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河流的诗
  ——邓小平同志周年祭
  枫雨
  1997年春天我们曾到河边等候
  等候着给你献一束鲜花
  等候着你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
  我们久立泛舟的岸边
  寂静的水上雨雾奔流
  红肿的双眼凝望天际
  目送你驾一片白云缓缓远走
  你出访天国为什么
  不等不等到
  浪迹百年的游子
  给你系一枚纽扣
  那一天我们赤足步入河流
  咸涩的水流沿双颊奔泻
  我们知道你像波浪一样矫健
  我们知道你像水花一样明朗
  我们知道你像岸堤一样稳重
  我们知道你像风帆一样风流
  世纪百年
  是谁在春天里指点河流
  高瞻远瞩指点未来
  因此有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因此有了中国的腾飞
  因此有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世纪百年
  是谁在蓝天下书写雄文
  政治智慧民族品格
  因此有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因此有了香港的回归
  因此有了穿越时空的文明过渡
  此时此刻
  春天悬挂在记忆的深处
  我沿着时光的河道
  用诗歌的网一遍一遍打捞
  我不知道会打捞起什么
  也不知道时光会不会将记忆冲走
  但我相信春天相信春天的故事
  会在灵魂的天堂里
  与文明共存与诗歌共舞
  小平我为你流泪
  流诗一样的泪
  纯净得没有一丝浑浊
  它不会被纷繁世物吸收
  流在历史里就是一条河流
  小平你在又一个春天里看到了吗
  那滴泪
  那条河流
  那个日益强大的
  年轻
  中国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征文

  达观
  何振光
  “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邓小平同志的亲属《致江总书记并党中央的信》中的这句话,一直令我难以忘怀。
  作为一位世纪伟人,小平同志不仅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而且辞世后还捐献角膜、遗体供医学解剖研究,连骨灰都不保留,表现了一个达观者的胸怀。
  自私自利者不可能达观,因为太计较于一己之功利,而又期望过高,永远处于一种难以满足的困惑之中,徒添许多烦恼。愚者也不可能达观,因为他摆脱不了俗见,拓展不开心境,一旦遇到拂逆,便惶惶然,戚戚然,对人生失去信心。
  小平同志则不然。当国事扰攘时,境遇艰苦时,人生拂逆时,他总是以达观者的胸襟,支撑着自己的血肉之躯,维系着生命之舟。“三落三起”而百折不挠的经历,为他的人生画卷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对一般人而言,即使是“一落”,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落”,无异于灭顶之灾,早就被压垮了。然而他说:“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因此,当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而“落”时,并不计较个人的升迁荣辱,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坚贞,对未来抱乐观态度。而当他每一次“起”的时候,则有新的更大作为。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之后,又身体力行,以恳请退休的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顺利地完成了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交接。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便没有这种超常的识见,不能有此宽阔的胸襟。
  人生与忧患俱来,而戚戚者早夭,达观者长寿。人生在世,总免不了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祸福相倚、浮沉荣枯,而感伤、懊恼、消沉于人生无补,于社会无益。达观处世,摒弃愚者的俗见和自私的心理,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坦荡、洒脱的人生。
  (作者单位:《武昌报》社)


第12版(副刊)
专栏:

  情思在煤海奔涌
  董泽民
  一代伟人的骨灰,撒入了万顷大海,在碧波荡漾中成为不朽。
  开滦矿工的情思,融进了百里煤海,在天轮飞转中化作永恒。
  大海用汹涌的波涛呐喊,煤海用翻卷的巨浪呼唤!邓小平———一个光辉的形象,永生在天地之间,屹立在十三万开滦矿工的心中。
  1978年9月19日,正值百年寿诞的开滦煤矿,迎来了一位亲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上午8时50分,在开滦唐山矿西门,身着一套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走下汽车,笑容可掬地向欢迎的人群不断地招手。这位几经沉浮、几度沧桑的政治家,仍那样步履稳健,神采奕奕。
  小平同志以前从未到过开滦,但在他重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也是开滦矿工出煤最多的时候。特别是1975年,当他搞的“整顿”已见成效之时,开滦的年产煤达到了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吨,比设计能力翻一番,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的国民经济。所以,他对开滦并不陌生。此刻,他踏上开滦矿区,正值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两年后的恢复建设时期。放眼望去,开滦唐山矿尽收眼底。东面是新建成的职工更衣室,南面是半永久的厂房,北面是简易办公室,还有几顶帐篷支在那里,不远处巍然矗立着三座井架。在人们的簇拥下,邓小平走进了工人中间,走进了煤海……
  二十年过去了,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百里煤海,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无时不在开滦矿工的耳畔回响。十三万矿工期盼着———小平同志能再来开滦,看看今日开滦的新发展。然而,在那哀乐低回、举国悲痛的日子里,开滦矿工用泪水送别小平,用深化改革,扭亏增盈的成果告慰英灵!9月19日啊,在开滦的百里煤海,成为永恒———
  小平同志,再看一眼吧,您所关心的开滦矿工的生活,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局已建成职工住宅五百多万平方米,九万多户矿工已迁入新居,厕所、厨房、暖气、煤气,一应俱全;
  小平同志,再看一眼吧,您当年关心的矿山教育事业已结出丰硕的成果。全局建有十七所中学和三十一所小学,还建起了教育培训中心和职工中专、技校,一大批矿工在这里受到了教育培训,更新了知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如虎添翼,再谱新篇;
  小平同志,您再看一眼吧,您当年期盼的综机国产化,今天已成为现实。国产综机的性能已超过了当年的进口设备,开滦的采煤机械化水平已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七,科学技术含量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小平同志,您再看一眼吧,开滦矿工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深化改革,振兴企业已取得丰硕成果,继成为全国扭亏增盈十大典型国有企业之后,又将改制挂牌,使一百二十年高龄的老矿重现生机,再复青春!
  万顷大海簇拥着小平同志的英灵,涌起阵阵波涛;
  百里煤海呼唤着一代伟人的名字,泛起深深情思。
  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开滦煤矿视察。(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正气歌声动神州
  ——读《缅怀邓小平诗词选》
  丁慨然
  捧着张泰同志赠阅的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编辑、他担任主编的《缅怀邓小平诗词选》,我一气读了下来。掩卷沉思,首先使我感到人民诗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的眼儿亮、心儿明,爱憎分明、是非清楚。他们的诗,是言志抒情之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这使我想起了《天安门诗抄》,那是一部经历过严峻的斗争而产生的大悲大喜、大歌大哭的血泪之作。而我们抒写邓小平的诗词,也同抒写周恩来总理的诗词一样,都是抒写人民和作者对人民之子的肺腑之音。
  诗人刘章的《邓小平小道之歌》是压卷之作。气势雄伟,却又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深得“诗出侧面”的艺术之道,抒写了在1969年11月特殊年代,邓小平同志在特殊情况下的情态胸怀。诗人写道:“重教方兴国,开轩不怕蝇,不信泼脏水,真能染水晶。不信指鹿真成马,有猫岂许鼠横行?几回云遮月又朗,寥廓长天灿烂星。毕竟夕阳留不住,还迎旭日海天升!”像这样的诗意盎然的正气歌,还有向明的《新逍遥游》等酣畅淋漓的古风。古风形式相对自由,便于抒发浪漫的诗情,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就以古风和乐府歌行见长,可见这一体式“不甚约束”的好处。
  刘征的五绝和七绝,真是“抚今追昔,悲歌当泣”,歌唱了“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邓小平。杨金亭的四首绝句,试读二、四两首:“西天妖雾乱横空,倚剑澄清气吐虹。几点残星摇滚去,红旗依旧壮东风。”“天下为公拓路通,九州绿涌小康风。哲人含笑云端里,指点江山入大同!”大气横空,正气凛凛。易海云的绝句,亦见功力:“美誉人称设计师,万民争颂富强时。若无改革和开放,神州犹是日迟迟。”吐尽诗人的心曲。
  律诗中,李曙初的《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试种新花手自栽,细心观赏又南来。疏通脉络方施展,斩断丝纶更放开。理论澄清明导向,禁区突破上台阶。群情振奋航行速,世纪东风巨浪推。”马少波《怀念邓小平同志》的律诗:“骤陨巨星天下悲,无边海量百川归。贤能慎选激流退,伟绩不居典范垂。治国有方惊胆识,安民乐业振邦威。从征淮海前尘近,瞻仰苍穹日月辉。”前者写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伟大精神,后者写邓小平一生的伟大功绩,均对仗工整,合乎今诗的格律要求,于约束中见作者开拓施展的艺术本领。
  词曲中,丁芒的《双调十棒鼓》:“惜新梅未绽,邓公已去。空满天风雨,不尽唏嘘。谁堪屈指,屈指把归期数。南国明珠,怎帮他挂到魂深处?莫道崎岖,犹赖生平汗血,汗血作泥铺。还敲锣鼓,喜泪相掺悲泪煮,濯面更登途。”既合律,又不死守陈规,很见他的“自度曲”的特色。马识途的《沁园春》词意剀切,情感绵邃,尽词人之旨。
  本书还有一卷“联语”,更有一卷“新诗”,实际新诗占了全书大半的篇幅。王一桃的《您,早已来香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歌颂了世纪伟人邓小平。王恩宇的《人民和历史都会铭记您》,木斧的《南方的星》,程光锐的《雷雨倾》,顾绍康的《他走得那样从容与安详》,峭岩的《海祭》都以歌当哭,慨当以慷,歌以咏志。
  李瑛的《首先我要告诉一位伟人》、申爱萍的《哭小平同志》以及陈运和的《世纪的跋涉》、李木生的《小平,您好!》、罗高林的《辉煌的答卷》,或以抒情为主,长歌当哭,或以叙事引发抒怀,渗透作者的深厚的情愫,无不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的热爱。
  向明的《小平在微笑祝福》,不仅主题好,而且运用了近二十年人们很少用的“楼梯式”,即马雅可夫斯基体。这种形式,在六十年代初是较时兴的,是外来形式的中国化运用的成功形式之一,而且大气磅礴,使人想起当年贺敬之的诗。这首诗还以喜写哀,诗趣横生,如用了“我多想”“我多想”“我多想”这么一种排比段式,结句“然而,马克思邀请我/去商讨/如何建设/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一派正气,令人敬服。
  写诗,总要注意构思,一个好的构思,就是新诗成功的艺术保证。龙彼德的《远眺》,抓住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远眺香港的形象,生发开来,突出诗意。屠岸的《高山榕颂》则从物着手,以植树之举,歌颂邓小平同志的伟大精神。匡满的《拥抱大海的人》,从人与海的关系上生发诗情,寄托对领袖深绵的情感。还有《龙的脊梁》、《钢铁的信念》、《与太阳同在》、《合格的人生》等诗无不寻求到一个完整的构思,一个巧妙的抒发情感的突破口,以使诗的艺术臻于完美。没有诗美与诗意浑然天成的结合,是不会有长久的诗的生命力的。这方面,还想特别提一下《二月,在孩子们的心头》,全诗四段,大体是传统结构中的“起承转合”,而诗的重心却在二、三段,尤其“您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拓开诗意,使诗虚实相生,把悼念与展望结合起来,化悲痛为力量,为希望,使这首诗很耐人读、令人萦思。曹永庆这首诗是很成功的一首力作。


第12版(副刊)
专栏:

  春天的怀念
  冰洁
  春天的中国
  正午的阳光越过河流
  炊烟经过天空被思念衔住
  睡眠中的花朵
  听见鸟群欲表达什么
  纷纷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溪泉珍藏着森林沉重的心跳
  沉默的黑牯牛
  面对湖泊倒映的云霞
  咀嚼着一个带走世纪的名字
  川江带着山村汇聚的忧伤
  随风向两岸席卷而过
  逶迤的长城
  依偎在万山的肩上
  专心致志地回想着
  为把错落有致的乡村中国的心事
  整饬得风调雨顺
  而挥舞一生的汗水的背影
  它劳累而充满光芒
  以久远的力量
  召唤中国稳步前行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碑”在人民心中
  陈思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众所周知,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四十多年前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不仅使我们想起了鲁迅,还想起了焦裕禄、雷锋、孔繁森以及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来。虽然他们没有为自己树碑立传,但是,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造福谋利,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所以,他们活在人民的心中。
  然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却有那么一种人,把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当做自己谋私的工具,大吃大喝,黄、赌、毒俱全,群众怨声载道。报载某地的一个领导干部,他调离的信函还没发出,群众的告状信就来了。
  人民的好公仆———吴金印是河南卫辉市狮豹头乡的党委书记。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全乡人民苦干实干,硬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穷乡变成了富乡。人民群众感激他,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吴金印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人民的好公仆———吴金印”。吴金印知道后叫人把碑推翻了,可狮豹头的群众说:“吴书记你推掉了俺们给你立的石碑,可是你推不掉俺心中的碑……”
  这个事例告诉人们,无论谁,只要他给人民办实事,人民就不会忘记他。邓小平同志生前曾说过,他重新出来工作,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做事。我们平时也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我认为,无论你是哪一级的干部,想让人民记住你并不难,那就趁你任职的时候赶快脚踏实地去为人民做几件实事吧!
  “碑”在人民心中,才会永存。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为农民办实事好事
  张新华
  为筹办《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春节前夕我拜望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原中顾委常委耿飚同志。客厅里简朴大方,没有摆多少东西,墙上挂着耿老亲笔绘制的兰竹中堂,听说印章也是老人家自己刻的,端庄规正颇有汉印遗风。耿老说:“我喜欢自己动手,过去家里的电灯坏了我都自己修理,我有全套的工具。”
  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两眼炯炯有神,有时还拿笔在一张纸上记点什么。情况谈完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做了很多工作,很有成绩,也很辛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六年了,我担任会长也六年了。一些老同志谈及此事,常问我:已是近九十的人了,何有此举?我说无非是两条,一是常说的:一息尚存,不落征帆。我们这些革命战争中的幸存者,工作了一辈子,退下来了,也不想吃白饭。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点余热。江总书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素质的提高其实就是培养人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个问题。这是极重要而又艰难的任务,不光是文化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个同志的工作。我们成立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就是要协助党和政府在农村文化上做点工作。书画艺术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其陶冶性情传播文化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就和打仗一样,我们选择了一个突破口,就是利用书画活动这种具体形式推动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点,想为农民办点实事。我虽是工人出身,但老根子还是农民。战争时期农民的小米养活了我们。他们的子弟兵又以血肉之躯参与铸就了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和平建设时期农民又以辛勤的汗水为共和国的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很不容易啊!同志们,我们的农民好啊!我常对大家说:这些都要牢牢记住,永远不要忘记农民,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我们办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就是想为他们办点实事。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过去我走了许多地方,看到农村有大量的美术人才,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尤其改革开放这些年,农民生活普遍好起来了,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了新的提高,他们中的书画艺术人才更亟待在社会主义文化舞台上一展雄姿。我们办这样一个会,为他们搭一座桥,开辟一个舞台,使他们的作品在京城大美术馆展出、得奖。同样的事情放在北京可能不算什么,而对农民却是很震动的事。乡里、县里甚至省里,都引起了震动。当地各界都为自己家乡出了人才而感到自豪。有的作者还被安排了工作,参了军,自谋了职业或上了大学。这个影响很不得了。一个人带动了一大片,在当地都引起了书画热。不少人学书习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寄托理想,在潜移默化之中,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了提高。很多书画艺术活动开展普遍的村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好。
  “目前,全国已有十九个省(直辖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会员发展了四万多人,举办了近百次各类书画艺术活动,这是非常喜人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我老了,但这件事我始终要抓到底,当我到马克思、毛主席那里报到时,可以无愧地面对他们说:‘我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最后他说:“快过春节了,请代我向广大农村书画工作者和热心支持农民书画工作的各级党政部门的同志们拜个年,祝他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祝大家各自家庭春节好。还祝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取得更大成就。”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华天杯”首届全军业余书法电视大赛出成果不久前,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总政文化部文化影视局主办,湖南华天实业集团承办的“华天杯”首届全军业余书法电视大赛降下帷幕。其中,来自基层部队的作品三千二百一十件,离退休干部的作品一千三百五十四件,军以上现职领导的作品三百零一件。作者中有年过八旬的老红军、老将军和离退休老同志。在二百零七件获奖作品中,楷、行、草、隶、篆兼备,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获奖作者中,有近半是名不见经传的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兵,这些新人的涌现,壮大了军旅书法创作的队伍,为推动和繁荣军队的书法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王世同)
  ●诗刊社举办第十四届“青春诗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在近期举办了第十四届“青春诗会”。本届“青春诗会”,是与会人数最多的一届,有最新的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有刚参加了中国作协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代表,有大学的副教授,有深圳打工的青年,有年轻而资深的新闻记者,也有来自边疆和山区的诗人。他们从生动而丰富的生活中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束束充满青春气息的诗篇。(申申)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书法 邹正桃


第12版(副刊)
专栏:

  政通人和(篆刻)王利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