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谢里夫总理为本报题词
  本报讯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即将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前夕为本报题词,内容如下:
  巴中友谊堪称楷模,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诚挚和互利基础上的,时光岁月使其不断加深和巩固。如今,巴中友谊不仅是两个邻国之间友好关系的杰出典范,而且对于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两国已向世界证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治理方式的国家是可以不断加强彼此之间关系的。
  我对中国的访问将表明,我们与伟大邻邦中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和发展互利关系的意愿。我希望,这次访问有助于开辟两国合作的新途径,为加强相互关系揭开新的篇章。在这次访问中,我将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就双边互利关系和世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最后,我想利用这一美好时机,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和良好的祝愿!
  巴中友谊万岁!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
  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签名)
  (孙莲梅译)(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斐济总统会见迟浩田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苏瓦消息:斐济共和国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卡米塞塞·马拉,今天在斐济首都苏瓦会见了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
  马拉对迟浩田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斐中建交23年来,两国之间存在着十分友好的关系,中国向斐济提供了多项援助,斐济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感谢。”
  迟浩田感谢斐济政府和军队的邀请和热情接待。他说,在马拉总统担任总理期间,中斐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此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建交23年来,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军关系也得到了发展,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相似的看法。
  迟浩田赞扬斐济人民在马拉总统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和斐济为维护南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中斐两国将按照建交公报确立的原则,继续把两国关系推向前进。
  迟浩田今天还会见了斐济外交外贸部长武宁邦博。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岚清会见比王储和外交大臣
  本报布鲁塞尔2月9日电 记者丁刚、魏崴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9日在此间会见了比利时王储菲利普亲王。
  李岚清对再次会见菲利普亲王表示高兴。他说,一年前,亲王与迈斯塔特副首相率团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对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岚清希望并相信亲王作为比利时外贸局荣誉主席,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中比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
  菲利普亲王说,上次访华很成功,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表示准备再次率团访华,探讨与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可能性。应菲利普亲王的要求,李岚清还介绍了对东南亚金融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宋明江等参加了会见。
  本报布鲁塞尔2月9日电 记者丁刚、魏崴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9日会见了比利时外交大臣德里克。
  李岚清说,比利时是西欧的重要国家,是欧盟与北约两大总部的所在地。中比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经济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双方开展互利合作有良好基础。中方高兴地看到,近一两年来,中比关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他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发展两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友好关系。德里克说,比利时地处欧洲中心,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比方认为发展比中关系意义重大。目前,比中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经济合作密切,比利时政府愿为进一步发展比中两国关系继续作出积极的努力。
  在谈到即将在伦敦举行的亚欧会议时,双方一致认为,亚欧合作的这种机制符合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具有积极的意义。李岚清表示,希望伦敦亚欧会议在第一次曼谷亚欧会议的基础上取得更多的成果。
  双方还就人权问题交换了意见。李岚清说,在人权问题上各国应增进相互了解,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中欧已就人权问题进行了对话,并确定了一些合作领域。他希望通过这种建设性的对话取代日内瓦人权会上对抗的做法。德里克表示,希望此事在今年的联合国人权会上得到妥善的处理。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宋明江、国务院副秘书长杨景宇、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和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等参加了会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二月九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比利时王宫会见王储菲利普亲王。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达姆主持会议讨论形势
  ●伊拉克又同意开放68个核查点
  ●美国继续向海湾增派地面部队
  ●澳加两国已决定参加对伊动武
  ●沙特否认与美讨论使用其基地
  据新华社巴格达2月9日电 (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9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革命指挥委员会会议和武装部队司令部军事会议,研究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最新发展。
  据官方的伊拉克通讯社报道,上述政治和军事会议着重讨论了伊拉克面临美国军事威胁的形势,以及伊拉克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但报道没有透露这两个会议的其它细节。
  另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同一天与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进行了电话磋商,就通过和平方式化解这场危机的外交努力交换了意见。安南说,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外交努力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
  据新华社开罗2月9日电 (记者王亚东、侯嘉)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马吉德9日宣布,伊拉克已接受阿盟建议,同意开放68个武器核查点,其中包括8处总统府邸。
  马吉德对埃及中东社发表谈话指出,该建议是阿盟准备递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的决议草案的一部分。草案内容还包括在伊拉克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同时,其主权也必须得到尊重。草案要求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必须进行整顿,吸收更公正、更中立的成员,以便使该小组的武器核查工作更加客观。
  马吉德说,这项决议草案还包括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对伊总统府的核查工作。该委员会主席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主席巴特勒任副主席。
  本报大马士革2月10日电 记者吴文斌报道:正在美国继续向海湾调兵遣将,准备对伊动武,国际社会加紧外交斡旋,力争和平解决危机的重要时刻,伊拉克外长萨哈夫昨天傍晚抵达大马士革,开始了新的一轮和平外交攻势。萨哈夫在抵达这里时对记者说,“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称还带来了萨达姆总统给阿萨德总统的重要信件,但他未透露信的内容。叙利亚外长沙雷对记者重申,叙利亚坚决反对对伊拉克的任何军事行动。他认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机会依然存在。
  这是伊拉克外长自80年代初叙伊关系恶化近20年来首次访叙。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9日电 (记者符泉生)据美国新闻媒介9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增派3000人的地面部队前往科威特。
  据报道,这批部队是应统率驻海湾地区美军的中央司令部司令津尼将军的要求增派的。津尼认为,美国一旦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科威特可能会受到巴格达的报复,这支部队将用来挫败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袭击。
  本报堪培拉2月10日电 记者李学江报道: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霍华德今天宣布: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请求,澳政府已决定向海湾派出特种部队,准备参与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
  澳准备派出的这支特种部队总人数为250人,包括一支由100至110人组成的空军搜索与救援特种任务分队和一支情报与医疗专家队伍。此外,澳政府还打算派出两架波音707空中加油飞机。
  本报渥太华2月9日电 记者邹德浩报道:加拿大总理办公室8日发布的消息说,美国总统克林顿8日下午给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打来电话,要求在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情况下,加拿大派出非战斗部队进行支援。
  对于克林顿总统的要求,加国内反应强烈,国会正式反对党、改良党领袖曼宁表示,必须先在国会内进行公开辩论,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出兵。
  据新华社科威特2月10日电 (记者伏柏林)沙特阿拉伯第二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苏尔坦9日公开否认他在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会谈中曾讨论过美在对伊拉克动武时使用该国军事基地的问题。
  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苏尔坦是在回答记者有关沙特是否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对伊进行可能的军事打击的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在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上,苏尔坦重申了沙特支持联合国有关决议的立场,并呼吁伊拉克遵守这些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伊拉克危机与海湾局势
  本报国际部编辑 安国章 杨汝生
  本报驻美国、法国、俄罗斯、埃及、阿联酋、联合国记者
  李云飞 果永毅 许宏治 林皎明 朱梦魁 符福渊
  编辑:自去年10月开始,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围绕联合国特委会对伊武器核查问题几经波折,目前形势日趋严重,已到了箭在弦上的危机地步。请问美国的最新军事部署及动机如何?
  李云飞:这几天,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有进有退。它一方面向海湾地区增派了40多架飞机和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但另一方面又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撤回国内。现在美国在海湾地区有“华盛顿”号和“独立”号两艘航空母舰、30多艘各类军舰和潜艇、400来架飞机和3万多名兵力,此外还有一艘英国的“无敌”号航空母舰。另外,美国将在今后几天内再向海湾地区派驻一支3000人的地面部队。据说,美英之间对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正在趋于完成。
  克林顿总统6日宣称,美英这次军事行动目的是要“极大地削弱并推迟伊拉克发展和使用非常规武器的能力”。这显然不是美国的初衷,它原来是想通过轰炸迫使伊拉克无条件地接受武器核查;如果伊拉克拒绝接受核查,则通过进一步的狂轰滥炸搞垮萨达姆政权。
  华盛顿舆论认为,美国目前的袭击计划是鉴于以往的经验,考虑到光靠军事打击很难使伊拉克屈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打击的强度加大,时间持续更长,伊拉克是否经得住尚且不说,美国自身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则有可能越来越大。
  根据以上情况,美国现在至少在口头上不排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但是美伊危机毕竟已呈箭在弦上之势,一旦外交努力不能成功,美国就会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不过,美国真的对伊动起武来,其局面将很难控制。因为伊拉克毕竟经历过海湾战争,之后又受到过美国的几次空中打击,它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击尚难预料。何况,一打起来,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势必高涨,这也是美国十分担心的。
  编辑: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种各样的斡旋活动正加紧进行。欧洲主要国家和欧盟如何看待这场危机?
  果永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法国,早在去年初即已逐步脱离了海湾战争时期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不再参与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尔后,又多次主张联合国放宽对伊拉克以石油换食品的限制。此次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加剧后,法国一直主张以外交方式来解决危机,反对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今年2月2日,法国派特使前往伊拉克斡旋,提出了有关解决对伊武器核查问题的新方案。法国外长2月5日还明确表示,法国不打算参与对伊拉克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同时也不准备对这种武力行动给予任何后勤支援。欧盟中另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英国,则采取同美国完全一致的强硬立场。
  欧盟的另一个大国德国则与法英有所不同。起初,德国主张优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也不排除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可能性。随着危机的进展,特别是美伊双方立场的僵持,德国总理科尔2月7日已明确表示,德国在政治上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可能进行的军事打击,并向美国提供空军基地。此间观察家认为,德国所以转而公开支持美国,一是考虑到德国二战中迫害过犹太人的历史,对以色列抱有特殊的谨慎态度。科尔认为“萨达姆政权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在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德国只能选择以色列;二是德国为了能如愿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然需要美国的支持。但德国与英国的态度仍有所不同,即不像英国那样直接参战,只是政治上对美国表示支持并向美国开放空军基地。
  欧盟中其他国家,诸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基本上与法国采取同样的立场,即反对动用武力,主张以外交和对话的途径解决问题。罗马和马德里打算拒绝美国使用他们的军事基地。比利时政府也表示,在选择其它方式之前,必须竭尽一切努力,争取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编辑: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政府多次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并从中进行斡旋,以显示自己的大国地位。请问,俄罗斯采取这一立场是否影响俄美关系的发展?这与俄罗斯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有何关系?
  许宏治:美伊之间新的危机发生以来,俄罗斯坚决主张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反对美国对伊动用武力的打算。俄在这方面的积极活动以及俄领导人的强硬言论在西方引起某种议论,似乎俄罗斯的反美情绪有所发展,俄对外政策的反美色彩有所加强。
  据报道,叶利钦2月4日的强硬言论发表后,引起纽约证券市场行情的波动。有人担心俄美关系会受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2月8日在电视台发表谈话,坚决否认俄对外政策中有反美倾向。他说:“我们反对打击伊拉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反对美国。”同时他还指出,俄美之间在是否应该对伊动武问题上立场不一,但俄美之间也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伊拉克不应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不过俄认为,不动用武力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总而言之,俄认为它和美国之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影响两国关系。
  其实,俄美之间不仅在伊拉克问题上,而且在其他许多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例如,在北约东扩、欧洲安全等问题上,双方都进行过、而且今后仍将进行较量。俄美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种种分歧,说到底是关于应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分歧。俄罗斯主张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俄应是其中一极,而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则力图建立一个由它起“领导作用”的单极世界。
  俄作为前苏联的继承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有着它的战略利益。俄本是中东和平进程两个倡导国之一,但前几年它在这一地区影响式微。中东国家领导人都说,在中东几乎感觉不到俄的存在。俄为了重振大国地位,恢复它在中东的影响,决心“重返中东”。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海湾地区邻近里海—中亚地区。在大国之间争夺里海—中亚地区控制权的背景下,特别在里海石油资源开始开发,围绕油气输送管道走向之争激烈的情况下,海湾地区更具有突出意义。因此俄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大影响,密切注视这一地区的动向。
  除此之外,俄认为如能促使伊拉克武器核查工作早日完成,帮助伊拉克早日摆脱制裁,在经济上也符合俄的利益。例如,伊拉克欠俄约70亿美元巨额债务,只有在摆脱制裁以后伊才有偿债可能。另外,几家俄石油开采公司已同伊方谈成价值100多亿美元的着眼于“取消制裁后时期”的合同。其他一些俄国公司也对从转售伊拉克石油的买卖中获利抱有期望。
  编辑:面对美国加紧在海湾地区部署兵力和发出战争威胁,中东阿拉伯国家采取何种态度与对策,它对中东和平进程会产生什么影响?
  朱梦魁:迄今,除科威特、巴林等个别国家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并向美国提供攻击的空军基地外,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反对美国动用武力来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月2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一天之内与13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紧急电话磋商,协调阿拉伯国家在解决伊拉克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并劝说伊拉克审时度势,完全遵守联合国决议,避免遭受严重的军事打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斡旋活动,以阻止美国采取军事手段来解决这次危机。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和平努力是2月上旬阿盟代表团的伊拉克之行。阿盟秘书长马吉德率团出访巴格达时,正逢俄国、法国特使也在伊拉克访问。俄、法与阿盟三方协调沟通,联手劝和,并说服萨达姆总统同意继续作出让步。伊拉克在有条件地对联合国武器核查开放8座总统府邸的基础上,又准许对一些“敏感地点”进行检查。另外,伊拉克将原来规定的一个月核查期限延长到两个月。通过阿盟的斡旋,伊拉克现在倾向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采取有阿盟代表参与的“阿拉伯模式”,同时要求联合国方面在核查期限过后明确提出结束制裁的日期。
  面对美英在海湾迅速扩大军事集结的紧张局势和伊拉克政府所作出的新让步,埃及与美国、法国、俄国等方面也保持频繁联系,及时通报调解努力的最新进展。
  由于美伊对抗加剧和海湾局势日益紧张,美国很难从中分身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发挥积极作用。另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已推迟了原订2月12日赴中东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计划,而把目光转向了海湾局势的发展。对以色列来说,它最近的精力也集中在一旦美伊开战,以色列将准备采取何种军事行动,这是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的一个动向。
  编辑:伊拉克作为这次危机的主要一方,其立场如何?这次危机对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究竟有何利弊?
  林皎明:从总体上说,伊拉克在美伊目前的紧张对抗中,保持低调姿态,但柔中有刚,与美国反复周旋。
  争端焦点集中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问题上,即武器核查小组究竟能实地检查几处总统府邸。伊拉克的基本立场是查可以,但有条件,即地点有限定,人员也要有限定,诸如必须有安理会国家外交代表参加等。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出访巴格达之后8日在开罗说:“伊拉克的一些地点是可以接受核查的,但核查有条件,现在斡旋就是在谈判核查条件,以及看伊拉克能否接受这些条件。”
  现在,阿盟同俄国、法国和埃及等国已拟定一个折衷方案,即在无条件核查与尊重伊拉克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点,这将是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这次危机作出的最新努力。
  与此同时,伊拉克正组织百万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号召全体公民准备抗击美英武装侵略。萨达姆总统同时还派出特使前往也门、埃及等国,解释自己的立场,希望阿拉伯国家共同反对美国对其军事进犯。
  这次海湾危机,本质是美伊之间的对抗,与联合国结束对伊拉克的制裁有关联,但却不是一码事。
  海湾战争结束已经7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为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严厉制裁,但长期的经济制裁造成伊拉克国内缺粮少药,伊拉克人民得不到起码的生存保障,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提出,联合国应尽早结束对伊拉克的制裁。几年来,伊拉克多次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促使国际社会结束制裁,但不见成效,伊拉克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而突围。
  对伊拉克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要求。伊拉克理应积极配合,争取早日顺利完成,有助于在联合国早日通过结束对其制裁的决议。美国在联合国授权之外另搞一套,借机准备对伊拉克大打出手,毫无道理可言,而且有违国际社会对伊实行武器核查的初衷。目前危机的不断升级和恶化,无疑会对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核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编辑:在这次武器核查危机中,联合国在斡旋调解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符福渊:联合国对最近伊拉克局势日益紧张极为关注,伊拉克问题成为近期安理会讨论磋商和每日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最多的问题。但总的说来,联合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外交努力克服当前伊拉克问题上的僵局,避免使用武力。2月2日,安南在向安理会提出新的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后,又向安理会表示,伊拉克领导如果希望制裁结束,就必须全面执行安理会687号决议。外交努力的失败将有发生另一轮破坏性的军事行动的危险,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他要求在采取军事行动前应先使用一切和平手段,并表示如果需要,他本人也准备就此进行斡旋。
  联合国特别委员会与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的矛盾和摩擦是当前伊拉克局势紧张的导火线,但特委会作为安理会的一个派出工作机构没有独立的行动权力,必须完全听从安理会的意见。鉴于安理会在如何处理伊拉克问题上意见尖锐对立,至今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在安理会发言时曾多次强调,中国历来认为伊拉克应该充分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并与特委会充分合作,使特委会能尽早完成安理会赋予的任务。但伊拉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尊严和合理的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应有的考虑。中国不赞成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武器核查问题上出现的紧张局势。
  目前,安理会的磋商仍在进行,有关国家正在积极加紧联合国内外的活动。但近期要达成一致意见显然有相当难度。在安理会没有统一意见的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即使亲自斡旋恐也难以奏效。
  压题照片为在海湾处于戒备状态下的美“独立”号航空母舰。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谢里夫总理访华前夕表示
  巴中关系更加牢固
  本报伊斯兰堡2月10日电 记者王南报道:即将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今天在此间接受了中国常驻巴基斯坦记者的联合采访,表示要把更加牢固的巴中友好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
  谢里夫说,他此次中国之行再度表明了巴中之间的传统友谊。访问期间,他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双边关系,探寻两国经贸合作的新途径。
  在谈到巴中关系时,谢里夫表示,自1951年两国建交以来,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巴中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巴中友谊没有因岁月流逝和世事变迁而动摇。我们两国在许多领域和场合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巴中友好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岁月中堪称典范,我们要把更加牢固的巴中友好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
  谢里夫称赞邓小平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世界领导人。他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所确立的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方针,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相信,在这次大会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引和江泽民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将进入经济繁荣新时期。
  关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谢里夫说,最近巴政府颁布了优惠外资的新投资政策,希望中国公司对此加以利用,并与巴基斯坦企业界联手合作。谢里夫还说,在他访华期间,巴方将与中方签署几项在工业、技术领域里的合作备忘录。
  在回答有关对于当今世界的看法,以及中巴两国在国际领域应怎样合作的问题时,谢里夫指出,在当今多极世界里,和平与发展仍然受到强权政治的威胁,世界一些地方的人民仍在遭受战争与贫困的折磨。巴方与中方一样,支持并希望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愿巴中两国继续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为改善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和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