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
专栏:

  车同轨 文同名
  ——我国科技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浅谈
  杨光曦
  “internet”翻译为互连网、国际互联网还是因特网?“E-mail”的中文名是电子信箱、电子邮件还是电子函件?大量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涌进国门,带来科技术语的混乱:学术界使用术语跟着感觉走,受众阅读雾里看花。如今,这种尴尬正逐步化解,不久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名词委)公布了首批信息科学方面的新词,再次引起人们对科技术语审定与统一的关注。
  科技术语统一工作是国家发展科技的主要基础工作。本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大致经历了四次高潮:
  1909年,清政府在大学部设立科学名词编订馆;1912年,江苏教育会之理化教授研究会审定了物理和化学名词,中华医药学会组织了医学名词审查会;1919年成立科学名词审查会,1928年成立译名统一委员会,至1931年共审定各学科名词草案14部,掀起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在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后,在教育部主持下审定并编订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名词草案50种—60种。
  新中国诞生后,国家十分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迎来第三次高潮。1950年,建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为主任委员,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时事文学、艺术5个组。截至60年代中期,审定、公布、出版了百余种科技术语。
  1985年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共组建了52个学科的分委会员,包括200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7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审定工作,已出版了近40个学科的名词,消除大批混乱名词,进入第四个高潮。
  独特的汉语文化,其音、形均难与国际通行的字母文字接轨。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必须按概念和本质属性创造和规范出符合科技规律和汉字结构特点的科技术语。
  采访时,名词委的潘书祥副主任向我介绍了大堆审定、协调原则,什么单义性、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服从科学性、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我听得头晕脑胀,只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把“Internet”定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联网”不是挺好?
  听名词委的同志娓娓道来,我心悦诚服。计算机网络流行着“internet”和“Internet”两个名词。前者是“interconnectionnetwork”的简写。泛指由多个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译名“互联网”。后者则是专有名称,由美国军方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阿帕网(APRA)发展而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许多规模不等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结而成的。把后者译为“互连网”显然不妥;若加上“国际”,世界上跨国的互联网却又并非独此一家。再者,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从Internet派生的词,用“国际互联网”为基础词,汉语复合词名称太长,不易记忆和使用。而“因特网”直截了当指特定网络,不但简洁,又同英特尔(Intel)公司的网区分开了。
  看似简单的道理,要成定论却并不简单。此次新词的审定联合了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三方面专家,反复斟酌,经过四轮舌战才确定。
  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旧“案”同样堆积如山。因历史原因,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中断了20多年,20年的账要在12年内还清决非易事。工作必须逐字逐字地推敲。
  在我国,“computer”通行“计算机”和“电脑”两个称谓。名词委最后决定叫“计算机”,俗称“电脑”。因为电脑缺乏科学性,一则动力源向前发展,电子技术叫电脑,那么光子技术为光脑,量子化为量脑,神经网络为神脑,岂不滑稽?二则电脑顾名思义指“类似人脑的智能型计算机”,现代计算机与之相差甚远。
  就这样,名词委一方面抓紧对尚未完工的十几个学科名词审定,对已公布出版的各学科名词进行修订、补充、完善;一方面因地制宜组建新词小组,收集新词,推荐命名。委员们工作有条不紊,兢兢业业,为科技发展架设着规范的沟通之道。(附图片)
  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左三)、第三届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左二)会见华人学者。


第11版(科技)
专栏:

  棉铃虫大发生之谜被解开
  李斌
  我国科学家经过4年多的试验分析发现,气候干旱、施用氮肥量过大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范围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候干旱是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棉铃虫蛹耐旱怕水,蛹期如果遇上大量降水对棉铃虫种群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施肥水平特别是施氮量的日益增高,是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物质基础。实验表明,棉铃虫的生殖力与棉田小区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棉铃虫种群失控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从1980年开始进行的系统监测表明,单纯、连续、大量施用菊酯类杀虫剂防治棉铃虫,已经导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第11版(科技)
专栏:

  每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都有大量海冰形成,对海上钻井平台石油开采、渔船海上作业和舰船海上航行安全都有较大影响。2月4日至10日,海军派出“海冰”722破冰船,对黄海北部和渤海海域进行1998年度冰情调查。经在上千海里航线上的28个站点进行现场作业,共测出20多个要素的1200组数据,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图为冰调队员在冰面上用电锯采取冰样。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第11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期盼专利“上山下乡”
  辛酉
  据报载,最近首都的一些科技人员带着研制出来的专利产品,特别是农副业专利产品,前往京郊农村,指导农民使用,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专利“上山下乡”,的确是一件新鲜事。以前,我们在专利工作中,比较侧重的是工业专利。不少科研部门研制和推出的都是工业专利技术和产品。而且,有些科技人员还认为,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准不高,专利技术对他们不太适用。因此,每每把专利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而忽视了对农村和乡镇企业的专利推广工作。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事实上,农村是个广阔天地。近年来我国农副业生产的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的农副业技术进步。农民对于农副业专利技术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心情也是非常迫切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乡镇企业,正在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重要发展时期,其经营机制也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正因如此,广大乡镇企业对新技术的最好载体——专利技术和产品,都十分感兴趣,许多企业都有强烈的内在要求。所有这一切,都给专利“上山下乡”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使城里的科研院所研制的专利“上山下乡”具备了现实可能。
  有鉴于此,专利工作在农村难有作为的观念有必要转变。一方面,要深入农村和乡镇企业实际,调查和了解他们对专利技术的需求,按需进行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要经常带着适销对路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到农村和乡镇企业去,主动进行技术交易,为他们的农副工生产经营的技术进步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同时,还要本着支农、强农的宗旨,对面向农村和乡镇企业的专利营销,特别是直接为农服务的专利营销,给予优惠,甚至可以结合科技承包,先将专利技术和产品投下去,待收获后,再按承包合同取得应有的回报,从而促进专利技术和产品更加迅捷地长入农副业生产和经营。


第11版(科技)
专栏:百科博览

  甲醇与假酒
  马飞孝
  前不久发生的“山西假酒案”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心。这起案件主要是由于不法分子用甲醇兑制白酒造成的,于是,一时间人们谈“甲醇”色变。
  其实,甲醇本身是无辜的。据化工部生产协调司提供的资料说,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作为工业溶剂被广泛地用于染料、树脂、橡胶和喷漆;用于制甲醛(40%左右的甲醛溶液就是“福尔马林液”)、纤维素、摄影胶片;用于农药如乐果、敌百虫的制造;在国外还被用做燃料。可以说,甲醇是化工行业中的“功臣”。
  但是,对人来说,甲醇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和血液毒物。它被人吸收后,会迅速扩散到人体各组织内,麻痹神经系统、破坏胸组织和血液循环系统,并代谢产生直接毒害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甲醛等有毒物质。甲醇急性中毒的潜伏期为8—36小时,通常为24小时,中毒者表现为恶心、腹痛、耳聋、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瞳孔扩大、视线模糊、双目失明。一般来讲,人口服30克甲醇就足以致死,而据报道此次“山西假酒案”中所查假酒中,每百毫升含甲醇36.1克,因而引起大范围的中毒。甲醇无色,有酒精气味,同水配制后,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与白酒区分开来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结果贻祸无穷。
  此前曾出现过因工业酒精兑制酒引起的中毒事件,实际上也是甲醇在作祟。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大都是以谷物、薯类、糖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成。这些原料在发酵生成乙醇的同时,也生成甲醇。由于甲乙醇的沸点相近,不易分离,因而无论工业酒精还是食用酒精都会含有甲醇。在制作过程中,因工艺、用途不同,工业酒精中的含量比较高一些,因而国家明令禁止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同时,国家标准规定:60度白酒中甲醇每百毫升不得超过0.04克,在这个标准内的白酒才是安全的。


第11版(科技)
专栏:

  山沟涌起科技热
  胡夏生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南华电机集团公司十分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努力开发广大职工的技术潜力,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以新技术产品占领市场,引起国内外同行瞩目。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发现,这里有股强劲的“科技热”。
  一是科技学习热。隔三差五,公司大门旁的通知栏里总会贴出一份份通知,不是技术培训班,就是科技讲座。近年来,公司还先后选送10多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大专院校对口深造,并在分房、奖金、提干等方面,向技术拔尖人才倾斜。为了培养人才,领导重视,舍得投入,职工们学技术的热情自然就高起来了。
  二是科技开发热。该公司原是一家专业生产Y系列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公司着力科技开发,拓宽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经过多年努力,该公司电机产品已由原来的两个系列发展到了15个系列近千种规格,简直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电机产品王国”。去年,他们又开发出YS、YC、YL3个新系列微电机,具有省能省电、起动性能好、运行平稳、通用性强的特点,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三是技术革新技术竞赛热。公司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并设有一个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每年的技术发明革新项目进行评审和奖励。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起了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钻技术、比技能的热情,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技术潜力。青年陆震宇与另一位青年合作设计的线切割自动绘图仪,成功地解决了线切割机床在操作中经常出现数据程序差错的难题,不但杜绝了加工件报废的现象,而且提高劳动生产率1.5倍。青工吴建兵在全国电机行业嵌线比赛中大显身手,在群英中位列前茅。


第11版(科技)
专栏:

  肉羊饲养技术
  帮你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蒋建科
  “一只大母羊,不愁柴米油盐糖;二只大母羊,家里有个小银行;五只大母羊,个个都是万元郎”,大凡饲养过小尾寒羊的农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到了90年代末期,许多求富若渴的农民又把目光盯上了肉羊饲养这一前景广阔的新技术。
  肉羊饲养技术到底有多大潜力?记者日前走访了率先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的北京兴绿原农牧发展公司,总经理郑景山高级经济师兴奋地说:羊肉消费市场十分巨大,以北京市为例,1995年出栏71.25万头羊,只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20%左右,其余80%要从全国各地调入,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满足首都市场的消费需求。
  专家们指出,肉羊是一种典型的节粮型家畜,对精饲料消耗极少,能大量利用猪、鸡不能食用的粗饲料,可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现象。羊肉向来以肥度适宜、肌肉纤维细嫩柔软而著称,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比牛肉略高),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均符合人体代谢的需要,100克羊肉中仅含胆固醇29毫克,而同样重量的牛肉和肥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却高达75毫克和126毫克,因此,羊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肉食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羊饲养业一直以山羊为主,绵羊品种也多是毛用或肉毛兼用型,真正的肉用型羊极少见,因此市场上的羊肉品质差,口感不好,这些都限制了它的普及。
  另外,我国肉羊养殖还存在着养殖方式不科学、出肉率低、良种肉羊不能有效推广等问题。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大规模集中饲养场。兴绿原公司看准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多产肉羊优化杂交组合筛选及肥育高效饲料技术研究”,推广这项已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该课题经过5年努力,研究筛选出的多产肉羊杂交组合,在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农区高产肉羊生产模式,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兴绿原还从国外引进“萨福克羊”、“多赛特羊”等国际公认的肉用羊优良品种330只,同时,筛选国内优良肉羊“小尾寒羊”、“湖羊”、“乌珠穆沁羊”等660只,在京郊顺义县建立种羊场和育肥场。
  在项目推广过程中,兴绿原采取了生产与科研“两条腿”同时走路的办法,以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规模经营种羊、肉羊的养殖开发和综合利用。在运作方式上则采取了“公司+农户”的办法,不光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是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面向老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即通过兴办种羊场,形成农民繁育商品肉羊的网络,使农户通过养殖良种肉羊脱贫致富。


第11版(科技)
专栏:

  千年珍奇焕异彩
  ——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吴永琪
  萧人
  “考古工作者能把零散的碎片修复得这样完整,劳苦功高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参观秦陵铜车马,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观众,都禁不住如此夸赞。
  对此,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的主要完成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吴永琪感到无比满足,为了让千年珍奇重焕异彩而出的力、流的汗,仿佛一下子统统得到了回报。
  吴永琪的家离单位很远,项目进行期间,他每天工作得很晚,常常深夜十一二点才骑着自行车,独自穿行几公里的荒野回家。
  铜车马结构非常复杂,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吴永琪四处奔走,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修复技术。在修复过程中,铜锈、钎料和粘接剂对人体都有危害,吴永琪顾不上这些,坚持在现场,试验各种焊料,终于配制出了对铜车马效果最佳的四元合金低温焊料。为了节约资金,他发动大家自己想办法,自行研制了工装架、伞盖母模等器具,采用红外灯阵加热固化工艺,硬是把碎成几千片的铜车马一片一片、一块一块完整修复、科学组装、稳妥保护。
  这项只用了5万元资金的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鉴定,被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11版(科技)
专栏:

  城市建设的绿色未来
  李湘洲
  自从人类离开洞穴和树巢,住进遮风避雨的居室和城镇,便越来越远离来自自然界的危害和侵袭,同时也越来越远离赋予他们以身心给养的绿色自然。
  近100多年来,人们对绿色自然的需要,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出现、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而日益迫切。许多人纷纷提出各种城市规划学说和建设模式,试图实现他们的“绿色理想”,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二战后,“绿色城市”的理想在前苏联和东欧大规模地付诸实践。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华沙。拥有47万居民的华沙从1945年开始制订“华沙重建规划”,限制城市工业发展,扩大广场与绿地面积。今天,华沙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绿色城市。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许多新建城市都在按规划建设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公共绿地和街路花坛,使整个城市建筑融于园林绿化之中。但也有一些城镇从商业利益出发,水泥铺就的步行街上居然连种植绿化树的空地都未留下。这样发展起来的城市,纵使经济再发达,也是了无生趣、死气沉沉的。愿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者们忠实地实践“清洁与美”的绿色理想,在和谐中拓展我们的文明。


第11版(科技)
专栏:

  驾驶台前送清风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坐轿车比坐卡车更容易憋闷头晕,于是不少司机在驾驶台上摆一瓶香水,希望能醒脑提神。
  实际上,这种不适感主要是轿车空间小,密闭性好,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过低造成的。据测定,轿车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数只有20—30个,远远低于1500个/立方厘米的正常值。北京绿潮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车中爽”轿车专用负氧离子发生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装上它之后,车内负氧离子的浓度与海滨不相上下。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在车内循环流动,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白闻)


第11版(科技)
专栏:

  博士·院士·总经理
  ——李国杰的人生三部曲
  本报记者 任建民
  李国杰,美国普渡大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博士
  今年55岁的李国杰读了26年书。他的求学经历,与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类似,“道路越走越宽阔”。
  1960年,李国杰第一次参加高考,平均成绩92分。但由于父亲是右派,他只被湖南农业机械化学院录取。这只是一所正在筹备中的学校,学生先进入湖南大学机械系代培。一年后,农机学院胎死腹中,李国杰也就被提前分配到冷水江做地方铁路维修工。
  “大学毕业生”李国杰总觉得还想上大学。1962年他第二次高考,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可惜十年动乱开始,1968年的北大毕业生李国杰成了军垦农场的“地球修理工”。
  社会大走向终究不可逆转。随着国家建设步入正轨,李国杰也像扬起大帆的船,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进。1981年,他获中科院计算所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完成博士后。在美国的几年中,李国杰在智能计算机、有效搜索算法和VLSL处理器阵列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他的6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内容涉及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组合优化、人工神经网和遗传算法等领域。
  院士
  1987年,李国杰回国之后,致力于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的研究。20多年的积累在一个个电路板中徜徉。1984年,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把“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和“银河一号”并称为中国一年中科技成果的代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种高性能计算机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个全对称多处理机系列。
  1995年,李国杰和他领导的智能中心更进一步,完成了“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这突破了一些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有能力制造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李国杰本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和他的同事都在1997年获得了更高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计算机领域唯一的获奖项目。
  李国杰认为,以往科研只是为了报个成果、评个奖,这个项目之所以获得青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以“用起来”为目标,在“走出院墙”方面跨了一大步。曙光系列机得到国内外用户的认可,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很多人都知道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计算机“深蓝”,曙光1000与“深蓝”的“大脑”IBM的RS/6000系统完全兼容,这使得后者在中国的市场突然失去了1/3。新年伊始,IBM公司就发来一份传真,希望得知曙光系列今年的市场计划,因为这对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有重大影响”。
  总经理
  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995年,以发展高性能计算机产业为目标的曙光信息产业公司成立,李国杰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院士当总经理,在国内计算机公司中独树一帜,这算不算“不务正业”?
  曙光的投资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说,投钱就是冲着李国杰去的,换了别人不一定信得过。
  高技术企业的关键是人才。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领导者,曙光不可能聚拢几十个博士和博士后。正如国家科委高技术司司长冀复生所说,这是曙光最大的财富。
  李国杰与国内外的同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为曙光系列机的研制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
  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曙光2000”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预计今年五六月份交付使用。千头万绪中,李国杰还要完成另一项庄严的使命:出席即将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