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化)
专栏:跨学科视野

  “妞妞”的早夭引起有识之士深思
  给医学注入人文精神
  王一方
  在现代科学之林中,医学是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它仿佛从上帝那里窃得“魔杖”,让人们一次次体验到人间奇迹。于是,人们习惯于为一切医学成就喝彩、陶醉,而忽略了医学科学由知识与技术扩张带来的盲目骄矜和恣意放纵。在西方,公众常常通过对卫生资源的不平等享用、赢利性安乐死、商业性代理母亲、高价医疗手段的滥用(滥查无辜,滥治无恙),以及胎儿实验、器官买卖等命题的一系列论争,不断地向医学及医疗制度发起挑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由于追逐效益最大化所带来的商业与道德冲突,追求人为干预最优化所带来的科技与道德冲突。前者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贪婪,后者则是一种科学贪婪。在它们共同的陷阱中,医学将最终丧失人性。医学一旦丧失人性是十分可怕的,本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例是中国东北的日军731细菌部队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残暴的人体试验,法西斯医生们惨无人性的“科学实验”(人体生存极限试验、活体切取器官试验等等)成为当代医学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此外,在好莱坞的科幻影片中,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掌握最先进医学技术,且外表善良、文质彬彬的医学权威。他们或者是重大医学灾难的主使与元凶,或者是恣意破坏人类生命与社会秩序的科技狂人。他们手中精湛的技术不是为人类减少痛苦,而是为这个世界制造疯狂、恐惧、冷漠与贪婪。当然,这些故事均源于虚构,但它们仍然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人哲学家周国平以自己痛失幼女的体验撰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给中国公众提供了一个反省现代医学观念与制度的生动案例。凡是认真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无论他的职业是医生还是医学圈外人士,他们都会追究一个共同的话题———哪些因素导致了妞妞的早夭?
  1990年初冬的一天,怀孕5个月的女主人雨儿因染上重感冒,高烧40度,不敢贸然吃药,只好去急诊。
  急诊室里空空荡荡,医生不知哪里去了,只有一个老护士值班。雨儿查完血象,又去喉科查咽喉,回到内科,经历了比疾病更痛苦的一幕。
  接诊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当向她说明就诊经过,交上喉科诊断书之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她是喉科病人,不是内科病人,我不管!”
  “我没有什么可看的,要我看,她就是诊断书上写的———咽喉炎!”
  “我今天就是不给你们看!”
  ……
  无法理解急诊科大夫自由离岗,然后拒绝接诊,而且是赤裸裸地高叫,洋洋得意地自诩。是喉科大夫占据了初诊权,还是什么个人利益没能满足朝病家撒气?我们的医疗队伍中有多少这样的人混迹其中?也许他们的医术并不低劣,但他们的心灵卑劣或残缺,由此对病人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在遭遇冷酷无情的中年女医生之后,作者找到他家的一位远亲,有病房管辖权的医学博士。他热情地邀请雨儿住进他主管的病房,给予及时的救治,便很快控制了感染。可是在临出院之前,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几乎是强拽式地拉着怀孕5个月的雨儿去作X线检查。这样,延误处置的高烧与大剂量的X光照射成为妞妞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一不治之症的直接原因,而X射线恰恰是杀死妞妞的元凶。
  超越常规让沾亲的孕妇去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而且并非病情诊断之必需,肺炎的诊断很明确,大剂量青霉素的输入已控制感染。难道他那一刻受了魔鬼的驱使?更令人费解的是,事后博士对检查结果毫不在意,连片子都没看。
  实在没有办法解开妞妞死因这个谜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处置孕妇感染这个并不棘手的医疗课题上,现代医学不缺乏知识、技术,而是缺乏人性、责任与自律。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同作者的答案:妞妞是被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杀死的。她是供在人性祭坛上的一个无辜的牺牲。
  其实,20世纪医学的人文主义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发生了错位,中国医学的人文传统“早退”了,西方医学的人文传统与人文建构又“迟到”了,被长期剥离开来,拒之门外。大部分医学院校连医学史课都开不出,大多数医学生不熟悉自己学科的思想与观念的演化历史和精神、价值遗产,更不了解西方医学中源于古典人文主义与宗教的普爱精神,各个时期人文主义哲学、文学、艺术的涵养,只掌握了一些工具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然很容易害“科学万能”病。目前有两项迫切的具体任务,一是译介西方的人文医学新作,二是加强对中国传统人文医学典籍的现代性阐释。通过这类工作来改造以实用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价值偏狭,及以教条阅读、呆板理解为特点的教研体制,帮助医学生、医生培养人文情愫、道德境界,使得他们的医学生涯充满世俗的高尚、温宁的圣洁、平凡的智慧,迈向知识、情感、道德合一的境界。


第11版(文化)
专栏:

  北影厂几位老人退休后,迷上了环幕电影、水幕电影、动感电影、超大银幕电影……
  吉地:特种电影开拓者
  陈冀
  看似只是一张普通的平台和坐椅,却可以带你去遨游太空、饱览海底,那种身临其境的奇特感受让你无法相信自己其实一直是原地不动。这是动感电影给你带来的情趣。
  沿着北京电影制片厂朝北的小路,我寻访着这群特种电影人。路的尽头有一排平房,“北京吉地电影技术开发公司”的牌子斜靠在门边。破旧的小院落里,接待我的主人是几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张尔瓒,这位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是公司的总经理,说话时总带着爽朗的笑声。张总从19岁便开始搞特技摄影,他原来是北影厂技术副厂长,1986年调到电影局任“新形式电影协调办公室”主任。所谓新形式电影,就是指除常规电影以外的70毫米电影、360度环幕电影、180度球幕电影、立体电影、超大银幕电影、水幕电影和动感电影等。朱德熊摆弄布景一辈子。总工程师王雄从14岁起便与洗片结下了终生缘。几个老电影人聚集在一起,不能说对新形式电影是轻车熟路,但用他们的玩笑话说“也能抵上一个诸葛亮的智慧”。
  说干就干,他们首先开始研制70毫米电影的拍摄。常规电影的胶片宽度都是35毫米,增加一倍后拍摄出来的画面色彩效果更好。经过半年的研制,我国第一部70毫米电影《无敌鸳鸯腿》便在几位老人手下诞生了。上海和平电影院连续放映7个月,场场爆满,票房收入达108万元,这在当时是极为可观的。几个老头儿喜不自禁。直到现在,我国的此类电影八九成都是他们拍摄的。70毫米电影特殊工艺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全国倡导政企分开,几个迷上特种电影的老人索性聚在一块儿,成立公司。4个创始人各取名字中间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便组成了JEDY———吉地———吉祥之地,这是个中西土洋结合的名字。他们大胆地开辟了新形式电影的其他领域。动感电影、水幕电影、超大银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等纷纷亮相于大江南北的游乐园。为了研制动感电影的制作工艺,张尔瓒、朱德熊专程到美国考察。在美国环球电影城观看动感影片《回到未来》,每看一遍,他俩都仔细地回忆着每一个感受,琢磨每一个制作工艺。
  吉地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制作特种电影的公司,仅有13个勤奋踏实的工作人员。虽然人少,能量不小。该公司至今已拍摄了20多部特种影片,其中包括在世界上首创的动感特效故事片《天网锁毒巢》,使动感电影从通常的几分钟延长到40分钟,从一般的风光片发展为具有故事情节,并在观众厅内形成种种逼真的视觉、触觉等特殊效果。他们还先后在24个游乐场所承建了46个工程,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形成联合经营,被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评为全国十佳游艺机开发先进单位。该公司还是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
  张巍是公司的老会计,被主管部门笑称为“合法老太太”,因为他们信得过她经手的吉地的账目。一次有人“告发”吉地偷税漏税,财税部门派了三人去查账,最后只提出一条“意见”:“你们的工资太低了。”公司建立初期,张总第一次领工资时仅有50元。以后的几年,每人的平均月工资只维持在200元左右。吉地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要想发财,不要到吉地来!”直到近两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一再催促下,张总等人的工资才提升到1500元。
  这就是可爱可敬的吉地人。(附图片)


第11版(文化)
专栏:电视与我们征文

  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⑤
  无奈电视上适当播出一些广告本无可厚非,令人厌烦的是广告过多过滥。尤其是有些地方台在电视剧中间,甚至在一段相声、小品中间插播广告,将一段完好的节目切割得支离破碎,实在倒人胃口。遇到这种情况,我便采取消音或转换频道的办法,等广告轰炸过后再回来看。
  (河北省河间市人大常委会李秋河)
  气愤近期,某卫星电视频道播出一则“贵妃”冰激淋广告。只见一个小男孩扮作小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两个女孩扮作“宫女”跪下献上冰激淋,言称:“请陛下享用‘贵妃’冰激淋!”中国的封建遗毒害人之深,人人皆知。这种有害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广告实在令人气愤。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中学教务处马兰庭)
  疑问电视广告更倾向于使用女性角色,从表面上看似乎重视和尊重女性。其实不然,广告中女性角色的职业大多是家庭主妇,出入的地点多为家庭、商场或高档娱乐场所。这是有意无意地复制着“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的陈旧观念。广告中的女性追求时髦、享受和爱情,却极少在科教文化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上动脑子。这是不是一种性别歧视?
  (甘肃省临夏市84506部队雷凌峰)
  感叹医疗广告铺天盖地,真是无病不治,没有治不好的病。有些农民慕名求医,结果钱花去不少,并未见“独特疗效”。看来,现在看病求医也要一慢、二看、三通过。
  (河北省滦南县柏各庄镇守三村张怀平)
  费解有些卫生巾、痔疮、痢疾等“不雅”的广告,偏偏安排在吃饭时间播出,令人食欲大减。(黑龙江拜泉县粮库李平)
  感激我岳母家已有4人下岗了,家里乱成一锅粥,经常吵架。恰逢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么一条公益广告,内容是一对中年夫妇的一段内心独白。他俩在下岗后相互理解与鼓励,他俩说,彼此的心从来没有这么贴近过。那自然流露的真情与爱心,穿透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妻后来告诉我,家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每个人都设法找了点事情来做。虽然生活中还有一些困难,但全家人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妻说,真应该感谢那则广告,它使全家人又找回了久违的理解与爱!(北京白峰)
  偏爱看过那么多广告,唯独对“南方黑芝麻糊”念念不忘。那一声悠长的沿街吆喝,那充满暖意的生活场景,叫人马上联想起自己的家乡,难忘的童年,再加上那表现力极强的音乐合成,让人实在有点“不尝受不了”的感觉。而有些广告“故弄玄虚”的东西太多,叫人常起疑念———真的?该不会有诈吧?(安徽肥西县程东贵)
  功绩观众埋怨电视广告太多,其实,所有的观众都从电视中享受到广告带来的实惠。比如说,过去并不是电视台不愿搞直播,而是缺钱办不了。直播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广告费开辟了财源,电视台才能办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事,如直播奥运会和三峡大坝合龙。现在荧屏愈益丰富多彩,诸多因素之中,广告之功实不可没。
  (辽宁省广播电视厅 白天明)


第11版(文化)
专栏:专家说

  广告时间的限制
  每当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们最讨厌的就是插播广告,而且插播时间过长。1997年3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对电视广告有了专门的规定:“不得随意中断节目插播广告”;“转播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应保持被转播节目的完整,不得插播本台的广告;不得在电视画面上叠加字幕广告”;“每套节目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15%,18时至22时之间不得超过该时间段节目总量的12%。”


第11版(文化)
专栏:专家说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将广告等同于现实。在广告所“设计”的世界里,大多是开着卡迪拉克的绅士、出入豪华饭店的巨商,以及疯狂享受快乐的年轻人。过多地停留在广告世界里,会有一种得不到的痛苦。聪明的观众总是面对现实,快乐地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享受着他能得到的一切,并习惯于通过切实努力而获得成功。
  ●相信广告提供的“知识”。广告提供的知识大多有片面性。如果这个产品含锌,广告会大力宣传服用含锌食品的好处。如果另一个产品含维生素D,广告也会大力宣传服用维生素D的好处。但是,我们的身体健康肯定还需要其他的营养成分,不能单靠一种营养品使自己身体健康。其次,对于某种产品的副作用,广告会只字不提,对特定的适用情况或人群也很少提及。
  ●相信广告“霸权”。这种“霸权”在美容、化妆、时装等广告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似乎你不使用这类产品就不“完美”,不“热爱生活”。
  ●盲目崇尚流行。广告是现代社会的“流行制造商”之一。当多数孩子都背上“力派”书包时,我还能让儿子背布书包吗?等我们购买了流行产品,并没有万事大吉。没多久,我们又会发现,流行的东西变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了新一轮的角逐。在身不由己的角逐中,我们常常达到了难以支撑的高消费。


第11版(文化)
专栏:专家说

  广告与未成年人
  为保护未成年人,我国《广告法》在第八条中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通过的《广告审查标准》第五章儿童广告,有六条关于保护儿童的具体规定。
  对照这些规定,我们不难发现,违反广告审查标准的儿童广告还是存在的:
  如果不买某种儿童饮料就是没有母爱,应该遭到“审判”,是典型的“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
  为拥有某种食品感到自豪并向小伙伴显示,是以“拥有某种产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
  坐在地上耍赖,向父母要东西或扬言“我是小皇帝”,则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影响父母、长辈对儿童的正确教育”;
  老师在黑板前告诉学生,她小时候也使用某某牙膏,是“利用教师形象”;
  有了某种学习机就能“打天下”、吃了某种饼干可以“增长智力”、喝了某种补液可以考试得100分等都是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来误导儿童。


第11版(文化)
专栏:

  写尽江山万种情
  马德祖
  站在《山韵》、《春融》、《祁连山》、《横断山》这些画作面前,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从那里倾听到的是画家脉搏和心脏的跳动声,体现出的是由古汉文化、鲁西南文化、军营文化融会而成的独特画风。
  张清智,小时候在沂蒙山长大,很小就没有了母亲,生活艰辛赐给他的已超过了一般人。在他对世界的认识中,经常显示着高出于同辈人的狡黠和善良,严谨和洒脱。在他的画里贯通着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
  创作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比别人高出一筹的作品。他把自己孤独地摆在一个高度,这对他来讲是一种残酷,但在这种残酷的背后,生活教给了他新的发现:在这座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慢吞吞地磨损着。4年间,单枪匹马六次踏上长征路,历时400余天,行程2万里,“搜尽奇峰打草稿”,由师古人转向师造化。胸中有了丘壑,自然下笔就有了依据,于山水、于花鸟、于人物,无所不工。
  绘画创作中的投机取巧,是心理空虚的表现。其实只要用手揉一下自己的眼睛,谁都会发现这世上有多少花拳绣腿,及鼓着腮帮的自我吹嘘。“作品是画家灵魂的复写”,张清智说,“一个利欲熏心的人,画不出超尘脱俗清新自然的东西;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画不出大气磅礴的作品;一个谨小慎微的人,画不出潇洒飘逸的作品。”
  世界上两种人最懂得爱、珍惜爱:一种是未经尘世污染的儿童,另一种是经过世间沧桑、大悲大苦的人,张清智是后一种。他懂得爱,喜欢色彩。色彩对眼睛的刺激和愉悦是明显的,大概也是永恒的。人越是小的时候对色彩越敏锐,所以儿童画在色彩运用上的强烈、鲜明、灿烂,往往使一些成熟画家无法摹仿,叹为奇观!人一长大,渐渐地对色彩麻木了。然而童稚丧尽却不可不防。童稚者,生命的新鲜劲儿也!张清智的作品中保留了这种东西,因而让你激动。


第11版(文化)
专栏:

  评剧、皮影、乐亭大鼓
  滦南艺术“三枝花”香溢四方
  河北滦南县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之乡,评剧创始人成兆才、著名乐亭大鼓艺人靳文然、皮影大师张绳武均诞生于此。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滦南文艺“三枝花”。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以专业艺术团体为龙头,以民间文艺团体为辅助,使“三枝花”再绽新蕾,香溢四方。
  该县评剧团、曲艺队等专业演出团体走遍全县594个行政村和大型企业,还远涉唐山、秦皇岛两市20多个县区,年均下乡演出300场次以上。县评剧团把用来拉舞台道具的挂车改装成简易舞台,走到哪里演到哪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挂斗剧团”。他们将乡土气息浓郁的皮影戏推向大雅之堂,在北京等地演出70多场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深受好评。
  该县还不断赋予“三枝花”以崭新的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演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剧目。如他们自编自演的乐亭大鼓《碧海丹心》以发生在该县的真人真事为素材,一举夺得1997年全国“群星奖”金奖。
  目前,全县涌现出农民曲艺队13个、农民皮影团3个,有4000名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全县各地。
  (杨玉芹 王占昆 郑玉恒)


第11版(文化)
专栏:坐拥书城

  “亚洲十字路口”的巨人们
  京扬
  坐拥书城
  汇集东西文化的敦煌有“亚洲的十字路口”之称。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敦煌》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以一种宽大的文化胸襟,客观地评说了中外学者对敦煌学这一人类文化奇葩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敦煌学者的艰辛与尴尬,首先在于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捷足先登,许多珍贵的敦煌文物藏在英法等国的博物馆里;其次在于大量非学术的因素如影随形,使学者们身心疲惫,甚至伤痕累累。作者雒青之在对一大批敦煌学者采访录音的基础上,挖掘出不少有趣的或辛酸的故事。国民党溃败时,常书鸿力排众议,用给工作人员发薪的金子兑买了粮食。后来物价飞涨,所幸敦煌研究所已有足够的存粮度日,人们才由衷地佩服常先生的先见之明。从“反右”开始,当初共同矢志献身敦煌的文化人之间竟产生了令人痛心的隔阂。纯洁的学术殿堂一旦掺杂了权术和私欲,就变得光怪陆离。“红小鬼”出身的毕可病死在劳改农场。段文杰被打入另册20年,在乡下养猪却出了名。直到80年代初以来,中国敦煌学才在世界学术讲坛上全面崛起。国运兴,敦煌学兴;而此前的数十年蹉跎,一笔“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势衰败。在近百年民族沉浮的大背景下考察敦煌人的荣辱得失,才能对当事人的复杂心曲有更多的理解、尊重和体谅。
  作者特意为一位老工人窦占彪作传。50多个春秋寒暑,这个“粗人”一次次搭起天梯和脚手架,到处修修补补。“他可能识字不多,也没有一篇论文问世,但他的研究成果积淀于敦煌研究院的一砖一石之中。”他紧随在那些世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大学者的身后,同样是屹立在“亚洲十字路口”的巨人。(附图片)


第11版(文化)
专栏:

  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汹涌的江流上闪着亮光的脊梁
  他们用血肉之躯
  从史前到二十世纪
  把古老民族的魂魄
  一次次在危难处张扬。”
  洪水退后,心潮难平,诗情澎湃。诗人商泽军亲历1998年长江抗洪前线而创作的长诗《’98·决战中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日推出。该书以1998年世纪洪水为背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为战胜自然灾害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它既从细处落笔为英雄人物存照,又从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高度反思中华民族与洪水的千年抗争,成为一部高品位的力作。《诗刊》主编高洪波赞曰:“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中国当代诗人的良知和素质,也证实了一个古老的诗论———赋到沧桑句便工。”
  书中还收录摄影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拍摄的照片,诗图并茂,相得益彰。
  诗人在后记中深情地写道:“但愿我的笔下能为这一次民族的灾难记下一份最真挚的文字,为那些不幸遇难的群众和英勇献身的人们招魂,为那些遇大悲痛大欢乐的民族的生命力而歌。”(童古)(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