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文化)
专栏:

  浦江书香地 文化产业兴
  吴茀之纪念馆、张书旂纪念馆、方增先艺术碑林、吴山明书画院、张世简国画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竟同时拥有这么多书画名人纪念馆,实在出人意料。这里就是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之乡”的浙江省浦江县。
  浦江地处浙江中部,素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该县列入史书的著名书画人物就达250多人。为了弘扬先贤的书画艺术成就,浦江从1993年起兴建了一批书画场馆。1995年建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书画市场一条街,形成遐迩闻名的书画作品收藏交易场所。
  半个世纪前,浦江籍儿童文学家洪汛涛创作了风靡全国的童话《神笔马良》,如今在他的故乡,一批又一批“神笔马良”不断涌现。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把美术课列为重要科目,形成书画艺术人才梯形培育机制。创办仅5年的书画小学,迄今已有217人在国家级美术比赛中获奖。县职业技校有50余人考入艺术类高校,陈飞虎同学还在联合国组织的世界和平书画大赛中获少年组金奖。全县有10多人在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深造。青年画家吴良勇等人已在画坛初露头角。
  浦江的绒绣、草编、竹编、花边、麦秆画等工艺品,采用编、剪、贴、绣、刺、雕等手法创作的山水、人物、花鸟别具韵味,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近几年来,服装加工、花边针织、水晶工艺灯饰、工艺挂锁、绗缝绣品等充满艺术气息的新行业异军突起。书画艺术和民间艺术托起的“书画经济”已成为浦江出口创汇的一大支柱。在该县每年100多个亿的工业产值中,与书画艺术相关的产品就占了30%。(傅昌波 徐利民)


第10版(文化)
专栏:

  让孩子扎下中华文化之根
  敢峰
  北京力迈学校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姻举办教育产业的新生儿。从建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以教育改革为己任,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进行重构基础教育的改革实验。力迈学校教改实验的总体思路是:使学生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把学生引上正确的人生路;优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智能、技能的培养;重视培育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教养并重。我们把“使学生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放在第一条,正是考虑到学生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特殊需要,鹏程万里、心系中华,不忘自己是一个光荣的中国人。
  21世纪再造中华民族辉煌的人才,在素质上的主要要求是: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感,创造与竞争意识,开拓与应变能力,奋斗与实干精神,“后来居上”和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心理素质,“三个面向”的智能结构,善于捕捉信息和把握机遇的才能,善于运筹和谋略,珍惜时间、注重效益和信誉,健康的体魄。为此,在“施教方略”中我们将培养学生具有上述10条迎战21世纪所需要的特殊素质和品格,作为力迈学校教育工作中最鲜明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化作润物春雨,化作晨昏耕耘,使学生从稚嫩的幼苗一步步茁壮成长。
  改革试验是从1995年招收的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语文在一、二年级已顺利实现识2000汉字的指标(比外校非实验班多识1000个汉字),提前进入大量读写阶段。自然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和艺术熏陶,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了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中、高年级的某些先导性实验,诸如语文的大量阅读与《论语》、《孟子》选读,英语教学中阅读与语法关系的处理,也在有计划地进行。
  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中开展了教师激励和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的评比活动,连晚自习教师不在时也秩序井然。初中还有三个班被批准为“考试免监考班”,经检查,考试中没有一个学生作弊。最近我们派初二的两个整班参加北京电视台“你我同行”专题节目的拍摄,导演、主持人和嘉宾都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力迈学校的改革实验,包括“力迈无差生”的实验,在培养学生“三自主”的良好氛围中才能获得成功。


第10版(文化)
专栏:

  关注下世纪中国的和谐发展
  国槐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世纪,但也是地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兼具的双刃剑,在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灾害频仍等严重问题。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更有特殊的紧迫性。
  周毅博士新著《21世纪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用48万字的篇幅,全方位、多视角地分析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农业诸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提出了解决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保证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思路。全书既有中国实际情况的剖析,又有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既有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又有未来的前瞻与探索。它显示出作者在历史、社会、经济各学科多方面的学术素养。相信该书能为关注中国跨世纪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份启迪。


第10版(文化)
专栏:

  从空军政治学院走出一批琴、棋、书、画俱佳的政工干部——
  播种当代军营文化
  耿勇 孟庆安 张农科
  80年代初,当空军政治学院领导到部队对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时,一个反馈最强烈的信息是: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尽快改变官兵单调、枯燥的文化生活?空军是技术密集型的军种,不论是飞行员还是机务人员文化层次都比较高,然而作为飞行大队、机务中队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者的教导员、指导员却十有八九是乐盲。
  怎么办?空军政治学院不是艺术类院校,但文化工作历来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我们不怕白手起家,就怕原地踏步。”当时的院长吴瑕一句话掷地有声。
  1984年秋,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课表下,公共必修课一栏中赫然列着一门新课———基层文化工作。主讲者就是后来成为文化工作教研室主任的胡金海副教授。当年,年轻气盛的他以一课《歌咏,在基层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赢得了学员热烈的掌声。
  初战告捷,这给学院领导以极大的信心。课程逐步扩展到写美术字、出黑板报、组织文化活动等,触角越来越广。经过10年的努力,空军蓝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学院教员编著的《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教材。它提出军队基层干部必须“六会”,即会教歌和指挥唱歌、会办板报、会当裁判、会演讲、会组织基层文体活动、会欣赏文化艺术作品。辅助教材《文体活动技能训练》则分成“琴、棋、书、画、诗、球”等章节具体讲解操作要领。这是全军院校最早编写的文化工作教材。
  以做思想工作见长的政治学院学员要演好小品并不容易。但是,当学员揣摩透了小品的人物心理和相互关系,对将来做思想工作也不无助益呢。在学院内部组织了多场小品汇演之后,他们在华东三省一市戏剧小品比赛中首摘大奖。今年,在空军文艺调演中,教员、学员自编自演的小品《父女情》、《希望》又双双获奖。
  “机关多搭台,学员多唱戏。”学院政委龚德宏、院长刘定昌思虑深长而出语幽默。据统计,近5年来,学院用于文化工作硬件建设的资金已有1000多万元,文化课教学设备也从黑板粉笔到幻灯图片,再到液晶数据投影仪,一步一步地“鸟枪换炮”。为练就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合唱队、美术组、摄影组、演讲组、理论组、报道组、文艺组、体育组等相继成立。以“拳、操、歌、演”为内容的军营操场文化也威武雄壮地开展起来。“拳”有军体拳、太极拳;“操”有健美操、广播操;“歌”有队列歌、集会拉歌;“演”有弘扬民族文化、军营文化的文艺演出活动,如学员自己编排的军营威风锣鼓、舞龙舞狮、百人大秧歌、百人快板表演等。
  为了让军营文化跟上时代节奏,不至于与社会文化相脱节,他们走出校园,在大上海这个得风气之先的城市勇敢亮相。他们把“歌颂改革开放20周年”的艺术黑板报送到游客如云的外滩陈毅广场展出,到复旦、同济与大学生联欢、辩论……那年,正巧上海电视台举办大学生寝室文化联谊赛,有61所军地高校近千名选手参加角逐。空军政治学院11队305、307两个寝室的10名男女学员以初赛、复赛、决赛均第一的成绩,一举捧走“凤凰杯”。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们折服了,惊呼“壮哉军校,美哉军人!”
  这些年轻的军官回到部队后,将使军营的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图为学员制作的教师节黑板报。靳东立摄)(附图片)


第10版(文化)
专栏:九州风物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西泠印社九十五华诞
  本报记者 赵相如
  蓦然回首,西泠印社已经有了95岁高龄。
  人生七十古来稀。95岁本身就足以证明它是我国的稀世之宝。古人说,看海潮要到浙江东部钱塘江,书画篆刻探源则首推西泠印社了。全国还没有一个像西泠印社这样的民间艺术团体,既是篆刻艺术家切磋琢磨的场所,又是篆刻珍品保存最丰的宝库。
  走进杭州西湖风景区,在孤山西麓一处山环水抱、拥翠挹秀、亭阁塔泉齐备的幽雅清静场所便是西泠印社了。“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本世纪初,杭城云集了大批篆刻家,他们继承了浙派传统又把篆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光绪二十年(1904年),这些艺术家中的丁仁、王禔、叶铭、吴隐选中这块西湖之景尽收眼底的宝地,自行筹款创办西泠印社。印社一经成立,国内著名篆刻家纷纷入社,连远在日本的篆刻家也远涉重洋,来杭要求加入印社,开创了国内民间艺术团体吸收外籍社员的先河。社员、社友慷慨解囊,披荆斩棘、开泉凿洞,以艺术家眼光审形度势,添建堂屋,仿佛雕琢手中石方,奋斗30年建成如今这个建筑布局巧妙得体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成了西湖胜地的一个新景区,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令人赞叹的是,那时候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政府里谁还有心来关心艺术?然而,西泠印社的社员却干成了一件子孙万代永远不可忘怀的大事。中国的刻石始于先秦,秦始皇东巡时曾留下会稽刻石,但湮没已久。浙江余姚有人藏有东汉三老石碑,存字217个,是价值连城的国宝。1921年这块东汉刻石到了上海。汉时石刻存世极罕,一外商以高价收购并准备偷运出国。西泠印社同人闻知,十分气恼,以吴昌硕为首的社员多方奔走,发起募捐和书画义卖,集60余人之力,筹到8000银元重金赎归。第二年运至杭州,印社同人专门建筑石室,同收存的魏、元、明的墓志石刻等一并放置石室,保管收藏至今。如今这块稀世刻石已经成为国宝,引得无数国内外艺术家赞佩钦敬。
  西泠印社社长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家。近代诗、书、画、印造诣俱极精深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在69岁时被艺术家们公推为首任社长。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曾任故宫博物院审查委员、浙江图书馆馆长的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张宗祥,书法大师沙孟海,均为继任社长。现任社长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印社的宗旨是人不在多而求精,社员如今总共228人,却遍布内地和香港特区、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它成了书画篆刻界著名学者、艺术家的大荟萃,拥有过李叔同、丰子恺、马公愚、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陆俨少、叶浅予、钱君匋、朱屺瞻、谢稚柳、王个簃等许多全国一流名家。
  西泠印社社员每年于清明、重阳两次雅集,相互展示创作和收藏之印章、印谱、书画等,并进行观摩研讨。每隔5年举行社庆,举办学术论文报告会、大型金石书画展览。同时,他们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接待国内外金石书画代表团,还创办了《西泠艺报》,使印社的学术活动得到及时的记载,使社员有发表作品的园地。在1979年成立出版部门后,20年间编辑出版了各类印谱、碑帖、画册几十种。西泠印社成了金石书画名家的艺术大课堂。
  说西泠印社也是金石书画艺术的宝库,是一点也不夸张的。1962年12月下旬,篆刻家张鲁庵捐献一生珍藏的历代印章1500多方、印谱493部。高络园先生首献铜印500方,多为汉代私章,篆法严谨,形制规整,保存完好,一方方排嵌在特制的印盒中;后又赠送晋代铜鼓两只和汉朝、晋朝有纪年或纹饰的古砖数百块。高络园的女儿高璧捐献其父送她的陪嫁品八大山人墨迹集册20页,也属珍品。葛征书先生献出明、清名家刻印43方。1979年画家王个簃捐献明清大家书画30件。1987年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仁之孙女捐献其祖父生前用印73方。1992年沙孟海捐赠数十幅书法精品,还有图书、实物等。而吴昌硕的书画,西泠印社收藏尤多。吴昌硕去世后,其孙子吴长邺向印社捐献12方吴昌硕篆刻的田黄印章,成了印社又一稀世珍品。印社还收藏徐渭、邓石如等明清时期书画篆刻家的力作多幅……试问中国哪一个艺术团体收藏有如此丰富的艺术珍品?
  在西泠印社内的假山、泉水、甬道间行行复行行,记者迟迟不忍离去。抬头看到“天地有正气,山水函清晖”的楹联,不禁再三玩味,深长思之……(附图片)


第10版(文化)
专栏:电视与我们征文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大家谈
  近期讨论春节联欢晚会,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教科文部,邮编:100733,传真:(010)65092740。
  一笑开怀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工作不开心、事业不如意、家庭闹矛盾。每当烦恼袭来的时候,我找到一个精神解脱的地方———电视,尤其是电视小品。一笑开怀,什么苦闷、烦恼一抛九霄之外,轻轻松松过一生。
  (浙江东阳市开发区农行 许月新)
  含泪的笑
  我比较喜欢悲喜剧风格的小品。它在一种浓郁的人情味中展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郭达和蔡明演的《父亲》就是成功的一例。红歌星不愿当众与山里来的父亲相认,于是左掩右饰,反而漏洞百出,引得观众一阵阵哄笑。但这笑是一种“含泪的笑”。剧中的父亲终于以自己的纯朴善良使女儿醒悟,一声裂帛般的呼唤“爹———”使气氛陡转。当父女相拥唱起“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时,剧情和观众的情绪同时达到高潮。团圆的结局预示着一种美好,而悲剧因素的介入又强化了作品的感人力度与批评力度。
  (西北大学中文系 王军平)
  “高高在上”
  小品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素材。现在不少创作者、演员“高高在上”,懒得下去体验生活,也受不了那份苦。当年路遥为写好《平凡的世界》,光积累素材就奔波了3年多,翻阅记录了10年间的5种报纸,采访范围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如果小品的创作者和演员都能像路遥这样,哪怕只有路遥的一半,我想,小品还会不景气吗?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97级法律班 李晓辉)
  观众进步,小品原地踏步
  从一开始,大多数电视小品展示的是装痴扮傻、鲁莽笨拙的男女主角。对于当时文化生活贫瘠、文化视野狭窄的广大观众来说,它不啻一阵清新奇异的风。但是,随着大众生活体验的丰富,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新兴、复兴的文艺品种,各式各样的事情、人物,这就带来了自身思维素质、文化素质、审美趣味的全面提升。他们自然会对那些仍在原地踏步的低格小品渐渐口出怨言了。
  (唐山市玉田师范学校 王凤娟)
  笑过以后不后悔
  小品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深度的。近期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推出的小品《月月》、《一墙之隔》、《送人情》,让人笑过以后,还可以咀嚼到小品后面深藏的某种哲理,诸如做人要不要说实话,如何看待送礼之风,邻里怎样相处等等。电视小品的作用就在于让观众捧腹之余若有所思,而决不是勉强一笑之后又生悔意。
  (江西宜丰县一读者)
  离不开东北话?
  眼下,形成了没有东北方言就不成电视小品的格局。电视小品是我最喜爱的节目,但在看的过程中有时偏偏笑不起来,原因是听不懂东北方言。当今,到处都在提倡讲普通话,相声演员用普通话表演同样能使观众捧腹大笑。我想,讲普通话也一定能演好电视小品。
  (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 范绍文)
  明天依然美好
  如今电视小品的观众虽日渐稀少,但小品永远不会消亡。只要有电视观众在,电视小品就有“活着”的必要。眼前出现冷清的局面是件好事,因为它将迫使小品进行改革。回到红尘滚滚的现实,落实到丰富无比的世事人情,实实在在地为观众服务,中国电视小品的明天依然美好。
  (江西宁都县 邱勇)


第10版(文化)
专栏:专家谈

  小品:由戏剧转向曲艺
  作为表演艺术范畴的“小品”,实为“戏剧小品”,具体说是“话剧小品”的略称;过去,则通常是指戏剧学院在表演教学中,学生依教师的命意所做的作业表演。据考,最早使小品这种原本用来训练演员的教学手段或者说实验表演形式走上电视的,是1964年由今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台由十几个小品节目组成的《笑的晚会》。而使电视播出的小品变得如此受到欢迎的肇端,则始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在这次晚会上,王景愚表演了哑剧小品《吃鸡》,引来满堂喝彩。影响所及,几乎所有的电视综艺晚会都将小品节目作为主要内容。“小品”也因此而常常被称为“电视小品”。
  举凡相声的“包袱”语言、二人转的“说口”技巧等等曲艺艺术的“说唱”表演手段和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虚拟技巧,包括民间歌舞的表现手法,都被电视小品拿了过去,化为己用。正是由于小品完全敞开胸怀,积极吸纳化用了许多曲艺艺术的表演手法,再加上它与曲艺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似———演员精少、样式简单,又有许多的曲艺演员特别是二人转和相声演员如赵本山、黄宏、巩汉林、侯耀文等人的加盟或转行表演,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人以及艺术界的一些组织机构,便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本来属于戏剧范畴的小品表演视为曲艺形式,且纳入了曲艺活动的组织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会。
  本期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文科


第10版(文化)
专栏:

  小品为什么滑坡?
  纵观电视小品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如《烤羊肉串》、《超生游击队》、《拜年》、《张三其人》、《如此包装》、《打扑克》等等,就会发现,它们普遍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构思精巧,寓教于乐;抨击时弊,一针见血。但随着社会对小品欣赏需求的日益扩大,一些小品的创演者便为了赶场子而疲于奔命。再加上对喜剧性效果的过分追求,为了舞台效果不惜离开内容表达而进行的片面语言包装,使得小品的创作和演出流于多和滥,失之贫和俗。
  小品的特点是“小”,只能从关注小人物和小细节入手,去映照大世界,开掘大主题。一些专题晚会的订货式作业,使应景的创演变得粗制滥造而招致了普遍的批评。“命题作文”并非不可为之,关键是要深入所表现的生活领域,发掘适宜小品表现的内容亦即艺术的美。仓促上阵,敷衍塞责,今天写、明天排、后天演、大后天扔的赶场挣钱式经营,无法不使小品滑坡。近来还有一些小品节目,甚至不加分析地将一些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里所表现的先烈就义时的典型言行,也作为小品歪解摹学的调侃素材,让人看着很不舒服。用这种态度对待先烈与历史,消解崇高与悲壮,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吁请我们的小品创演者,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人们热爱的小品艺术,也为了自己的饭碗,应当多一种长远的眼光,多一份理性的情怀,多一点走运时的冷静,也多一些深入生活和打磨节目的时间。


第10版(文化)
专栏:

  理想主义:不落的星辰
  祝华新
  曾经有一位青年哲学家深情地写道:“我们是最后的,然而却是不死的理想主义者。”
  当今天的年轻人对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如痴如醉时,父辈往往报以宽容的一笑,毕竟他们也曾年轻过。不过,父辈当年心仪的是牛氓、保尔·柯察金、吴运铎……还有切·格瓦拉。北京出版社根据国外最新版本翻译而成的大型画册《切·格瓦拉》,以400帧珍贵照片唤醒了那些过来人的一段浪漫记忆。原籍阿根廷的格瓦拉28岁时在墨西哥湾登上一艘木制小游艇,与狂风巨浪搏斗7天7夜后,与卡斯特罗兄弟等游击队员一道踏上古巴的土地,从山区沼泽地一直打进哈瓦那。古巴革命成功后,不懂经济的格瓦拉阴差阳错地出任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鲁莽地推行古巴的工业化,却遭到惨败。失意的格瓦拉给卡斯特罗留下一封热诚而又伤感的信,放弃了他在古巴所有成功的显赫和家庭的温馨,再次选择了流浪。最后,衣衫褴褛的他在玻利维亚的峡谷中与当地的起义战士一道被捕遇害,年仅39岁。
  当年那个武装起义和民族革命的时代已经走远,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主题。今天的小伙子恐怕很难理解和认同格瓦拉由特殊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但翻读画册,依然会被他的理想主义和磅礴的人格力量所震撼、所折服。(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