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我们永远怀念他”
  ——朝鲜举行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活动侧记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
  作为朝鲜全国化肥生产基地的兴南化肥联合企业,坐落在朝鲜咸镜南道首府咸兴市。在这家企业的厂区内有一片花园式小广场,广场正中是周恩来同志的半身铜像。1958年2月,周恩来同志曾来该厂参观访问,并在今天铜像的位置对工厂职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了纪念周总理为中朝友谊作出的突出贡献,为了表达朝鲜人民、特别是兴南化肥联合企业职工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朝鲜党和政府在厂区内建立了周恩来同志铜像。1979年5月30日,邓颖超同志在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陪同下,来到工厂参加了周恩来铜像的落成仪式。这是朝鲜全国唯一一个外国领导人铜像。近20年后的今天,朝鲜人民又在这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铜像两旁竖立着大型标语牌,上边分别用中朝两国文字写着“尊敬的周恩来同志为朝中友谊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存朝鲜人民心中”、“朝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万岁”。
  咸镜南道行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金风基告诉中国驻朝鲜大使万永祥,每当站在周总理铜像前,人们都会清晰地回想起当年周总理访问兴南企业的历史性场面,“他那令人鼓舞的讲话至今还回荡在耳边”。金委员长介绍说,周恩来同志铜像上的毛衣雕刻得非常逼真,当年邓颖超同志在周总理访朝前夕亲手织了一件毛衣,周总理在工厂访问时就穿在身上,所以就根据当时的穿着完成了周恩来同志铜像的创作。邓颖超同志曾告诉金日成主席,铜像很逼真,使人备感亲切。
  兴南化肥联合企业党委责任书记金汉川对记者说,兴南企业1.5万职工对周恩来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当年,周总理在工厂访问时和工人们促膝谈心,鼓励工人们在金日成主席领导下,提高生产,扩大规模,积极支持全国人民的战后重建工作。“周恩来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兴南企业职工将世世代代怀念他。”金书记告诉记者,每年3月5日,厂里职工都会来到周总理铜像前献花,并在铜像前小广场植树种草。咸兴市群众也经常来这里向铜像献花,“咸兴人民为周恩来铜像坐落在这里而深感骄傲和自豪”。
  代表朝鲜政府专程从首都平壤赶来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朝鲜外交部副部长千在弘对记者说,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是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同志的亲自关心和指示下进行的,“周恩来同志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是朝鲜人民的亲密战友和同志。在朝鲜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时期,他给朝鲜人民以巨大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为中朝友谊的缔造、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
  在纪念活动上,朝鲜有关部门和中国驻朝使领馆及华侨组织分别向周总理铜像敬献了花篮。参加活动的300余名咸兴市各界群众代表也一一向铜像献花并默哀致敬。兴南化肥联合企业经理申安善望着周恩来同志铜像,深情地对记者说:“这是一位伟人的铜像,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我们永远怀念他!”
  (本报咸兴2月2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纽约举办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音乐会
  基辛格致信表达怀念之情
  本报纽约2月28日电 记者符福渊报道:纽约华人华侨今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音乐会。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基辛格致信音乐会,表达他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之情。
  他在信中写道:“我无法与你们一起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颇感怅然若失。若非早已安排到海外旅行,我一定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定会和大家一起,共同颂扬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周恩来非凡的一生。
  “我在1971年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我非常敬佩他,喜欢他。他精于治国之道。他别具慧眼,在没有几个人能了解到美中走合作道路最符合两国相互利益的时候,他就有此先见之明。他机智过人,学识渊博,幽默开朗,我十分珍视与他的友谊。
  “今天下午的音乐会让美中两国艺术家共聚一堂,歌颂周恩来留给我们的友好关系。以此追思我们尊敬的人,是最适当不过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比亚就洛克比事件状告美英
  海牙国际法庭决定受理起诉
  本报突尼斯2月28日电 记者吕志星报道:海牙国际法庭昨天宣布,专门受理利比亚就1988年12月洛克比空难事件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起诉。
  国际法庭庭长在法庭以13票对3票否决了英国提出的国际法庭受理此案违反安理会决议的指控后表示,利比亚的要求是可以接受的。
  利比亚代表哈米德·哈德利对国际法庭的决定表示高兴。他说,利比亚人民遭受的苦难应当结束了,寻求外交解决的时候到了。遇难者家属代表斯威尔在称赞国际法庭的能力时表示,这是体现国际公正的伟大时刻。他指责美英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蛮横跋扈、变本加厉和不合时宜的。
  1988年12月21日,一架由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起飞的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在飞经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时突然爆炸,造成270人死亡的特大空难。美、英两国以两名利比亚人涉嫌空难事件为由,要求利比亚当局交出嫌疑犯。利比亚对此矢口否认,并向国际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制止美英强迫利比亚交人的蛮横做法,并指控美英在审讯空难嫌疑犯问题上违反了1971年签订的关于打击威胁民航安全活动的国际协议,因为协议规定由签约国自行审讯本国涉嫌公民,无须交予国外。国际法庭以利比亚的起诉早于安理会的决议为根据,决定接受利比亚的起诉。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28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音乐会。这是男高音歌唱家刘捷在演唱《周总理,你在哪里》。音乐会是由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美中经贸促进会、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美中关系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新华社记者毛众役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驻伊机构整顿纪律
  伊拉克称其石油出口能力有限
  新华社巴格达2月28日电(记者顾正龙)为确保顺利执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与伊拉克领导人签署的武器核查备忘录,联合国驻巴格达的机构开始整顿人员纪律并规范他们的行为。
  联合国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即将开始进入伊总统府执行核查任务,根据协议规定,联合国在执行核查任务时必须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和尊严,这个问题对伊拉克来说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联合国人员必须谨慎处置并予以尊重。
  他指出,尊重伊拉克的尊严不仅不能随便闯入总统府,而且也不能随便向邻居的花园内扔垃圾。他说,有少数联合国人员的不良行为败坏了联合国的声誉,引起伊拉克人的敌视和不满,联合国机构因此不断接到伊拉克方面的投诉。
  据悉,联合国驻巴格达的机构已经作出规定,自即日起,凡接到伊拉克方面投诉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如有证据证明其行为确有问题,将立即将其解雇。
  据新华社巴格达2月28日电(记者顾正龙、司久岳)伊拉克石油部长拉希德28日在此间说,由于伊拉克石油生产设备年久失修和缺乏必要的零备件,加上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下跌,在执行第三期“石油换食品”计划的6个月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能力不可能超过价值40亿美元。
  拉希德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拉克正在同联合国进行谈判,以进口补充石油生产所需的设备和零件。他说,伊拉克目前日产265万桶原油,只要能得到足够的零备件,伊拉克可以增加原油出口量。
  按联合国与伊拉克签订的“石油换食品”协议,伊拉克可在6个月里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用于进口急需的人道主义物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最近通过的1153号决议,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限额已增至52亿美元。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埔寨交战双方实行停火
  新华社金边2月28日电 拉那烈亲王和柬埔寨政府发言人27日先后在曼谷和金边发表声明,宣布忠于拉那烈的武装力量和政府军之间实行停火。
  据来自曼谷的消息,拉那烈亲王27日宣布,忠于他的部队于当地时间28日凌晨开始停止同政府军交火。他在声明中说,停火是为了结束柬埔寨人民的痛苦和为预定7月份举行的大选作准备。拉那烈的声明发表后不久,柬埔寨政府也在金边宣布实行停火。
  另据报道,日本、泰国和美国对双方的停火表示欢迎。
  自去年7月拉那烈离开柬埔寨之后,忠于拉那烈的武装力量同政府军不时在柬埔寨北部靠近泰国的地区发生战斗。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摩萨德在伯尔尼从事间谍活动
  以色列向瑞士书面道歉
  本报开罗2月28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昨天,以色列政府致函瑞士联邦政府,就上周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人员对驻伯尔尼的伊朗代表团安装窃听装置一事正式表示道歉。瑞士外交部表示,以色列的道歉是一个积极的步骤,但瑞以关系将因此事件而受到严重影响。
  2月19日,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一名人员在伯尔尼企图对驻当地的伊朗代表团安装窃听装置时,突然心脏病发作,被瑞士警方抓获。随后,瑞士有关部门还通缉了另外四名同案嫌疑人。瑞士政府坚持要求以色列必须就此进行正式道歉,瑞士联邦主席科蒂原定今年5月访问以色列的计划也可能被推迟。
  事发后,以色列曾拒绝瑞士方面的指控,声称伯尔尼的间谍案系黎巴嫩真主党分子所为,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负责人丹尼·亚托姆事后已引咎辞职。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希尔万日前宣布,内塔尼亚胡总理将在3月1日的内阁会议提名驻黎巴嫩南部的以军司令阿米拉姆·利维出任摩萨德的领导人,以取代2月24日辞职的亚托姆。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深情忆伟人
  ——访周总理生前接见的最后一位外宾
  本报驻罗马尼亚记者 梁晓华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前夕,记者在布加勒斯特采访了周总理生前接见的最后一位外宾、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主席伊利耶·维尔德茨。维尔德茨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深情地回顾了1975年9月7日在北京见到周总理的情景。
  “那次见面令人终生难忘。”维尔德茨沉默片刻,接着说,当时他率领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周恩来那时病情十分严重,却不顾医生反对,坚持要接见我们代表团。他站在门口迎接我们,显得十分消瘦。他引我们走进客厅。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说的话:‘维尔德茨同志,咱们先和代表团一起照张相。’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头版刊载。我现在还保存着这张珍贵的报纸。然后,他请我单独和他到旁边的房间谈话。他说:‘医生不让我多说话,所以你说,我听。’”
  “医生在旁边提醒陪同的中国同志,让我说话尽量简短。我说到大约20分钟时,便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看了一眼手表。周恩来始终认真注视着我,立刻发现了我的迟疑,便说:‘看来咱们的谈话没意思,否则你不会看手表。’我立刻说,‘不,很有意思,只是医院有规矩,而我是守纪律的。’他说道,‘医生不会惩罚客人,咱们接着谈。’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又持续了将近1小时20分钟。”
  维尔德茨今年73岁。他于60年代同周恩来总理相识。当时周总理到罗马尼亚参加罗前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的葬礼,维尔德茨担任副总理。他敬佩周总理的为人,称赞周总理“是当代最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家,对国际问题有深入研究,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始人,也是罗中友好关系的缔造者之一”。维尔德茨说,在他见过的许多国际知名人士中,他最景仰“周恩来这样思想深邃、富有远见的领导人,这样热爱和平、反对强权的外交家”。
  他说,“当时我们对国际上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中国尚处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主要讲了他对中国前景和罗中关系的展望。周总理说,‘请你相信,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友谊不会改变’,‘领导未来中国发展的人是邓小平。’他还讲了许多赞扬邓小平的话。在谈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时,周总理说,中国人民永远站在罗马尼亚人民一边,支持罗马尼亚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正义事业所进行的斗争。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远水救不了近火’。中罗毕竟相距太远。周恩来认为,欧洲的事情不能由美苏两个大国主宰,中小国家的安全不能指望超级大国,只能靠这些国家自己团结起来,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才能取得和维护民族独立。现在回过头来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真是非常有道理。”
  维尔德茨拿出一本《周恩来的外交风采》画册,翻到他同周总理见面时的那一页。照片上的周总理身穿灰色中山装,面庞清癯,略带微笑。维尔德茨则满头黑发。他说:“你看,当时我还很年轻。那次谈话中,周恩来还请我多送一些罗马尼亚的电影到中国,要反映罗马尼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当代生活和建设情况的影片。他说,‘可惜我不能再去罗马尼亚了。我们给乔治乌—德治送葬时,徒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可是现在我连几分钟的路都走不动了。’他显得十分疲惫。我坚持邀请周恩来在恢复健康后到罗马尼亚访问。他回答:‘维尔德茨同志,那只是幻想了。我可能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罗马尼亚了!’我们相互拥抱告别时,他对我说:‘我相信中罗两国的友谊会得到发展。也请你相信,邓小平是罗马尼亚人民的忠实朋友。’我们就这样分别了。”
  维尔德茨接着说,“我对周恩来的话深信不疑。中国随后发生的变化完全如同周恩来所预见的。1980年,我以总理身份再次访华,同邓小平见面。我们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谈话。我告诉他周恩来对我讲的话。邓小平对我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立场永远不会改变。他还说,中国人民已经对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将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并开始进行深入的经济改革,一定能实现周恩来同志建设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遗愿。”
  1992年,维尔德茨第三次到中国访问,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参观。“12年里,中国的变化让我又惊又喜。我坚信,中国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一定会在21世纪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他说,“由于周恩来对未来的远见,由于邓小平坚持改革的勇气,使中国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础上,这些年经济改革进行得有步骤、有章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高兴地看到,江泽民等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正在继续把改革引向深入。”
  维尔德茨强调,“我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这是因为我们两国的关系不是为权宜之计而建立,而是有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牢固基础。这正是周恩来提倡的现代国际关系的准则。”他最后祝愿中国继续取得新的成就,祝罗中友谊不断发展。
  (本报布加勒斯特2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非维和部队通缉科罗马
  新华社拉各斯2月28日电(记者王永康)西非维和部队司令谢尔比迪少将,27日在此间宣布通缉前塞拉利昂军政府首脑科罗马。
  谢尔比迪是从塞拉利昂抵达拉各斯机场后作此表示的。据悉,他此行的目的是同有关方面商讨塞拉利昂局势。
  塞拉利昂去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以科罗马为首的军政权取代了卡巴总统的民选政府。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去年10月,塞军政府与有关方面签署了科纳克里协议,同意今年4月底以前将权力归还卡巴政府。由于塞军政府对执行决议缺乏诚意,本月初,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维和部队对塞军政府采取了军事行动,先后攻克塞首都弗里敦和第二大城市博城,军政府多名主要成员被捕,但科罗马本人不知去向。
  据报道,科罗马目前可能已逃至邻国,但2月14日一个自称是科罗马的人曾打电话给英国广播公司,声称他就在弗里敦附近的山区,并发誓将卷土重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首所华侨学校开学
  本报约翰内斯堡3月1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南非在中南建交以后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南非凯森文化艺术综合学校昨天在此间正式开学。中国驻南非首任大使王学贤代表大使馆向该校捐赠1万兰特以示祝贺。
  该校是由侨居南非的中国内地知识分子自筹资金创办的,设有科学部、语言部和艺术部,主要教授汉语、英语、电脑,以及书法、古筝等中国传统艺术。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决定重新安葬末代皇帝遗骸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27日电 俄罗斯政府27日在非常会议上决定,俄罗斯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的遗骸将于今年7月17日安葬在圣彼得堡彼得保罗要塞的教堂内。
  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二月革命后逊位,1918年根据乌拉尔州苏维埃的决议在叶卡捷琳堡被枪决。同时被处决的还有皇后和他们的子女。从1721年起,俄罗斯君主由沙皇改称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