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满意率增长12个百分点的思考
  ——北京市人事局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纪事
  本报记者 张严 中国人事报记者 李永寿
  日前,记者到北京市人事局采访,这个局的一张两年满意率对照表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1996年底和1997年底,该局发往95个委、办、局及区县、民主党派的近500份廉政勤政问卷调查表统计显示:1996年的满意率为78%,1997年为90.22%,满意率比1996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今年初,经层层评选,北京市人事局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国家机关系统十个文明机关之一。
  记者翻了这个局的花名册,这两年,人员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人还是这些人,办公条件还是这个条件,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局的满意率在一年时间里上升了12个百分点呢?这个局的党组书记、局长高云厚沉思了一下,然后说,抓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机关,转变机关作风,只要有实招,讲实效,就会出成果。
  细化内容量化标准
  在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北京市人事局党组也提过要求,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机关作风总是好一阵,差一阵,群众的满意率总在80%左右徘徊。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1997年初,局党组在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开展“创建文明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并将内容细化、标准量化,层层落实责任,便于检查考核,一下子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看得见、摸得着,有了可操作性。
  据统计,1997年全局接待来信来访达1.3万人次,电话询问有关事项更是不计其数。开展“创建文明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为解决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去年3月的一天,局长高云厚收到一封署名李钧枢的来信,信中说:“3月4日上午,我给贵局打电话询问大学生分配处的地址,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同志。她先告诉我:‘乘地铁在积水潭下车,出站后往西走500米左右,问志强小学,在学校一层办公。’我道谢后刚准备放下话筒,这位同志接着又说:‘你可以先打电话,电话号码是62217505,08、09也行’,最后还说了声‘再见’。听得出来,对方态度相当和蔼,甚至仿佛看到脸上挂着微笑。事情就这么简单,前后对话不超过一分钟。可是,您别见笑,这件小事让我一整天觉得心里亮堂……”高局长看了这封信深受感动,立即批给局机关党委,建议印发各处室组织学习讨论,并希望全局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新的形象,让群众心里永远亮堂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群众来信大家在争着看,都在思考着怎样将成绩发扬光大,又怎样加大力度提高群众的满意率。10个多月下来,北京市人事局同志接电话、回答问题,努力做到和蔼可亲。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一时一事的规范化服务,只能对人起到约束的作用,而从思想上、职业道德上确立起一个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真正建成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人事干部队伍。为此,北京市人事局在开展“创建文明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中,注意处理好“外树形象”和“内强素质”的关系,并在强素质上下功夫。
  北京市人事局党组十分注意抓好对全局干部艰苦奋斗的教育。要求大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耐得住艰苦,经得起考验。该局共有13个处室和两个事业单位,计220多人,办公地点散落在方圆十几公里的五个地方,办公房大都是租借外单位的旧楼房、旧平房。几个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中,冬寒夏热,辗转艰难,全局开个大会还要去租借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局党组始终教育大家要自觉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不因为条件差就降低工作标准,也不能因为驻地分散就放松管理,相反,要因地制宜搞好优质服务。艰苦奋斗,不但能磨炼意志,还能增长才干。职工高贵全只有初中文化,又是年过半百的人,为了搞好发行工作,他硬是靠死记硬背学会了电脑操作,使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倍。局领导抓了这个典型,使大家看了心服,学有信心。
  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该局先后制定了《廉政建设的暂行规定》、《勤政建设的规定》、《工作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等十项制度,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一方面抓好这些制度的落实,同时还将各项制度更加细化、量化,并层层建立了责任制。
  大力推进了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去年9月,该局正式推出了《办事公开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了录用国家公务员、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干部家属“农转非”、军转干部接收和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与分配等五项内容的办事程序和条件及政策规定。有关业务处室并将办事规则、审批程序及岗位职责制成展板,挂在醒目位置,使群众了解政策规定,更便于群众监督检查。
  建立了内外监督的制度。为保证各项规定和制度的落实,该局加大了内外监督的力度。在对内监督上,建立了检查考评制度,全局建立了文明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到各处室抽查,按照“创建文明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36条考核要素打分,并以此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在对外监督上,北京市人事局向有关单位发放了《北京市人事局廉政勤政调查问卷》,在问卷的内容上,更加细化和量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局党组认真研究,边问边改,以问促改。(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书记李中央一席谈
  本报记者 张严 李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官一任,只有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戴。
  怎样为群众办实事,办大事,谋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地委班子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从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干群关系着手。
  我们首先抓好自身建设,地委作出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8条决定,树立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接着派出5个调查组,分别到地直单位和县市,对干部作风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区开展了机关思想作风整顿。边学习、边整顿、边规范、边提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办不到的事不吹,办得到的事不推,该自己办的事不用别人催。不做糊涂“官”,不做甩手“官”,不做守成“官”,不做老好“官”,不做谋利“官”,不做享受“官”。
  几年来,我们坚持实行了无会旬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个成员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深入改革和建设第一线,解决问题;坚持了地委委员工作联系点制度;下决心精简了会议和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地委成员一般不参加商业性的剪彩和庆典活动,集中精力办实事;开展了“三联两帮”活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个乡镇,帮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帮助理清扶贫思路,制定扶贫措施,加快脱贫步伐。各级各部门还将这一活动延伸到本单位科级直至一般干部,逐步向深度拓展。为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我们从全区抽调2000名干部,组成了436个扶贫工作队,自带行李,进驻436个贫困村,吃住在村,联系到户,送真情,扶真贫,真扶贫,效果十分显著。3年来,全区9个贫困县有4个实现了脱贫。(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荆门市强化年轻干部监管力度
  本报讯 湖北省荆门市在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同时,把管理监督作为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有力促进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荆门市把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管理监督的首位,主要抓了年轻干部“五个一”目标管理监督:一是一年本职工作要有一个创新;二是分管的工作在本系统内要有一个好位次;三是一年结合本职工作写一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四是一年办一件有影响的实事;五是一年一度考核要得到85%以上的群众赞成票。“五个一”目标一年一兑现,一年一讲评,有力激发了年轻干部争当先进的积极性。(周小玲)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赵铁锤(右三)、副总经理姚正藩(右四)、工会主席于连水(右一)到二矿特困职工何忠志家中慰问。 张长拴 楚勋涛摄影报道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莫让浮云遮望眼
  何国权
  平日翻看那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总给人许多感慨和思考。比如原浙江省富阳市市委书记周宝法,他对富阳市的发展确实做出过一些贡献,但在成绩面前,“功臣意识”逐渐膨胀,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说:“我在富阳十年辛苦创业,办了那么多好事……吃点拿点算什么?”功劳簿成了他的挡箭牌,成了他以身试法、谋取私利的本钱。
  从表面看来,“功臣意识”是诱使周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试问,“功臣意识”缘何而生?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他的“厌学症”。周宝法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但他讨厌政治学习。在党校学习期间,他连学习体会都叫秘书代笔。他参加党代会,竟带头与少数人通宵打麻将。每年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他都借故逃避。这样做,导致他政治理论修养根本无从提高。应该说,是“厌学症”助长了他“功臣意识”的膨胀,并导致他最终是非不分,把党纪国法忘在脑后,演出了一幕现代“掩耳盗铃”。
  周宝法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还不少。怎么办?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说:“必须在干部中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持久的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一个党员干部只有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防止被一些错误思想蒙住眼睛;也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不信春风唤不回
  ——湖南长沙市行风评议活动纪实
  邹蓬 黄必成 王国平
  新年伊始,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扑面吹来一股股清新的文明之风,透过一个个服务“窗口”给人们的心田送来阵阵暖意。“电老大”、“水老虎”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公、检、法干警那一顶顶威严的大盖帽下,露出一张张和蔼热情的面孔;“请坐”、“您稍等”、“对不起”等亲切话语回响在前往工商、税务等部门办事者的耳边……这些可喜的变化是长沙市纪检监察部门开展行业之风评议活动产生的效应。
  行业不正之风一度曾在长沙市蔓延,“吃、喝、卡、拿、要”现象时有发生,有实权的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们在企盼,社会在企盼,企盼那久违的晴空,呼唤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行业不正之风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困扰经济发展。为此,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市纪检监察部门在全市选择群众最为关注的48个“窗口”部门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市纪委、市监察局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界及工青妇、个体工商业者等方面聘请了181名行风评议代表,并组织代表“沉底”调查,摸清“行情”。评议代表分成27个组深入到全市560多个基层站所、村和有关单位,采取看、查、议等方式,到群众中了解行业风气中的热点问题,形成了26万多字的调查综合材料,收集群众批评和建议800多条。
  “纠”字上下功夫,“实”字上做文章是评议工作的关键,唯有整改措施到位,压力化动力,才能保证评议的效果。市国税某分局领导参加评议会后,不由得感叹道:“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抓得紧,税干队伍很不错呢。”其他被评议的单位领导也都有同感。“评议员既戳了痛处,又开了良方,我们是又怕又爱,听完后,真难辩解和推脱,叫人口服心服。”这次参评的48个单位大都能主动查纠、自觉整改、动真抓实,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受到群众的好评。市地税局一分局印发了致干部、职工和纳税户公开信587份,征询群众意见,对行评中反映的个别干部“索、拿、卡、要、报”,“吃、喝、玩、乐、钓”等热点问题不放过,严肃处理了一名干部拿1946元发票向纳税户要求报销的事件,同时,采取过硬措施,促使八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群众是行风评议的最终评定者,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行评效果的最好验证。长沙市这次行风评议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群众眼里有杆秤。经过“万人测行风”,被评议的48家单位满意率均在80%以上。浏阳市国税局官渡征收分局开展了一次“千卷问形象”活动,通过对收回1181份问卷测定,服务态度满意率为98.4%,办事效率满意率为98.4%,工作作风满意率为99.21%,执行政策满意率为99.14%,社会形象满意率为99.14%。
  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确实像一阵阵东风,吹拂着长沙古城的青山绿水,它必将在这片大地上深化和升华。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窗口”咋样亮起来?
  ——南阳市地税直属分局文明窗口建设纪实
  汤生午
  在窗口行业的文明建设中,河南省南阳市地税直属分局摸索出一套好办法:努力贴近“两头”,做到“三讲”、“三必”。
  所谓贴近两头,就是上贴近中央的方针政策,下贴近职工群众和纳税人。分局局长张秀勤告诉记者,“贴近上头”,就得做到三讲:讲政治、讲政策、讲大局。贴近下头还要做到“三必”暖人心、“三不”稳人心,即:对全体干部职工喜怒哀乐必知、婚丧嫁娶必到、安危冷暖必问。在工作中坚持不整人、不怀疑人、不排斥人。局长张秀勤在接受采访时感触很深地说:“俗话说,雨不大雾湿衣裳,事不大暖人心肠。领导走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小事,实际是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局里年轻人多,结婚喜事也就多。局长张秀勤只要在家,准当证婚人,班子成员都要到场祝贺。这不是为搞什么吃喝,恰恰是为了引导和促成他们新事新办,体面节俭,同时也较好地密切了干群关系。
  局领导对群众,新老同志一样看待,没有远近、亲疏之分。凡职工群众的孩子入托、入学、家属就业等,他们都挂在心上,尽力去帮助。干群普遍反映说:“局领导对咱们这么关心、贴心,咱跟着干放心,也有信心。”
  塑造出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而领导干部的形象又是关键。局长张秀勤首先把自己置于众人眼睛的聚光点上,提出并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局长张秀勤把“一把手”工程概括成“三先”:吃苦在先,吃亏在先,吃力在先;“四不”:不为权力所蚀,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红绿所迷,不为人情所误。全体班子成员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他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事事以身作则。副局长张兴负责基建工作,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两次胃病复发也不离开现场。去年腊月廿三晚上,仍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午夜才回去和家人团聚。南阳撤地建市后出租业发展较快,公交“面的”数量猛增,为合理确定基数,副局长魏亚民同志一连几天蹲在马路边,抽查过往“面的”收入情况,终于摸清了实情。该局凝聚力之所以空前高涨,缘于一个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和激励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几个人在工作中没有红过脸生过气,研究人事、财务等重大问题,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到一小时就形成决议。
  一流的班子带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必能创出一流的佳绩。在南阳近年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中,该局被评为税务系统的先进标兵和服务承诺示范单位,并被河南省税务局命名为“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先进单位”。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沈阳铁路分局苏家屯机务段东风4型5021“共产党员号”机车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勇挑重担,当好先锋”的精神始终不变,目前已安全运行486万公里。图为段长王忠喜(右二)同机车乘务员亲切交谈,了解机车运行情况。贾民 李涛摄影报道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让生命放射光华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王启兴
  刘全应 刘春来
  一幢高大宽敞的幼儿教学楼拔地而起。然而,他却走了,走得十分匆忙,永远留在这里的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1997年8月,头顶烈日在施工现场忙碌的炮兵指挥学院维修队原队长王启兴,突然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住院仅两周,一颗火红的心停止了跳动。
  自王启兴走上平凡的维修服务岗位,一干就是40年,他对工作的痴迷和挚爱有口皆碑。一年冬天,天空飘着大雪,政治部幼儿园地沟暖气主管道断裂跑水,如不及时抢修,溢出的水就会使娱乐场成为冰场。他跑着来到现场,抢修中,被喷出的水把全身浇了个透湿,冷风一吹,像站在冰窖里,冻得直打哆嗦,嘴唇发青,麻木的手也不听使唤,但他咬着牙坚持不肯离开。他患有严重的慢性胃病,发作起来,疼得用手使劲顶住胃部。冬季凌晨3时左右,是锅炉事故的多发时间。为了做到勤检查、保安全,他就买了个小闹钟,每天让铃声叫醒自己,几十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同事们总是体贴地劝他:坐在家里打个电话就行,大冷的天,何必东跑西颠?他说:“看几眼,回去睡觉才踏实。”有人算了一笔账,从他家到三个锅炉房,走上一趟,至少1.5公里,这些年,他用双脚走了将近9000公里。
  熟悉王启兴的人都说,他把心思和精力全扑在了工作上。他的文化程度低,就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自学了中学全部课程,并阅读了24部有关专业技术方面的专著。他带领水暖组在短短4年间,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安装了8台新锅炉,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仅这一项,就为学院节省开支10多万元。前些年,他在对职工深入进行文明服务教育和换位思考的同时,建立了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职工附属工资浮动制度”。让工资与完成任务、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材料工具管理等挂钩,解决了维修人员“人难请、事难办、脸难看”的难题。学院总务处总务长刘守述深有感触地说:“维修队实行承包责任制的13年来,为学院节煤2000多吨,节电50多万度,这一喜人的成绩,王启兴功不可没!”
  忘我工作、敬业爱岗的王启兴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在他的抽屉里,8枚闪闪发光的三等功军功章,被原总参炮兵部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证章和证书,实现了他“活着就要为党多做贡献”的诺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