:“我爱国家,国家爱我吗?”殊不知,国家不是哪个人,不是哪件事,国家就是国家。国家对我们每个人“爱”的深度,维护每位国人尊严与幸福的力度,是由国人对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民主文明的关心程度决定的。国家昌盛之花,要靠所有国人的爱心与血汗的浇灌,才能绚丽多姿地绽放于世界!<br/>  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无限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那些暂时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该回来而没有回来的同胞,只要他们今后取得可观的成就,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总会直接或间接为家乡为祖国出一把力的。看看过去,看看现在,这样的实例不是很多很多吗?<br/>  在任何事物中,瑕瑜互见的现象都是常有的。不能以一眚掩大德。我们之所以能找到一条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道路,显然与“走出去看看”有关。有看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清醒的鉴别,我们才能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少走弯路。

一个不灭的星座——写在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之际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一个不灭的星座<br/>  ——写在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之际<br/>  阵容<br/>  只要太阳还在发出光焰<br/>  只要大海依然潮起潮落<br/>  只要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流淌<br/>  只要华夏儿女还有跳动的心窝<br/>  您———汇入山川大地的每个细胞<br/>  回荡在人们心坎里磁性的笑语<br/>  就会亮丽成一个不灭的星座<br/>  您给世间留下了完美的话题<br/>  可以在每个细节里鲜活<br/>  您将人生塑造成崇高的形象<br/>  巍巍丰碑能够耸立在任何角落<br/>  您的高风亮节之树常青<br/>  染绿一个世纪的每一道年轮<br/>  绽放成马蹄莲的素雅与超卓<br/>  一百年了,一百年的不了情<br/>  仍然在人们的心海里激浪扬波<br/>  邢台灾区、大庆油田、延安窑洞<br/>  哪里没留下您动人的传说<br/>  您跨过多少山啊涉过多少水<br/>  山山水水都珍藏您的深情<br/>  都感受到一种春风化雨的脉搏<br/>  一百年了,数不尽您的伟绩丰功<br/>  一件件都彪炳在革命斗争的史册<br/>  南昌枪声、遵义会议、红岩新村<br/>  哪里没展示您大智大勇的胆魄<br/>  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艺术<br/>  导演成一幕幕出生入死的活剧<br/>  一次次扮演领衔主演的角色<br/>  一百年了,一百年的风雨沧桑<br/>  造就您胸怀、风度、智慧的开阔<br/>  万隆会议、日内瓦谈判<br/>  哪一次都堪称历史性的杰作<br/>  您从心底漾出的真诚微笑<br/>  蕴含一种神奇的功能<br/>  多厚的冰甲也能消解也能融化<br/>  啊,敬爱的周总理还活在我们心中<br/>  您那浓眉下炯炯的目光<br/>  依然注视着改革开放的祖国<br/>  您那宽阔火热的胸膛里<br/>  依然奔腾着长江奔腾着黄河<br/>  历史跨向新世纪的征途上<br/>  您,依然凌空招展成一帜楷模

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钢笔素描) 刘崇

望城的火焰

第8版(副刊)<br/>专栏:神州情思<br/><br/>  望城的火焰<br/>  姚柏林<br/>  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湖南望城县。望城,也是雷锋的故乡。<br/>  雷锋纪念馆,位于橘子洲头的岳麓山脉尾端,离长沙市区不到十五公里。雷锋纪念馆就建在雷锋同志旧居遗址南面的小山包上。雷锋是个孤儿,上无片瓦,本无旧居,土改时政府分给他三间房子,早在1958年就倒塌了。雷锋纪念馆占地面积七千二百四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三百平方米。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大小房屋八间,其中展厅四个,为中国古老的四合院建筑。纪念馆周围及庭院里栽满了香樟、翠柏、松杉、山茶、桂花、楠竹和各种名花异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美。纪念馆正门上方挂着《雷锋纪念馆》金字横匾,正厅内置放着古铜色雷锋半身塑像,塑像背后墙上嵌有毛泽东那挥洒飘逸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展厅整个陈列内容中,有雷锋同志有关照片(图片)共一百三十幅、雕塑两座、泥塑三组、文物一百一十三件。其中有雷锋一家三代用过的破棉絮和蚊帐,有雷锋用过的柴刀、扁担、公文包等十多件原物,还有雷锋的日记、信件、文稿手迹的复印件和影印件。<br/>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馆内虽无御寒设备,但走进展厅,总觉得有股暖流涌遍全身,而且每参观一次,心灵就得到一次净化。<br/>  雷锋从参加工作到以身殉职仅有六个春秋。在这二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主动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轻轻的年龄,平平的事迹,短短的记述,滚出革命战士的火球”(《谢觉哉诗选》)。雷锋精神和雷锋纪念馆,就显示着一种无以替代的作用:纪念馆开馆以来,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一千一百二十多万人次,外出流动展出、做报告二千八百多场次,听众三百余万人次。雷锋精神正在神州大地生根开花,她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品德融为一体,影响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先进分子。<br/>  雷锋属于中国,雷锋属于世界,雷锋也属于望城。县委书记讲得好:咱们望城有三宝:湘江、长沙和雷锋。开发湘江资源,利用长沙都市,弘扬雷锋精神。眼下,雷锋在望城已构成一种雷锋文化和地方精神。“今日望城人,争做活雷锋。”村风、乡风、县风,都讲精神文明。多少年来,望城都是全国社会治安最好的县之一。在望城,不管是年高的长者还是幼儿园的孩童,说起雷锋,都能如数家珍似的向你讲出许多雷锋的故事。的确,来到望城,走近雷锋纪念馆,你时时刻刻都沉浸在一片博大的思想海洋之中,令你感叹,令你沉思。

春天

第8版(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春天<br/>  方竟成<br/>  (外一章)<br/>  一扇又一扇窗户,包括曾经紧闭了一个冬天朝南或者朝北的门,都先后打开了,都向一阵接一阵渐渐变暖的风,敞开了自己的肺叶。工友和农友的问候电话,也都像潺潺流水一样,流淌着一种舒展和真诚。<br/>  对于春天,不仅仅在于脚手架如春笋的笋壳在雨后张开,让一个新的生活高度升起,而且在于无论新芽老枝,无论沿海内陆,无论曾经有过残缺,或者破碎,有过伤痛,或者失落,只要热情地投入复苏的土地,只要坚韧地为了生长,都会得到宽厚和呵护,都会赢得一份碧嫩,一份绿云,一份活力和一份前所未有。<br/>  所以,天空中的鸟翔与昂首的鸡鸣贯穿;所以,水中的鱼鳍与悬崖的花瓣齐放;所以,加速的铁道线与新完成的乡村公路构成了春潮和脉跳;所以,踏春去的呼唤与大春天的激情传遍了南北,以及最古老的建筑……<br/>  春雨<br/>  很细、很细,似乎并不存在雨点,但却切切实实使土地和枝干,得到了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彻底滋润。行人的眉毛上有了亲切的细珠。<br/>  将冷漠和无动于衷一一融化,将温馨和激情一一点燃,不能有任何粗暴、粗糙和粗枝大叶,需要这不动声色的潜入,这细微处的细致功力。<br/>  一直连续着、坚韧着、绵长着、欢愉着、延伸着,一直从上午到傍晚,从山峦到平原。每一颗芽苞,每一束花团,每一条道路,每一种声音,都浸在了很细、很细的春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