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落实依法治国战略
  张宝文并代表黄景钧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郑重地提出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实施依法治国不仅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更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经过研讨认为,当前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应当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类别的法律部门,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体现全体人民利益和意志,能以此规范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二、建立廉洁高效的执法机制。廉洁高效地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依法治国的含义中,行政权是法律赋予的。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不折不扣地实施法律,行政权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行政权力失控造成的损害必须能经过法定程序予以补救。
  三、建立公正的司法机制。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对受到侵害的公民权利给予补救的关键一环,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保障法律实施的最后一关。
  四、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点在于,公民的民主权利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国家权力的配置要体现民主原则。人民应能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当家做主,进行重大决策,管理国家大事。司法与执法体制和程序的各个环节,也都要贯彻民主原则,保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与民主制度相联的是监督制度。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依法治国的保障。要实行依法治国,就必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五、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意识。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精心实施机构改革
  程连昌
  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绩巨大,改革持续前进,但要实现国有企业到本世纪末达到摆脱困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奋斗目标确是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得靠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要搞好国有企业,就要解决政企不分问题,就要对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体制问题进行配套改革,综合治理,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则是关键所在。
  李鹏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下大决心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现在,重要的是认真实施这一改革方案,使之取得预期成效。
  一、要认真转变职能,防止翻牌效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际间经济竞争激烈,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和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抓好职能转变,才能有效地解决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问题。
  二、要大力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提高办事效率。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撤销了一批专业部门,调整了综合部门,精简了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改革的步子和力度是比较大的。要实施好这一改革方案,各机构中的内设职能机构必须相应地精简,严格控制机构设置数目,要功能适当,职责清楚,层次简捷,关系顺畅,运转协调。专业部门撤销了,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了,但要防止办事程序增多,影响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非常设机构。
  三、要严格定编,防止再走“膨胀—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要制定各级机关的人员编制标准和各系统人员的配备比例,要科学化,法制化,严格审批,精兵才能简政。
  四、要做好人员分流的工作。在实施机构改革中要对富余人员进行认真妥善的分流安置,加强一线,充实一些发展中的产业、事业部门。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些人才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五、要认真组织实施。以往的经验说明机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只有各级主要领导重视,亲自组织实施才能搞好。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积极履行政协职能
  章师明(代表农工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载入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21世纪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九届政协的肩上。现在,谨就我们如何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学习,加强修养。我们要履行好新一届政协的职能,首先就要加强学习,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江总书记有关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其中关于新时期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更要重点学习,以提高履行政协职能的自觉性。
  二、坚持基本路线,维护安定团结。我们一定要根据中共十五大的战略部署,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坚持基本政治制度,搞好政治交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的政治原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农工党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也是我们最宝贵的优良传统。换届后的农工党中央一定要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一届人民政协的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实践经验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找准位置,选好课题,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就国家和地方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建议,献良策,是履行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积极参加政协工作,为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服务。政协是民主党派之家,我们要积极参加政协的各项工作和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九届政协将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自身建设,逐步形成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机制。我们一定积极参加政协职能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依法治国是治国之本
  梅养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治国之本,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紧跟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加大依法治国的力度,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为此特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依法治国,必须抓好四方面的工作,即立法、普法、执法和党的领导与监督。并从各个方面贯彻落实“依法”二字,如各级政府要实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其它组织结合行业特点实行依法治厂、依法治校、依法治水、依法治矿等,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对四个方面的看法是:
  一、健全、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刑法、民法和三大诉讼法为基础,各专业法、部门法为网络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初步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的推进,法制建设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立法工作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国家制定了法律,还要使公民了解法律,自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因此在全民中开展普法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连续实施三个五年普法计划,使人民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有所增强。今后应向深度发展,特别是应以干部、青少年为重点。
  三、严肃、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司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法律的执行。历史经验证明:法令行则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邓小平指出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意义也就在这里。保证执法公正的关键是建设好一支公正廉洁、铁面无私,既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的队伍。以他们的模范行动,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与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证。依法治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工程,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民动员,常抓不懈,步步深入,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在实施中还要加强监督。实践证明,失去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将产生腐败。(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繁荣
  胡应湘
  1978年冬,国家宣布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生机勃勃,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高涨。这是世人有目共睹及令人羡慕的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是“一国两制”的生存条件,国家经济好,才有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记得80年代初,正当香港回归已提到议事日程的时候,我计划投资兴建沙角B电厂。因为投资额太大,回收期太长,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骂我是“痴”与“癫”的行为。当时,记者穷追不舍:“香港前途尚未明朗,你为什么在内地投入那么大的筹码?”我说:“香港回归是大势所趋,此时我们能做什么?只有帮助广东发展经济,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广东经济发展了,省港两地差距缩小了,香港才能平稳过渡。”“如果两地经济差距太大,香港是不可能稳定的。”记者抽象了我的讲话,报章上醒目的标题是:《香港人饮XO,广东人也饮XO,平稳过渡没问题》。这是我当年为什么要在国内投资能源、交通等大型基建项目的动机所在。
  多年来,我坚持这一理论和信念,在广东投资的能源、交通等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为广东经济腾飞、为香港回归做出了贡献。
  今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随香港顺利回归而成为现实。回顾中国的近代史,试想:若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香港平稳回归,谈何容易!回归8个多月,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由于香港机制未变,管治有效,才使香港免受重创。这证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持续繁荣的基本保证。回归后,中央的政策与驻港部队的操守,世人都给予良好评价。事实告诉世人:中央政府是“一国两制”的模范执行者。
  特首董建华经常讲:“一国两制”好,香港好。国家好,香港更好。董特首的朴素语言,概括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只要“一国两制”坚持得好,香港一定好。国家好,香港明天会更好。(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进行两岸政治谈判顺乎民意
  周铁农(代表民革中央)
  1995年初,江泽民主席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看法和主张。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关乎两岸人民的长远福祉,关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江主席在八项主张中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中国原则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绝不能有丝毫动摇的。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其前途系于祖国统一,更是两岸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识。遗憾的是,近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谬论百出,千方百计地想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为其分裂分治主张制造“依据”,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缺乏起码的诚意。
  我们认为,当前两岸的根本分歧是坚持一个中国,还是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论“台独”还是“独台”,都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其结果只能是将台湾沦为外国势力的附庸,把台湾人民拖入深重的灾难之中。唯有两岸携手合作,共同实现祖国统一,台湾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两岸同胞才能共享永久的和平和伟大祖国的崇高尊严,中华民族也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进行两岸政治谈判,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关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两岸人民多年的共同期盼,符合两岸的共同利益,完全顺乎人心民意。同时,通过两岸政治谈判,也可为两岸间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廓清界线、扫清障碍,便于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我们奉劝台湾当局,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拿出诚意,对江主席的八项主张和在中共十五大上的郑重呼吁做出认真、积极的回应,尽快采取实际步骤,实现两岸政治谈判,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这样才能对历史做出交代。(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做好澳门回归工作
  贺定一
  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澳门回归,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全世界炎黄子孙都为之欢欣鼓舞。澳门回归祖国,将彻底结束外国人占领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洗刷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件盛事,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
  现在,距澳门回归祖国只有一年零九个月时间,过渡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必须加快工作步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有序地做好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抓紧后过渡期内有关涉及政权交接的重要事务的完成,尤其是促使葡方尽快解决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文官方地位的三大问题。其次,要积极配合即将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展开工作,为特区筹委会出谋献策,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第三,要继续积极宣传推介《澳门基本法》,加大力度,拓展深度,保证目前澳门社会事务的发展与基本法相衔接,为平稳过渡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第四,要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发展和振兴澳门的经济,为澳门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打下坚实基础。第五,加强澳门和内地的治安合作,共同打击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利于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共创繁荣。
  今后一年多澳门将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后过渡期最后关键时间里,积极宣传、推介澳门和澳门基本法是澳门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希望中央和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能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和推介澳门,让更多的人认识澳门、了解澳门、关注澳门,进一步加深对澳门基本法的认识,依照“一国两制”方针加强与澳门的联系和合作。
  作为澳门同胞,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我们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在澳门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发扬澳门同胞爱祖国、爱澳门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积极踊跃地参与澳门后过渡期的各项事务,保持澳门社会的稳定,促进澳门经济的发展,保证过渡期各项工作的完成,为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徐烨摄)(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建议组建“香港湾区”
  吴家玮
  香港在新形势新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想,香港首先必须为自己定位。
  要成为一个21世纪的大都会,香港不能把自己局限于特别行政区里面的235个岛屿和一个半岛,而需与珠江口海岸上的一系列城镇(例如深圳市的南山区和番禺市的南沙区)共同组成“香港湾区”。这个“香港湾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正如举世闻名的“旧金山湾区”,“香港湾区”将是一个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文化胜地、教育中心、科技前驱、金融重镇、营运枢纽和现代化的服务业及制造业基地。对中国来说,“香港湾区”将成为华南的一个主要龙头。对世界来说,“香港湾区”将成为东亚、北美和西欧的一个主要交汇点。
  今天的香港离开以上所说的定位,还有不小距离。有些路要香港自己去走,以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为起点。
  政治方面,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面贯彻基本法。要处理好如何在行政主导下循序渐进建立民主制度,让市民热心于参政,实现“港人治港”的理念,怎么从容忍异见走向寻求共识,化消极对立为积极参与。
  经济方面,“一国两制”的原则让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运行资本主义。要处理好怎么能够演变成为一个既重竞争又具良知的资本主义社会。
  珠江口的“香港湾区”是干这番事业的大好基地。这个基地很快、很自然地就会与长江口的城市群联手协助发展长江流域,也会与台湾合作发展后者所擅长的技术转移,跟着也会就近去天然资源丰富的海南投资,形成华南的一个主要龙头。这个基地很快、很自然地就会利用历史、地理条件和回流的人才,来吸引科技先进国家的参与,形成东亚、北美和西欧的一个主要交汇点。
  这就是为“香港湾区”定位的重要性。
  定了位,定了向,路程还会很艰难。但是我们香港人、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畏艰难,只要有奔头,说走就走,而且会越走越快。
  抬头远眺,看到的前景格外光明。(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最好办法
  曾重郎(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
  钱其琛副总理在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纪念会上指出:“未来按‘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对台湾同胞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任何损害。”许多台湾同胞希望维持现状,对他们来说,“一国两制”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十分理解台湾岛内大多数同胞希望“维持现状”的心态。台湾同胞所希望维持的现状是什么?首先,台湾同胞希望维持台湾现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其次,希望继续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其三,希望两岸民间往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此外,不可否认,台湾同胞所要维持的现状就是两岸进一步改善关系从而稳定台湾社会,能在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下培养良性互动。当然,这里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是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如何解决,岛内和海外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建议达数十种之多。尽管所提方式千差万别,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的方式,只有“一国两制”模式。香港的实践已经证明,“一国两制”就是最好的维持现状的办法。
  香港回归后形势很好。务实的台湾同胞对香港前景十分关心,说香港目前不错,但不知将来如何。我们欢迎台湾同胞继续观察香港发展前景,并借鉴香港以“一国两制”维持现状的成功经验,促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江泽民主席关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指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台湾当局真正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早日进行两岸的政治谈判。当前,首先要就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作出安排。同时,我们要对台湾分裂势力,图谋把台湾变成一个所谓“独立的政治实体”,以及企图用“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活动,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进行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台湾同胞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受任何损害。
  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将会进一步加深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与认同,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努力,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广泛联系海外侨胞
  吴明熹(代表致公党中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台地区)先后有百余万公民移居国外,其中有因家庭团聚迁居人员、原留学人员和技术移民等。在移居国外的人员中,大都已取得所在国的长期居留权。他们中的多数事业有成,工作稳定。其中有些人已开始进入所在国主流社会,其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侨务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我们要广泛联系海外侨胞,进一步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间的人才流动将会日益频繁。爱国不分先后,更不分地域,海外侨胞为祖国作出任何贡献都应充分肯定,他们取得杰出的成就,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各级政府要从长远着眼,对侨务工作统筹规划。侨务工作涉及面广,为了避免多头、重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议各级政府侨务部门会同人事、教委、科委、外办、公安等部门统一协调。
  三、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定居海外中国公民的华侨身份。我们应参照国际惯例,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对定居海外的中国公民特别是原海外留学人员的华侨身份及其他有关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四、做好国内归侨、侨眷工作。一方面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上,增强广大归侨侨眷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又使新华侨和留学人员的眷属,成为我们了解情况、加强联系和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
  五、积极鼓励多领域合作与交流。建议政府侨务部门建立尽可能完整的“海外人才”信息库,及时了解和掌握海外华侨情况。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鼓励定居海外的科技专家回国短期工作制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定居海外的实业家、科技专家回国投资或以技术入股方式办高新技术产业。
  六、重视海外侨胞了解中华文化的要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涉侨组织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七、要注意促进新老华侨的团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