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头条竞赛

  山西古县的两个村面对同一支科技扶贫队,态度不同,结果各异,由此引出了“两副春联、一桩趣事”的新闻——
  西庄村短视一时后悔四载
  钱家峪慧眼识才受益匪浅
  本报太原2月21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初春时节的山西省古县钱家峪,村委会春节时贴的对联依然红艳:“今日脱贫不忘工作队,明朝小康还借科技力”。而邻村西庄村的春联则是“昔日短见痛失工作队,今朝开眼直追钱家峪”。
  两副不同的春联引出了一桩鲜活的趣事。
  1994年春,山西省农科院扶贫工作队下驻古县西庄村,队员们精心实施科技扶贫计划,但当时西庄人却热情不足,工作队虽积极主动献计献策,三个月过后,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工作难以开展。而与西庄村自然状况相似的钱家峪村支书张瑞祥则找到县里,满腔热情将这个工作队请进村里。
  当时钱家峪的状况是“地瘦不长粮食,果树不挂果子,一年到头不见票子”,人均收入仅有460元。在工作队员郜晓梦、张莲茂、曹桂寿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块“宝地”:这个村人均5亩耕地,人均8亩宜林宜牧面积,且果树栽培、畜牧养殖已具备一定基础。只要增加“造血”功能,就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
  他们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对症下药,使粮田面积由4000亩减少到3200亩,其余发展林果业。他们把优种引进到每一块地里,把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教给每一位农民。结果是,粮田面积减少了,产量却大幅度地提高了。同时,在他们的指导下,该村大牲畜由170头发展到400头,羊存栏由1300只发展到3200只,全村养猪520头,户均3头猪。现在的钱家峪已初步形成了农、林、牧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格局。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村里培养的60多名技术人员已成为四乡八村争来抢去的“大红人”。
  钱家峪的党支部书记张瑞祥感慨万分:“过去老是念穷,求人,要钱,结果是越念越穷,越要越没出息,如今,老郜他们把地变成了刮金板,把树变成了摇钱树,我们的腰杆硬多了。”耐人寻味的是,西庄村的人却后悔不迭,正月,村支书卫绍荣组织村里人反思“当时为什么没能留住这么好的财神爷?”他们请钱家峪的“田秀才”进村为师,并积极向县里申请新的工作队,“力争把落下的步子追上来”。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本报消息引起反响 外地患者问医津门
  青年女医师刘津成为医院“名牌”
  本报天津2月21日电 2月8日本版报道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青年女医师刘津以“一句询问,救人一命”受表扬的消息见报后,来自山东、辽宁、河南、河北等地和天津本地打电话或上门找刘津求医的患者不断,问医的范围从消息涉及的低钾麻痹症、上下肢瘫痪,扩及到心脑血管病、肠胃病、结核病、儿科病及妇科病。一时间,27岁的神经内科医师刘津成了包医百病的“神医”,这既反映了各地患者对刘津服务质量的充分信任,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强烈渴望。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每周三的神经内科特设了“刘津门诊日”。2月18日这一天,“刘津门诊日”一共接待了50多位患者,是神经内科平时门诊量的3倍,其中刘津接待了30多位。院长刘兵说,在我们医院,像刘津这样待患者如亲人的医护人员不止她一位,刘津的优质服务成了医院的一个“名牌”,会带动全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再上一个新的水准。(陈杰 韩凌)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春霁渝州气象新
  本报记者李济国 谢国明 李维平
  编者按:去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在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建立一周年前夕,本报记者前往追踪采访,发现一年来重庆变化很大,虽然困难很多,但发展势头很好。3000多万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负重自强,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努力开创重庆的光辉未来。重庆古称渝州。“春霁渝州气象新”。本文将告诉你重庆市的最新情况。
  重庆变了!
  设立直辖市以来,山城旧貌日新,三峡库区一期移民任务顺利完成,5个区县的110万农村人口整体脱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步伐。
  谈到这些,市委书记张德邻说:“看重庆一年来的变化,关键不在于经济指标的增长,不在于城市面貌的改观,而在于人气、人心、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改善形象 振奋民心
  重庆曾是全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与其他的老工业城市一样,重庆的城市建设欠账太多。
  早在50年代初,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主政西南,修建了具有民族古典风格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几十年来一直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但是,规划中与这座气势非凡的大礼堂相配套的广场,却一直没有走进人民的生活。重庆人民想广场,盼广场,盼了几十年。
  1997年3月20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之后的第六天,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破土动工。
  人民广场规划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全部在规定期限内搬迁一空。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在拆迁问题上讨价还价。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步行来到人民广场修建指挥部,捐出了平生的积蓄。新闻媒介报道了这位老人为修建广场自愿捐款的消息以后,全市人民自发响应。一直到人民广场修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捐款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以致人民广场修建指挥部不得不通过新闻媒介发表公告,一面感谢全体市民对修建人民广场的大力支持,同时宣布人民广场即将竣工,指挥部不再接受捐款。
  5月25日,人民广场胜利竣工开放。重庆人像过节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重庆市政协的一位委员对记者说,新重庆的领导班子开局不错,抓住了老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把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年之内,重庆市相继在交通严重堵塞的袁家岗修建了立交桥,在长江滩头修建了具有欧洲园林风格和东方园林精细布局特色的现代都市立体公园——珊瑚公园,在解放碑商业中心修建了步行街购物广场……这些工程全部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发挥效益。重庆市领导把这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称之为“形象工程”,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大都市形象的工程;重庆市民把这些工程称之为“民心工程”,理顺民气、凝聚人心、振奋民心的工程。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有了人民广场、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我们老百姓就有了共享的‘客厅’。”
  更新观念 负重自强
  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开发三峡库区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中西部倾斜……重庆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龙表示:“重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建立直辖市以后,新划入重庆的22个县中有20个贫困县,新重庆的农村贫困人口多达366万;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主要由重庆市负责迁移安置;重庆的公有制经济比例高达80%,面临着产业结构需作大规模调整、下岗职工剧增的重大压力。王云龙说:“重庆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如何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
  重庆市委制定了“负重自强,加快发展,富民为本,从严治党”的16字方针。张德邻说:“要顺利贯彻这16字方针,完成中央交给重庆的重大历史任务,真正实现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市人民期望的‘后来居上’,全市干部群众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重庆的商店过去关门早,与大都市的形象极不相称,给市民和外地来客带来不便。市政府要求商业中心区的商店延长营业时间1小时。结果市长蒲海清收到一份报告,说是延长一个小时的营业时间,商店要多付一个小时的电费,一个小时的设备运行费,一个小时的工资;职工下班坐不上公共汽车,要乘出租车才能回家,要求市政府给予补贴。
  “延长营业时间可以增加营业收入,不算这个账,反而向政府伸手要钱。”平易近人的蒲海清这一回真的发火了:“这样的思想观念不更新,再好再大的机遇也抓不住,还谈什么建设新重庆。至于公共汽车的营运时间,也应该相应调整。”
  重庆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个典型事例,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
  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北岸的江北区,有一个特殊的地带:滨江贫困带。这里交通不便,棚屋聚集,市民生活条件多年得不到改善,拖住了江北区经济发展的后腿。
  直辖市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一批博士到重庆任职。经济学博士卢后盾任江北区副区长,主管城建工作。他把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了“以地建路”的新思路,即谁修路,谁负责拆迁安置,谁就享有沿路地带的开发权益,政府免收一切房地产开发费,只管工程规划和进度质量。按照这个思路,政府可以不出一分钱,坐享滨江路开发的成果。卢后盾的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也相继开放了绿灯。举行开工仪式那一天,沿江一带的老百姓自发披红挂彩,燃放爆竹。记者在重庆时,专门到江北区滨江路工地采访。工地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在江边住了几十年,今天终于看到了改善生活条件的希望。这是我们沿江居民的‘希望工程’。”
  刚刚过去的1997年,是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年”。在这一年之内,重庆全市有5座横跨长江的大桥建成通车;长达270多公里的4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巴山渝水间拉开战幕。按照重庆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公路4684公里,形成西进东出、南下北上的“大”字形主骨架公路和四通八达的三峡库区公路网,需要投入资金41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市长蒲海清说:“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思路筹集大资金。”1997年,重庆市通过合作、合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和有偿出让经营权等新方式,为交通建设筹集了充足的资金,形成了交通建设滚动发展的良好势头。
  优化环境 夯实基础
  重庆建立直辖市的消息传出以后,大批国内外客商纷纷前往。但是,中外客商来考察的多,真正落地投资的少。
  重庆市领导班子分析认为,设立直辖市,开发三峡库区经济,这是吸引中外客商的巨大商机。但是,重庆的投资硬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重庆要大量吸引外来资金,既要在改善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上下功夫,也要在调整优惠政策、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办事手续等软环境上做文章。以软促硬,软硬兼施。1997年初,重庆市政府与投资有关的16个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简化手续,减少环节,规范收费。投资者只要进一个门就可以办完全部手续。市长每周一天到一站式办公现场值班,当场解决问题。市政府还明确和调整了鼓励外商投资的61条优惠政策,处理了一批积压多年的外商申诉案件。
  一位外商在重庆投资兴建了一艘游轮,却三年不能下水运营。市政府了解到这件事,立即召集有关部门集体研究,三天之内就给这位外商办妥了运营手续。在首航仪式上,这位外商向市政府表示感谢。市政府却向这位外商表示道歉,并希望外商积极反映问题,帮助政府改进工作。
  重庆主城区的交通环境,受山城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当拥挤。市政府一面积极筹资架设立交桥、打通隧道,建设跨越长江和嘉陵江的大桥、打通环城干线,改善硬环境。同时下力气整顿交通秩序,改善交通软环境。
  1997年12月15日,重庆市在主城区实施交通秩序大整顿,规范行车停车秩序,禁止尾气超标、严重污染空气的柴油中巴车进城运营。
  经过坚定有力的治理整顿,重庆市的交通秩序当天就恢复正常。如今城区主干道行车速度提高了2—3倍,拥挤路段的堵塞情况大为缓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强有力的整顿,市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和拥护。外来的投资者则将这次整顿视为重庆投资环境日益好转的一个标志。
  1997年底,重庆市政协组织视察团,对改善投资环境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调研报告。报告认为,过去的一年,重庆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直辖市的标准相比,与社会各界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干部作风上,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市委、市政府听取了市政协的报告,决定用4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进行作风整顿,开展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市委将开展整顿机关干部作风的决定作为1998年1号文件下发。市领导身先士卒,带头作出表率。1997年12月30日,张德邻同志从北京中央党校中央委员学习班学习归来,第二天就坐火车绕道四川达川,于深夜11点多到达重庆最偏远最贫困的县——城口县调查。当晚即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研究扶贫措施,直到凌晨3点多才休息。次日一早,张德邻同志又出席城口县干部大会,商讨扶贫大计。
  又是一年万物鲜,春霁渝州气象新。直辖一年,重庆起好了步,开好了局,为今后全市经济的腾飞和社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虎年的重庆,更显出一股虎虎生气。重庆人说,尽管我们现在的困难还比较多,但是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旗帜,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一年起步,五年振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压题照片:重庆新貌 杨绍全摄(附图片)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走进沈阳图书馆
  本报记者 冯奎
  2月21日,记者走进沈阳市图书馆,只见一楼南边已被单独开辟出来,叫做“热门图书借阅处”。进去一看,30多个书架中20个书架上排列着武侠小说,另外十多个书架上杂乱地堆放着言情、传奇等内容的书籍,随手一翻,一些格调低俗的词句就露了面。辽宁大学一位教师转了一圈,很不高兴地说:“乍到这里面,还以为是到了武打、言情小说的书摊呢。真不知道图书馆到底在倡导大家读什么书?!”
  图书馆的“入馆须知”中注明“热门图书”、“基藏图书”、“过期刊物”三个阅览室要收费。但另外还有一些收费却不明不白。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另辟出一个小间,按照墙上的“目录清单”,军事、体育、法制、电影、文学、其他(鬼怪故事、人性爱表达、夫妻悄悄话)等图书都被“请”入这个小间,读者不掏一元钱则不能入内。像《半月谈》等小册子都在收费之列。一位读者问:“办证时已经交了入馆费用,怎么到处收钱?”管理员回答:“不想交钱就别看呗!”读者只好悻悻走开。记者注意到,总共三层楼,每层都有这样的“馆中馆”。
  与个体、私营文化机构相比,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沈阳市图书馆的同志也意识到这点,大门上面的横幅也写着:“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可是,图书馆三楼开辟了音像视听室,特设雅间,让读者花钱观摩VCD片。片名的广告一直做到一楼门口:《淑女本色》、《哪个少女不怀春》……图书馆将南边所占空地出租给十多家书刊商贩,由于疏于管理,同样带来一些问题,也损害了图书馆的名声。记者一走过去,小书贩就神秘兮兮地说:“嗨!不让卖的书要吗?让咱挣点钱,这月欠图书馆的出租费还没交呢。”一边说话,一边递来一张写满书名的纸片让记者仔细挑选。
  沈阳市图书馆周围,书摊、VCD租卖亭已有林林总总好几家。图书馆如果不在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及总体品位上下功夫,还有什么生存优势?
  像沈阳图书馆这样降格以求,不可能成为传播文明的阵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图书馆除了依靠国家一定的补贴外,自身也需要积极面向市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如何走,值得有关部门重视。——编者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展示农民风采 表达理想追求
  武汉乡村时兴“形象包装”
  本报武汉2月21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春风徐徐,武汉郊区和平乡政府大院里,麦穗环抱“和平”拼音字母的绿色乡徽和白底镶绿的乡旗分外引人注目。如今,以乡旗、乡徽等多种形式进行“形象包装”,在武汉市郊区已成为一种时尚,全市近40个村请专家设计了村旗、村徽;30多个村制作了整体形象宣传画册;部分村上了国际互联网。
  农村搞“形象包装”,一度引起争议。1997年,武汉郊区一个村出资6万元委托他人进行形象设计时,许多村民不理解,认为农村不必搞这些“花架子”,不必弄那许多“条条框框”约束自己。有的村干部也说,发展村级经济,农民式的不拘小节也许并无坏处。经过多次学习讨论,乡村干部终于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已使他们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没有高起点,没有整体形象的设计是不行的。于是,形象设计在武汉郊区很快成为热门话题。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武汉市和平乡党委书记王建群这样表述他们进行“形象包装”的目的。柴林头村除了花2万元请设计师设计村旗、村徽,还先后两次请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制作“整体形象宣传画册”,扉页上就是“励精图治创文明,奋发图强夺富裕”的村训及村经济、人文方面的简介。村干部们身着统一、整洁的西服,20多个村办企业统一标牌、办公用具,蓬勃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王建群对记者说,重塑乡村整体形象,对外能给招商引资带来一个好的环境,对内又可增强凝聚力。有的村每年投入60多万元用于整体形象“包装”,和平乡近年投入260多万元用于提高干部、村民素质,改善整体形象,效果明显,1997年全乡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在西北地区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多媒体阅览室——兰州市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两位青年读者正在学习电脑实际操作。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重庆人民广场夜景
  笪建华摄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高原明珠”点亮万家灯火
  拉萨市民不再为停电烦恼
  本报拉萨2月21日电 记者张忠报道:就在一年之前,对于拉萨市民来说,冬天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严寒、风沙和缺氧,更令人头疼的是市区范围内经常出现的区域性、间断性停电,给人们的夜间生活平添了诸多烦恼。然而,去年入冬以来,人们却惊奇地发现,这一持续多年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长期以来,拉萨城区电网由于电力不足、负荷相对过大等种种原因,不得不实行区域性限电;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制约拉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体察到西藏各级政府和高原古城人民的这一困难,1985年9月批准建设西藏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去年9月,国家投资达20亿元、被誉为“高原明珠”的羊湖电站竣工投入运行,拉萨电网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终于得以缓解。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电力部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筹资2500万元进行城区电网改造的基础上,又筹资400万元,于去年11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供电可靠率、改善市民用电质量的“爱民工程”,改造八廓街等十几个居民点的进户线路,至今已有4500多户居民从中受益。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昔日拜师下“西洋”
  今日“洋人”学海尔
  海尔举办“国际星级服务”培训班
  本报青岛二月二十一日电 昨天,青岛市东海路的周照起家来了几位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他们在海尔空调安装师傅的指导下,用极其规范的动作将打孔、缠管一系列动作按标准一气呵成。最后,周照起在服务监管卡上给这几位洋师傅的服务作出了如下评价:满意。
  六位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海尔空调服务点的外国服务人员,如今在海尔接受专业服务培训。海尔空调在国际市场以海尔空调中国造的形象引起轰动,年出口量以百分之三百六十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海尔空调已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建立了近万个星级服务点,使海尔空调国外用户能够及时得到快速、优质服务一条龙的享受。这些遍布欧洲的服务点为众多欧洲消费者送去了海尔的国际星级服务,也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塑造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形象。(宋学春 于金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