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特稿

  北京:43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王成景 刘洋 周立今
  ●职业介绍
  ●就业培训
  ●失业保险
  ●生产自救
  面对沉重的压力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内部改革进程的加快,北京市企业下岗待业人员逐年增多。去年,北京市有关部门曾对全市6532户企业、146万名职工的下岗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0.3%的企业存在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职工总数9.94%。而工业系统的下岗职工占48.2%。在下岗职工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71.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女工占54.8%,从事过技术工种的仅占47%,这无疑又加大了再就业的难度。北京市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首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引起了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岗职工状况,两次在京视察看望下岗职工,并作出重要指示。贾庆林市长多次深入企业考察、调研。1995年6月,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再就业工程,并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金人庆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解困工作联系会制度。各区(县)、街道也普遍成立了再就业协调领导机构。市属各局(总公司)组成了再就业管理委员会。市政府还将劳动就业工作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充分就业列入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
  建立“四轮驱动”体系
  北京市劳动部门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生产自救“四轮驱动”的就业服务体系。
  从1995年开始,北京市不断加快发展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职业介绍服务机构290家,形成了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网员单位包括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职介机构和部分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现在网上信息累计达16万条,每季度向社会发布供求信息。各类职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就业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为下岗职工免费提供服务,仅去年就组织专场洽谈会241场,2.29万名职工通过职业介绍实现了再就业。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积极发展职业技能联合体,探索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新机制。目前已有20个区域行业建立了职业技能开发联合体,成员有420家。去年全市已有4.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职业指导培训,有4.8万名有就业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转岗培训,其中4.2万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新就业。市劳动局还认定了30所就业训练学校,为企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的重点行业职工提供转业转岗培训服务。
  失业保险在北京市再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保障和促进就业两大功能。仅去年,市劳动部门就从失业保险金中拨付1200多万元,对9.1万名下岗职工进行转业培训;拨出生产自救费1286万元;支持再就业服务中心1525万元;拨付贷款贴息965万元,支付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补助费1060万元,为破产企业垫支安置费299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再就业工程。
  北京市还将第三产业作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去年安置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下岗职工占80%。同时还制定优惠政策调动民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吸纳下岗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劳服就业服务企业,去年全市新建各类社会化服务实体21家,办职工自立市场20个,建成生产自救基地15家,还通过新发展劳服企业616家,安置5.01万人。其中的“万家得”净菜集团,将“菜篮子工程”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不仅安置了下岗职工,而且显示出平抑菜价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探索再就业之路
  北京市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下岗职工再就业之路。北京第一机床厂作为北京市一个大型制造企业,自1991年至今,创造出包括解除合同、转岗培训、企业间调剂、劳务派遣、内部退养、下岗待工(最长2年)等十几条安置政策,累计分流职工3600余人,占职工总数1/3。北京市翔达饮食集团公司,将其所属企业的下岗职工全部从岗位剥离出来,脱离原企业,集中到其下属的恒兆公司,进行统一培训和内部分流,开辟了企业内部“托管”的安置途径。北京玻璃五厂通过成立专门向社会开展劳务派遣的服务中心,探索经营企业人力资本的途径,安置了200多名下岗职工,并节省工资性支出60多万元,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去年11月该厂还成立了全市首家企业办的劳务服务中心,开业以来安置下岗职工近200人。
  自1995年6月实施再就业工程两年多来,北京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近43万人。一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主、市场调节需求、社会提供服务的就业新格局已经在北京初步形成。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蚌埠火柴厂侵犯职工合法权益
  有关责任者依法受到处理
  本报讯 厂纪厂规作为规范企业内部劳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其内容、制定、执行程序本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然而,安徽蚌埠火柴厂近年来以“严格管理”为借口,制定了许多不合法的“土政策”,随意滥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处罚工人;该厂保卫科还多次毒打、拘禁、罚跪工人,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引起职工强烈不满。
  蚌埠火柴厂是一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老企业。该厂制定的《火柴厂劳动纪律管理、现场管理规定》有关罚款一项多达25条,不少罚款原由定性不准,掌握标准不明,且处罚金额远远超过国务院制定并颁发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一般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的规定。如该《规定》第七条:“在处理问题时,因个人条件未达到、泄私愤视情节后果罚100—200元”;第九条:“未经同意带小孩进入生产车间罚100—200元”。组装车间女工金顺芝因对厂里扣发洗理费有意见说了句不满的话,就以“泄私愤”为由罚了100元。螺钉分厂工人高杰因对现场管理员骂了一句本不该骂的话,被扣发了全部年终奖金,受到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
  在蚌埠火柴厂,多头罚款、随意处罚现象严重。厂内有权对工人开罚款单的有:劳动纪律检查组、现场管理检查组、质量管理检查组、保卫科、劳工科等部门,他们随时可在厂内对任何人进行罚款,仅3个检查组从去年1月15日至今年1月6日就开出近300张罚款单。记者对保卫科开出的“处罚通知单”进行过统计:从1996年12月13日至今年1月6日,共有143人次被罚,其理由均是违反了厂纪厂规。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在执行厂纪厂规处分职工时应有以下程序:调查取证;批评教育(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允许受处分者申辩;听取本人意见;征求工会意见;书面通知受处分者,并告知其权利。然而,蚌埠火柴厂近年来对职工的处罚有许多并没按法规执行。一位女工下班后去洗澡,回来后班长说她没参加班后打扫卫生,并不容其申辩,以违纪为由罚款30元。
  更不能容忍的是,该厂保卫科,特别是科长孙某目无国法,动辄对工人施以拳脚,甚至动用警械殴打、整治工人。
  1995年8月的一天,一车间17岁的农民合同工王元商上夜班时私摘了厂内石榴树上的两个石榴,被经济民警发现后,被叫到保卫科,令其蹲在墙边受审。由于王正在当班,其工作没人接替,班长到保卫科将其领回,王元商下了夜班,又于早上6点半继续回保卫科蹲着。一经警打电话请示孙某如何处理。孙说:“让他把石榴挂在脖子上,站在厂大门口让工人们看看。”于是,这名经警把两石榴分别钉上钉子,用绳子拴上,挂在王的脖子上后将其带到厂门口示众。王元商脖子上挂着石榴一直站到8点,直到全厂上班工人进厂完毕,然后又被带到保卫科蹲马步,并跪在孙某面前一直到10点。最后让王借来100元交上罚款才让其回家。
  去年11月11日上午,刨花板车间现场管理员周广顺阻止厂生活后勤办公室主任蒲友红(享受副厂级待遇)私拿生产原料并与其发生争执。厂长刘一兵得知此事,竟令周停职检查。周广顺不服,当即到办公室找到刘一兵评理。快下班的时候,保卫科长孙某从外面办事回到厂里,找到周。训了他一通后,就叫周广顺蹲下,周不从,孙一脚将他踢倒,然后拳打脚踢,又用橡皮警棍劈头盖脸地打。周广顺被打得满地乱滚,孙某仍不罢休。
  又讯“蚌埠火柴厂事件”传来最新消息:1月25日,安徽省蚌埠市西市区人民法院判决蚌埠市火柴厂保卫科科长孙秋惠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赔偿经济损失22000元。蚌埠市政府通报蚌埠火柴厂有关问题,刘一兵厂长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作深刻检查。解聘蒲友红生活后勤办公室主任职务。蚌埠市火柴厂依法逐条修改厂规厂纪,厂职代会讨论通过了新的厂规厂纪。1月1日,工厂开始执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新工时规定。(全中)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文明窗口

  作为窗口行业之一的汕头市仲裁委,为稳定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几则故事,反映了他们如何——
  为老百姓主持公道
  洪水
  1996年9月,广东省汕头市最繁华的大街上挂出了一块引人注目的牌子:汕头仲裁委员会。一年多来,汕头仲裁委已受理案件近百宗,标的达1亿元。人们惊叹他们工作的高效快捷,更称赞仲裁委的工作人员公正廉洁、热心为民的好作风……
  跨国仲裁
  一次,汕头市保税区A公司经中间商介绍,从韩国一家公司购进一批彩电,总成交额达52万元人民币。商品售出后,消费者纷纷反映质量低劣,要求退货并赔偿经济损失。汕头A公司一天几次电话要求韩国公司驻京、穗两地代表会面妥商解决办法,均无回音。后来,韩方总算派了技术员赴汕检验,但一直不肯赔偿。大批的消费者不断到有关部门上告,均因涉外而无法处理。这时,A公司想到了仲裁委。根据联合国《1958年纽约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决在缔约国也应得到承认和执行。1997年2月,一纸仲裁申请书送到了仲裁委负责人夏兆元的手中。第二天,仲裁委一封公函发往韩国汉城,这回韩国的公司立刻作出反应,派人从汉城直接赴汕,请求和解。仲裁委经济科技合同仲裁庭陈应光庭长召集双方当事人走访消费者,根据事实确定了案件性质是供方商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纠纷。在陈应光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多次协商,最后达成了和解协议,韩国公司接受汕头A公司退货,并赔偿利息。韩国公司的代表还一再称赞汕头仲裁委“办案公道”,表示今后一定汲取教训,用优质产品与中国汕头的公司合作经营。当汕头市的消费者得知是一纸仲裁协议书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后,致谢的电话接连不断地打进仲裁委的办公室。
  一笔血汗钱
  年届古稀的任大妈心地善良。1995年当她看到邱某因经济拮据难以维持家庭生活,便把平时省吃俭用积下的3.7万元借给对方做经营杂食店的本钱。对此“雪中送炭”,邱某自是千恩万谢并口头承诺,只要生意做好便立即还钱。
  一年后邱某经营的杂食店和食品加工作坊收入颇丰,而这时任大妈因患有肺结核急需用钱治病,当年信誓旦旦的邱某却迟迟不肯还钱。老人三番五次上门催讨,邱某才勉强拿出7000元,以后就以种种借口拒还余款。任大妈的病情日趋恶化,治疗却因经济问题时断时续。万般无奈之下,这位退休老工人本想去法院告状,又一想上了公堂肯定会影响邱某在生意场上的声誉,心便软下来。后来,任大妈听人“传说”仲裁委处理纠纷既快捷又可保密,便蹒跚着脚步走进仲裁委的大门。很快,仲裁庭找来了邱某,向他摆出事实,邱某无地自容,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你们真是救了我一命啊!”当任大妈拿回全部血汗钱时,紧紧握住仲裁员的手,流下了热泪。
  冤家变朋友
  潮安县农民翁老大奔波几十里来到汕头仲裁委。原来翁老大曾在前几年售给汕头某建筑公司一批钢支柱,被拖欠货款近2万元,长期拒不归还。翁老大十几次催讨,均被对方以质量有问题回绝,双方因此矛盾日益激化,见面不是吵就是骂。翁老大为此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均无法解决,后经朋友介绍,这位红脸汉子决心到汕头来申请仲裁。
  尽管案子标的很小,汕头仲裁委却非常重视。他们组织专门人员认真审查协议书及有关资料凭证,仔细询问了合同履行的情况,根据事实指出:翁老大出售的部分钢支柱确有质量问题,违反合同约定,负有部分责任。但建筑公司在接受材料时没有把好验收关,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只凭熟人介绍便统统收下,对造成纠纷也有一定责任。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达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初,汕头的建筑公司认为自己单位大,向农民让步是丢面子,声称翁老大不返修,结欠款休想拿走一分。仲裁委的工作人员便耐心地讲清仲裁双方没有高低大小之分,都是平等的,都要依据法律和事实承担责任。一番真诚的话语终于使建筑公司冷静下来,表示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翁老大也深受感动,主动提出少收货款5000元,以弥补产品质量问题。一对见面就吵就骂了一年多的“冤家”,就此当场笑呵呵地自行和解了。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工会之声

  依法规范企业管理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贾志明
  蚌埠火柴厂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意义。作为一个企业,违法侵权行为如此严重,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从中应当吸取的教训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法规范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带来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这既增加了职工权益的自主性,也增加了职工权益的风险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实际地位是不平等的,劳动者处于明显的弱者地位,在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劳动者的弱者地位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各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因此,依法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减少劳动争议,维护社会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管理者的权力相当多也是相当大的,如不依法规范,失去制约和监督,必然带来严重危害。企业经营管理权受法律保护,也必须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企业管理应依法进行,企业规章制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决不许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肆意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劳动权利和民主权利,而管理者却不受法律约束。从严治厂要与职工民主管理相结合,保障职代会各项职权得到落实,实行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决不能把管理者的权力变成不受群众监督,可以独断专横,任意欺压群众的权力。大量事实说明,企业管理权失去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不仅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严重危害,也是滋生各种腐败的条件,这样的教训应当记取。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在发展市场经济,深化企业改革的形势下,工会依法维权的任务加重了,职工对工会的期望和要求更加迫切,如果工会不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在发生侵权事件的地方和单位,工会组织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积极反映真实情况,参加对违法侵权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会依法维权的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去努力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各项任务。
  (作者系全总法律工作部部长)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热门话题

  不许坑害民工
  建达
  假如你替人干了一年活,人家给你的不是现金,而是什么“购物券”,并且让你买你并不需要的东西,你会是什么滋味?哈尔滨的民工春节前就遇到了这种公然坑人的事情。
  据工人日报报道,哈尔滨的一些建筑单位春节前发给民工的工资是“购物券”。这种“购物券”被指定的唯一使用场所是“哈特”购物广场,并且印有“截止使用日期”。对于一些想兑成现金的持券民工,购物广场则规定100元只可换75元。这种明目张胆坑害民工的行为,自然引起民工的极大不满。
  哈尔滨一些建筑公司为何这样对待民工?详情目前尚不可知。据说哈尔滨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相信其真正原因不久就会告白于天下。但是,就这件事本身来说,至少有两点值得议论。
  第一,哈尔滨那些建筑公司的领导缺乏道德意识。民工们大多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他们怀着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肩负着家乡父老的重托,不辞辛苦地来到城市打工挣钱。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们也给自己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存、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尊重。雇佣民工的单位,不论其企业性质属国有、民营还是合资,都要关心和爱护民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应该说,这是现代企业领导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克扣民工的血汗钱或设计盘剥民工,天理不容!
  第二,哈尔滨那些建筑公司的领导缺乏法制意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民工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其所有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时间、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都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借口违反《劳动法》坑害民工。如果有人硬要斗胆以身试法,那么民工们完全可以依法起诉他们,各级工会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切实维护民工们的合法权益。
  哈尔滨“购物券”事件虽属个别,但反映出一些企业的领导不尊重劳动、不尊重普通劳动者、法制意识淡薄等等错误现象。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不能遵纪守法,那么,他们又如何要求属下的职工做个好工人、好公民呢?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中国新兴集团第3534厂在青工中开展“技术争一流,质量创一流,工作超一流”的“青年文明号”劳动竞赛,全厂青工掀起了拜师学技赶帮超热潮。图为青工们向劳模、优秀党员汪秀荣(中)请教技术时的情景。
  安永杰 慕育才 摄影报道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北京东区邮电局服务又上新台阶
  本报讯 北京东区邮电局是以邮政为主,以窗口营业和外勤投递为主的二级通信企业。一年来,他们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全局的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这个局组织各工种编写了在对外服务中经常遇到的实用性很强的80道业务测试题,印发给每一个职工,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全局各单位利用班前、班后会,采取“每日一题”等方式组织职工学习,形成了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潮。在狠抓培训的基础上,该局以考核上岗为突破口,进行竞争上岗的积极尝试。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严格的全员测试,合格者在原岗位工作,第一次测试不合格扣发生产奖。二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下岗培训三个月,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是该局加强服务的主要内容。他们落实规范化服务,推行投递服务承诺,同时还建立了报刊到局登记簿等制度。经过开展服务年活动,东区局在对外服务上出现了变化,群众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上级接到的用户表扬由每季400多件,上升到600多件。社会监督员对服务的满意率上升到98%以上。(吴建明)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今日劳模

  海燕 海燕厅 海燕基金
  马青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海燕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在她的工作岗位——郑州火车站高架候车室“海燕厅”,为广大旅客服务。
  当班时间,海燕仍然是穿梭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2000平方米候车大厅里,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地为旅客解答各类问事,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在海燕为旅客服务过程中,细心的旅客不难发现:张海燕声情并茂、总不离口的服务用语里又增加了一些新创意——
  旅客们,您手持车票,您是消费者,消费者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上帝,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宁为旅客的安全操碎心,不让列车事故害人民。
  愿通过我们的服务,让每位过往郑州站的旅客真切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
  海燕所在的郑州车站客运车间有一笔谁也不得乱动的“专款”——海燕基金。海燕基金建立于1994年,来源是张海燕个人受到的各种奖励及车站党员的捐款,至今已积累到2.6万余元。几年来,海燕基金资助了近百名旅客渡过难关,顺利返乡,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车间党支部书记介绍:几天前,海燕还动用了基金288元,帮助了一位82岁的老太太返家。
  据悉:郑州铁路分局党委准备以张海燕的事迹为蓝本,拍摄一部反映劳模工作生活情况的电视剧。目前,剧本已基本定稿,正在进一步筹拍之中。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青年工人陈刚,不幸患上尿毒症,全家陷入困境。企业工会获知消息后,立即和党政领导一起发动职工捐款援助。图为企业领导和工会主席等一起把捐款送到陈刚的病床前,解决了他和家人的燃眉之急。
  鲁乙酉 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