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广西国企重现活力
  编者按:“国有企业困难很多,潜力很大。”“国企的改革与整顿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职工就业和吃饭的‘天大的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广西从今年5月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整顿,将其作为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从12月24日—25日在贵港市召开的“广西企业改革整顿现场经验交流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广西的国有企业开始重现生机与活力。广西的实践说明,只要下功夫真抓实干,振兴国企是完全有希望、有可能、有办法的。
  把天大的事情做好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曹伯纯谈国企改革与整顿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在广西,一场事关国有企业前途命运的改革与整顿正在进行中。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把它称为“天大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企业改革整顿,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广大企业职工的吃饭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就业与社会稳定,关系到广西整体经济实力的支撑和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曹伯纯说,“企业的改革与整顿确实是天大的事情,也是紧迫的事情和难度很大又必须坚决做好的事情”。
  广西国有企业的改革整顿,是从今年5月正式推开的。为此,曾在企业工作过多年的曹伯纯,对广西的国企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国家关于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已出台多年,但真正实行的国企不到20%;与此相关,“体制呆板,管理粗放,产品落后,效益低下”的弊端在国企中仍普遍存在;就活力而言,到今年初,此间国企发展速度已在低谷中运行整整13个月;工业企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八五”期间的47.6%下降到35.9%!
  这种状况,促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于今年初下了决心: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推开国企的改革与整顿!
  那么,为什么要对国企既实施改革又进行整顿呢?
  曹伯纯这样阐述:改革,主要是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严格实行三项制度改革,以转换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部分生产关系;整顿,主要是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展开对企业内部的全面整顿,实现生产力要素的科学组合;对国企采取改革整顿的综合措施,实现改革与整顿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才能达到相得益彰、更快见效的目的。
  由于做好这件“天大的事情”意义重大,又难度很大,广西把它列为今年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相关的责任状,层层签订直至企业。
  广西的国企改革整顿,并非孤军进行。曹伯纯介绍说,与此同时,广西在党政机关严格推行干部制度的改革和机关作风的整顿;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也在加大力度;而在整体协调的改革与发展上,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重点突破三大战略和思想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体制转换、对外开放水平、科技与经济结合、人才开发使用六大突破。被概述为“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思路,并初显成效。这样,就为国企的改革整顿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国企改革整顿的逐步深入,也使其他改革和工作赢得了主动。
  从9月底在柳州和12月下旬在贵港先后召开的全区两次国企改革整顿经验交流会提供的情况看,广西国企改革整顿很得民心,并已初见成效。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已被激发和激活。谈到原预计今年将亏损2亿元的柳州钢铁集团已实现扭亏时,曹伯纯高兴地表述了这一看法:国企一方面困难很多,一方面潜力很大;比较而言,国企拥有设备、人才、技术装备等综合优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国企又遍地是黄金,只要真正下功夫去挖掘,就能捧出黄金来!
  压题照片:柳州微型汽车厂总装配流水线。
  刘新凡摄
  一个新决策和一组配套文件
  任桂瞻
  在广西,一个新决策正为各方所关注,并开始显示成效。这就是关于企业的改革与整顿。
  这一决策于今年五月推出。决策包括一个主体文件,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的《企业改革整顿的总体方案》。同时有十二个配套文件,分别是:《组建企业集团的若干意见》、《加快小型企业改革的补充意见》、《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整顿和建设工作的办法》、《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目标责任制暂行办法》、《全面开展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整顿的实施方案》、《加快新产品开发办法》、《企业财务总监派驻暂行办法》、《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建立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暂行规定》、《实施再就业工程若干问题的决定》、《自治区企业改革整顿指导组组建办法》。
  为了决策的科学与准确,早在今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和经委等部门,就着手对整个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现状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召开四十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总体方案的最初提纲,出自曹伯纯同志之手。整套文件的最后敲定,是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逐个、逐段、逐句、逐字审定。
  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并事关全社会的这一决策,得到社会的广泛回应。柳州市十月间召开的一次企业改革整顿工作会议,实到人数竟比通知人数多出二百多人!人们期盼,企业通过这次脱胎换骨的改革与整顿,显现出应有的活力与效益!
  数字说话
  关尔铮
  广西国企的改革与整顿,是在最艰难也最需要变革的时刻开始的。今年年初的数字显示:在广西工业经历了连续13个月的低谷徘徊之后,当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比“八五”期间减少了12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的工业产品产销率仅为79.2%,低于全国同期14个百分点;工业综合指数也低于全国26%。这些表明,如不坚决扭转工业产销的弱势,将带来经济工作的全盘被动。
  全面推开的国企改革整顿,有效遏制了弱势和被动。从第二季度开始,广西工业特别是国有工业的统计数字,渐渐变得好看起来:从速度看,今年头10个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2%,增长率在全国由上年的第28位前移到16位;从产销率看,上半年累计高出一季度9个百分点,从6月起产销率连续5个月超过100%,名列全国第一;从效益看,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头3个季度实现减亏15.92%,总产值占全区国企产值总量55%的重点跟踪的96户骨干企业运转明显改善,头3个季度实现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比已增长95.65%。
  与此同时,广西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已有90%严格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这个比例比年初的不足20%高出4倍多;89%的国企开展了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96.5%签订了经营目标责任状,99%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
  变化着的数字已在为广西的国企改革与整顿提供注释。但有关人士提醒:坚冰刚刚打破,还有许多艰难在后头;要使国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还须上下同心,各方协力,不屈不挠,奋然前行。
  广西国企信息集纳
  柳钢:“抠”出来的效益
  柳钢,这家广西最大的钢铁企业,在改革整顿中做足了“抠”字文章,并“抠”出一片新天地来。首先在采购成本中“抠”。实施改革整顿后,企业先后3次降低采购成本达9%,并公开招标采购。仅此一项,全年可降低成本1亿多元。其次,在废品堆中“抠”。柳钢每年扔掉的废次金属边角料近8万吨,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增加8300多吨废钢回收量,减少购买社会废钢2700吨,由此节约近千万元,全年估计可“抠”回损失4000万元。据统计,到今年9月,原预计今年将亏损2亿元的柳钢,已略有盈利,实现利税9066.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8%。(王海荣)
  两面针:新措施带来新变化
  产销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的柳州两面针股份公司,在改革整顿中仍有潜力可挖。从今年5月开始,进行了自公司成立以来的第六次机构精简:将原有的25个科室部门减少到9个,科室人员由408人减少到169人,中层干部由52人减少到19人,企业领导班子由一正四副减为一正两副。企业内部实行5%的待岗率以增强职工的紧迫感。新的改革措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变化:牙膏生产线1个人干原来3个人的活,产品合格率提高5%;头10个月创造的利润已超亿元,增幅超过20%。(庞慧敏)
  柳特:14个科室13个职员
  柳州特种汽车厂特就特在一个“活”字:厂里没有一台积压产品,没有任何赊欠呆账死账;另1个特,是14个科室只有13个职员。作为汽车生产企业,厂里却没有高档轿车,厂长不配专车,不配移动电话,全厂唯一的1部“大哥大”,归销售科使用。1992年生产汽车1313辆,税利627万元,当时职工535人;去年产汽车3081辆,利税1673万元,职工减少到490人;今年上半年人员又有所紧削,但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60%和142%。减员增效,这是柳特的一大“特色”。(林鹂)
  贵糖:让所有产品都赢利
  有“中国第一糖”之誉的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糖业市场仍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头9个月产值增长21%,税利增长38%。贵糖通过深化改革还赢得另一道风景:减员30%无1人失业。今年9月,在原有4000多人中缩减1000多人,管理人员也减少1/3。主动分流下来的人员,经“歇岗培训”,又成为企业新项目即年产4万吨高级文化纸项目的新职员。贵糖15个主要产品有11个获得省部级优质称号,主导产品“桂花”牌白砂糖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连年第一。(王海荣)(附图片)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头条竞赛

  治理“嘴边的腐败”
  湖北浠水招待费财务单列
  本报武汉12月26日电 湖北浠水县推行招待费单独列支制度,治理“嘴边的腐败”,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全县公款招待费比上一年减少31%,节约经费1200万元,今年1至8月,又比去年同期下降25%。
  1996年,财政收入1.4亿元的浠水县,全县165个乡科级单位公款招待的支出竟高达4000万元,比1995年增长15%,相当于全县教师两年的工资,是县直工业年利税的4倍!
  1997年初,县委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决定,从源头上治理公款乱吃乱喝。首先是给招待费上“户口”:业务招待费在财务上单独立项,实行预算总额控制,制定降幅标准,限定资金来源,各部门按年度计划逐月逐级分解,不允许突破。其次是上“笼头”:县纪委会同监察局、财政局联合发文,规定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控制在前3年平均数再下降20%的限额内,企事业单位控制在当年计划销售收入或业务费总额的3‰以内。实行来客就餐通知单制度,定招待费基数,定执行范围,定地点,定标准,定陪餐人数,定审批人。
  围绕单独立项列支,浠水县设立了专治工作领导小组,19个月进行了6次全面检查,8次突击检查,一年内处理了11名违纪干部。县电视台开辟专门栏目,对那些顶风违纪铺张浪费的“酒英雄”、“舞君子”予以曝光。
  如今,全县有76个局级单位恢复和兴办了机关食堂,来客不去宾馆,下乡不喝酒形成风尚。管住了干部的嘴巴,密切了党群关系。
  (龚达发 兰永新)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中西医结合医院硬件太差
  群众呼声已引起天津市府重视
  本报记者 陈杰
  12月的一天清早,记者随着就诊的人流到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采访。在院门口巧遇已退休的市劳模刘洪升,他陪老伴在此输液。聊起对这家医院的看法,老刘说,“这里的治疗服务让人比较满意,可硬件太差,需要改善”。
  走进医院,只见导诊护士在大门旁顶着飕飕的冷风接待病人。一楼门诊无厅可进,一楼的中成药药房利用了楼梯旁的过道,器械库由地下室改建,用于急救的“绿色通道”无规范的观察室。二楼皮肤科与性病室处在一间,没条件分隔,中医科、儿科等科室又将一间大屋分隔为若干单间,十分拥挤;有的病房用拉门一分为二,过于简陋。
  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医疗机构之一,属三级甲等医院,以治疗急腹症、消化系统疾病为重点,卫生部领导曾称这家医院是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面“旗帜”,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是“旗手”。
  这家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与其名实难相符,它的建筑面积23674.6平方米,比全国12所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的平均面积少7749平方米,比重点医院标准少6426.4平方米,此项列全国12所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第十一名。现有建筑中尚有危陋房3440平方米,不符合防火规定的违章建筑近3000平方米。
  天津市民要求改善这家医院的呼声十分强烈,记者获悉,前不久,天津市长李盛霖和分管卫生的副市长俞海潮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门到这家医院调研。他们表示,市府要加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这家医院的改扩建工程争取尽快立项。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新疆棉区农民收入80%来自棉花
  南疆跃起4个产棉百万担大县
  本报乌鲁木齐12月26日电 记者祝谦报道:今年,新疆棉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棉花。南疆地区跃起4个产棉百万担的大县,莎车、巴楚、阿瓦提、沙雅县的棉花总产分别为103万担、105万担、105万担、102万担。巴楚、阿瓦提、沙雅几个县,农民收入可望突破2000元大关。
  有两个百万担县的喀什地委书记姚永锋说,喀什地区300多万亩棉花,单产达到91公斤。今年每亩增产6公斤多,增产部分可抵住棉花降价的压力,农民仍可增收。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沈阳启动高新技术“特别快车”
  本报沈阳12月26日电 记者冯奎报道:一项名为高新技术“特别快车”的计划在沈阳市正式实施。沈阳市今后每年将为这趟列车上的“乘客”安排2000万元的科技费用,同时提供其他支持条件。
  今年1—9月份,沈阳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现在启动的“特别快车”计划,按照一般扶持和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精心选出一批对全市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项目,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
  “特别快车”计划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组织重点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精选计算机显示器等8个项目,使之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二是组织、引导6个大专院所和高科技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沈阳市现有企业资产存量基础上,建立产业化基地。三是组织6个高新技术产业链,即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生产、供应、应用为产业链条,通过资产重组、强强联合、供需合作等形式形成实体集团或虚拟公司。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山西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太原12月26日电 记者刘伟报道:山西省提倡科技兴农,实施“小麦战略”和“玉米战略”,今年全省粮食总产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创历史新纪录,总产达108.15亿公斤。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钾肥、锌肥和作物专用肥的平衡配套技术。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技术普遍为农民接受,仅此两项的推广面积分别达1000万亩和700万亩。


返回顶部