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面推进农科教结合
  编者按:农科教结合萌芽于80年代初,发祥地是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当初只是休宁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自发行动,由于它适应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受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地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结合形势不断推陈出新,在综合国力并不十分强的农业大国找到了一条使人力、财力、物力得以优化配置的道路,农科教结合在兴农、富民、强国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今天本版刊发农业部及部分省市领导笔谈农科教结合的文章,旨在交流经验,推动农科教结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振兴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业部副部长 路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林业部、水利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和中国农业银行等十部委(行、办)组成的全国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加大对全国农科教结合工作的指导力度,各地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结合,社会参与”的农科教结合有效运行机制,涌现了一批高起点、高层次、高效益的示范群体,出现了“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的喜人局面,在兴农富民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地方把农科教结合喻为党和群众的“连心工程”,人民政府的“德政工程”,农村脱贫致富的“希望工程”。
  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客观要求,是振兴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农科教结合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要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县乡为重点,以农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为主线,建立起政府统筹,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农业、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有机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当前农科教结合应继续加大政府统筹和部门结合的力度,健全领导机制,做到组织、机构、人员三落实;完善调节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规、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行有效调控;落实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评估、表彰、激励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农科教结合的氛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到农村去的速度。如:抓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富山计划”、“兴水计划”等各项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的实施;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协会;积极培育科技产业和农业科技市场;稳定第一线农业科技队伍,提高科技人员水平,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第一线去等。第二,大力发展高、中、初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重点加强对复员军人、初中高中毕业生、村级干部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当前农村所急需的各类初中级的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加强高、中等农业教育与初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第三,加强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建设,并组织各地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群体;加快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力度;积极推广农科教结合“电波入户工程”的经验,把科教送到千家万户。第四,加强农科教结合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加强农科教结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农科教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加大农科教结合的宣传等。
  实行农科教结合,形成科教兴农合力,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产业化中推进农科教结合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贾志杰
  发展主导产业,开辟农科教结合的主战场
  湖北省按照依靠大科教,开发大基地,建设大龙头,组建大集团,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确定了8大主导产业,10大商品基地,30个省级龙头企业和6大产业集团重点项目。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农科教结合向高层次发展。在结合的形式上,要由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融合的方向推进;在结合的内容上,要由以种养业单项技术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诸领域拓展;在结合的机制上,要由以政府行为为主向以企业行为为主的方向转变。
  找准结合部位,培植农科教结合的大载体
  “八五”以来,湖北在办实体作载体、以载体促结合上,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科教事业单位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管理,逐步转变成事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实体;其二,一家牵头、多家参与,以股份制或合作形式组建的科技经济实体;其三,科教单位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独立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这些科技经济实体一般具有四大功能:一是目标的双重性,既壮大自身,又服务社会,致富农民;二是服务的系统性,直接为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尽可能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三是效益的互补性,实体与农户结成兴衰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四是产业的带动性,一些科技型企业有拳头产品和成套技术,在市场上竞争力强,也深受农民欢迎。
  搞好利益调节,增强农科教结合的原动力
  总的原则是让利于民,统筹兼顾。具体办法,一是在保证生产基地的农民获得较好效益的前提下,视企业盈利情况,拿出合理比例返给科教服务单位和科技人员;二是采取以技术、资金、资产等入股的形式,按契约或章程的规定分红;三是起龙头作用的企业,服务无偿,收购保本,加工增值,经销盈利,拿出一定比例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四是设立企业科技进步基金,专门用于科技成果和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新产品开发。要搞好利益调节,基本前提是有利可分,这就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不断开拓市场,节本降耗,提高效益。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
  各地实践证明,仅靠行政措施包办捏合,农科教即使结合也不紧密,没有生命力;完全放任不管,任其自然发展,结合的过程又太漫长;唯一正确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服务,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科教事业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使经济发展源于事业兴旺,事业兴旺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建立组织体系和投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服务福建新一轮创业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陈明义
  我省以“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重点抓好农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奔小康进程。
  一是建立了农科教结合的组织体系和投入机制。目前,全省9个地、市和69个县(市、区)、近700个乡(镇)先后成立了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不断增加资金投入,采取一级带一级,政府带动全社会的农科教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从1996年开始,省里每年安排农科教结合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农科教结合项目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紧紧围绕“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和“燎原计划”,坚持“农业部门出题目,科技部门攻难关,教育部门搞培训,管理部门抓统筹”,组织实施科技工程,把一批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国家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三明市,按照“市抓工程,县抓项目,乡抓基地,村抓大户”的农科教结合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省各地都筛选确定了一批效益好、辐射面大、市场前景看好的龙头项目,按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农、科、教有关部门进行系列配套开发,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四是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改革县一级,加强乡一级,突破村一级”的思路,全省建立地、县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经作站、经营管理站等615个,乡“三站”3000个;9个地市及67个县区成立了农技推广中心,全省现有农技人员6727人,聘用农民技术员1.7万人,建立村级农村服务组织1.28万个,科技示范户18万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形成。
  五是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全省实行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基础教育重点开展初中教育改革,建立劳动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初中毕业生都能掌握一两门生产专业技术,注意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计划”和“绿色证书工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县乡为基础,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重点,以构建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为主线,农科教结合——
  加快农业大省奔小康步伐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王昭耀
  安徽是在全国最早推行农科教结合的省份。到目前为止全省县一级和50%以上的乡镇都开展了农科教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教治愚、以科致富、以富兴科教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今后,农科教结合要着力抓好五个环节:一要抓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搞好农科教结合的自觉性,把农科教结合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二要抓关键,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统筹结合。切实抓好“四个转变”,即:促进农业科技人员的组织管理由部门系统管理为主逐步向产业管理方向转变;促进各类农科教实体由过去的松散状态逐步转向有序的产业化组织状态;促进农民培训由分散的低层次重复培训逐步转变为实用技术与高新农业科技相结合的系列化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由过去的单项推广转变为综合配套服务。三要抓改革,推动科技、教育更好地长入经济。农业科技要主动面向经济,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活化机制,健全网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应。农村教育要进一步搞好“三教统筹”,优化教育结构;在农村普通中学逐步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进一步改革农业院校招生制度,解决好“学农不务农,务农未学农”的问题。四要抓示范,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省重点抓好两个地市级实验区、14个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和100个科教兴村试点,力求先一步、高一层、出经验、出成果,辐射、带动面上。五要抓统筹,确保政府行为到位。建立健全农科教结合的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切实增加对农科教结合的投入,落实和完善鼓励科教人员投入科教兴农第一线的政策,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政策。加强各级农科教结合工作体系建设,做到组织、机构、人员“三落实”,以保证这项事业顺利推进。
  实施农业良种开发工程,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实行“星火”、“燎原”、“丰收”三个计划有机结合——
  加速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山东省省长 李春亭
  山东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110多名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加大统筹力度,农科教结合取得了很大进展。1991年至1996年的5年间,全省棉花品种更新2次,单产增长2.4倍,小麦品种更新3次,每次都使产量提高10%—15%。全省吨粮田发展到1560万亩,科技在全省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由30%提高到42%,增长10多个百分点。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省农科教结合形成了以下几条成功的路子:一是实施农业良种开发工程,推进农科教结合。我省从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每年省财政拿出3200多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计划用5年时间选育出50个农林牧渔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目前,全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的第一批10大类30个良种开发已初见成效。二是以实施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推进农科教结合。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进科技进步上,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三是实行“星火”、“燎原”、“丰收”三个计划有机结合,推进农科教结合。改变过去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造成人财物力浪费和脱节断档的局面。四是兴建农业示范、试验园区,推进农科教结合。进入90年代特别是“八五”以来,我省先后建立了27个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10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7个外向型农业示范区、16个农村社会化服务示范点、12个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试验示范区、8个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都把农科教结合作为重要内容,取得可喜成果。山东的实践充分证明,农科教结合的实施,推动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实现了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科教兴农的综合效益,充分反映了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内在规律,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农业生产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农科教结合——
  关键是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吉林省省长 王云坤
  有效的运行机制主要应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良性循环机制。离开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在依靠科技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和武装,促进农业科技教育的进步,并且不断对科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农科教三者理该是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循环关系。具体说,就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目标,确定农业科技、教育的发展目标,把资源开发与科技开发、智力开发结合起来,并根据这一要求,在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之间逐步建立起密切协作、合力共进的新型关系。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转化机制。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不少,但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不多,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转化机制。因此,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首要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把市场作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开发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同时也要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使农民主动接受和应用科技成果,参与和适应市场竞争。
  三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的利益机制。市场经济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经济规律促进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各自利益的实现,但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有风险的,表现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只有建立和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各自利益在农科教结合成果上得到体现,才能有效地调动三者的积极性。现实的途径就是发展农科教各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契约关系,通过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有条件的通过成果入股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并且要加强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使这种结合机制由过去的无序、自发阶段逐步进到规范化阶段。
  黑龙江是农业资源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实行农科教结合7年来,粮食总产连登台阶。这得益于——
  “修教育渠,引科技水”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马国良
  把农科教结合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建立起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黑龙江省成立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农、科、教的三位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农办、科委、教委、计委、财政、农行、共青团和农口厅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省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省、市(地)、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制定有利于农科教结合的激励政策。省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若干政策规定》、《黑龙江省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制度的暂行规定》。三是实行农科教结合目标责任制。将农科教结合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并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的评估机制。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农科教结合规划》、《黑龙江省农科教结合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规范标准》。全省每年都组织各市(地)领导和专家深入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检查评估,推动示范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努力增加投入,加大对农科教结合的支持力度
  资金和物资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基本保证。实施农科教结合7年来,仅省一级就投入农科教专项资金7000万元,专项农贷35亿元,专项化肥2.8万标吨,扶持了一批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科教结合更快发展。
  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大面积规模推进
  各地通过农科教结合抓技术培训,大规模地推广了一大批经过组装配套的关键性增产新技术。1996年推广以玉米“大双覆”为主的玉米保护地栽培78万公顷,占玉米面积的1/3以上;大豆“垄三”栽培166.7万公顷,占全省大豆播种面积的78.4%;水稻旱育稀植基本得到普及,超稀植3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万公顷;小麦模式化栽培8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1.6万公顷;甜菜纸筒育苗和甜菜“大双覆”面积达6.7万公顷。同时还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新技术和土地耕暄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实现我省粮食生产突破300亿公斤大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支撑,使科技长入经济,农业教育培养适用人才,实行农科教结合——
  建设都市型农业
  上海市副市长 冯国勤
  上海发展都市型农业非常重要。都市型农业必须具备四大功能:一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二是调节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三是先进科技辐射功能,四是出口创汇功能。要发挥这四大功能,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支撑,实行农科教结合,使农业经济获得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农科教结合。上海农业产业化经营注重三大载体建设,一是生产载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区,逐步扩大设施农业。二是加工载体,培育壮大一头牵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产加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三是流通载体,初步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2.以统筹实施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农科教结合。上海郊区由各级政府牵头,把“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结合起来实施,促进了农科教有机结合。
  3.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为基点,推进农科教结合。“八五”期间,上海郊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达到65%。上海郊区还通过“绿色证书”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队伍。同时,动员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技术培训。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
  首先,要加强统筹规划。其次,要建立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努力把领导统筹机制、政策调节机制、考核奖励机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要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战略。要培养能为农业科技进步出大力、出成果的学术带头人,通过他们带动第二梯队的人才成长,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通过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为都市型农业发展建立“人才库”。
  哈尔滨市尚志市职教中心教师阎吉安在辅导承包荒山的毕业生。王辉摄
  压题照片:安徽省农大科技扶贫团赴阜南县朱寨镇举办科技大集,渴望科技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
  张洪金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